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0768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苗期是整个生长周期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对各种外界不利环境因素的胁迫比较敏感,所以,对苗期的各种非生物胁迫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但是,玉米幼苗在田间生长受到的可变因素繁多,不易控制和研究。现有的液体培养装置均为单瓶结构,一般是采用类似锥形瓶的结构,在进行生物分析学试验研究时,通常需要准备多个培养装置进行培养,这样往往造成研究对象的培养环境不一致,导致个体差异较大,往往造成数据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包括培养容器、遮光部件、育苗盖板和固定板;

所述培养容器为长方形玻璃容器,所述培养容器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限位台阶,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台阶上搭接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所述培养容器上部内圈设有限位环,所述育苗盖板搭接于所述限位环上,所述培养容器的其中一个外壁上设有第一挂钩;

所述遮光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挂钩的近端,所述遮光部件包括遮光布,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培养容器侧壁上的盒体,所述盒体中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盒体通过弹簧装置连接,所述转轴上缠绕所述遮光布,所述遮光布一端与转轴固接,另一端伸出盒体的,且伸出盒体的端部设有拉钩,所述遮光布的长度大于所述培养容器侧壁周长,宽度为所述培养容器高度的1/2-1倍,所述盒体的开口端远离所述第一挂钩设置,所述盒体的开口端用于所述遮光布的拉出;

所述育苗盖板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为长方形,沿所述长方形的两侧长边,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半圆豁口,沿所述长方形的两侧短边,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凹槽;

所述固定板包括与所述镂空结构结构相匹配的长方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长方形板两侧短边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与所述限位凹槽匹配限位的结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长边,分别设有与多个第一半圆豁口一一对应拼合成圆孔的第二半圆豁口,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多个立柱,所述立柱通过橡皮筋与限位圈连接,所述限位圈为具有开口的环形橡胶圈,所述限位圈的数量与拼合成圆孔的数量对应。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拉手。

优选地,所述育苗盖板距离所述培养容器底部10-15cm,所述育苗盖板距离所述培养容器顶部15-20cm;所述培养容器底部,以及外侧壁下部贴有一圈锡箔,贴在外侧壁下部的所述锡箔的高度与所述育苗盖板高度平齐;所述遮光部件设置于锡箔上部,所述遮光布的宽度等于所述育苗盖板到所述培养容器顶部的距离。

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具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和第一挂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表面两侧边缘,所述遮光部件设置于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一侧边缘,且靠近所述第一挂钩设置。

更优选地,所述育苗盖板上表面还贴有一层锡箔。

更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的高度均低于所述育苗盖板的相对高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立柱数量是拼合成圆孔数量的2-4倍,每个立柱上设有2-4个橡皮筋,每个橡皮筋上连接有一个弹性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径与拼合成的所述圆孔的内径相匹配。

更优选地,所述限位圈为3/4圆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进行早期玉米种子的发芽培养;能够同时培养多个玉米幼苗,其生长环境一致,用于常见的生物分析学试验研究。其遮光部件的设置,能够很方便的调节玉米幼苗根部的光照,减少外部光线照射培养液,有效抑制营养液中微生物的生长,有效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且主要构件都通过搭接设置,使得玉米幼苗的透气性好,可操作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的育苗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立柱和限位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具体如图1-5所示,包括培养容器1、遮光部件2、育苗盖板3和固定板4;

培养容器1为长方形玻璃容器,具体如图1所示,培养容器1内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对应设有一个限位台阶101,对应的两个限位台阶101上搭接有多孔板102,多孔板102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筛孔,培养容器1上部内圈设有限位环106,育苗盖板3搭接于限位环106上,培养容器1的其中一个外壁上设有第一挂钩105;

遮光部件2设置于第一挂钩105的近端,遮光部件2包括遮光布201,以及竖直设置于培养容器1侧壁外表面上的盒体,盒体中设有转轴,转轴与盒体通过弹簧装置连接,转轴上缠绕遮光布201,遮光布201一端与转轴固接,另一端伸出盒体,且伸出盒体的一端端部设有拉钩,遮光布201的长度为培养容器1侧壁周长,略大一些也是可以的,宽度为培养容器1高度的1/2-1倍,盒体的开口端远离第一挂钩105设置,盒体的开口端用于遮光布201的拉出;

育苗盖板3中部为镂空结构301,所述镂空结构301为长方形,沿长方形的两侧长边,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半圆豁口,沿长方形的两侧短边,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凹槽302;

固定板4包括与所述镂空结构301结构相匹配的长方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长方形板两侧短边上的限位块,限位块具有与限位凹槽302匹配限位的结构;固定板4的两侧长边,分别设有与多个第一半圆豁口一一对应拼合成圆孔的第二半圆豁口,固定板4还设有多个立柱401,立柱401通过橡皮筋与限位圈404连接,限位圈404为具有开口的环形橡胶圈,限位圈404的数量与拼合成圆孔的数量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幼苗室内液体培养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进行早期玉米种子的发芽培养,在玉米种子的发芽培养时,向培养容器1中充入培养液,将玉米种子均匀摆放在多孔板102上,培养液的填充高度以刚漫过多孔板102为准,使玉米种子在培养容器1内生根发芽。待长成玉米幼苗,将玉米幼苗取出,在培养容器1上放置育苗盖板3,育苗盖板3上有两排第一半圆豁口,将固定板4对准育苗盖板3中部的镂空结构301放置,固定板4上的第二半圆豁口可与育苗盖板3上的第一半圆豁口一一对应拼合呈两排圆孔,将玉米幼苗颈部放入限位圈404内,然后将限位圈404塞入形成的圆孔之中,完成玉米幼苗的固定,玉米幼苗的根部浸在培养液中,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快速生长。

该装置能够同时培养多个玉米幼苗,其生长环境一致,用于常见的生物分析学试验研究。其遮光部件2的设置,能够很方便的调节玉米幼苗根部的光照,减少外部光线照射培养液,有效抑制营养液中微生物的生长,有效降低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上述主要构件都通过搭接设置,使得玉米幼苗的透气性好,可操作性高。

优选地,由于固定板4底部扣设,为了便于固定板4的顺利取出,在固定板4上部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拉手403。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培养容器1内育苗盖板3距离培养容器1底部10-15cm,育苗盖板3距离所述培养容器1顶部15-20cm;培养容器1底部、以及外侧壁下部一圈均贴有锡箔,贴在外侧壁下部的锡箔的高度与育苗盖板3高度平齐;而遮光部件2设置于锡箔上部,遮光布201的宽度等于育苗盖板3到培养容器1顶部的距离。外侧壁下部锡箔的设置,在种子发芽期间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利于种子的萌发。而遮光部件2的设置在玉米幼苗培养期作用明显,有效减少绿苔的生长。遮光部件2的具体结构,使得遮光布201的收纳尤为方便。

同样情况下,在玉米幼苗培养期还需要经常进行观察期根系,因此该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1具有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即为观察窗口,第一侧壁上还设有第二挂钩104,第二挂钩104和第一挂钩105分别位于第一侧壁表面两侧边缘,遮光部件2设置于与第一侧壁相邻的侧壁一侧边缘,且靠近第一挂钩105设置。在培养容器1器身遮光处理时,将遮光布201由开口端拉出,缠绕培养容器1器身一周后,遮光布201上的拉钩挂设于第一挂钩105上,当需要打开观察窗口进行观察时,将遮光布201上的拉钩挂设于第二挂钩104上即可。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阻挡光线照射营养液,在育苗盖板3上表面还贴有一层锡箔。

优选地,培养容器1还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均低于育苗盖板3的相对高度,可以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连接,实现营养液的循环,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均低于育苗盖板3的相对高度,使营养液充分充氧,多孔板102一方面降低营养液的流动,另一方便其筛孔均匀布氧,减少阴阳也循环流动对根系的影响。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板4的立柱数量是拼合成圆孔数量的2-4倍,每个立柱上设有2-4个橡皮筋,每个橡皮筋上连接有一个限位圈404,限位圈404的外径与拼合成的所述圆孔的内径相匹配,限位圈404为3/4圆环,这样的结构利于玉米幼苗的放置和固定,且由于限位圈404为弹性材质,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将限位圈404连通幼苗塞进拼合成的圆孔内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