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7938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有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异丙噻菌胺,日本石原产业公司研发的第3代sdhi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纲真菌,具有预防和治疗性。2014年以来相继在加拿大、美国获登记上市,用于防治葡萄、莴苣、油菜籽、矮生浆果、高尔夫球场及草皮农场上草坪草的多种灰霉病和菌核病害。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两种化合物,即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为嘧霉胺、嘧菌环胺、腐霉利、异菌脲或啶酰菌胺中的一种,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80:1~1:80;优选为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60:1~1:60;更优选为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20:1~1:20。

本发明提出的含异丙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为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灰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痘病、黑穗病、枯萎病、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枯萎病或疮痂病。

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杀菌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乳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剂、悬浮种衣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湿润剂1.0%~3.0%、分散剂1.0%~8.0%、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消泡剂0.01%~2%、溶剂1%~15%、增稠剂0~2%、乳化剂2%~1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有机溶剂1%~10%、乳化剂1%~7%、消泡剂0.01%~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2%、湿润剂1%~8%、有机溶剂1%~15%、乳化剂1%~6%、消泡剂0.01%~2%、增稠剂0~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异丙噻菌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的病害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5可湿性粉剂

将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5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16~30水分散粒剂

将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润湿剂、粘结剂(可加可不加)、崩解剂、填料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6~30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31~45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31~45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46~50悬乳剂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异丙噻菌胺,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异丙噻菌胺悬浮剂,然后将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及各种助剂用高速搅拌器直接乳化到悬浮剂中,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46~50各组分及含量

实施例51~60水乳剂

将异丙噻菌胺、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活性成分b、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51~60各组分及含量

将表1~5中者嘧霉胺、嘧菌环胺、腐霉利、异菌脲或啶酰菌胺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所占的比例;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葡萄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异丙噻菌胺与嘧霉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6异丙噻菌胺与嘧霉胺复配对葡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6可知,异丙噻菌胺与嘧霉胺配比在80:1~1:80时对葡萄灰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异丙噻菌胺与嘧霉胺的配比在20:1~1: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当异丙噻菌胺与嘧霉胺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黄瓜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异丙噻菌胺与腐霉利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7异丙噻菌胺与腐霉利复配对黄瓜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7可知,异丙噻菌胺与腐霉利配比在80:1~1:80时对黄瓜灰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异丙噻菌胺与腐霉利的配比在20:1~1: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当异丙噻菌胺与腐霉利重量比为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油菜菌核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异丙噻菌胺与异菌脲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8异丙噻菌胺与异菌脲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异丙噻菌胺与异菌脲配比在80:1~1:80时对油菜菌核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异丙噻菌胺与异菌脲的配比在20:1~1: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当异丙噻菌胺与异菌脲重量比为1: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观赏花卉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异丙噻菌胺与嘧菌环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9异丙噻菌胺与嘧菌环胺复配对观赏花卉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异丙噻菌胺与嘧菌环胺配比在80:1~1:80时对观赏花卉灰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异丙噻菌胺与嘧菌环胺的配比在20:1~1: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当异丙噻菌胺与嘧菌环胺重量比为1:2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六:

供试病害:番茄灰霉病;试验药剂均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异丙噻菌胺与啶酰菌胺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10异丙噻菌胺与啶酰菌胺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异丙噻菌胺与啶酰菌胺配比在80:1~1:80时对番茄灰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异丙噻菌胺与啶酰菌胺的配比在20:1~1:20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当异丙噻菌胺与啶酰菌胺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同时经试验发现: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灰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痘病、黑穗病、枯萎病、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枯萎病或疮痂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30%异丙噻菌胺悬浮剂(市购)、40%嘧霉胺悬浮剂(市购)、43%腐霉利悬浮剂(市购)、255g/l异菌脲悬浮剂(市购)、30%嘧菌环胺悬浮剂(市购)、30%啶酰菌胺悬浮剂(市购)。

应用实施例七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病害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药前调查黄瓜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10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1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病害药效试验

由表11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黄瓜病害,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黑星病、灰霉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7%,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应用实施例八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番茄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10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2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番茄病害药效试验

由表12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番茄病害,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7%,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病害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葡萄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10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病害药效试验

由表13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病害,经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试验发现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炭疽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7%,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病害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药前调查油菜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10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病害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油菜病害,防治效果均高于97%,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观赏花卉病害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药前调查观赏花卉病情基数、总叶数、病叶数及病叶级数,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10天、30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观赏花卉病害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观赏花卉病害,防治效果均高于97%,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异丙噻菌胺、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炭疽病、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灰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黑痘病、黑穗病、枯萎病、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褐斑病、根腐病、菌核病、枯萎病、疮痂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7%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