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鱼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710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鱼网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养殖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捕鱼网箱。



背景技术:

鳜鱼又名鳜花鱼、桂花鱼、花鲫鱼等,是一种家常的可以食用的鱼类,应用范围广泛。在水产行业养殖鳜鱼时的配套的饵料鱼为鲮鱼,由于养殖鳜鱼每天或每几天要投一定的饵料鱼,所以经常要对鲮鱼进行拉网捕鱼,现有的捕鱼方法都是采用人工撒网进行捕鱼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费时费力,且对鲮鱼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利用鲮鱼集群的生活特性,将饲料放到饲料台中,当鲮鱼开始摄食饲料时,鲮鱼群内部就会由于争抢食物而四处乱窜,这样就会有大量的鲮鱼流入到放在饲料台附近的网箱中,但是现在没有合适的网箱能对鲮鱼进行很好的收集,导致鲮鱼的抓捕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对大小鲮鱼进行区分收集的捕鱼网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捕鱼网箱,包括网箱、进网通道、单向导向头、拉绳、浮球、第一集鱼管、第一滤网、锁紧组件、第二集鱼管和第二滤网;所述网箱呈圆柱体;所述网箱四周设有若干个与其相通的进网通道;所述进网通道的前端内设有具有缩放功能的单向导向头;所述网箱上端设有拉绳;所述拉绳上设有浮球;所述网箱下端联通有第一集鱼管;所述第一集鱼管下端内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集鱼管下端通过锁紧组件与第二集鱼管相连;所述第二集鱼管下端设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的滤孔比第一滤网的滤孔小。

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锁紧螺栓;所述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通过锁紧螺栓相连。

优选的,所述网箱由框架和网线构成;所述框架的材质为楠竹;所述网线的材质为聚乙烯。

优选的,所述网箱上端设有若干个浮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捕鱼网箱,其结构简单,可以便利的对鲮鱼进行捕捉,同时还能自动对大小不同的鲮鱼进行区分收集,便于后续的使用,给实际的使用带来了方便,捕鱼效率得到了提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相连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3为进网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网箱;2、进网通道;3、单向导向头;4、拉绳;5、第一集鱼管;6、第一滤网;7、第二集鱼管;8、第二滤网;9、第一固定块;10、第二固定块;11、锁紧螺栓;12、浮头;13、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捕鱼网箱,包括网箱1、进网通道2、单向导向头3、拉绳4、浮球13、第一集鱼管5、第一滤网6、锁紧组件、第二集鱼管7和第二滤网8;所述网箱1呈圆柱体;所述网箱1四周设有若干个与其相通的进网通道2;所述进网通道2的前端内设有具有缩放功能的单向导向头3;所述网箱1上端设有拉绳4;所述拉绳4上设有浮球13;所述网箱1下端联通有第一集鱼管5;所述第一集鱼管5下端内设有第一滤网6;所述第一集鱼管5下端通过锁紧组件与第二集鱼管7相连;所述第二集鱼管7下端设有第二滤网8;所述第二滤网8的滤孔比第一滤网6的滤孔小;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9、第二固定块10和锁紧螺栓11;所述第一集鱼管5和第二集鱼管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所述第一固定块9和第二固定块10通过锁紧螺栓11相连;所述网箱1由框架和网线构成;所述框架的材质为楠竹;所述网线的材质为聚乙烯;所述网箱1上端设有若干个浮头12。

实际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到池塘中饲料台的附近,浮球漂浮在池塘上,当鲮鱼摄取食物时,鲮鱼四处乱窜,这样鲮鱼就会从进网通道进入到网箱中,由于进网通道中设有单向导向头,使得鲮鱼只能从进网通道进,而不能从进网通道出去,然后鲮鱼进入到网箱中,接着鲮鱼会自动游入到第一集鱼管内,接着通过第一滤网,将大的鲮鱼留在第一集鱼管中,稍微小一点的游入到第二集鱼管中,最后一些小型鲮鱼从第二滤网中流出,进入池塘中,继续进行生长;当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中的鲮鱼数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利用拉绳将网箱连同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一起拉出,然后将锁紧组件松开,将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分离开,最后第一集鱼管和第二集鱼管中的鲮鱼分别取出来,便于后续的区分使用。

其中在网箱上端设有浮头是为了保证网箱在池塘中具有有一定的浮力。

本实用新型的捕鱼网箱,其结构简单,可以便利的对鲮鱼进行捕捉,同时还能自动对大小不同的鲮鱼进行区分收集,便于后续的使用,给实际的使用带来了方便,捕鱼效率得到了提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