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26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90%。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复配后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用量比单独使用明显减少,适用于防治由病原物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尤其是由葡萄孢属(Botrytis)病原物引起的作物灰霉病、赤霉属(Gibberella)病原物引起的作物赤霉病。
【专利说明】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 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批唑醚菌酯,英文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类杀菌剂,为线 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 作用,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0003] 丙烧脒,英文通用名称Propamidine,属芳香二脒类化合物,丙烧脒为内吸性杀菌 齐U,可在植物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由葡萄孢属病原 物引起的作物灰霉病。
[0004] 不同农药品种的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病害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筛选,筛选 出合理的配方,可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 是病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0005] 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复配增强了对作物的保护作用,同时降低单独使用吡唑醚菌 酯或丙烷脒带来的抗性风险,目前未见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复配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速效性好且持效期长,有利于病害 综合治理的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 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和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份数比为20 : 1?1 :20,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90%。
[0008] 进一步:上述的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 知的方法,采用适宜的农药助剂,配置成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 等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0009]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中使用的农药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润湿剂、崩解剂、稳定剂、 分散剂、增稠剂、促渗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载体等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 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具体成分和用量根 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0010]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随农作物、害虫、天气情况变化而有小量 变化,可以通过使用适当的剂量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2] 1、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 降低了成本。
[0013] 2、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能延缓或克服病菌 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综合治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本发明农药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和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 量份数比为20 :1?1 :20,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总和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 3%?90%。即本发明通过反复试验,得出优选的配方,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防 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了农药的使用剂量,降低了成本。
[0015]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 发明的限定,制备方法中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的选择可因地制宜而对结果并无实质性影 响。
[0016] 实施例1。
[0017]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30%,丙烷脒10%,木质素磺酸钙4%, 十二烷基甜菜碱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 %,丙三醇5 %,阿拉伯胶0. 1 %,余量为去离 子水;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 40 %吡唑醚菌酯?丙烷脒悬浮剂。
[0018] 本实施例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4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悬浮剂按120g. a. i. /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4. 3%、85. 7%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 15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3. 6%、72. 2% ;2%丙烷脒水剂 按25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2. 5%、71· 4%。吡唑醚菌酯 和丙烷脒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 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 成本。
[0019] 本实施例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4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悬浮剂按100g. a. i. /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2. 5%、85. 6%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 12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3. 2%、71. 8% ;2%丙烷脒水剂 按20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1. 8 %、72. 9 %。吡唑醚菌酯 和丙烷脒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 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 成本。
[0020] 实施例2。
[0021]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20%,丙烷脒10%,木质素磺酸钠5%,苯 乙苯酚聚氧乙烯醚5 %,油酸甲酯20 %,有机膨润土 10 %,十二烷基磺酸钙盐8 %,余量为 松节油;将上述配方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 3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可分散油悬浮剂。
[0022] 本实施例用于防治大麦赤霉病。3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可分散油悬浮剂按 IOO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1. 5%、82· 6% ;25%吡唑醚菌 酯悬浮剂按15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82. 8%、71. Ο%;〗% 丙烷脒水剂按20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2. 6%、67· 8%。批 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大麦赤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 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 低了使用成本。实施例3。
[0023]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50%,丙烷脒10%,木质素磺酸钙5%,聚 羧酸盐6 %,葡萄糖5 %,萘磺酸盐4 %,余量为高岭土。将上述配方按比例干法粉碎、造粒、 干燥、筛分制备即得6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水分散粒剂。
[0024] 本实施例用于防治芹菜灰霉病。6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水分散粒剂按IOO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2. 7%、83. 9 % ;25 %吡唑醚菌酯悬 浮剂按15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3. 2%、72. 5% ;2%丙烷 脒水剂按20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3. 1 %、71. 8%%。吡 唑醚菌酯和丙烷脒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芹菜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 有效成分的用量比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 低了使用成本。实施例4。
[0025] 以下物质均为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40%,丙烷脒10%,木质素磺酸钙5%, 十-烧基硫酸纳4%,脂肪醇聚乙稀酿5%,白炭黑5%,余量为1?岭土。将上述配方按比例 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5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可湿性 粉剂。
[0026] 本实施例用于防治草莓灰霉病。50%吡唑醚菌酯·丙烷脒可湿性粉剂按12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的防效分别为91. 7%、83· 3 % ;25 %吡唑醚菌酯悬 浮剂按150g. a. i. /ha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1. 1%、70· 3% ;2%丙烷脒水剂按200g. a. i. /ha加水稀释喷雾,药后7天、14天防效分别为81. 6%、71. 2%。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 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明显好于单剂,复配药剂中有效成分的用量比 单独使用时明显减少,总有效成分也相对减少,从而减轻了环境负荷、降低了使用成本。
[0027] 实施例5。
[0028] 为进一步了解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混配的联合作用类型,本发明人对吡唑醚菌酯 和丙烷脒混配进行了大量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029]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彡80为 协同拮抗作用,80 < CTC < 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彡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0030]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EC50/供试药剂的EC50) X 100 ;
[0031] 理论毒力指数TTI = A药剂的毒力指数X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 力指数X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0032]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 X 100。
[0033] (1)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0034] 试验对象采自田间的番爺灰霉病病原物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方法参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 6-2006》,菌丝生长速率法。
[0035] 表1、批唑醚菌酯?丙烧脒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0036]

【权利要求】
1.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 和丙烷脒,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份数比为20 :1?1 :20,吡唑醚菌酯和丙烷脒重量总和 在农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3%?9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还含有农药制 剂辅助成分,以便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由病原物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病害是灰霉病、赤霉病。
【文档编号】A01N47/24GK104285989SQ201410458376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王礼文, 刘鹏, 陈佛祥, 冷忠国, 朱刚, 张志伟 申请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