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272阅读:8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的植保机械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针对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大多依靠人工背负机械式或电动喷雾机对田地作物进行喷洒,这样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导致药物资源浪费,而且在药物雾滴漂移和高温作业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中暑,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目前,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市场上也有很多农作物植保机械,也存在喷雾射程短、覆盖面积不广等问题,不能高效的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喷雾装置,效果好。

一种喷雾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喷雾部;

喷雾部包括包括支架、喷管、箱体、活塞、第一转动片、第二转动片、第三转动片、第四转动片、转轮、连杆、动力单元、出气管、储药箱、三缸柱塞泵;

支架安装在行走机构上,喷管安装在支架上,喷管沿行走机构的行走路径布置;

箱体安装在行走机构上,箱体上设有进气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出气孔,箱体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箱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

活塞置于第二容腔内;

进气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均与第一容腔连接;

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均与第二容腔连接,第一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位于活塞的同一侧,第二连接孔、第四连接孔位于活塞的另一侧;

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出气孔均与第三容腔连接;

第一转动片置于第二容腔内,第一转动片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一转动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转动片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连接孔;

第二转动片置于第二容腔内,第二转动片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二转动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转动片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连接孔;

第三转动片置于第三容腔内,第三转动片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三转动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转动片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三连接孔;

第四转动片置于第三容腔内,第四转动片的第一端与箱体的侧壁铰接,第四转动片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四转动片用于封闭或打开第四连接孔;

出气孔通过出气管与喷管连接;

转轮转动安装在箱体上;

连杆置于安装孔的内侧,连杆的第一端与活塞铰接,连杆的第二端与转轮的边缘铰接;

动力单元用于驱动转轮转动;

储药箱安装在行走机构上;

三缸柱塞泵与储药箱、出气管均连接。

优选的,喷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成螺旋状布置的沟槽。

优选的,沿行走机构的行走方向,喷管的内径自后向前逐渐减小。

优选的,喷管与支架转动连接;

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第一端与喷管铰接,连接件的第二端设有卡合件;

支架上自上往下设有多个均与卡合件相配合的卡合配合件。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管,出气管通过连接管与喷管连接,连接管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部、凹陷部组成;凸起部包括多段半径不同的圆弧,多段圆弧越接近顶部的圆弧的半径越大,凹陷部包括多段半径不同的圆弧,多段圆弧越接近底部的圆弧的半径越大。

优选的,还包括防尘罩,防尘罩安装在进气孔上。

本发明中,动力单元带动转轮转轮,利用连杆带动活塞不断上下移动。利用活塞不断的压缩第二容腔。外界的空气经过进气孔进入第一容腔内,而后分别经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进入第二容腔内,再分别经过第三连接孔、第四连接孔进入第三容腔,而后经过出气孔、出气管、连接管进入喷管内。

储药箱内的液体经过三缸柱塞泵进入出气管内,而后与高压气体混合,液体雾化,形成悬浮颗粒,而后经过喷管喷出对农作物进行喷洒。

本发明结构简单,喷雾射程远、覆盖面积广,喷洒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参照图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喷雾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喷雾部。

喷雾部包括包括支架2、喷管3、箱体4、活塞5、第一转动片6、第二转动片7、第三转动片8、第四转动片9、转轮10、连杆11、动力单元12、出气管13、储药箱14、三缸柱塞泵15。

支架2安装在行走机构1上,喷管3安装在支架2上,喷管3沿行走机构1的行走路径布置。

箱体4安装在行走机构1上,箱体4上设有进气孔16、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第三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20、出气孔24,箱体4的顶壁上设有安装孔,箱体4内依次设有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

活塞5置于第二容腔内;进气孔16、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均与第一容腔连接。

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第三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20均与第二容腔连接,第一连接孔17、第三连接孔19位于活塞5的同一侧,第二连接孔18、第四连接孔20位于活塞5的另一侧。

第三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20、出气孔24均与第三容腔连接。

第一转动片6置于第二容腔内,第一转动片6的第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铰接,第一转动片6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一转动片6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一连接孔17。

第二转动片7置于第二容腔内,第二转动片7的第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铰接,第二转动片7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转动片7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二连接孔18。

第三转动片8置于第三容腔内,第三转动片8的第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铰接,第三转动片8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三转动片8用于封闭或打开第三连接孔19。

第四转动片9置于第三容腔内,第四转动片9的第一端与箱体4的侧壁铰接,第四转动片9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四转动片9用于封闭或打开第四连接孔20。

出气孔24通过出气管13与喷管3连接;转轮10转动安装在箱体4上。

连杆11置于安装孔的内侧,连杆11的第一端与活塞5铰接,连杆11的第二端与转轮10的边缘铰接。

动力单元12用于驱动转轮10转动;储药箱14安装在行走机构1上。

三缸柱塞泵15与储药箱14、出气管13均连接。

本实施例中,喷管3的内周向表面设有成螺旋状布置的沟槽;雾化后的气流成螺旋状向前移动,提高雾化效果,提高喷洒效果。

本实施例中,沿行走机构1的行走方向,喷管3的内径自后向前逐渐减小;自后往前,气流速度增加增大,提高喷洒面积,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施例中,喷管3与支架2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件21,连接件21的第一端与喷管3铰接,连接件21的第二端设有卡合件。

支架2上自上往下设有多个均与卡合件相配合的卡合配合件。调整喷管3的角度,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喷洒,适应性好。

本实施例还包括连接管22,出气管13通过连接管22与喷管3连接,连接管22由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部、凹陷部组成;凸起部包括多段半径不同的圆弧,多段圆弧越接近顶部的圆弧的半径越大,凹陷部包括多段半径不同的圆弧,多段圆弧越接近底部的圆弧的半径越大;减小单位面积上的变形增量,从而可以明显延长凸起部和凹陷部发生断裂的时间,提高使用寿命,方便喷管3灵活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防尘罩23,防尘罩23安装在进气孔16上;避免粉尘进入。

动力单元12带动转轮10转轮10,利用连杆11带动活塞5不断上下移动。利用活塞5不断的压缩第二容腔。外界的空气经过进气孔16进入第一容腔内,而后分别经过第一连接孔17、第二连接孔18进入第二容腔内,再分别经过第三连接孔19、第四连接孔20进入第三容腔,而后经过出气孔24、出气管13、连接管22进入喷管3内。

储药箱14内的液体经过三缸柱塞泵进入出气管13内,而后与高压气体混合,液体雾化,形成悬浮颗粒,而后经过喷管3喷出对农作物进行喷洒。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