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6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的真菌杀虫剂施用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虫生真菌防治红火蚁的装置。
背景技术
^LjXWl Solenopsis invicta(Red Imported Fire Ants) ^— 禾中 __ 胃;g ^g 白勺外来入侵生物,在分类上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R)rmicidae)切叶蚁亚科 (My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原产于南美洲的巴拉那河流域,在20世纪初入侵美国南部,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传播扩散至北美、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与公共设施、动植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农业部于2005年1月17日发布第453号公告,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并加以封锁控制。入侵红火蚁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扩散,主要有自然迁移,随洪水、货物流通等多种形式扩散,其扩散速度很快,在美国南部以每年198公里的速度向外扩散;与其它物种的竞争能力也特别强,繁殖量非常大,一只蚁后大约能产7000只工蚁,该虫对人有很强的攻击性,在其入侵的地区平均100000人中就有438被攻击,被入侵红火蚁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斑、红肿、痛痒,变粗畸形,或发高烧, 疼痛、休克,严重者会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该虫还对农作物、林木、其它动物以及农村或城市的公共设施造成严重为害。红火蚁可取食农作物种子造成农业损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种子害虫,而且也取食多种作物如向日葵、黄秋葵、黄瓜、大豆、玉米和茄子等的果实、 嫩芽、根系和幼苗,造成对作物的直接伤害,已经证实红火蚁可以危害57种栽培作物。同样地,化学农药是目前防治红火蚁最主要的方法。然而,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 不但费用投入较高,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用药次数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大,致使红火蚁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性,为此,国内外对红火蚁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红火蚁具有多种天敌,包括昆虫天敌、捕食性螨类、寄生性线虫、致病微生物,以及微孢子虫和蚤蝇等,目前各国对红火蚁的生物防治主要集中在微孢子虫和病原微生物的应用上。利用虫生真菌防治害虫的研究与实践已愈百年,虫生真菌寄主范围广,致病力强, 且对人、畜、作用无毒害,特别适合于防治土栖性害虫与刺吸式口器害虫等。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虫生真菌对环境敏感,防治效果不太稳定,另一方面是缺乏合适的真菌杀虫剂施用技术,土栖昆虫生活在地下,难以直接接触到真菌孢子而染发疾病。因此,本实用新型期望获得一种有利于保护真菌不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又适合于防治土栖害虫的真菌杀虫剂施用技术。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利用虫生真菌防治红火蚁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所述装置制作简单,操作简易,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0008]通过提供载有嗜好食物的装置引诱自然环境中的红火蚁,令其在获取和搬运食物的过程中,携带具有高致病力的虫生真菌分生孢子进入红火蚁巢穴,并在种群水平上建立侵染循环,使感染的红火蚁个体大量死亡,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红火蚁的目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诱集害虫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包括一塑料盒,所述塑料盒包括相啮合的上盖与底盒两部分;所述上盖半透明,可以部分透过光线,兼具避风遮雨的作用;所述底盒底部设有垫板,底盒侧壁开设缝隙,以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所述垫板中间设有一中空部分,垫板表面涂植物油,植物油表面粘附虫生真菌的分生孢子;所述垫板中空部分放置红火蚁引诱物。优选地,所述塑料盒为圆形;圆形塑料盒的参考尺寸为直径5 10cm,高1. 5 3. Ocm ; 所述上盖与底盒两部分通过螺丝口啮合;所述垫板为圆环形的纸板;可采用滤纸片。所述的植物油优选花生油、菜油、大豆油或玉米油等,引诱物包括红火蚁的嗜好食物,例如糖、蜂蜜、火腿肠、饼干或面包等。优选地,所述底盒侧壁开设的缝隙为长条形,可以为多个,所述缝隙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其大小可以同时避免其他野生动物取食诱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的防虫装置都是使用有关化学合成杀虫剂作为有效成份的,但是合成杀虫剂是没有生命的化学分子,在环境中稳定性较好;真菌生物杀虫剂的有效成份一般为分生孢子,它是一种生物细胞,对环境敏感,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如强紫外线、高温干燥等)防治效果不稳定,本发明通过改进真菌生物杀虫剂的田间施用技术来增强真菌分生孢子的抗逆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提供了适用于真菌生物杀虫剂的装置,使粘附于植物油上的菌株分生孢子在装置内得到很好的保护,其萌发率在1个月后仍然不会显著降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防治作用,成功提高了真菌生物杀虫剂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2)本发明装置结构合理,害虫可以进入装置取食而被诱集,且避免了其他野生动物取食诱饵;涂抹植物油、在植物油表面粘附菌株分生孢子的设计大大加强了害虫体表粘附菌株分生孢子量,并可促进孢子的萌发。本装置集诱集与致病害虫于一体,害虫感病后传播其它害虫个体,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克服了现有杀虫装置需保证害虫直接接触合成杀虫剂、使之中毒死亡的局限性,保证了杀虫效果;(3)本发明装置中设置的引诱物是无毒的,害虫不会产生警戒行为,而作为生防因子的菌株分生孢子也不会对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本装置以非常安全的方式有效降低密集分布的害虫野外种群。

图1应用本实用新型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真菌杀虫剂的释放技术或田间施用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新的应用真菌杀虫剂的方案,简单变换其他菌株的话本装置还可用来防治其它害虫,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于实施例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其中,1为塑料上盖,半透明,防雨;2为底盒;3为滤纸片中空部分,放置引诱物(引诱红火蚁);4为硬纸板裁成的环形载体,粘有虫生真菌分生孢子;5为缝隙,红火蚁的出入口。该装置为圆盘形的塑料盒,5 10cm,高1. 5 3. Ocm ;塑料盒分上盖1与底盒2两部分,以螺丝口相啮合,上盖1半透明,底盒2底部垫有一个圆环形的滤纸片,其表面涂有植物油,以粘附虫生真菌的分生孢子,滤纸片中空部分3放置红火蚁引诱物,底盒侧壁开有多个长条形的缝隙5,以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本实施例中,粘附在植物油上的虫生真菌分生孢子采用爪哇棒束孢菌(Isaria javanicus)P028 菌株(详见 2011 年 2 月 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期刊上发表白勺〈〈Diversity and virulence of soil-dwelling fungi Isaria spp〉〉。),植物油用花生油,红火蚁引诱物采用火腿肠与饼干粉混合物。先将花生油涂抹在滤纸片上,然后均勻分撒菌株的分生孢子,1张直径5厘米的滤纸片涂抹1毫升花生油和50 100毫克分生孢子。将本引诱装置放置于野外红火蚁巢穴集中的地方,红火蚁寻获与搬运装置内3处食物的过程中,都必须通过装置的缝隙5和圆盘形纸垫,由于纸垫上粘附着大量爪哇棒束孢菌(Isaria javanicus)P028菌株分生孢子,并且本实施例选用的植物油的作用,这种粘附性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使菌株的分生孢子粘附在红火蚁的体壁上进而携带进入巢穴,可以在红火蚁巢穴中建立侵染循环,大量致死红火蚁种群。经室外试验证实,在蚁巢周围放置本装置1 3个,30天后的防治效果能够达到84%。由于菌株分生孢子在装置内有很好的保护,其萌发率在1个月后仍然不会显著降低,因此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防治作用。并且,因引诱物是无毒的,红火蚁不会产生警戒行为,而作为生防因子的菌株分生孢子也不会对环境中的其他生物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本装置将以非常安全的方式有效降低密集分布的红火蚁野外种群。
权利要求1.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塑料盒,所述塑料盒包括相啮合的上盖与底盒两部分;所述上盖半透明;所述底盒底部设有垫板,底盒侧壁开设缝隙,以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所述垫板中间设有一中空部分,所述垫板中空部分放置红火蚁引诱物;垫板表面涂植物油,植物油表面粘附虫生真菌的分生孢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盒为圆形;圆形塑料盒的直径为5 10cm,高为1. 5 3. Ocm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底盒两部分通过螺丝口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为圆环形的滤纸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侧壁开设的缝隙为长条形,缝隙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盒侧壁开设的缝隙为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包括一塑料盒,所述塑料盒包括相啮合的上盖与底盒两部分,所述底盒底部设有垫板,底盒侧壁开设缝隙,以恰好容许红火蚁通过;所述垫板中间设有一中空部分,所述垫板中空部分放置红火蚁引诱物;垫板表面涂植物油,植物油表面粘附虫生真菌的分生孢子。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防治红火蚁效果很好,其装置内植物油表面粘附的分生孢子为爪哇棒束孢菌(Isariajavanicus)P028菌株的分生孢子。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合理,安全无毒,以非常安全的方式有效降低密集分布的红火蚁野外种群。
文档编号A01M1/20GK202211095SQ20112013910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安新城, 胡琼波 申请人:华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