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8316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 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黄背木 耳的栽培方法。W慕狄4 哀议不黄背木耳属中高温型菌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初生 子实体呈杯状,逐渐长大成耳状,许多耳片连在一起呈菊花状; 直径一般为10厘米-20厘米,干燥后强烈收縮成角质,硬而脆; 子实体的背面凸起,有短绒毛,表面光滑或有脉络状皱纹;颜色 因品种和种植方法而不同,呈深褐色、褐色、浅褐色、微黄色等。常规的黄背木耳栽培技术是以事先接好种、灭好杂菌的 黄背木耳菌棒为康料,采用露天遮阴培育模式进行生产。但是,大棚栽种木耳需要的场地大,需要框架、棚壁、遮蔽 物、照明系统、喷水系统、通风系统、增氧系统等,框架和棚壁 一般采用钢筋水泥结构或砖瓦结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木耳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人工增氧装置释放的氧 气容易外溢,不能均匀扩散,在离人工增氧装置近的位置由于氧 气量过于充分,木耳的生长迅速,而在离人工增氧装置近的位置 由于氧气少,往往不能满足木耳生长的需要,这样就造成木耳生 长状况不一致,在采摘时有些已长成过熟耳有些却没有成熟,影 响产量和品质,而且氧气分布不均匀常会造成缺氧位置的木耳腐 坏霉烂,严重影响成耳的品质。虽然有通风系统,但是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往往不理想,造 成木耳腐坏霉烂,严重影响成耳的品质。发明内容*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解决上述大棚fe种木耳需要的场地 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投入小、 产出高、产品品质优良、林地资源利用率高的黄背木耳的栽培方 法该方法如F:1、搭建拱棚在林内设小拱棚,小拱棚走向与林木行向一 致,在棚内每隔20-40cm宽拉一条铁丝,方向与小拱棚走向一致, 高度以菌棒高度的1/2-5/6为宜;2、 供水系统的建造设置主管道、分流阀门、细管道(拱 棚内)和控制阀门,小拱棚内安装微喷系统,采用轻雾装置;3、 菌棒入棚将按现有技术制作好的菌棒摆放在林下拱棚 内,斜靠铁丝,密度釆用15-25棒/m 间隔摆放,预留采收空 间。4、出耳管理利用微喷设施喷水、人工通风换气、人工注水等方法调节棚内温湿度,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 20-28'C,光线不宜太强,光照强度在300-800勒克斯为佳,每 天通风换气1 — 2次;5、 采收初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当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收前l 天停止喷水,采收时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处将子实体连同耳基剪下;6、 采收后管理采收完毕后,将残留的耳基清除干净,若 洞口已有霉菌,应先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涂抹,再用小刀挖除干 净,采收后的2-3天内停止喷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再进 行喷水。更进一步地说,该方法如下 1、搭建拱棚在林下栽培食用菌,需在速丰林内设小拱栩,小 拱棚走向应与林木行向一致,棚宽以管理方便为宜, 一般宽2M、 高1M,采用立式栽培模式,在棚内每隔30cm宽拉一条铁丝,用 以支撑菌棒,方向应与小拱棚走向一致,高度以菌棒高度的2/3 为宜,长度依据林下空间而定,用料为竹片、架杆、铁丝、薄膜楚2、供水系统的建造建造完整的,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 分流阀门、细管道(拱棚内)和控制'阀门,小拱棚内安装微喷系 统,采用轻雾六件套,每i.2米安装- -只;3、菌棒入棚将事先制作好的菌棒摆放在林下拱棚内,斜靠 铁丝,密度采用20棒/m 每亩放置1万棒,间隔摆放,预留采收空间4、出耳管理利用微喷设施喷水、人工通风换气、人工注 水等方法调节棚内温湿度,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 20-28"C,光线不宜太强,光照强度在300-800勒克斯为佳,通 风与光线黄背木耳为好气性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 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因此每天要定时通风换气l一2次。光线 是形成子实体的重要因素,控制光强度,就能控制子实体形成, 减少养分消耗。树叶充分萌发后,林间的郁闭度达到75%以上 后,光照强度基本能适合黑背木耳的生长需要。午后3 —4点, 太阳高度角较小,林间光照强度过强时,可在西侧林缘支遮阳网 降低光强,以保证光照强度控制在300—800勒克斯。生长过程中杂菌的控制阴湿的林间栽培环境不仅为黑背木 耳提供了生长的最佳空间,同时也为杂菌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 件。当发现感染了霉菌的菌棒时,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及时将 染病菌棒取出,首先用小刀对杂菌处进行清理,再用浓度为75 M的酒精溶液涂抹眼点。5、采收初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当 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收前1 天停止喷水,采收尽量选在晴天,以便于晒干。采收方法是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处将子实体连同耳基剪下。采收要及时,若 孢子弹射出来后,形成过熟耳,则会有大量白色粉末覆盖于耳片 上,影响产品质量。6、采收后管理每次采收完毕后,要把残留的耳基清除干净, 以免引起耳基霉烂或杂菌滋生。若洞口已有霉菌,应先用浓度为 75%的酒精涂抹,再用小刀挖除千净。采收后的2-3天内停止喷 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喷水。 有益效果该方法是打破g背木耳的常规栽培方法,将栽培场所移至林 下,在每年5-10月,间,利用接近郁闭的林下空间,运用搭建简易 塑料小拱棚、安装微喷设施等综合措施,将黄背木耳的生长温度控制在20-28'C、湿度保持在85%以上,直至黄背木耳菌株长到 所需的直径。林下黄背木耳栽培技术是以接好种、灭好杂菌的黄背木耳 菌棒为培育对象,充分利用郁闭度在75%以上的速生杨林下空 间,采用搭建林下拱棚、建造微喷系统等综合措施,模拟天然菌 类生长环境,将光照强度控制在300 —800勒克斯,使林下黄背 木耳与同等产品相比,具有耳片厚大、营养丰富、口感鲜嫩、色泽纯正、绿色环保等特点。利用林地培育黄背木耳具有五大优势, —是节省土地资源,充分利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空间;二是节省 基础设施投入,降低生产成本;三是节约水资源。通过水分的合 理管理、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林木的生长发育,为培育大 经级原木奠定基础。另外,林间湿度较大,郁闭度大,遮阴性好, 林地水分蒸发散量较小,有效减少了外来水源的补给;四是由于 模拟天然菌类生长环境.,生产的产品全部为绿色食品,凭借其优 良的品质,市场销路宽广;五是林木光合作用强,白天林木进行 能量代换产生大量氧气,能够满足木耳生长过程中对氧气的大量 需要,增加了木耳的产量。同时,木耳呼吸产生大量的C02 ,满 足了白天林木光合作用的需要,提高了林木的生长量。用该方法培育黄背木耳简单易行、投入小、产出高、产品品 质优良、林地资源利用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 的限定。实施例11、搭建拱棚在林下栽培食用菌,需在速丰林内设小拱棚,小 拱棚走向应与林木行向一致,棚宽以管理方便为宜, 一般为2M、 髙1M,采用立式栽培模式,在棚内每隔30cm宽拉一条铁丝,用 以支撑菌棒,方向应与小拱棚走向一致,高度以菌棒高度的2/3 为宜。长度依据林下空间而定,用料为竹片、架杆、铁丝、薄膜 2、 供水系统的建造每200-250亩建一眼120米深的井,配 以井房、泵和过滤装置。水源问题解决后,需建造-'个完整的管 道系统,包括主管道、分流阀门、细管道(拱棚内)和控制阀 门。小拱棚内安装微喷系统,采用轻雾六件套,每1.2米安装一 只。3、 菌棒入棚5月份,将事先制作好的菌棒摆放在林下拱棚 内,斜靠铁丝,密度采用20棒/m 每亩放置1万棒。摆放要有 —定间隔,预留采收空间。4、出耳管理利用微喷设施喷水、人工通风换气、人工注 水等方法调节棚内温湿度,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 20-28'C,光线不宜太强,光照强度在300-800勒克斯为佳,通 风与光线黄背木耳为好气性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 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因此每天要定时通风换气1_2次。光线 是形成子实体的重要因素,控制光强度,就能控制子实体形成, 减少养分消耗。树叶充分萌发后,林间的郁闭度达到75%以上 后,光照强度基本能适合黒背木耳的生长需要。午后3 — 4点, 太阳高度角较小,林间光照强度过强时,可在西侧林缘支遮阳网 降低光强,以保证光照强度控制在300—800勒克斯。生长过程中杂菌的控制阴湿的林间錄培环境不仅为黑背木 耳提供了生长的最佳空间,同时也为杂菌的滋生提供了便利条 件。当发现感染了霉菌的菌棒时,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及时将 染病菌棒取出,首先用小刀对杂菌处进行清理,再用浓度为75 %的酒精溶液涂抹眼点。5、 采收初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当 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尽量选在晴天,以便于晒干。采收方法是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处将子实体连同耳基剪下。采收要及时,若 孢子弹射出来后,形成过熟耳,则会有大量白色粉末覆盖于耳片 上,影响产品质量。6、 采收后管理每次采收完毕后,要把残留的耳基清除干净,以免引起'耳基霉烂或杂菌滋生。若洞口已有霉齒,应先用浓度为 75%的酒精涂抹,再用小刀挖除千净。采收后的2-3天内停止喷 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喷水。采收及运输当耳片达到理想尺寸后,集中人员对其进行 采摘,采摘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菌棒。采摘后的木耳应选用 通气性好、强度大的塑料箱进行装运,运输车辆最好选用冷藏车, 避免在运输过程中黄背木耳因缺氧而产生霉烂。采收后的2 — 3 天内停止喷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喷水。
权利要求
1.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如下1)搭建拱棚在林内设小拱棚,小拱棚走向与林木行向一致,在棚内每隔20-40cm宽拉一条铁丝,方向与小拱棚走向一致,高度以菌棒高度的1/2-5/6为宜;2)供水系统的建造设置主管道、分流阀门、细管道和控制阀门,小拱棚内安装微喷系统,采用轻雾装置;3)菌棒入棚将按现有技术制作好的菌棒摆放在林下拱棚内,斜靠铁丝,密度采用15-25棒/m2,间隔摆放,预留采收空间。4)出耳管理利用微喷设施喷水、人工通风换气、人工注水等方法调节棚内温湿度,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光照强度在300-800勒克斯,每天通风换气1-2次;5)采收初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当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采收时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处将子实体连同耳基剪下;6)采收后管理采收完毕后,将残留的耳基清除干净,若洞口已有霉菌,应先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涂抹,再用小刀挖除干净,采收后的2-3天内停止喷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喷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如下1)搭建拱棚在林下栽培食用菌,需在速丰林内设小拱棚, 小拱棚走向应与林木行向一致,棚宽以管理方便为宜, 一般宽 2M、高1M,采用立式栽培模式,在棚内每隔30c斑宽拉一条铁丝, 用以支撑菌棒,方向应与小拱棚走向一致,高度以菌棒高度的 2/3为宜,长度依据林下空间而定;2)供水系统的建造建造完整的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分流阀门、细管道和控制阀门,小拱棚内安装微喷系统,采用轻雾六件套,每1.2米安装一只; 3)菌棒入棚将事先制作好的菌棒摆放在林下拱棚内,斜 靠铁丝,密度采用20棒/W,每亩放置1万棒,间隔摆放,预留采收空间;4)出耳管理利用微喷设施喷水、人工通风换气、人工注 水方法调节棚内温湿度,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控制在20-28 °C,光照强度在300-800勒克斯,每天通风换气1 —2次;当发 现感染了霉菌的菌棒时,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及时将染病菌棒 取出,首先用小刀对杂菌处进行清理,再用浓度为75%的酒精 溶液涂抹眼点;5)采收初生的黄背木耳子实体成杯状,以后逐渐展开, 当耳片充分展开,颜色由紫红色变成紫色时就可采收,采收前l 天停止喷水,采收尽量选在晴天,用剪刀在洞口靠耳基处将实体 连同耳基剪下;6)采收后管理每次采收完毕后,要把残留的耳基清除干 净,洞口已有霉菌的,先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涂抹,再用小刀挖 除千净,采收后的2-3天内停止喷水,增加通风,待伤口愈合后 再进行喷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更具体涉及一种黄背木耳的栽培方法,解决大棚栽种木耳需要的场地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等问题,方法祥见说明书,该方法是打破黄背木耳的常规栽培方法,将栽培场所移至林下,在每年5-10月间,利用接近郁闭的林下空间,运用搭建简易塑料小拱棚、安装微喷设施等综合措施,将黄背木耳的生长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保持在85%以上,直至黄背木耳菌株长到所需的直径,本方法简单易行、投入小、产出高、产品品质优良、林地资源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A01G9/14GK101129119SQ20061011246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1日
发明者飞 宗, 张书利, 张春华, 方海红, 李亚军, 岩 王, 王洪金, 陈永梅 申请人:北京市通州区林业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