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设备中串联的连续研磨机之间的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66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研磨设备中串联的连续研磨机之间的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研磨设备,特别地但不唯一地用于陶资混 合物的制备中。这些混合物一般通过对原料(硅,长石,粘土)进行 湿粉碎并且添加特定的添加剂直到得到均一的泥釉(slip)而制备,其 具有悬浮粉末的理想粒度。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这种类型的设备通常包括至少一个研磨机,所述研磨 机具有滚筒,滚筒内通过原料自身与许多大体球形的研磨体之间的撞 击和必然的相互作用进行原料的粉碎。
续地进行还是不连续地进4于(需要暂时中e断生产过i并停止滚筒),已
知的研磨机被划分为连续研磨机和非连续研磨机。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包括连续研磨机的研磨设备。 在陶瓷领域的现有技术中,原料的粉碎包括连续步骤的过程,从
破碎步骤开始并以提纯步骤结束。在不同的步骤中,研磨体呈现不同
的尺寸大小,其从破碎到提纯的顺序逐渐减小;因此,对于每个步骤
来说都有诸如最优化工作运行、工作时间和研磨机的能耗的滚筒旋转
速度o
由于这些原因,现有技术描述了包括多个串联设置的连续研磨机 的设备,其中每个研磨机的滚筒包含研磨体并且以彼此独立的速率旋 转,以便最佳地完成粉碎过程的上述其中一个步骤。
本申请人的意大利专利申请RE2003A000013详述了类似的设备, 该专利申请的内容在此引用作为参考。
特别地,上述设备的每个滚筒设有用于被加工材料的装载口和用 于泥釉的卸栽口,这些口位于滚筒的相对侧面并且沿滚筒的旋转轴线
布置,并且这些口稳固地随着滚筒旋转,从而有利于原料的装填和泥 釉的卸载的连续进行。
此外,中间滚筒的卸载口通过管状连接元件连接于下一个滚筒的 装载口,该管状连接元件还与将研磨体和特殊添加剂(如染料)直接 导入下游滚筒内部的装入装置相关联。
这些已知设备的缺陷在于与稳固地随着相应滚筒旋转的卸载和 装载管不同的管状连接元件必须被稳固地连接于装入装置并且因此必 须被固定。
事实上,卸载口的自由端轴向地插入以便其一段位于管状连接元 件的内部,后者又被插入以便其一段位于下一个研磨机的装载口的自 由端内部。
通过这种构造,在滚筒与下一个滚筒之间送进的材料呈现这一趋 势,即意外地从上游滚筒与管状连接元件之间的界面一侧以及从管状 连接元件与下游滚筒之间的界面一侧掉落。
这是因为泥釉的颗粒和磨料特性使得很难实现适当的密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简单、合理和低成本的方案来消 除上述缺陷。该目的通过一种连续研磨机来实现,所述研磨机包括多 个串联设置的连续研磨机,其中研磨机的卸载口与下一个研磨机的装 载口由连接元件连接,并且所述研磨机包括防止上述材料在从上游研 磨机送进至下游研磨机期间在连接元件与装载口和卸载口之间脱离的 装置。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被固定到上游研磨机的 卸载口的自由端的第一螺旋体,使得上述第一螺旋体插入连接元件内 部,从而与连接元件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协作形成第一螺旋装置,在材 料的送进期间所述第 一螺旋装置将材料保持在连接元件的内部。
所述装置优选还包括位于下游研磨机的装载口并且固定于其内部 的第二螺旋体,该第二螺旋体插入下游研磨机的装载口的内部,从而 与下游研磨机的装载口协作形成第二螺旋装置,其防止材料从连接元
件的下游端脱离。


借助附图通过阅读对下面非限定性例子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
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连续研磨设备的示意图2为本发明的研磨机之间的连接系统的详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研磨设备整体用l表示,包括多个串联的连 续研磨机2。
每个研磨机2包括滚筒3,其由具有水平轴线的圆筒体4形成, 圆筒体4的一端被具有轴向口 6以装填材料的第一底部5封闭,另一 端被具有轴向口 8以卸下泥釉的底部7封闭。
滚筒3在每端由合适的结构9所支撑并且通过传送带系统11由特 别的控制系统10启动。
滚筒3内部有一个研磨腔,研磨体和构成泥釉的原料(即主要为 水、硅、长石、粘土)被供应到研磨腔内部。研磨体典型地由硅或铝 制成并且在设备运行期间在加工条件下被磨损至与泥釉混合的程度。
图1示出上游第一研磨机2设有常用的原料装载系统18,该系统 本身是已知的,并且示出第二研磨机以及其它研磨机的装栽口 6与前 面的研磨机的卸载口 8以及装入导管20相连,装入导管20与又一个 装栽装置21相联接。
装入导管20有利地使得研磨体对于每个连续研磨机2被单独地添 加,并且还使得材料或水被单独地导入,从而持续地校正混合物并且 确保最佳成分。
独立于其它研磨机运行的研磨设备1的每个连续研磨机具有最佳 尺寸,并且其几何形状、研磨体的尺寸、要完成的特定粉碎步骤的旋 转速率被最优化,并且加工中的泥釉持续地从旋转滚筒3到达下一个 旋转滚筒3而不中断过程,直至获得悬浮粉末的理想粒度。
从旋转滚筒3的操作室排空被提纯的泥釉是通过常规的已知类型
的装置来完成的,此处不再赘述。但是,出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要
强调一下,尽管排空装置向位于下游的旋转滚筒3送进泥釉,但是也 可以通过卸载口 8和稳固地束绰于相应旋转滚筒3的装载口 6的旋转 来完成该送进并使之高效。
如前所述,固定的管状连接元件19位于卸载口 8和装载口 6之间, 该连接元件19大致由通过刚性支撑件25固定于支撑结构件9的管构 成。
下面是与固定管状连接元件19可旋转联接的部件在管状连接元 件19的一侧为卸载口8,另一侧为装载口 6。具体而言,卸载口8的 自由端的一段轴向插入管状连接元件19的内部,后者的一段又插入装 载口 6的自由端的内部。
因而卸载口 8比固定连接元件19小,同时连接元件19比装载口6小。
用于密封的合适的装置位于卸载口 8和装载口 6与管状连接元件 19之间,该密封装置能有利地防止材料从设备l脱离。
特别地,如图2所示,第一螺旋体23被固定于卸载口 8的自由端 及其外表面,从而形成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螺旋装置。
以这种方式,第一螺旋体23通过与卸载口 8相联接的连续研磨机 2的旋转而转动。
此外,第二螺旋体24固定于研磨机的下游装载口 6的内部,从而 形成了本发明的第二螺旋装置。
与第一螺旋体23类似,第二螺旋体24通过与装载口 6联接的连 续研磨机2的旋转而转动。
在设备l运行期间,旋转滚筒3彼此独立地旋转,并且因此使得 卸载口8和装载口6旋转,同时管状连接元件19保持固定。
以这种方式,与卸载口 8相连接的第一螺旋体23在连接元件19 的第一部分的内部旋转。
在送进材料期间,第一螺旋体23与连接元件19的内表面协作并 且形成第 一螺旋装置,该第 一螺旋装置的功能为将材料自身保持在连
接元件19的内部,并且防止材料意外地从管状连接元件19的上游端 离开。
此外,连接于装栽口 6的第二螺旋体24在装载口 6的内部旋转, 并且通过与连接元件19的外表面相协作而形成了第二螺旋装置,该第 二螺旋装置有效地防止材料从管状连接元件19的下游端离开。
同时由于其它材料通过装入导管20流入连接元件19内部这一事 实,本发明的特性是有利的。
显然可以根据可能的需要或细节对所描述的设备进行改变或改进 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研磨设备(1),包括多个连续的研磨机(2),每个研磨机设有原料装载口(6)和泥釉卸载口(8),所述装载口(6)和卸载口(8)通过一连接元件(19)被串联布置,所述连接元件(19)与一装入装置(20,21)联接并且将研磨机的卸载口(8)与邻近的研磨机的装载口(6)连接,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材料从上游研磨机送进至下游研磨机期间防止材料在卸载口(8)和装载口(6)从连接元件(19)脱离的装置与所述连接元件(19)相联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 ),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材料脱 离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与上游研磨机的卸载口 ( 8 )的自由端联接的第 一螺旋体(23),其中第一螺旋体(23)插入所述连接元件(19)内, 从而与连接元件(19)相协作形成第一螺旋装置,所述第一螺旋装置 在材料的送进期间将材料保持在连接元件(19)内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材 料脱离的装置包括与下游研磨机的装载口 ( 6 )的自由端相联接的第二 螺旋体(24),其中所述第二螺旋体(24)插入下游研磨机的装载口 (6) 的内部,从而与所述装载口 (6)相协作形成第二螺旋装置,所述第二 螺旋装置防止材料从连接元件(19)的下游端脱离。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1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体(23) 被固定在所述卸载口 (8)的外部上,以通过与卸载口 (8)联 接的连续研磨机(2)的旋转而转动。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旋体(24) 被固定在所述装载口 (6)的内部,以通过与装载口 (6)联接 的连续研磨机(2)的旋转而转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 ),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入装置包 括用于装填材料的装置(21),以及将装入装置(21)与连接元件(19 ) 相连接的装入导管(20)。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 ),其特征在于用于密封的装置 位于每个卸载口 (8)和装栽口 (6)与连接元件(19)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研磨设备(1),包括多个连续的研磨机(2),每个研磨机设有原料装载口(6)和泥釉卸载口(8),装载口(6)通过连接元件(19)与卸载口(8)串联,该连接元件(19)与装入装置(20,21)联接并且将研磨机的卸载口(8)与相邻的研磨机的装载口(6)连接。与连接元件(19)相关联的装置在从上游研磨机向下游研磨机送进材料期间防止材料从连接元件(19)脱离。
文档编号B02C23/00GK101108371SQ20071013641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20日
发明者皮耶罗·波利, 西莫内·卡萨迪奥 申请人: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合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