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208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香气是茶叶品质的四大指标(色、香、味、形)之一,在名优茶品质感官审评中,香气占总评分的30% ;同时,溶解于茶汤中的香气成分对滋味也起着协调、衬托作用。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悬殊的众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茶叶中的绝对含量很少,一般只占干物量的0. 01 % 0. 05%,却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影响茶叶香气的因素很多,而且十分复杂。如加工中各道工序对茶叶香气形成的影响、茶园的水土、种植施肥、害虫侵食、外源诱导等对茶树产生香气物质的影响等等。近年来,外源诱导成为茶叶加工的研究热点,茶叶的香气可通过外源引发物(elicitor)来诱导,如环境因子、昆虫、茉莉酸衍生物等。已有研究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衍生物处理茶树,能诱导茶树叶片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0X)活性增加。L0X是一种参与茶树芽叶香气形成和诱导抗性信息传递有关的关键酶类,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的膜中,是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十八碳代谢途径的第一步,通过LOX的作用,经过多步的酶促反应,最后合成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这表明应用外源茉莉酸衍生物处理茶树,茶树细胞受体接受剌激,激活细胞膜上脂肪酸释放到膜内,通过硬脂酸途径(即由亚麻酸开始合成的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途径)产生的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茉莉酸或茉莉酸甲酯是在植物体内起信号传递作用,能够激活防御基因,防御基因被激活后导致代谢途径重新配置,诱导出新的香气物质。日本和台湾研究发现小绿叶蝉危害茶树后会形成2, 6-二甲基-3, 7-辛二烯-2, 6-二醇,它具有特殊的香气,他们将这种茶命名为"东方美人茶",售价比一般茶叶高3-5倍;印度著名的大吉岭红茶同样也是由于新梢受小绿叶蝉危害后产生独特的"麝香葡萄"香味。然而,目前国内外利用外源诱导物使茶树鲜叶产生不同的香气挥发物,再加工成新香型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制作方法简单且制成的茶叶具有很好香气品质的香型茶的制作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为0. 05-0. 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40-60L/亩,经20-30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然后按照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即得到相应的香型茶;
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配比为
茉莉酸甲酯20-60%
二氢茉莉酸甲酯20-60 %
茉莉酸10-30%。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为0. 10-0. 5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45-55L/亩,经22-28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为0. 20-0. 3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50-55L/亩,经24-26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配比为
茉莉酸甲酯25-55%
二氢茉莉酸甲酯25-55%
茉莉酸15-25%。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配比为
茉莉酸甲酯30-50%
二氢茉莉酸甲酯30-50 %
茉莉酸15-20%。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茉莉酸衍生物溶液按如下方法配制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茉莉酸甲酯、二氢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混合,再用混合物总量的1-3倍重量的乙醇将茉莉酸衍生物溶解,然后用蒸馏水定容配成重量浓度为0. 05-0. 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包括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 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采用低温干燥,干燥温度为70-90°C。 上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应用外源茉莉酸衍生物处理茶树,茶树细胞受体接受剌激,经过代谢,诱导茶树的香气物质发生变化,再按传统制茶工艺加工成茶叶,加工出香气感官得分较高、具有良好香气品质的新香型茶,经实验证明,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鲜叶及利用该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香气物质均发生明显变化。根据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感官审评结果,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香气感官得分明显高于未经过处理的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本发明简单易行,能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感官品质,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且香气持久保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中涉及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均为常规的制作工艺,本发明中涉及的组分配比均为纯物质的重量比。 茉莉酸衍生物溶液的配置按照配比将茉莉酸甲酯、二氢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混合均匀,然后在混合物中加入混合物重量1-3倍的乙醇,使得混合物溶解,然后加入蒸馏水定容至所需浓度。 实施例1 :在茶树上(品种"浙农113")喷施0. 5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5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40%、二氢茉莉酸甲酯40%和茉莉酸20%,经过24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摊放、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采用低温烘干, 烘干温度控制为7(TC,加工出的绿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2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 的对照绿茶的88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2 :在茶树上(品种"浙农113")喷施0. 5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 施量为4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45%、二氢茉莉酸甲酯25%和茉 莉酸30%,经过20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为 75°C ,加工出的红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4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红茶的89 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3 :在茶树上(品种"浙农113")喷施0. 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45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55%、二氢茉莉酸甲酯35%和茉莉 酸10%,经过25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温度控 制为8(TC,加工出的乌龙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3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乌 龙茶的89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4 :在茶树上(品种"龙井43")喷施0. 2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4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40%、二氢茉莉酸甲酯40%和茉莉 酸20 % ,经过24小时后,采摘一芽二三叶,进行摊放、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为 85t:,加工出的绿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1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绿茶的85 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5 :在茶树上(品种"龙井43")喷施0. 4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5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50%、二氢茉莉酸甲酯40%和茉莉 酸10%,经过28小时后,采摘一芽二三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为 9(TC,加工出的红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2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红茶的91 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6 :在茶树上(品种"龙井43")喷施0. 3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5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55%、二氢茉莉酸甲酯35%和茉莉 酸10%,经过30小时后,采摘一芽二三叶,进行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温度控 制为7(TC,加工出的乌龙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0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甲酯处理的对照乌龙 茶的86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7 :在茶树上(品种"鸠坑种")喷施0. 0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55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20%、二氢茉莉酸甲酯60%和茉莉 酸20%,经过24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摊放、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为 7(TC,加工出的绿茶香气感官得分为85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绿茶的84 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8 :在茶树上(品种"鸠坑种")喷施0. 1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 量为55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60%、二氢茉莉酸甲酯20%和茉莉 酸20%,经过24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烘干温度控制为 85t:,加工出的红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0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绿茶的88 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实施实例9 :在茶树上(品种"鸠坑种")喷施0. 20 %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60L/亩,其中茉莉酸衍生物含量比为茉莉酸甲酯30%、二氢茉莉酸甲酯40%和茉莉 酸30%,经过24小时后,采摘一芽三四叶,进行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和烘干,烘干温度控 制为8(TC,加工出的乌龙茶香气感官得分为92分,高于未经过茉莉酸衍生物处理的对照乌 龙茶的89分,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
权利要求
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为0.05-0.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40-60L/亩,经20-30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然后按照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即得到相应的香型茶;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配比为茉莉酸甲酯20-60%二氢茉莉酸甲酯20-60%茉莉酸10-3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 为O. 10-0. 5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45-55L/亩,经22-28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 为O. 20-0. 30%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50-55L/亩,经24-26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 配比为茉莉酸甲酯25-55% 二氢茉莉酸甲酯25-55% 茉莉酸15-25%。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茉莉酸衍生物的重量 配比为茉莉酸甲酯30-50% 二氢茉莉酸甲酯30-50% 茉莉酸15-20%。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茉莉酸衍生物溶液按 如下方法配制将所述重量配比的茉莉酸甲酯、二氢茉莉酸甲酯和茉莉酸混合,再用混 合物总量的l-3倍重量的乙醇将茉莉酸衍生物溶解,然后用蒸馏水定容配成重量浓度为 0. 05-0. 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茶的制作工艺包括 摊放、杀青、揉捻和干燥。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的制作工艺包括 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包 括晒青、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
10. 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采用低温干 燥,干燥温度为70-90°C。
全文摘要
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其方法是在茶树叶上喷施重量浓度为0.05-0.65%的茉莉酸衍生物溶液,喷施量为40-60L/亩,经20-30小时后进行茶叶采摘,然后按照绿茶、红茶或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对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即得到相应的香型茶,上述的一种香型茶的制作方法,应用外源茉莉酸衍生物处理茶树,茶树细胞受体接受刺激,经过代谢,诱导茶树的香气物质发生变化,再按传统制茶工艺加工成茶叶,加工出香气感官得分较高、具有良好香气品质的新香型茶,本发明简单易行,能明显提高茶叶的香气感官品质,具有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且香气持久保留。
文档编号A01P21/00GK101715845SQ20091015393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吕海鹏, 孙晓玲, 彭群华, 林 智, 王力, 谭俊峰, 邵青, 郭丽, 陈宗懋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