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鲜菇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362547阅读:17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海鲜菇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海鲜菇质地脆嫩,味道鲜鲜,具有海蟹味,隶属于白蘑科、玉蕈属,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如今栽培的有浅灰色和纯白色两个品系,白色品系又称“白玉菇”、“玉龙菇”,多为工厂化栽培。菌盖直径3-15cm。夏末至秋季生阔叶树枯木及倒腐木上,丛生。是北温带一种优良的食用菌。

海鲜菇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蛋白质占14.7%,碳水化合物43.2%,脂肪4.31%,纤维素15.4%;富含18种氨基酸。海鲜菇味道鲜美,质地脆嫩,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食用菜海鲜菇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海鲜菇子实体中提取的6-1,3-d葡聚糖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而且从海鲜菇中分离得到的聚合糖酶的活性也比其它菇类要高许多,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和有机溶剂提取物有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因此,有防止便秘、抗癌、防癌、提高免疫力、预防衰老、延长寿命的独特功能。经测定100g鲜海鲜菇中含水88%、粗蛋白3.0g、脂肪0.08g、粗纤维1.03g、碳水化合物7.4g、灰分0.70g(主要是磷、钾、铁、钙、锌等矿物质元素)、0.64mg维生素b1、5.84mgb2、186.99mgb6、vc13.8mg,含17种氨基酸,占干重13.27%,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82%。但按照目前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生产的海鲜菇,其中的粗纤维含量很难再有提高,同时,脂肪含量很难再减少。

新鲜的海鲜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长出白色绒毛,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海鲜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使用传统的保鲜例如用焦亚硫酸钠护色和山梨酸钾等防腐,虽有较好效果,但对人体健康有毒副作用和致癌作用。因此,如何延长菇的货架寿命、抑制霉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海鲜菇粗纤维含量很难再有提高,脂肪含量很难再减少、以及海鲜菇货架寿命短、传统保鲜手法不健康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鲜菇培养基以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培养基可以为:

配方1(重量分数计):阔叶树木屑70%,麦麸20%,黄豆粉4%,玉米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配方2(重量分数计):玉米芯粉72%,麦麸18%,大米糠4%,豆粕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8.0,含水量63wt%~65wt%。

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经过堆积发酵处理。

所述堆积发酵处理,具体为:将培养料堆制通风发酵处理4d~5d,当最高料温达到65℃以上,保持24h后翻堆,其间共翻堆2次,然后摊堆降温、晾排废气,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0%~65%、ph6.8~7.2。

有益效果

使用上述培养基培养海鲜菇,海鲜菇生长周期短,每100g鲜海鲜菇中含脂肪0.04g、粗纤维2.01g,大大提高了海鲜菇中粗纤维含量,降低了脂肪含量,使其成为一种热量更低、纤维含量更高的优秀减肥健康食品,大大提高了海鲜菇的营养价值,解决了海鲜菇生产领域人们一直想要解决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生产方法为:

1)接种:无菌条件下将海鲜菇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2)发菌和后熟:

发菌: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35d~40d,直到菌丝长满菌瓶;

后熟:提高培养室温度至23℃~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培养40d~45d,直到菌丝生理成熟;

3)搔菌:用搔耙剔除培养料表面厚5mm~6mm老菌种及表层老菌丝;搔菌后,向菌瓶内注入清水5ml~10ml,1h后将余水倒掉;

4)催蕾:搔菌后的菌瓶,移入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的出菇房内,避光培养5d~7d。待瓶口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时,将菇房温度降至12℃~14℃,培养7d-10d,直到料面上出现针头状的灰褐色菇蕾;

5)生长:

菇蕾形成后,给予100lx~200lx的光照,菇房温度12℃~14℃,空气相对湿度90%~95%,待菇蕾长出瓶口约1cm时揭去覆盖物;菇房温度控制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v/v)%以下,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1000lx,经5d~7d即可培育成成品海鲜菇。

6)定型和生长:菇蕾发育成小幼菇后,可完全敞开袋口并翻卷至接近料面,使子实体迅速生长,增加通气量;光照度保持150lx~300lx;温度应调控在10℃~20℃;控制空气相对湿度85%~90%,培养7d~10d;当海鲜菇菌盖平展、中间平肿或下凹不等、表面有光泽,菌褶清晰舒展时,即可采收;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海鲜菇生产方法有助于提高海鲜菇成菌菌柄和菌盖内部的水分含量,使成菌菌柄和菌盖内外水分含量分布适宜,同时结合各个步骤的温度、湿度的调节,最终实现了有效延长成菌货架寿命的效果,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生产的海鲜菇,在5~10℃的冷藏货架中,货架寿命可长达8-10天,且在8-10天内水分没有明显流失且不发生褐变。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下实施例中培养基使用的原材料均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实施例14种海鲜菇培养基

(1)配方1(重量分数计):阔叶树木屑70%,麦麸20%,黄豆粉4%,玉米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配方2(重量分数计):玉米芯粉72%,麦麸18%,大米糠4%,豆粕粉4%,硫酸钙1%,碳酸钙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7.5~8.0,含水量63wt%~65wt%。

按配方1称量各原材料,将所有原料搅拌混合30分钟,边搅拌边加水并调节ph7.5~8.0(水量63wt%)。加完水继续搅拌50分种。得到湿料。

选用容量850ml、口径58mm、耐130℃以上高温的白色半透明的聚丙烯塑料瓶,瓶盖采用有棉盖体或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的无棉盖体。将配制好的培养料由自动装瓶机组自动装料、打孔,要求料面距瓶口10mm~15mm,瓶肩与瓶颈无间隙,料松紧度均匀一致,表面要压实。装料量为620g~670g(湿料)/瓶。在料中央位置打孔,孔径20mm~25mm,距瓶底10mm~15mm。装料后,由自动加盖机加盖。装瓶后及时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柜(罐)内层压力稳定在0.15mpa,维持2.0h。灭菌完毕,自然降压。得到培养基1。拌料、装瓶、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

(2)将上述操作中得到的湿料堆制通风发酵处理4d,当最高料温达到65℃以上,保持24h后翻堆,其间共翻堆2次,然后摊堆降温、晾排废气,掌握培养料含水量60%~65%、ph6.8~7.2。得到发酵料。采用上述装料方法装瓶灭菌,得到培养基2。

对于配方2按照上述方法制备,分别得到培养基3、培养基4。

实施例2海鲜菇生产方法

使用实施例1所配置的固体培养基

1)接种:

灭菌后将菌瓶移入消毒过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降至25℃左右时接种。选用适宜菌龄(菌种满瓶后继续培养7d~15d)的原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衣、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前,双手和菌种瓶外壁用75%乙醇擦洗消毒,瓶口用酒精灯火焰封口,用灭菌的接种工具除去菌种表面老化菌种块。宜采用自动接种机进行接种,接种前各工作部件用75%乙醇喷雾与擦拭消毒,接种刀用酒精灯火焰灭菌。

2)发菌和后熟:

发菌管理

接种后,从接种室递送窗将接种后的菌瓶整筐移入培养室内进行发菌培养。培养室要求洁净无尘,进风扇和排气扇均应装置过滤网。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保持空气新鲜,避光发菌。培养20d~25d,重新调整菌瓶排放位置。若发现有杂菌污染瓶,及时处理。接种35d~40d菌丝可长满菌瓶。

后熟培养

菌丝发满菌瓶后继续培养40d~45d(后熟培养),培养基色泽由纯白转至土黄色。后熟培养期间,提高培养室温度至23℃~25℃,空气湿度、光照、通风条件与发菌期相同,直到菌丝生理成熟。

菌袋菌丝生理成熟的标志为:菌丝发育浓白,菌袋坚实,具有弹性,形成一定菌被,部分菌瓶和菌料表面间隙部位开始出现白色米粒状原基。

3)搔菌:

搔菌

菌丝生理成熟后进行搔菌处理,用搔耙剔除培养料表面5mm~6mm老菌种及表层老菌丝。宜采用专用搔菌机,将培养料表面中央部位用爪形刀刃旋转而下,形成环沟,环沟距瓶口的距离为15mm~20mm,使料面成圆丘状。

注水

搔菌后,向菌瓶内注入清水10ml,约1h后将余水倒掉,环沟内不应有积水,使培养基表面湿润,促进原基形成。

4)催蕾:

搔菌后的菌瓶,移入温度14℃~16℃、空气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浓度小于0.1%的出菇房内,避光培养5d~7d。菌瓶瓶口覆盖无纺布保湿,每天向无纺布喷雾状水,并保持菇房地面湿润和通风换气。待瓶口菌丝出现绒絮状、色泽变灰时,将菇房温度降至12℃~14℃,7d左右料面上出现针头状的灰褐色菇蕾。

5)生长:

菇蕾形成后,给予100lx~200lx的光照,菇房温度12℃~14℃,空气相对湿度90%~95%,待菇蕾长出瓶口约1cm时揭去覆盖物;菇房温度控制在14℃~1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之间,采取向空间和地面喷水或采用加湿器保湿,不应直接向菇蕾喷水,随菇丛的增大逐步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加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强度控制在500lx~1000lx,经5d~7d即可培育成商品菇。

采收

当海鲜菇菌盖直径达到1.5cm、菌柄长度4cm~7cm、菌盖边缘内卷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将菌瓶整筐移至采菇包装车间,集中进行采收与包装处理。如使用气泵枪采收,将枪头插入培养基料内1cm~2cm深处充压缩空气,使菇体整丛上浮,与培养料脱离,整丛采下。

按上述方法生产4批海鲜菇,分别使用培养基1、培养基2、培养基3、培养基4生产白灵菇,分别命名为批次1、2、3、4。

对比例1

培养料配方:棉壳48wt%,木屑35wt%,麸皮10wt%,玉米粉5wt%,石灰1wt%,石膏粉1wt%,含水量65wt%。用石灰水调整ph7.15-8.15。

装袋与灭菌

塑料袋选用折径17cm、长30-33cm的低压聚乙烯折角袋,每袋装干料500g左右。料高18cm,装袋松紧适中,袋中央用直径2.0cm钢筋打一个圆柱形的孔道,距袋底3cm处(切勿打到袋底并刺破袋子),最后扎口。打空洞可以使袋中央的料被充分分解利用,且有利于发菌时积累在料中的废气及时排出菌包。打孔时,不要动作过快,应匀速打正,并在钢筋上作好深度标记,以免打破袋底。装袋结束后,立即采用常压灭菌(100℃)14-16h。

冷却与接种

经过灭菌的菌袋,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及时移至冷却室内冷却至30℃以下时接种,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接种量为500ml罐头瓶接装菌种25-30袋。

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菌袋搬入预先消毒的培养架上培养,控制温度20-25℃。控制空气相对湿度60-65%。通风3-4次/d,30min/次以上,遮光培养50d左右,菌丝即可满袋。

后熟培养

海鲜菇菌丝发满后,须在20-25℃下再培养50d左右,当达到生理成熟和贮存足够的营养物质时才能出菇。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是:菌袋菌丝由洁白转为土黄色;菌袋失水,重量变轻;基质收缩成凹凸不平的皱缩状;无病虫害。后熟培养结束后,若仍处于高温季节而不适宜出菇时,宜将菌袋移至较阴凉、干净、通风、避光处存放,待气候适宜时再行出菇。

搔菌和注水

出菇季节到来后,取出培养袋,立于地面或床架上,解开袋口,单头直立出菇。轻轻除去培养料表面的老菌种,刺激料面形成子实体。搔菌的好坏,直接影响子实体的形成和产量。搔菌之后,依次将清水注入菌袋,经2h后把剩余水倒掉进行催蕾。

催蕾

搔菌注水后的菌袋放置整齐后,袋口覆无纺布或报纸,喷水保湿,保持菇房温度为10-1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二氧化碳浓度0.1-0.2%以下。弱光(光强10-30lx)照射约7d后,袋口料面便可长出一层浅白色气生菌丝,形成一层菌膜。这时,调控8℃左右的昼夜温差,数日内菌膜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标志着原基即将形成,此时逐渐加大湿度,提高光照约50-100lx,3-5d灰色菌膜表面就会出现细密原基,并逐渐分化成菇蕾。

菇蕾出现后,控制菇房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日通风6-8次,控制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下,光照强度为200-500lx,促使菇蕾发育长大。从现蕾到采收一般需8-15d(视温度而定,温度高则加快,温度低则延期)。采收海鲜菇宜在夜晚或清晨进行,避免中午或午后采收。采收时要双手横抓菌袋并晃动菇筒,待菇丛松动脱离料面后再拔出。注意不要碰坏菌盖。采下的鲜菇用泡沫箱或塑料周转箱小心盛放。采收的基本标准是:菌盖上大理石斑纹清晰,色泽正常,形态周正,具旺盛的生长态势;菌盖未平展,孢子未喷射,最大一朵菌盖直径在2.5-3cm,整丛柄长5-6cm,粗细均匀。采收偏晚的话,则子实体易发苦。

按上述方法生产海鲜菇4批,批次命名为a、b、c、d。

表1实施例1、对比例1生产得到的海鲜菇形状对比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比于使用普通培养基的对比例1,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培养基的实施例所得海鲜菇,粗纤维含量有明显提高、脂肪含量明显降低;与使用普通生产方法的对比例1,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生产方法生产海鲜菇,海鲜菇的货架期具有显著提高,且实施例2生产的海鲜菇,白度高,褐变时间为货架时间的第8-10天,且货架时间内未见明显的水分流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