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5027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包括包括滚筒筒体、喂入头主体组件和辅助喂入附件。当联合收割机上待脱粒农作物茎秆从输送槽喂入到双纵轴流滚筒时,首先由喂入螺旋叶片对茎秆进行抓取,再由高速旋转的多级轴流叶片与滚筒顶盖和滚筒凹板筛共同作用形成的负压进行强制输送,在凹板导流板与分流板的共同作用下将待脱粒的农作物茎秆分流到双轴流滚筒内进行脱粒分离,被脱粒分离后的茎秆由纵轴流滚筒体上的排草板排出机体之外。本发明能实现将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输送的水稻、小麦及大豆等农作物茎秆强制喂入并有效分流到双纵轴流滚筒内进行脱粒分离,解决了农作物在联合收割机双纵轴流滚筒喂入口易堵塞的难题。
【专利说明】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将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喂入的农作物茎杆顺利喂入到双纵轴流滚筒的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
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大都采用横向布置的轴流滚筒脱粒分离装置,这种布置方式结构紧凑,在喂入量为2~4kg/s时作业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但由于脱粒滚筒横向布置,受到横向空间位置的限制,脱粒滚筒不能太长,脱粒和分离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在喂入量稍大时夹带损失会增大,对潮湿作物和一些难脱作物适应性较差。为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作业性能,又出现了脱粒滚筒纵向布置的脱粒分离结构,纵置脱粒滚筒能在不增大机体宽度的情况下,加大脱粒滚筒长度和分离面积,具有脱粒分离时间较长、分离凹板面积大、脱粒性能好且分离干净等特点,脱粒分离喂入量能达到6~10kg/S。随着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产量的提高,对脱粒分离的工作性能、作业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单纵轴流滚筒不能无限加长,因此脱粒分离效率仍然无法满足现有规模化农场的要求,为此有学者提出了双纵轴流脱粒分离结构,如《纵向双轴流脱粒分离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农业机械,2008 (8):68-70】和《谷物纵向双轴流脱粒装置的优化设计》【设计制造,2010
(4):141-144]公布了一种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具有高效率、高清洁度、高可靠性和高经济性的特点,脱粒分离喂入量能达到15~25kg/s,但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存在物料喂入不畅 ,喂入口易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的发展。因此,解决物料在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喂入口处的堵塞问题已成为发展高效脱粒分离双纵轴流联合收割机突破口。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双纵轴流脱粒分离装置存在物料喂入不畅,喂入口易堵塞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实现将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输送的水稻、小麦及大豆等农作物强制喂入并有效分流到双纵轴流滚筒内进行脱粒分离的喂入量为15~25kg/s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
[0004]本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包括滚筒筒体、喂入头主体组件和辅助喂入附件;
滚筒筒体包括滚筒凹板筛8,凹板导流板7,滚筒顶盖9,顶盖导流板11,喂入口盖板13 ;滚筒顶盖9与滚筒凹板筛8围合形成容纳喂入滚筒的区域,喂入口盖板13安装在滚筒顶盖9前侧,滚筒顶盖9下侧安装有顶盖导流板11 ;在滚筒凹板筛8上侧安装有凹板导流板7 ;喂入头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喂入滚筒,两个喂入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的两个喂入滚筒由两个滚筒喂入头10,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17,两个板齿脱粒元件20,两个纵轴流滚筒体21,两个排草板22组成;滚筒喂入头10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前端,左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17,板齿脱粒元件20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上,排草板22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末端;
辅助喂入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喂入滚筒之间的分流板14。
[0005]滚筒喂入头10由后轴流圆台1001,前轴流圆台1002,螺旋喂入体1003构成,螺旋喂入体1003为抛物线旋转体且依次与前轴流圆台1002、后轴流圆台1001光滑连接;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螺旋喂入体1003上,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垂直于螺旋叶片表面的法线与螺旋喂入体1003的轴线成50-60°夹角,且左、右两侧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前轴流圆台1002上,左侧前轴流叶片6、右侧前轴流叶片16垂直于前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前轴流圆台1002的轴线成10-1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前轴流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后轴流圆台1001上,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后轴流叶片17垂直于后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后轴流圆台1001轴线成15~2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后轴流叶片旋向相反。[0006]辅助喂入附件还包括输送槽上盖板1,输送槽底板2,输送槽链耙3,喂入口弓形弹板4 ;输送槽上盖板I与喂入口盖板13搭接,喂入口弓形弹板4安装在滚筒凹板筛8前端,输送槽底板2搭接在喂入口弓形弹板4上侧,输送槽链耙3能够将物料输送到喂入头主体组件位置。
[0007]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前端面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前端面齐平,距输送槽链耙3末端面;输送槽底板2距离喂入口弓形弹板4末端边缘10(Tl50mm ;喂入口盖板13距离输送槽上盖板I末端边缘2(T30mm。
[0008]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l(T2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2(T30mm ;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2(T3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3(T4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3(T4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40~50mm。
[0009]喂入口弓形弹板4截面形状为1/4椭圆,为:T4mm厚弹性钢板,弹性系数为1200~1600。
[0010]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旋向相反,螺距均为50(T600mm,叶片为高度8(Tl20mm、厚度为2~3mm的锰钢。
[0011]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5^0.6,叶轮外径为45(T50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6^0.7,叶轮外径为500~550臟。
[0012]滚筒顶盖9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顶盖导流板11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40(T500mm,顶盖导流板11的下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飞0°的锯齿。
[0013]滚筒凹板筛8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凹板导流板7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20(T300mm,凹板导流板7上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60°。
[0014]分流板14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为3(T40mm,长直角边为10(Tl50mm,其厚度为3mm。
[0015]在纵轴流滚筒体21外表面沿轴向按2头螺旋安装4列板齿脱粒元件20,纵轴流滚筒体21前端1/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10(Tl50mm,在后端2/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20(T300mm,在纵轴流滚筒体21尾部安装有4片排草板,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两滚筒并排的内侧转向滚筒外侧。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喂入口弓形弹板具有一定的弹性,设置在前端近喂入头主体组件位置,工作过程中待脱粒农作物茎杆由输送槽链耙从下侧喂入到由滚筒顶盖与滚筒凹板筛连接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腔体内,喂入口弓形弹板可根据喂入农作物茎杆的量自由改变喂入口腔体的大小,再由左侧喂入螺旋叶片和右侧喂入螺旋叶片对喂入的农作物茎杆进行抓取;能够提高抓取效率,避免漏料,并且在喂入位置形成相对密闭区域,增强喂入头的负压吸入效果。
[0017]2、由于在滚筒喂入头前端安装有喂入螺旋叶片,在滚筒喂入头中部安装有前轴流叶片,在滚筒喂入头尾部安装有后轴流叶片,则当滚筒高速旋转时其前轴流叶片和后轴流叶片在不同的旋转速度下将分级产生轴向气流,形成负压,将物料更好的吸入到本发明的分流装置中。
[0018]3、气流在由滚 筒凹板筛和滚筒顶盖形成的腔体内形成气压,由滚筒凹板筛上侧安装的凹板导流和滚筒顶盖上安装的顶盖导流板进行导流,在滚筒体内产生负压吸入作用,由于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反向旋转,在滚筒凹板筛上侧安装分流板,能实现将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输送的水稻、小麦及大豆等农作物有效分流并强制喂入到双纵轴流滚筒内进行脱粒分离,解决喂入量为15~25kg/s的农作物在联合收割机双纵轴流滚筒喂入口易堵塞的难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输送槽与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组合主视图。
[0020]图2是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平面图。
[0021 ] 图3是双滚筒喂入螺旋横截面图。
[0022]图4是双滚筒前轴流叶片横截面图。
[0023]图5是双滚筒后轴流叶片横截面图。
[0024]图6是纵轴流滚筒喂入头主视图。
[0025]图7是左侧喂入螺旋叶片主视图。
[0026]图8是右侧前轴流叶片主视图。
[0027]图9是右侧后轴流叶片主视图。
[0028]图10是左侧前轴流叶片主视图。
[0029]图11是左侧后轴流叶片主视图。
[0030]图12是顶盖导流板主视图。
[0031]图13是凹板导流板主视图。[0032]图14是分流板主视图。
[0033]图中,1.输送槽上盖板,2.输送槽底板,3.输送槽链祀,4.喂入口弓形弹板,5.左侧喂入螺旋叶片,6.左侧前轴流叶片,7.凹板导流板,8.滚筒凹板筛,801.左侧喂入螺旋凹板,802.左侧前轴流凹板,803.左侧后轴流凹板,9.滚筒顶盖,901.左侧螺旋顶盖,902.左侧前轴流顶盖,903.左侧后轴流顶盖,10.滚筒喂入头,1001.后轴流圆台,1002.前轴流圆台,1003.螺旋喂入体,11.顶盖导流板,12.左侧后轴流叶片,13.喂入口盖板,14.分流板,15.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6.右侧前轴流叶片,17.右侧后轴流叶片,1801.右侧喂入螺旋凹板,1802.右侧前轴流凹板,1803.右侧后轴流凹板,1901.右侧螺旋顶盖,1902.右侧前轴流顶盖,1903.右侧后轴流顶盖,20.板齿脱粒元件,21.纵轴流滚筒体,22.排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包括滚筒筒体、喂入头主体组件和辅助喂入附件;
滚筒筒体包括滚筒凹板筛8,凹板导流板7,滚筒顶盖9,顶盖导流板11,喂入口盖板13 ;滚筒顶盖9与滚筒凹板筛8围合形成容纳喂入滚筒的区域,喂入口盖板13安装在滚筒顶盖9前侧,滚筒顶盖9下侧安装有顶盖导流板11 ;在滚筒凹板筛8上侧安装有凹板导流板7。
[0036]喂入头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喂入滚筒,两个喂入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的两个喂入滚筒由两个滚筒喂入头10,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17,两个板齿脱粒元件20,两个纵轴流滚筒体21,两个排草板22组成;滚筒喂入头10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前端,左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17,板齿脱粒元件20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上,排草板22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末端。
[0037]辅助喂入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喂入滚筒之间的分流板14。
[0038]滚筒喂入头10由后轴流圆台1001,前轴流圆台1002,螺旋喂入体1003构成,螺旋喂入体1003为抛物线旋转体且依次与前轴流圆台1002、后轴流圆台1001光滑连接;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螺旋喂入体1003上,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垂直于螺旋叶片表面的法线与螺旋喂入体1003的轴线成50-60°夹角,且左、右两侧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前轴流圆台1002上,左侧前轴流叶片6、右侧前轴流叶片16垂直于前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前轴流圆台1002的轴线成10-1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前轴流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后轴流圆台1001上,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后轴流叶片17垂直于后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后轴流圆台1001轴线成15~2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后轴流叶片旋向相反。
[0039] 辅助喂入附件还包括输送槽上盖板I,输送槽底板2,输送槽链耙3,喂入口弓形弹板4 ;输送槽上盖板I与喂入口盖板13搭接,喂入口弓形弹板4安装在滚筒凹板筛8前端,输送槽底板2搭接在喂入口弓形弹板4上侧,输送槽链耙3能够将物料输送到喂入头主体组件位置。
[0040]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前端面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前端面齐平,距输送槽链耙3末端面;输送槽底板2距离喂入口弓形弹板4末端边缘10(Tl50mm ;喂入口盖板13距离输送槽上盖板I末端边缘2(T30mm。
[0041]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l(T2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2(T30mm ;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2(T3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3(T4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3(T4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40~50mm。
[0042]喂入口弓形弹板4截面形状为1/4椭圆,为:T4mm厚弹性钢板,弹性系数为1200~1600。
[0043]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旋向相反,螺距均为50(T600mm,叶片高度均为8(Tl20mm,叶片厚度均为2~3mm锰钢。
[0044]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5^0.6,叶轮外径为45(T50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6^0.7,叶轮外径为500~550臟。
[0045]滚筒顶盖9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顶盖导流板11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40(T500mm,顶盖导流板11的下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飞0°的锯齿。
[0046]滚筒凹板筛8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凹板导流板7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20(T300mm,凹板导流板7上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60°。
[0047]分流板14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为3(T40mm,长直角边为10(Tl50mm,其厚度为3mm。
[0048]在纵轴流滚筒体21外表面沿轴向按2头螺旋安装4列板齿脱粒元件20,纵轴流滚筒体21前端1/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10(Tl50mm,在后端2/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20(T300mm,在纵轴流滚筒体21尾部安装有4片排草板,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两滚筒并排的内侧转向滚筒外侧。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型号的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具体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0050]如图1所示,喂入口盖板13安装在滚筒顶盖9前侧并与输送槽上盖板I搭接,滚筒顶盖9下侧安装有顶盖导流板11 ;喂入口弓形弹板4安装在滚筒凹板筛8前端,输送槽底板2搭接在喂入口弓形弹板4上侧,在滚筒凹板筛8上侧安装有凹板导流板7和分流板14 ;分流板14纵向安装在滚筒凹板筛8中间;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的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前端面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前端面齐平,均距输送槽链耙3末端面;输送槽底板2搭接在喂入口弓形弹板4上侧,距离喂入口弓形弹板4末端边缘10(Tl5()mm ;喂入口盖板13搭接在输送槽上盖板I上侧,距离输送槽上盖板I末端边缘2(T30mm。
[0051] 如图2所示,滚筒喂入头10分别安装在并行布置的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前端,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分别安装在由滚筒顶盖9与滚筒凹板筛8连接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腔体内;在左侧滚筒喂入头10前端安装有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在左侧滚筒喂入头10中部安装有左侧前轴流叶片6,在左侧滚筒喂入头10尾部安装有左侧后轴流叶片12,在右侧滚筒喂入头10前端安装有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在右侧滚筒喂入头10中部安装有右侧前轴流叶片16,在右侧滚筒喂入头10尾部安装有右侧后轴流叶片17 ;滚筒顶盖9由左右两滚筒顶盖组成,其中左滚筒顶盖包括左侧螺旋顶盖901,左侧前轴流顶盖902,左侧后轴流顶盖903,右滚筒顶盖包括右侧螺旋顶盖1901,右侧前轴流顶盖1902,右侧前轴流顶盖1903 ;顶盖导流板11在左侧螺旋顶盖901和右侧螺旋顶盖1901上按间距为3(T40mm,按螺旋轨迹对称连续安装,顶盖导流板11与滚筒顶盖9轴线成40-55°夹角;顶盖导流板11在左侧前轴流顶盖902和右侧前轴流顶盖1902上按间距为4(T50mm,按螺旋轨迹对称连续安装,且顶盖导流板11与滚筒顶盖9轴线成30-45°夹角;顶盖导流板11在左侧后轴流顶盖903和右侧前轴流顶盖1903上按间距为5(T60mm,按螺旋轨迹对称连续安装,且顶盖导流板11与滚筒顶盖9轴线成20-35°夹角;在纵轴流滚筒体21外表面沿轴向按2头螺旋安装4列板齿脱粒元件20,纵轴流滚筒体21前端1/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10(Tl50mm,在后端2/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20(T300mm,在纵轴流滚筒体21尾部安装有4片排草板,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两滚筒并排的内侧转向滚筒外侧。
[0052]如图3飞所示,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均沿螺旋喂入体1003纵向按2头螺旋4列对称安装在左右螺旋喂入体1003上,垂直于螺旋叶片表面的法线与螺旋喂入体1003轴线成50-60°夹角,且安装旋向相反;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均沿前轴流圆台1002纵向按2头螺旋4列对称安装在前轴流圆台1002上,垂直于前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前轴流圆台1002轴线成10-15°夹角,且安装旋向相反;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均沿后轴流圆台1001上纵向按2头螺旋4列对称安装在后轴流圆台1001上,垂直于后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后轴流圆台1001轴线成15~25°夹角,且安装旋向相反;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l(T2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2(T30mm ;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顶部距离顶盖导 流板11的距离为2(T3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3(T4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3(T4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4(T50mm。
[0053]如图6所示,滚筒喂入头10由后轴流圆台1001,前轴流圆台1002,螺旋喂入体1003构成,螺旋喂入体1003为抛物线旋转体且与后轴流圆台1001和前轴流圆台1002光滑连接;
如图7~14所示,喂入口弓形弹板4截面形状为1/4椭圆,为3~4mm厚弹性钢板,弹性系数为1200-1600 ;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旋向相反,螺距均为50(T600mm,叶片高度均为8(Tl20mm,叶片厚度均为2~3mm锰钢;分流板14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为3(T40mm,长直角边为10(Tl50mm,其厚度为3mm ;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5^0.6,叶轮外径为45(T50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6^0.7,叶轮外径为50(T550mm ;滚筒顶盖9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顶盖导流板11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40(T500mm,顶盖导流板11的下侧有齿高为10~20mm,齿距为30~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飞0°的锯齿;滚筒凹板筛8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凹板导流板7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20(T300mm,凹板导流板7上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60°。
[0054]该型号的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将联合收割机上待脱粒农作物茎杆从输送槽喂入到双纵轴流滚筒时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启动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链耙3和双纵轴流滚筒体21,待脱粒农作物茎杆由输送槽链耙3从下侧喂入到由滚筒顶盖9与滚筒凹板筛8连接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腔体内,同时喂入口弓形弹板4根据喂入农作物茎杆的量自由改变喂入口腔体的大小;由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或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对喂入的农作物茎杆进行抓取,在左侧前轴流叶片6和左侧后轴流叶片12或右侧前轴流叶片16和右侧后轴流叶片17形成的负压作用下将农作物茎杆进行强制输送,同时左侧前轴流叶片6和左侧后轴流叶片12或右侧前轴流叶片16和右侧后轴流叶片17也能对农作物茎杆进行推送,最后在凹板导流板7和顶盖导流板11以及分流板14的作用下,将农作物茎杆分流到双轴流滚筒内由板齿脱粒元件20进行脱粒分离,被脱粒分离后的茎杆由纵轴流滚筒体上的排草板22排出机体之外。[0055]该型号的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能实现将联合收割机上输送槽输送的水稻、小麦及大豆等农作物强制喂入并有效分流到双纵轴流滚筒内进行脱粒分离,解决喂入量为15~25kg/s的农作物在联合收割机双纵轴流滚筒喂入口易堵塞的难题;该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经济性的特点,制作加工方便且通用性好。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筒体、喂入头主体组件和辅助喂入附件; 滚筒筒体包括滚筒凹板筛(8),凹板导流板(7),滚筒顶盖(9),顶盖导流板(11),喂入口盖板(13);滚筒顶盖(9)与滚筒凹板筛(8)围合形成容纳喂入滚筒的区域,喂入口盖板(13)安装在滚筒顶盖(9)前侧,滚筒顶盖(9)下侧安装有顶盖导流板(11);在滚筒凹板筛(8)上侧安装有凹板导流板(7); 喂入头主体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喂入滚筒,两个喂入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的两个喂入滚筒由两个滚筒喂入头(10),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17),两个板齿脱粒元件(20),两个纵轴流滚筒体(21),两个排草板(22)组成;滚筒喂入头(10)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前端,左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左侧前轴流叶片(6)、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的滚筒喂入头(10)由沿喂入方向前向后依次安装有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右侧前轴流叶片(16)、右侧后轴流叶片( 17 ),板齿脱粒元件(20 )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上,排草板(22 )安装在纵轴流滚筒体(21)的末端; 辅助喂入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喂入滚筒之间的分流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喂入头(10)由后轴流圆台(1001 ),前轴流圆台(1002),螺旋喂入体(1003)构成,螺旋喂入体(1003)为抛物线旋转体且依次与前轴流圆台(1002)、后轴流圆台(1001)光滑连接;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螺旋喂入体(1003)上,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垂直于螺旋叶片表面的法线与螺旋喂入体(1003)的轴线成50-60°夹角,且左、右两侧的螺旋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前轴流圆台(1002)上,左侧前轴流叶片(6)、右侧前轴流叶片(16)垂直于前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前轴流圆台(1002)的轴线成10-1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前轴流叶片旋向相反;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后轴流圆台(1001)上,左侧后轴流叶片(12)、右侧后轴流叶片(17)垂直于后轴流叶片表面的法线与后轴流圆台(1001)轴线成15~25°夹角,且左、右两侧的后轴流叶片旋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喂入附件还包括输送槽上盖板(I),输送槽底板(2 ),输送槽链耙(3 ),喂入口弓形弹板(4 );输送槽上盖板(I)与喂入口盖板(13)搭接,喂入口弓形弹板(4)安装在滚筒凹板筛(8)前端,输送槽底板(2 )搭接在喂入口弓形弹板(4 )上侧,输送槽链耙(3 )能够将物料输送到喂入头主体组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前端面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前端面齐平,距输送槽链耙(3)末端面l(Tl5mm;输送槽底板(2)距离喂入口弓形弹板(4)末端边缘10(Tl50mm ;喂入口盖板(13)距离输送槽上盖板(I)末端边缘2(T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l(T2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2(T30mm ;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2(T3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3(T4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顶部距离顶盖导流板(11)的距离为3(T40mm,距离凹板导流板(7)的距离为4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喂入口弓形弹板(4)截面形状为1/4椭圆,为:T4mm厚弹性钢板,弹性系数为120(Tl6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喂入螺旋叶片(5)与右侧喂入螺旋叶片(15)旋向相反,螺距均为50(T600mm,叶片为高度8(Tl20mm、厚度为2~3mm的锰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前轴流叶片(6)与右侧前轴流叶片(16)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5、.6,叶轮外径为45(T500mm ;左侧后轴流叶片(12)与右侧后轴流叶片(17)旋向相反,轮毂比为0.6^0.7,叶轮外径为500~55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顶盖(9)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顶盖导流板(11)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40(T500mm,顶盖导流板(11)的下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飞0°的锯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滚筒凹板筛(8)的截面为半径为30(T350mm的半圆弧,凹板导流板(7)为半径为30(T350mm的圆弧,导流板圆弧长度为20(T300mm,凹板导流板(7)上侧有齿高为l(T20mm,齿距为3(T50mm,齿顶与导流板尾部竖线夹角为45°飞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板(14)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短直角边为3(T40mm,长直角边为10(Tl50mm,其厚度为3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纵轴流滚筒负压喂入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纵轴流滚筒体(21)外表面沿轴向按2头螺旋安装4列板齿脱粒元件(20),纵轴流滚筒体(21)前端1/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10(Tl50mm,在后端2/3段内板齿脱粒元件(20)的齿间距为20(T300mm,在纵轴流滚筒体(21)尾部安装有4片排草板,左右两纵轴流滚筒体(21)的转动方向相反,由两滚筒并排的内侧转向滚筒外侧。
【文档编号】A01F12/10GK103947391SQ20141013661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8日
【发明者】李耀明, 唐忠, 徐立章, 孙韬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