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啶虫丙醚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3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啶虫丙醚的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含有啶虫丙醚的增效农药组合物以及在植物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蓟马,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其个体小,行动敏捷,常栖息在叶面及叶鞘内,尤喜聚集在作物花部(特别是未展开的花苞)取食花瓣与萼片,使被害花瓣扭曲、皱缩,严重的还会导致花朵脱落,影响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由于蓟马繁殖量大、世代重叠明显,加上近年来的单一和不科学用药,导致蓟马对现有杀虫剂如有机磷、新烟碱(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直接导致药效的降低或无效。与此同时,由于防治作物上的其它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的需要,农民盲目、频繁地使用药剂,导致蓟马的天敌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急需对蓟马高效、对蓟马天敌安全、且对其它常见害虫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的新产品。
啶虫丙醚英文通用名称pyridalyl,化学名称2,6-二氯-4-(3,3-二氯烯丙氧基)苯基3-[5-(三氟甲基-2-羟基吡啶)丙基]醚。啶虫丙醚同时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害虫有不俗的防治效果。此外,啶虫丙醚对蓟马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对蓟马天敌安全,有较好的综合防治效果。不过在蓟马种群较大时,单独使用啶虫丙醚不能取得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治蓟马、鳞翅目害虫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对蓟马有明显增效作用。
所述的多杀霉素又名多杀菌素,英文通用名称spinosad,是一种从放线菌代谢物提取出来的生物源杀虫剂。多杀霉素杀虫谱广,对农业上的常见害虫均有效。其作用速度快,可使害虫迅速麻痹、瘫痪、死亡。作为一种低毒、高效、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多杀霉素对天敌和哺乳动物安全,最适合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较好的比例为20∶1-1∶20;本发明组合物可以按目前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型包括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等,所述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1%-60%,优选为5%-45%,其余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辅助成分包括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溶剂、填料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试验确定。
本发明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蓟马的综合防治,也可以用来防治蔬菜上的其它鳞翅目害虫。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两种药剂复配后对蓟马有增效作用,与啶虫丙醚单剂相比,对大密度发生的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由于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缓药剂的抗性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筛选试验,发现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组合应用对蓟马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的简单相加,这从以下生物测定实施例可以清楚看出。
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复配的增效作用试验。试验对象为西花蓟马,具体方法为 (1)试验药剂 95%啶虫丙醚原药(日本住友化学公司); 90%多杀霉素原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
(2)试验对象 西花蓟马室内用油豆角饲养。
(3)试验方法 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 1154.14-2008),采用浸叶法。将甘蓝(绿色)叶片剪成5mm*20mm长条,在配制好的药液中浸渍10秒,取出后充分阴干,放入指形管(高5cm,内径1cm)中;用小毛笔将生长一致的西花蓟马二龄若虫轻轻挑入管中,用保鲜膜封口;每管试虫20头,每个处理重复3次,设置浸渍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将试管平放在白瓷盘中,用黑布遮光,放于26-27℃恒温箱中进行培养,48小时检查死虫数。
(4)统计分析 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杀虫活性。
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S---标准杀虫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升(mg/l); M---混剂的LC50,单位为毫克/升(mg/L)。
TTI=TIA*PA+TIB*PB 式中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TIA----A药剂毒力指数; PA-----A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TIB----B药剂毒力指数; PB-----B药剂在混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 CTC----共毒系数; 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 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当共毒系数(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
(5)结果分析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对西花蓟马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由表1可见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的配比在50∶1-1∶50之间对西花蓟马表现有增效作用,其中啶虫丙醚∶多杀霉素在20∶1-1∶20之间共毒系数较大,均在185以上,增效作用更为明显。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以下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2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水乳剂(10∶1) 95%啶虫丙醚原药21.05克 90%多杀霉素原药2.22克 二甲苯(溶剂)10克 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乳化剂)4克 丙二醇(防冻剂) 4克 聚二甲基硅氧烷(消泡剂) 0.3克 水 至100克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防冻剂和消泡剂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水乳剂。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葱蓟马和葱甜菜夜蛾。对葱蓟马的防效见表2;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见表3。由表2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对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很快很好地控制蓟马为害;由表3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对生产上很难防治的葱上甜菜夜蛾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好于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单剂。
表2、本发明实施例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3、本发明实施例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2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微乳剂(1∶1) 95%啶虫丙醚原药2.63克 90%多杀霉素原药2.78克 二甲苯(溶剂)10克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 水 补足至100克。
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制得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微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甜椒蓟马。用量及防效见表4;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见表5。由表4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比单剂对蓟马有更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且用量少于啶虫丙醚单剂;由表5可见复配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效明显好于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单剂。
表4、本发明实施例对蓟马的防治效果 表5、本发明实施例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331%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20∶1) 95%啶虫丙醚原药31.58克 90%多杀霉素原药1.67克 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5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5克 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剂按配方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31%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
本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节瓜蓟马,用量及虫口数量变化见表6。由表6可见,31%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对节瓜蓟马有很好的速效性,并且对天敌中华微刺盲蝽的影响较小,药后20、30天的蓟马数量维持在5头/朵花以下,该种群数量不会对节瓜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而天敌中华微刺盲蝽的数量也没有受到明显影响;防治蓟马的常用药剂10.2%阿维·三唑磷EC也能够较好的控制蓟马的数量,但是对蓟马的天敌的杀伤较大,使其种群数量在20天时也处于一个非常低的状态,并没有随着蓟马数量的回升而回升,直到药后30天数量才慢慢回升。这说明31%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对节瓜蓟马有着非常好的综合防治效应。
表6、节瓜蓟马和天敌中华微刺盲蝽的虫口数量
实施例416.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悬浮剂(1∶10) 95%啶虫丙醚原药1.58克 90%多杀霉素原药16.67克 白炭黑(吸附剂) 2克 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润湿分散剂) 5克 黄原胶(增稠剂) 1克 膨润土(增稠剂) 1克 丙三醇(防冻剂) 4克 水 补足至100克。
用白炭黑将啶虫丙醚原药吸附,然后再将其与多杀霉素、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混合均匀,经研磨得到16.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悬浮剂。
该实施例在深圳龙岗菜场应用于防治甘蓝抗性小菜蛾(该菜场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阿维菌素、氟啶脲等常规药剂均表现出高抗性)。将16.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3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药后3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94.3%和85.7%;10%啶虫丙醚乳油按有效成分用量6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药后3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6.3%和70.3%;2.5%多杀霉素悬浮剂按有效成分用量3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药后3天和15天的防效分别为88.5%和75.8%。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对抗性小菜蛾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54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可湿性粉剂(1∶20) 95%啶虫丙醚原药2.10克 90%多杀霉素原药44.44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克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克 萘磺酸盐(分散剂)3克 白炭黑 10克 高岭土(载体)补足至100克。
将啶虫丙醚原药与等量丙酮混合均匀后加入白炭黑中,待充分吸收后,与多杀霉素、润湿剂、分散剂及高岭土等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4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61.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1∶50) 95%啶虫丙醚原药1.26克 90%多杀霉素原药66.67克 烷基萘磺酸钠(分散剂)5克 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7克 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 2克 硫酸铵(崩解剂) 5克 轻质碳酸钙(填料)补足至100克。
将啶虫丙醚原药与等量丙酮混合均匀后加入白炭黑中,待充分吸收后,与多杀霉素、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和填料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61.2%啶虫丙醚·多杀霉素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25.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50∶1) 95%啶虫丙醚原药26.32克 90%多杀霉素原药0.56克 吐温-80(乳化剂) 5克 曲通X-100(乳化剂) 5克 二甲苯(溶剂)补足至100克。
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溶剂按配方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5.5%啶虫丙醚·多杀霉素乳油。
权利要求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的质量比例为50∶1-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的质量比例为20∶1-1∶2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含有1%-60%质量比的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余量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辅助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含有5%-45%质量比的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是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蓟马、鳞翅目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有效成分为啶虫丙醚与多杀霉素。该组合物中啶虫丙醚和多杀霉素的质量比例为50∶1-1∶50。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危害植物的蓟马、鳞翅目害虫等,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文档编号A01P7/04GK101755756SQ20091020845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
发明者孙华英, 曹明章, 文伯健, 朱卫锋, 孔建 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