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71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储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战略物资,其数量、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目前,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对于粮食存储的问题也日益关注。我国每年粮食总产量约6亿吨左右,全年进行流通的粮食大约1.5亿吨,全国现有粮库数量就有58000多个,仓房类型繁多。

储藏物昆虫是在仓储环境普遍发生的生物,仓储害虫给储藏物带有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商品信誉损失等危害。目前通常对仓储害虫检测采用人工取样检查的方法,由于仓储物品数量大,因此人工取样劳动强度大,同时当虫害发生时,需采用防护剂、熏蒸剂或密闭气调杀虫等杀虫措施,此时仓储环境对人类的安全是有危害的,不适于进入仓储环境进行取样作业,因此入仓取样检查仓储害虫既耗费人力又存在安全风险。

为此,CN2412383Y公开了一种粮仓虫害监测器探杆,其诱捕仓虫后通过摄像头查看仓虫数量。该方案虽然可视,但整个探杆需要竖直插入粮堆中,对方位的放置有严格要求,这对于捕捉检测仓虫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仓虫捕捉装置对方位的放置有严格要求,导致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其包括筒体和设置在筒体上的诱虫洞,所述筒体上为透明材质且筒体内设置有诱虫灯,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锥形收集罩,所述锥形收集罩与筒体之间安装有单向阀,锥形收集罩的尖端开口且通过输送管连接有收集装置;所述筒体的另一端封闭且通过一输气管连接有气体高压罐,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输气管连接筒体的端口处挡有过滤装置,所述诱虫洞处设置有检测仓虫的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有电源,微动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诱虫洞被一透明挡片覆盖,该透明挡片设置在筒体内且与所述微动开关联动。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一具有通气孔的挡板,所述通气孔的内径较仓虫的直径小。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其与筒体的内壁密封固定,其上均布有多个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诱虫洞为较小端口朝向所述筒体内的锥形孔。

本方案通过诱虫灯引诱仓虫从诱虫洞进入筒体中,仓虫进入时,微动开关触动,电磁阀上电,接通气体高压罐与筒体,高压气体对筒体进行吹扫,单向阀打开。仓虫通过输送管被吹到收集装置中。在此过程中,微动开关动作一次,接通时间虽然有限,但高压气体能在瞬间将仓虫吹到收集装置中,还能避免过多的高压气体冲出粮堆。本装置采用高压气体吹扫,不挑放置的方向,从而实现仓虫的方便捕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诱虫洞的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粮仓万向式仓虫捕捉装置,如图1、2所示,其包括筒体1和设置在筒体1上的诱虫洞2,所述筒体1上为透明材质且筒体1内设置有诱虫灯3,所述筒体1的一端连接有锥形收集罩14,所述锥形收集罩14与筒体1之间安装有单向阀5,锥形收集罩14的尖端开口且通过输送管6连接有收集装置7;所述筒体1的另一端封闭且通过一输气管10连接有气体高压罐11,所述输气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8,输气管10连接筒体1的端口处挡有过滤装置4,所述诱虫洞2处设置有检测仓虫的微动开关9,所述微动开关9的一端连接有电源 12,微动开关9的另一端与所述电磁阀8连接。

本方案通过诱虫灯3引诱仓虫从诱虫洞2进入筒体1中,仓虫进入时,微动开关9触动,电磁阀8上电,接通气体高压罐11与筒体1,高压气体对筒体进行吹扫,单向阀5打开。仓虫通过输送管6被吹到收集装置7中。在此过程中,微动开关动作一次,接通时间虽然有限,但高压气体能在瞬间将仓虫吹到收集装置7中,还能避免过多的高压气体冲出粮堆。本装置采用高压气体吹扫,不挑放置的方向,从而实现仓虫的方便捕捉。

优选的,所述诱虫洞2被一透明挡片覆盖,该透明挡片设置在筒体1内且与所述微动开关9联动,避免仓虫逃出筒体1。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4为一具有通气孔13的挡板,所述通气孔13的内径较仓虫的直径小,将仓虫隔离,避免没被吹扫到的仓虫进入输气管10。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4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其与筒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其上均布有多个通气孔13。

优选的,所述诱虫洞2为较小端口朝向所述筒体1内的锥形孔,便于引导仓虫进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