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增力结构、单向阀、智能灭蚊设备、电吹风、风扇、飞机或火箭或船舶或潜艇的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035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流体增力结构、单向阀、智能灭蚊设备、电吹风、风扇、飞机或火箭或船舶或潜艇的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结构,具有流体增力结构、单向阀、智能灭蚊设备、风机、流体动力的飞机或火箭或船舶或潜艇的推进器。

技术背景

灭飞虫设备是用于灭杀飞虫的工具,比如灭飞蛾灯、灭蚊灯、电蚊拍等。

利用风力吸住飞虫是灭飞虫设备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灭蚊设备,二氧化碳诱饵吸蚊设备。

本公司在研究飞虫灭杀设备,时设计了一种飞虫诱杀设备(参见本公司的2017108372608、2017211880165号专利申请),其方式是使用探测装置(比如摄像头)监控设备周围是否存在飞虫,如果存在飞虫则启动风机吹开单向阀,利用风机的吸力将飞虫吸入飞虫笼子,达到囚禁飞虫致死的目的。

现有的吸飞虫用的风机一般在中心具有一个轴,这个轴的存在使得风机吹出的风在中心区域具有慢速区,风力中心小四周大,本公司发现,很难吹开单向阀的阀芯,导致单向阀难以打开。

现有技术虽然存在中心无轴的风机,但是成本远大于中心有轴的风机,考虑商品的成本,采用中心有轴的风机更加便宜,在民用领域更加具有竞争力。

传统的流体喷口的喷出截面的压力一般为均匀连续变化,一旦推进器的流体驱动部分发生故障流到喷口的流体压力不匀,喷出的流体容易失去平衡,尤其是火箭喷口推出的流体压力分布失衡,极易导致火箭偏离轨道甚至栽倒导致灾难。现有电风扇、电吹风的容易因为空气的阻力而散开吹不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流体增力结构、单向阀、灭蚊设备、智能灭蚊设备、人工智能灭蚊设备。本公司的工程师偶然发现使气流螺旋前进可以增强风机吹出通道末端的风压,解决了中心有实体轴的风机吹出通道末端压力的问题。

1、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集流体上具有锥形腔,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用于输入流体,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用于输出流体,锥形腔的内壁上具有至少2个以锥形腔轴线为圆周阵列均匀分布的结构一致的回旋时针方向一致的螺旋导流结构;螺旋导流结构的回旋度小于或等于135度;螺旋导流结构与螺旋导流结构之间的连接路径上的连接物在空间路径上不穿过锥形腔的轴线,也就是说锥形腔的轴线上的路径对于流体而言是直通的是没有阻碍的有利于流体中夹杂的固体穿过锥形腔;用于增加单向阀的阀芯受到的压力增加单向阀的灵敏度(针对输入的流体而言,开启阀芯对应的锥形腔开口大的端的流体压力压力越小灵敏度越大)。(回旋度是指螺旋导流结构与锥形腔的内壁的接触线与锥形腔的轴线之间的连线沿锥形腔的大端至小端方向发展时连线旋转的总度数,参考弹簧,回旋可以大于360度即螺旋的圈数大于1,回旋度小于180度就是说螺旋导流结构的螺旋圈数小于半圈。)当回旋度大于135时,导流结构边缘大量涡流产生,结构的增力作用变得很弱。

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为附着在锥形腔内壁上的螺旋板或板面与锥形腔轴线既不平行也不重合的直板或曲板。

3、如技术内容2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锥形腔的纵截面图形中螺旋板的表面的一端与锥形腔内壁相连的线段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或为垂直于锥形腔的轴线的直线。

4、如技术内容2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板或直板由锥形腔的大端至锥形腔的小端板的厚度逐渐变化。

5、如技术内容2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板的高度转换为坐标曲线体现为弧线、单向弯曲的线。(螺旋板的高度是指在锥形腔的纵截面图形中螺旋板的表面的直线的长度)。

6、如技术内容2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板的中心侧与螺旋板的中心侧之间构成的无阻碍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的流体流出面积。(螺旋板的中心侧是指螺旋板最靠近的锥形腔的侧)。

7、如技术内容2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板的中心侧与螺旋板的中心侧之间使用环状物加固,增加寿命。

8、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为锥形腔内壁上的螺旋槽。

9、如技术内容8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槽的槽宽由锥形腔的大端至锥形腔的小端逐渐变小。

10、如技术内容8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槽的截面图形为v形或梯形或u形,锥形腔的开口位于锥形腔的内壁上。

11、如技术内容8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螺旋槽均与相邻的螺旋槽相接使得锥形腔的横截面的环形图像内侧呈峰谷相邻的齿状。

1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数量为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99999(省略号代表省略号两端数值之间的整数序列)。

13、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90度之间的任意值。

14、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75度之间的任意值。

15、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60度之间的任意值。

16、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45度之间的任意值。

17、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30度之间的任意值。

18、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15度之间的任意值。

19、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在锥形腔内由大端至小端的回旋度为2度到5度之间的任意值。

20、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一端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

21、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一端与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

22、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一端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螺旋导流结构的另一端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小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

23、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既不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的开口位置相连也不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小端的开口位置相连,也就是说螺旋导流结构位于锥形腔的大端与小端之间。

24、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奇数。

25、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旋导流结构的数量为偶数。

26、如技术内容1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作为使用中心有轴的风机作为吸气装置的灭飞虫设备的自动流体阀的一部分,提高单向阀的自动开启的灵敏度。

27、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技术内容1-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阀芯,阀芯位于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外,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用于增加对阀芯的推力,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无流体输入时,阀芯阻塞或半阻塞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

28、如技术内容27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圆球状。

29、如技术内容27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为片状或圆盘状或圆柱状。

30、如技术内容27所述的一种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芯或与阀芯配合的结构上具有空隙,或者阀芯和与阀芯配合的结构之间的配合存在空隙,当流体力量很小时流体从阀芯上的空隙通过,当流体力量大时阀芯被流体推开,开放较大的流体通道。(空隙的流通截面积小于阀芯所控制的流体通道相的流通截面积)。

31、灭蚊设备或智能灭蚊设备或人工智能灭蚊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技术内容1-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

32、灭蚊设备或智能灭蚊设备或人工智能灭蚊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技术内容27-30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一种单向阀。

33、电吹风或风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技术内容1-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

34、飞机或火箭或船舶或潜艇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技术内容1-26中任一技术内容所述的流体增力结构。

本发明的原始意图虽然是为灭飞虫灯而研发,但本发明的增力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设备,比如下水道防倒流、泥水防倒流、用于飞机喷气发动机的喷气口可以增加稳定性、用于超导磁流体推进器的动力流体喷口可以增加稳定性、用于火箭发动机的火焰喷口可以增加稳定性、用于磁流体驱动的潜艇的动力流体喷口可以增加稳定性并减少流体空泡的产生,其他运营不再赘述,本发明的增力结构适应于各种流体,流体的可压缩性越好,增力效果越明显,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寿命长,成本低廉。本发明的增力结构的制造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人工塑料、橡胶、陶瓷、玻璃、金属、合金、碳纤维、竹材、木材、皮质、硬纸、布质、岩石、泥土、非生物有机质、无机物、有机物、生物有机质,本发明的流体增力结构的制造材料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混合物,本发明的增力结构的制造材料的具体选择工程师可以依据具体运用环境进行选择,比如在灭蚊设备上选择塑料材料制造流体增力结构以节约成本,在飞机、火箭的运用上选择耐高温金属或陶瓷材料制造流体增力结构,在磁流体驱动的潜艇的动力流体喷口的运用上选择耐腐化学蚀耐空泡冲击的单一材料或复合材料制造流体增力结构。流体经过本发明的流体在本发明的集流体的锥形腔流出后的流体喷口的喷出截面的压力分布分布与传统的流体喷口的喷出截面的压力分布不同,压力分布区为不均匀的,高压区以圆周阵列分布,稳定性、抗风险、自修复下比传统的喷口要好。(传统的流体喷口的喷出截面的压力一般为均匀连续变化,一旦流体驱动装置发生故障出风不匀,无法自动修复流体喷口喷出的流体容易失去平衡,尤其是火箭喷口推出的流体压力分布失衡,极易导致火箭偏离轨道甚至栽倒导致灾难),本发明的流体增力结构可以集成到现有的飞机、火箭、船舶、磁流体推进潜艇的流体推进器上,合格的工程师知道具体如何运用,不再赘述,本发明是军民两用的技术,本发明是结构类发明,很容易被看懂,保密是毫无必要的,难以保密,不宜作为保密专利,请不要把本发明作为保密专利妨碍本发明的国际专利申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实例1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平面图,b为a中剖面a-a的示意图,c为底部视向示意图,d为立体图像示意图;s1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10为锥形腔、s11为螺旋导流结构,s1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1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板,螺旋板的数量为5,螺旋板的高度转换为坐标曲线体现为弧线、单向弯曲的线。

图2是实施实例2的示意图,其中a为顶部视向图,b为a中剖面a-a的示意图,c为底部视向示意图,d为立体图像示意图;s1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10为锥形腔、s11为螺旋导流结构,s1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2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板,螺旋板的数量为5,螺旋板的高度转换为坐标曲线体现为直线,也就是说本实施实例的螺旋板的高度是不变的。

图3是实施实例3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平面图,b为a中剖面a-a的示意图,c为底部视向示意图,d为立体图像示意图;s3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30为锥形腔、s31为螺旋导流结构,s3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3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槽,螺旋板的数量为12,螺旋槽位v形槽。

图4是实施实例4的示意图,其中a为顶部视向图,b为a中剖面b-b的示意图;s4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41为螺旋导流结构,s4的锥形腔的小端各个螺旋槽均与相邻的螺旋槽相接形成的内侧呈峰谷相邻的齿状的环形图像(参见s49所指向位置)。

图5是实施实例5的示意图,其中a为外形平面图,b为a中剖面a-a的示意图,c为底部视向示意图,d为立体图像示意图;s5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50为锥形腔、s51为螺旋导流结构、s59是阀芯其是泡沫塑料做成的球、s57为阀芯容纳体、s58为阀芯容纳腔,阀芯容纳腔为锥形腔,,螺旋导流结构s51为板状;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小端与阀芯容纳体的阀芯容纳腔通过圆柱形管道s56相连接;阀芯放置在阀芯容纳腔内。使用时将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开口大的大端朝下,阀芯容纳腔为锥形腔的开口大的端朝上,使用时将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开口大的大端与风机相连,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增压后将阀芯吹起浮空,当风机不吹风的时候阀芯因为重力下落阻塞或半阻塞圆柱形管道s56,该实施实例可以用来作为2017108372608、2017211880165号专利申请中吸飞虫灯的单向阀。

图6是实施实例6的示意图,其中a为底部视向图,b为a中剖面a-a的示意图,c为侧部示意图,d为立体图像示意图;s6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61为作为流体导流结构的螺旋槽,螺旋槽的下端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螺旋槽的上端不与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

图7是本发明最初研究时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的的示意图,其中p3为风机,z1为风机中心的轴,p3的电机藏在轴z1内部(参见电脑的cpu或电源散热风扇),w1为风机末端被阻塞后的漏风区,p4为不具备本发明的螺旋导流结构的锥形腔,虽然也能集风但是效率存在改进空间,虽然能够通过拉长锥形腔p4的长度来增加锥形腔的集风效果,但是拉长的话会导致产品的体积增大,图7是为了向阅读者解释技术问题,增强阅读者的理解,图7来源于本公司的2017108372608、2017211880165号专利申请的产品示意图之中;用本发明的增力结构替换图7中的锥形腔部分可以增大轻球受到的推力,提高轻球的开启流体通道的灵敏度,增大产品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值得再次重申的时,本发明的最初研究目的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应用范围进行限制的理由,本发明的增力结构也可以用于其他设备,比如下水道防倒流的单向阀、泥水防倒流的单向阀,含杂物的水道防倒流的单向阀。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示例进行说明。

实施实例1,如图1所示,流体增力结构,s1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10为锥形腔、s11为螺旋导流结构,s1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1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板,螺旋板的数量为5,螺旋板的高度转换为坐标曲线体现为弧线、单向弯曲的线。

实施实例2,如图2所示,流体增力结构,s1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10为锥形腔、s11为螺旋导流结构,s1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2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板,螺旋板的数量为5,螺旋板的高度转换为坐标曲线体现为直线,也就是说本实施实例的螺旋板的高度是不变的。

实施实例3,如图3所示,流体增力结构,s3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30为锥形腔、s31为螺旋导流结构,s32为锥形腔的小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出口,s33为锥形腔的大端也就是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流体入口;螺旋导流结构为螺旋槽,螺旋板的数量为12,螺旋槽位v形槽。

实施实例4,如图4所示,流体增力结构,;s4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41为螺旋导流结构,s4的锥形腔的小端各个螺旋槽均与相邻的螺旋槽相接形成的内侧呈峰谷相邻的齿状的环形图像(参见s49所指向位置)。

实施实例5,如图5所示,s5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50为锥形腔、s51为螺旋导流结构、s59是阀芯其是泡沫塑料做成的球、s57为阀芯容纳体、s58为阀芯容纳腔,阀芯容纳腔为锥形腔,,螺旋导流结构s51为板状;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小端与阀芯容纳体的阀芯容纳腔通过圆柱形管道s56相连接;阀芯放置在阀芯容纳腔内。使用时将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开口大的大端朝下,阀芯容纳腔为锥形腔的开口大的端朝上,使用时将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的锥形腔的开口大的大端与风机相连,风机吹出的风经由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增压后将阀芯吹起浮空,当风机不吹风的时候阀芯因为重力下落阻塞或半阻塞圆柱形管道s56,本实施实例可以用来作为2017108372608、2017211880165号专利申请中吸飞虫灯的单向阀。

实施实例6,如图6所示,s6为单向阀流体增力结构的本体,s61为作为流体导流结构的螺旋槽,螺旋槽的下端与锥形腔开口大的大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螺旋槽的上端不与锥形腔开口小的小端的开口位置相连接。

其他说明,未赘述之处为现有技术或者公知常识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这个虚拟人能够自行解决的,本公司为本发明的结构做过大量的实体实验也做过大量的计算机电脑仿真,有一部分仿真数据通过专利申请的附件(参见其他证明文件)提交给专利局,本申请文件的阅读者需要这些这些仿真数据的话可以咨询专利局,也可以联系本公司获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