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8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究水产生物的增殖容量时所用的装置,特别是研究底栖贝类增殖容量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中,贝类养殖的产量占海水养殖的总产量的拟%左右,而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贝类养殖产量和效益的保证,放养密度过小,将降低产量和效益,密度过大则会超过海域的生物容量,从而引起生物饵料供应匮乏、水中含氧量低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大规模的海水贝类养殖的同时,必须确定底栖贝类的放养密度,来对养殖容量进行精确的评估和论证。目前,进行底栖贝类增殖容量的确定,是通过在室内进行小范围的实验来确定最佳放养密度,或者是通过对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养殖面积、潮区高低、水质交换条件、养殖品种、苗种规格等多种情况和参数来推算出合理的放养密度。然而,在实际生产养殖中,海域中影响贝类增殖容量的因素多种多样,是因地、因时而变化的,不可能只通过简单的室内模拟和推算就可以确定,最优和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应该进行现场实验,这就需要有一个可以方便培养底栖贝类、监控底栖贝类的生长情况的实验装置,当将其植入实验海域中后,即能营造出一个合适的样方培育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包括样方框,所述样方框的框架周边设置有样方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样方框的上下方均设有三角形支撑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样方网的上方开口联接有若干个浮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样方网的样方框,使得在需要进行底栖贝类的增殖容量实验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置入实际海域中,即围闭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底栖贝类生长空间,这样就可以往框内进行底栖贝类的自然放养,使贝类的生长完全受到实际海域的影响,从而可测出最真实直接的增殖容量数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进行底栖贝类的增殖容量实验中。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 图2,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包括样方框1,所述样方框1 的框架周边设置有样方网2。具体地,所述样方框1为立体方形的框架,其只具有棱边框,因此所述样方网2在其周边设置,实际是指样方框1的前后左右被样方网2所包覆。而样方网 2为聚乙烯材质的大网目网具,可以容纳海水进出而阻挡贝类个体的外流。当然,所述样方框1的高度,是应该按照实际实验海域的底泥厚度、淤积速度、实验周期来设计,通常以1. 2 倍为准。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样方框1的上下方均设有三角形支撑架11。所述三角形支撑架11可有效地增加整体框架结构的稳固性,这样在对样方框1进行搬运、提取贝类的时候,亦使样方框1不易变形受损。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样方网1的上方开口联接有若干个浮标12。具体地,所述浮标12为常规的渔业用浮球,通过浮球缆绳13联接在样方框1的四角处,起定位作用。使用时,根据海域情况设计好样方框1后,制作出本实用新型,然后投放至海区内,根据实验设计要求,将贝类投放在样方框1内让其自然生长,然后定期潜水采集贝类样品、底质样品,分析其生长情况,实验结束时将样方框1内所有贝类捕捞出来,计算贝类成活率,从而达到自然海区底栖贝类增殖容量的研究目的。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样方框(1),所述样方框(1) 的框架周边设置有样方网(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方框(1)的上下方均设有三角形支撑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方网(1)的上方开口联接有若干个浮标(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栖贝类增殖容量实验装置,其包括样方框,所述样方框的框架周边设置有样方网。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样方网的样方框,使得在需要进行底栖贝类的增殖容量实验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置入实际海域中,即围闭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底栖贝类生长空间,这样就可以往框内进行底栖贝类的自然放养,使贝类的生长完全受到实际海域的影响,从而可测出最真实直接的增殖容量数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进行底栖贝类的增殖容量实验中。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2206802SQ201120289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0日
发明者李春晓, 秦传新, 舒黎明, 郭森记, 陈丕茂, 马庆涛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