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8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刀机构、拨禾机构、扶禾机构、夹持输送链机构、脱粒滚筒和扶禾折弯机构,扶禾机构包括左右扶禾机构;左右扶禾机构包括环形输送链和主从动轮,环形输送链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扶禾指;扶禾折弯机构包括折弯主动轮、折弯从动轮、折弯链条和折弯指,折弯从动轮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折弯链条绕过折弯主动轮和折弯从动轮,折弯链条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折弯指,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折弯指与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扶禾指的运行轨迹在竖直方向上相交。该割台将拨禾、扶禾、夹持输送链、脱粒、集粮输送全部设置在割台上,并由割台完成,结构布置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专利说明】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尤其涉及一种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半喂入联合收割大都采用静液压无级变速操控收割作业,行驶速度、割刀的动作、夹持秸杆的输送链条的运行速度、拨禾与扶禾机构的运动速度都不随行驶作业速度变化,这带来收获作业不协调的状况影响作业效率,为改变这一状况,有的机型为扶禾机构增加运行速度调节的档位,但是没有根本改变其作业运行中存在多余的机构运动,浪费了能源。
[0003]现有的半喂入收割机的割台、脱粒夹持输送链、脱粒滚筒等功能部件的构建从前面直至后面组装在行驶底盘上,传动链长且多,工作流程路径长且复杂,不可能将这些收割功能部件较完整的拆卸下来,将行驶底盘在收割季节后挪作它用。
[0004]因机器重量重,且体积较大,不能够适应水田作业。水田都采用放干水后收割,因此是农业生产适应机械化,不是机械化适应农业生产。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完成拨禾、扶禾、脱粒、输送全过程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刀机构、拨禾机构、扶禾机构、夹持输送链机构、脱粒滚筒和扶禾折弯机构,所述扶禾机构包括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
所述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均包括扶禾板以及设置在扶禾板内的环形输送链、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扶禾板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轮安装在扶禾板的顶部,从动轮安装在扶禾板的底部;所述环形输送链依次绕过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环形输送链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扶禾指;所述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分别位于一斜向上设置的分禾条的两侧,左侧的扶禾板和右侧的扶禾板相对应的侧壁分别设置通槽,左侧的扶禾指和右侧的扶禾指伸出对应扶禾板的通槽;
所述扶禾折弯机构包括折弯主动轮、折弯从动轮、折弯链条和折弯指;所述折弯从动轮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所述折弯链条绕过折弯主动轮和折弯从动轮,所述折弯链条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折弯指,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折弯指与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扶禾指的运行轨迹在竖直方向上相交。
[0007]进一步,该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还包括左侧护板、右侧护板、中间隔板和集粮筒;
所述中间隔板设置在左侧护板和右侧护板之间且三者竖直设置;所述割刀机构的割刀架水平设置,所述左侧护板和右侧护板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割刀架的两侧; 所述割刀架的前端中部以及前端两侧分别设置分禾板,中部的分禾板与一斜向上的分禾条固定连接;
在左侧护板和右侧护板的顶部后侧横向设置一支撑板,所述集粮筒的上部敞开,集粮筒的后侧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集粮筒的前侧伸向夹持输送链机构;所述中间隔板固定在集粮筒的一侧,中间隔板、集粮筒和左侧护板组成集粮斗。
[0008]进一步,所述脱粒滚筒安装在集粮筒内,所述集粮筒的底部靠近前侧向下形成弧形槽,在左侧护板上设置与集粮筒的弧形槽对接的搅龙筒,所述弧形槽和搅龙筒内均安装绞笼。
[0009]进一步,所述脱粒滚筒的轴线与集粮筒的板面平行;所述脱粒滚筒的端部圆周上均布多个扇形叶片,多个扇形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形成封闭,相邻两个扇形叶片在径向上形成开口。
[0010]进一步,所述拨禾机构包括挡板、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均包括拨禾带盒以及设置在拨禾带盒内的拨禾主动带轮、拨禾从动带轮和拨禾传动带;所述拨禾传动带绕过拨禾主动带轮和拨禾从动带轮,在拨禾传动带的外侧上均布设置拨禾指;
所述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分别位于分禾条的下方左右两侧,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形成前侧张开的入口通道,所述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在水平高度和/或前后位置错开设置,且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带盒相对应侧的盒壁上设置一供拨禾指伸出的通道口,拨禾指伸出对应的拨禾带盒上的通道口,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对应的拨禾指在垂直方向上交叉;
所述挡板设置在左侧的拨禾带盒和右侧的拨禾带盒的后侧,挡板与一拨禾带盒连接,挡板与另一拨禾带盒之间形成一拨禾输送通道,所述拨禾输送通道位于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正下方。
[0011]进一步,所述夹持输送链机构包括双向夹持链条、折弯导向板、压条和压板;所述双向夹持链条的链板上设置竖向链齿,双向夹持链条靠近扶禾指一侧链板的外侧设置垂直于链板的横向链齿;所述折弯导向板位于双向夹持链条的上方,折弯导向板的前侧与扶禾板固定连接,所述折弯导向板的后侧与压板固定连接,折弯导向板的右侧由引导面和折弯面组成,所述压条的一端固定在折弯导向板或扶禾板上,压条的另一端沿横向链齿的下方水平伸出。
[0012]进一步,所述中间隔板的右侧设置一引流板,所述引流板靠近中间隔板的一侧比远离中间隔板的一侧低。
[0013]进一步,所述分禾条靠近底部设置一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在水平高度上高于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
[0014]再进一步,i扶?A/sinQ,其中i扶是环形输送链的运行速度,Q是扶禾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是双向夹持链条对应植株折弯点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运?C/cosQ,I运是收割机的作业速度,C是扶禾板和地面的交点与折弯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将拨禾、扶禾、夹持输送链、脱粒、集粮输送全部设置在割台上,并由割台完成,结构布置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16]2、构建一个完全收割全过程的平台,结构相对紧凑合理,大幅降低重量,比现有同幅宽下置式脱粒收割机械重量轻50%。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去掉扶禾板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去掉扶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去掉扶禾机构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动力传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夹持输送链机构和脱粒滚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夹持输送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引流板、中间隔板和集粮筒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扶禾指工作运动轨迹与收割机行驶距离以及收割植株的关系图。
[0018]图中:1一脱粒滚筒;2—扶禾板;3—环形输送链;4一主动轮;5—从动轮;6一折弯主动轮;7—扶禾指;8一分禾条;9一通槽;10—折弯从动轮;11一左侧护板;12—右侧护板;13—中间隔板;14一集粮筒;15—割刀架;16—分禾板;17—支撑板;18—弧形槽;19一搅龙筒;20—扇形叶片;21—挡板;22—拨禾带盒;23—折弯链条;24—拨禾指;25—通道口; 26—拨禾输送通道;27—双向夹持链条;28—折弯导向板;29—压条;30—压板;31—竖向链齿;32—横向链齿;33—引导面;34—折弯面;35—引流板;36—分流板;37—竖直支撑板;38—脱粒滚筒上挡板;40—装饰小板;41一支撑板;42—左入口挡板;43—右入口挡板;44一折弯指;45—驱动轮;46—驱动链条;47—扶禾角齿变速箱;48—传动轴外护壳;49 一扶禾传动变速箱;50—扶禾、割刀、拨禾、夹持输送链动力分配变速箱;51—割刀动力变速箱;52—拨禾动力变速箱;53—拨禾角齿变速箱;54—提升绞笼角齿变速箱;55—提升绞笼连接变速箱;56—集粮绞笼、脱粒滚筒变速箱;57—提升绞笼;58—脱粒夹持链张紧调节轮;59—夹持链下部外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20]如图1-7所示,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刀机构、拨禾机构、扶禾机构、夹持输送链机构、脱粒滚筒1、左侧护板11、右侧护板12、中间隔板13、集粮筒14和扶禾折弯机构。
[0021]中间隔板13设置在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之间且三者竖直设置,左侧护板
11、中间隔板13和右侧护板12相互平行。割刀机构的割刀架15水平设置,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割刀架15的两侧,割刀机构为现有产品,在此不再累述。
[0022]割刀架15的前端中部以及前端两侧分别设置分禾板16,中部的分禾板16与一斜向上设置的分禾条8固定连接,分禾条8通过一竖直支撑板37支撑,竖直支撑板37的顶部与分禾条8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板37的底部与割刀架15固定连接。
[0023]在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的后侧顶部横向设置一支撑板17,支撑板17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固定。集粮筒14的上部敞开,集粮筒14的后侧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7上,集粮筒14的前侧伸向夹持输送链机构。中间隔板13固定在集粮筒14的一侧,中间隔板13、集粮筒14和左侧护板11组成集粮斗。在脱粒滚筒I的上方设置脱粒滚筒上挡板38,脱粒滚筒上挡板38的后端与支撑板17固定连接,脱粒滚筒上挡板38的前端与压板30固定连接。脱粒滚筒上挡板38的前端与集粮筒14的前端形成穗部入口。
[0024]拨禾机构包括挡板21、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均包括拨禾带盒22以及设置在拨禾带盒22内的拨禾主动带轮、拨禾从动带轮和拨禾传动带。拨禾传动带绕过拨禾主动带轮和拨禾从动带轮,在拨禾传动带的外侧上均布设置拨禾指24。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分别位于分禾条8的下方左右两侧并位于割刀机构的上方,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形成前侧张开的入口通道,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在水平高度和/或前后位置错开设置(即一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高于另一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且一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与另一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在前后位置可错开设置),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带盒22相对应侧的盒壁上设置一供拨禾指伸出的通道口 25,拨禾指24伸出对应的拨禾带盒22上的通道口 25,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对应的拨禾指24在垂直方向上交叉。分禾条8靠近底部设置一分流板36,分流板36在水平高度上高于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
[0025]挡板21设置在左侧的拨禾带盒22和右侧的拨禾带盒22的后侧,挡板21与一拨禾带盒连接,挡板21与另一拨禾带盒之间形成一拨禾输送通道26,拨禾输送通道26位于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拨禾带盒22和右侧的拨禾带盒22均由上拨禾带盒和下拨禾带盒构成,左侧的上拨禾带盒和下拨禾带盒的右侧之间形成通道口 25,右侧的上拨禾带盒和下拨禾带盒的左侧之间形成通道口 25,挡板21的前侧右部与右侧的拨禾带盒22固定连接,挡板21的前侧左部与左侧的拨禾带盒22之间形成拨禾输送通道26。
[0026]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的旋转方向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且前后形成错位,左侧的和右侧的拨禾指24的运行轨迹在平面上不相交。在运行轨迹的垂直方向上,左侧的和右侧的拨禾指24构成运行的封闭空间。在拨动秸杆运行时,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形成前侧张开的入口通道将拨动秸杆向中集中,后面的挡板21的直边构成秸杆拨动运行的轨迹(即拨禾输送通道26),起排出秸杆的作用,此时,双向夹持链条27已夹持着秸杆可完成排草全过程。
[0027]扶禾机构包括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均包括扶禾板2以及设置在扶禾板2内的环形输送链3、主动轮4和从动轮5。扶禾板2倾斜设置,扶禾板2由上扶禾板和下扶禾板组成。上扶禾板的上表面和下扶禾板的下表面分别拉伸形成一凹槽,上扶禾板和下扶禾板上的凹槽的两侧外形成扶禾指7的运行轨迹,上扶禾板的凹槽与下扶禾板的凹槽贴合形成安装结合部(即上扶禾板和下扶禾板通过凹槽上设置螺栓孔和螺栓连接),上扶禾板的凹槽上安装装饰小板40,装饰小板40遮住上扶禾板上的凹槽。
[0028]下扶禾板的底部通过支撑板41支撑在割刀架15上,支撑板41的上端固定在下扶禾板的底部,支撑板41的下端固定在割刀架15上。主动轮4安装在扶禾板2的顶部,从动轮5安装在扶禾板2的底部,环形输送链3绕过主动轮4和从动轮5,环形输送链3的外圆周上均布固定设有多个扶禾指7。
[0029]扶禾折弯机构包括折弯主动轮6、折弯从动轮10、折弯链条23、折弯指44、驱动轮45和驱动链条46。折弯从动轮10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折弯链条23水平设置并绕过折弯主动轮6和折弯从动轮10,折弯链条23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折弯指44,扶禾动力传动角齿变速箱通过传动轴带动驱动轮45,驱动轮45带动驱动链条46,驱动链条46带动中间过渡齿轮,中间过渡齿轮和折弯主动轮6安装在中间过渡轴上,中间过渡齿轮带动中间过渡轴和折弯主动轮6 —起转动,折弯主动轮6通过折弯链条23带动折弯从动轮10转动,进而带动了折弯链条23上的折弯指44转动。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折弯指44与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扶禾指7的运行轨迹在竖直方向上相交。
[0030]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分别位于分禾条8的两侧,左侧的扶禾板2和右侧的扶禾板2相对应的侧壁分别设置通槽9,左侧的扶禾指7和右侧的扶禾指7伸出对应扶禾板2的通槽9。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上扶禾板和下扶禾板的右侧之间形成通槽9,右侧的上扶禾板和下扶禾板的左侧之间形成通槽9。在左侧的上扶禾板上的右侧设置伸向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的中间的左入口挡板42,在右侧的上扶禾板上的左侧设置伸向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的中间的右入口挡板43。
[0031]夹持输送链机构包括双向夹持链条27、折弯导向板28、压条29和压板30。双向夹持链条27的链板上设置竖向链齿31,双向夹持链条27靠近扶禾指7 —侧链板的外侧设置横向链齿32,横向链齿32设置在双向夹持链条27靠近扶禾指7 —侧链板外侧的底部。折弯导向板28位于双向夹持链条27的上方,折弯导向板28的前侧与扶禾板2固定连接,折弯导向板28的后侧与压板30固定连接,折弯导向板28的右侧由引导面33和折弯面34组成(即折弯导向板28靠近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之间的中部向外凸出形成光滑过渡的锥形导向面),折弯导向板28的引导面33和折弯面34有利于作物的穗部顺利引入压板30的下方。压条29的一端固定在折弯导向板28或扶禾板2上,压条29的另一端沿横向链齿32的下方水平伸出。
[0032]脱粒滚筒I安装在集粮筒14内,集粮筒14的底部靠近前侧向下形成弧形槽18,在左侧护板11上设置与集粮筒14的弧形槽18对接的搅龙筒19,弧形槽18和搅龙筒19内均安装绞笼。中间隔板13的右侧设置一引流板35,如图8所示,引流板35靠近中间隔板13的一侧比远离中间隔板13的一侧低,脱粒过程中,落入引流板35上的粮食会沿着引流板35的倾斜表面滚入集粮筒14内,进而进入弧形槽18内由绞笼排出。
[0033]脱粒滚筒I的轴线与集粮筒14的板面平行,脱粒滚筒I靠近端部圆周上均布多个扇形叶片20,多个扇形叶片在轴向(指脱粒滚筒I的轴向)上的投影形成封闭,相邻两个扇形叶片在径向(指脱粒滚筒I的径向)上形成开口,该开口便于排出脱粒后的秸杆蕙部以及杂物。脱粒后的秸杆,从两扇形叶片20之间的螺旋形开口处被双向夹持链条27带出,能起到限制脱粒后的粮食溢出的作用。
[0034]收割机在向前行驶的过程中,分禾板16和分禾条8将作物引入对应的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之间,扶禾指7作环形运动,从下向上将作物梳理整齐。折弯指44随着折弯链条23运行到脱粒夹持输送链的上方时,将扶禾指7梳理后的植株在此处拨动,使作物的穗部在折弯导向板28的导向作用下,作物的穗部进入运行中的双向夹持链条27,作物秸杆被折弯后随链条的运行进入脱粒滚筒I脱粒。以此同时,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带动作物的茎杆并结合割刀机构将其割断的作物茎杆传递到拨禾输送通道26,脱粒后的作物通过双向夹持链条27和拨禾输送通道26排出。
[0035]图2中,47为扶禾角齿变速箱,48为传动轴外护壳,49为扶禾传动变速箱,扶禾角齿变速箱47和扶禾传动变速箱49均用于驱动扶禾机构的主动轮4。图4和图5中,50为扶禾、割刀、拨禾、夹持输送链动力分配变速箱,51为割刀动力变速箱,52为拨禾动力变速箱,53为拨禾角齿变速箱,54为提升绞笼角齿变速箱,55为提升绞笼连接变速箱,56为集粮绞笼、脱粒滚筒变速箱。扶禾、割刀、拨禾、夹持输送链动力分配变速箱50将动力分配给割刀动力变速箱51、拨禾动力变速箱52和夹持输送链。图6中,57为提升绞笼,58为脱粒夹持链张紧调节轮,59为夹持链下部外护板,脱粒夹持链张紧调节轮58用于调节双向夹持链条27的松紧程度。
[0036]扶禾、割刀、拨禾、夹持输送链动力分配变速箱50的输出轴分别与拨禾机构、扶禾机构、夹持输送链机构、割刀机构的变速箱连接,扶禾、割刀、拨禾、夹持输送链动力分配变速箱50的输入轴与经行驶调速控制后的关联动力输出轴连接,使割刀运行机构、脱粒夹持输送链运行机构与行驶运行机构相连接,割刀的每一个动作的切割量是相对恒定,夹持输送链运行的承载量也相对恒定,收割机工作运行将更精确和顺畅。
[0037]扶禾指工作运行轨迹与收割机行驶距离以及收割植株的关系如图9所示;i扶^ A/sinQ,其中i扶是环形输送链的运行速度,Q是扶禾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是夹持输送链对应植株折弯点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运?C/cosQ,I运是收割机的作业速度,C是扶禾板和地面的交点与折弯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0038]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包括割刀机构、拨禾机构、扶禾机构、夹持输送链机构和脱粒滚筒(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扶禾折弯机构,所述扶禾机构包括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 所述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均包括扶禾板(2)以及设置在扶禾板(2)内的环形输送链(3)、主动轮(4)和从动轮(5);所述扶禾板(2)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轮(4)安装在扶禾板(2)的顶部,从动轮(5)安装在扶禾板(2)的底部;所述环形输送链(3)依次绕过主动轮(4)和从动轮(5),所述环形输送链(3)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扶禾指(7);所述左扶禾机构和右扶禾机构分别位于一斜向上设置的分禾条(8)的两侧,左侧的扶禾板(2)和右侧的扶禾板(2 )相对应的侧壁分别设置通槽(9 ),左侧的扶禾指(7 )和右侧的扶禾指(7 )伸出对应扶禾板(2)的通槽(9); 所述扶禾折弯机构包括折弯主动轮(6)、折弯从动轮(10)、折弯链条(23)和折弯指(44);所述折弯从动轮(10)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所述折弯链条(23)绕过折弯主动轮(6)和折弯从动轮(10),所述折弯链条(23)的外圆周上均布设有多个折弯指(44),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折弯指(44)与靠近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扶禾指(7)的运行轨迹在竖直方向上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护板(11)、右侧护板(12 )、中间隔板(13 )和集粮筒(14 ); 所述中间隔板(13)设置在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之间且三者竖直设置;所述割刀机构的割刀架(15)水平设置,所述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割刀架(15)的两侧; 所述割刀架(15)的前端中部以及前端两侧分别设置分禾板(16),中部的分禾板(16)与一斜向上的分禾条(8)固定连接; 在左侧护板(11)和右侧护板(12 )的顶部后侧横向设置一支撑板(17 ),所述集粮筒(14)的上部敞开,集粮筒(14)的后侧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7)上,集粮筒(14)的前侧伸向夹持输送链机构;所述中间隔板(13)固定在集粮筒(14)的一侧,中间隔板(13)、集粮筒(14)和左侧护板(11)组成集粮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滚筒(I)安装在集粮筒(14 )内,所述集粮筒(14 )的底部向下形成弧形槽(18 ),在左侧护板(11)上设置与集粮筒(14)的弧形槽(18)对接的搅龙筒(19),所述弧形槽(18)和搅龙筒(19)内均安装绞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滚筒(I)的轴线与集粮筒(14)的板面平行;所述脱粒滚筒(I)的端部圆周上均布多个扇形叶片(20),多个扇形叶片在轴向上的投影形成封闭,相邻两个扇形叶片在径向上形成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禾机构包括挡板(21)、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均包括拨禾带盒(22)以及设置在拨禾带盒(22)内的拨禾主动带轮、拨禾从动带轮和拨禾传动带;所述拨禾传动带绕过拨禾主动带轮和拨禾从动带轮,在拨禾传动带的外侧上均布设置拨禾指(24); 所述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分别位于分禾条(8)的下方左右两侧,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形成前侧张开的入口通道,所述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指(24)在水平高度和/或前后位置错开设置,且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拨禾带盒(22)相对应侧的盒壁上设置一供拨禾指伸出的通道口(25),拨禾指(24)伸出对应的拨禾带盒(22)上的通道口(25),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上的对应的拨禾指(24)在垂直方向上交叉; 所述挡板(21)设置在左侧的拨禾带盒(22)和右侧的拨禾带盒(22)的后侧,挡板(21)与一拨禾带盒连接,挡板(21)与另一拨禾带盒之间形成一拨禾输送通道(26 ),所述拨禾输送通道(26)位于夹持输送链机构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输送链机构包括双向夹持链条(27)、折弯导向板(28)、压条(29)和压板(30);所述双向夹持链条(27 )的链板上设置竖向链齿(31),双向夹持链条(27 )靠近扶禾指(7 ) 一侧链板的外侧设置横向链齿(32);所述折弯导向板(28)位于双向夹持链条(27)的上方,折弯导向板(28)的前侧与扶禾板(2)固定连接,所述折弯导向板(28)的后侧与压板(30)固定连接,折弯导向板(28)的右侧由引导面(33)和折弯面(34)组成,所述压条(29)的一端固定在折弯导向板(28)或扶禾板(2)上,压条(29)的另一端沿横向链齿(32)的下方水平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13)的右侧设置一引流板(35),所述引流板(35)靠近中间隔板(13)的一侧比远离中间隔板(13)的一侧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条(8 )靠近底部设置一分流板(36 ),所述分流板(36 )在水平高度上高于左拨禾传动总成和右拨禾传动总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上置式折弯脱粒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割台,其特征在于:i扶?A/sinQ,其中i扶是环形输送链的运行速度,Q是扶禾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A是双向夹持链条对应植株折弯点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1运?C/cosQ, I运是收割机的作业速度,C是扶禾板和地面的交点与折弯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A01D57/01GK104396435SQ201410773982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6日
【发明者】何嘉俊 申请人:何嘉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