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790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或混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

吩乙霉素,化学名称为,n,n-二乙基吩嗪-1-甲酰胺,是一种由油菜假单胞菌经过发酵制备得到的生物杀菌剂。cn201310309701.9公开了吩乙霉素的制备方法,并公开了所述生物杀菌剂对油菜立枯病、水稻纹枯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多种蔬菜和粮食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噻呋酰胺,也称噻氟酰胺,英文通用名trifluzamide,属于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脱氢酶抑制剂,由于含氟,其在生化过程中竞争力很强,一旦与底物或酶结合就不易恢复。噻呋酰胺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也均有很好的防效。

无论是吩乙霉素,还是噻呋酰胺,与许多高效杀菌剂一样,连续单一使用都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如何延长单个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一直是农药研发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

目前,尚无关于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含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经过合理复配相互之间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其中,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的重量比为1:30-30:1,优选为1:20-10:1。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80%,优选为10-60%。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辅以农药制剂中常规的农药辅助成分加工制备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选自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微囊悬浮剂中任一种。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禾谷类、瓜类或蔬菜作物的多种病害,所述病害优选为纹枯病、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后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2、本发明的组合物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防治多种病害,同时有助于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3、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42%吩乙霉素·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20)

吩乙霉素2%

噻呋酰胺40%

木质素磺酸钠4%

十二烷基硫酸钠3%

分散剂nno3%

白炭黑5%

轻质碳酸钙余量

2、实施例3:48%吩乙霉素·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剂(1:15)

吩乙霉素3%

噻呋酰胺45%

烷基苯磺酸盐4%

聚羧酸盐3%

碳酸氢钠4%

阿拉伯胶2%

膨润土余量

3、实施例3:31%吩乙霉素·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4:27)

吩乙霉素4%

噻呋酰胺27%

亚甲基双萘磺酸盐4%

木质素磺酸钠3%

十二烷基硫酸钠4%

硅藻土余量

4、实施例4:33%吩乙霉素·噻呋酰胺悬浮剂(1:10)

吩乙霉素3%

噻呋酰胺3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

黄原胶0.2%

有机硅酮0.5%

乙二醇3%

去离子水余量

二、室内毒力测定

为了明确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的确切毒力,发明人对其配比进行了筛选。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以及两者复配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的含有药剂的pda平板,设置无药剂为对照,每浓度重复三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打好的菌饼倒置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5℃,90%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对照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调查结果,按照孙云沛法并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计算各个药剂处理的ec50值以及复配共毒系数。

增效评价标准:共毒系数(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时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所知,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在1:30-30:1的范围内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室内毒力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上述配比内共毒系数ctc值均在120以上,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配比为1:20-10:1时,共毒系数均在14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设每个小区选择移栽1个月后的水稻田66.7m2,重复4次;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防效,调查药效的方法为: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记录总株数和各株病级数,检查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

各药剂处理如下:(1)42%吩乙霉素·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1:20);(2)48%吩乙霉素·噻呋酰胺水分散粒剂(1:15);(3)31%吩乙霉素·噻呋酰胺可湿性粉剂(4:27);(4)33%吩乙霉素·噻呋酰胺悬浮剂(1:10);(5)对比例1:1%吩乙霉素悬浮剂;(6)对比例2: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吩乙霉素和噻呋酰胺复配的农药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防治的持效性和速效性较好,药后5、10天的防效明显好于对照单剂1%吩乙霉素和240g/l噻呋酰胺悬浮剂。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水稻作物长势良好,未发现对水稻作物有药害产生。综上,本发明的农药组合为防治效果好,用药量低,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