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牲畜喂料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4628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学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牲畜喂料控制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纵观21 世纪初期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总产量得到了迅速增长,但人均占有量和消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肉类和牛奶等产量的增加主要由牲畜存栏量的增加引起,牛奶单产量的增加并不显著,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影响我国牲畜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牲畜饲养管理,而饲养管理中饲料条件对牲畜的产奶量和牛奶品质起着重要作用。精细养殖是精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牲畜的精细饲养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以个体体况信息为基础的精细养殖也将是现代畜牧科学饲养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提高牲畜单产来提高牛奶产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且可实现精确控制的一种牲畜喂料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控制模块、红外线发射器、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模块、双模行进机构、精确投料系统、存储器、喂料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器、显示电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红外线发射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比较器连接显示电路、喂料监控系统和双模行进机构,双模行进机构连接精确投料系统,精确投料系统通过存储器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显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LED显示器,喂料监控系统连接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控制模块为AT89C51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牲畜饲喂技术从传统饲喂技术、TMR 饲喂技术、固定式精饲料补饲技术到饲喂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工作量、劳动生产效率、饲喂的灵活性,以及考虑到牲畜个体生理特征的不同、对精饲料需求不同,采用自走式牲畜精确饲喂机,实现牲畜的单体精确饲喂,饲料的按需配给,激发牲畜产奶潜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牲畜生长速度,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饲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控制模块、红外线发射器、无线收发模块、电源模块、双模行进机构、精确投料系统、存储器、喂料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器、显示电路、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无线收发模块连接红外线发射器一端,红外线发射器的另一端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口,控制模块的电源端连接电源模块;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比较器连接显示电路、喂料监控系统和双模行进机构,双模行进机构连接精确投料系统,精确投料系统通过存储器连接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显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LED显示器,喂料监控系统连接信息管理系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控制模块为AT89C51芯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饲喂前,首先在上位机上运行牲畜信息管理软件,通过软件调用个体牛只生理特征信息,并对其饲喂量进行精确计算;个体牛只饲喂量信息与其ID 号通过无线数传模块无线传输至装备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数据,并将其保存在单片机外扩存储器中,从而完成牛只个体信息的精确计算与数据传输。

饲喂过程中,首先启动饲喂机行进开关,通过人工操纵模式将装备行进至牛场精饲料场进行加料;完成后人工驾驶行进至待饲牛舍,继而将饲喂机由人工操纵模式调整至自动控制模式。自动控制模式下,饲喂机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自动行驶,当装备行进至个体牛只前时,识别系统通过佩戴在牲畜耳朵上的耳标对牛只进行精确识别,并将识别到的牛只信息发送至装备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

装备停止行进并定位,同时调用该牛只饲喂信息、启动给料装置及精确投料,从而完成个体牛只精饲料的精确饲喂。该牛只饲喂结束后,饲喂机继续前进并对下一头牲畜进行饲喂。整个圈舍饲喂结束后,饲喂机在人工控制状态,由工作人员将饲喂机停至停放室。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功能为:有接收信息管理系统发送的牛只信息数据;将牛只信息数据存储在外扩存储器;显示单片机运行状态;接收识别系统识别到的卡号并与存储器中数据进行对比;控制给料装置进行精确给料;控制饲喂机行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