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476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具体涉及播种机上的作业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生长习性不同,以及各地种植工艺的差异等,农作物垄距距离存在差异,为使得播种机等农用机械适应不同垄距的要求,须对农机上的作业装置垄距进行调整,传统的作业装置采用螺栓紧固件连接,调整麻烦,费时费力。

免耕播种机主要适用于玉米秸秆覆盖或根茬覆盖情况下行间免耕播种、垄上免耕播种、宽窄行垄侧免耕播种以及常规播种。作业时能一次完成侧深施化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压实种床、单粒播种、挤压覆土、重镇压、施口肥等工序。该类播种机在大面积操作时,四垄及多垄免耕作业,垄距的快捷及准确调整尤为重要,适应地势、优化种植质量、节省人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设计提供一种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调节方便、高效快捷,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自动化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一主梁,主梁中间位置设有一丝杆轴承座支架, 丝杆轴承座支架内可旋转的固定一丝杆轴承座,在主梁上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左端座板和一右端座板;丝杆中间固定在丝杆轴承座上、两端固定在左端座板和右端座板上,丝杆两端螺纹为相反旋向;在主梁上还设有在主梁上直线滑动的垄距调整组件,垄距调整组件上部设有与丝杆啮合的丝杆套; 垄距调整组件呈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丝杆一端设有调整手轮。

所述的丝杆上设有转动啮合组件。

所述的垄距调整组件两侧设有隔板,隔板延伸至主梁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通过调整手轮或转动啮合组件带动丝杆旋转,完成垄距的调节,垄距定位准确、快捷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实用性高,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包括一主梁7,主梁7中间位置设有一丝杆轴承座支架4, 丝杆轴承座支架4内可旋转的固定一丝杆轴承座3,在主梁7上部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左端座板8和一右端座板5;丝杆1中间固定在丝杆轴承座3上、两端固定在左端座板8和右端座板5上,丝杆1两端螺纹为相反旋向;在主梁7上还设有在主梁7上直线滑动的垄距调整组件2,垄距调整组件2上部设有与丝杆1啮合的丝杆套9; 垄距调整组件2呈对称分布。

播种机将该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安装在前端或后端即可实现作业操作,固定位置在主梁7体上或主梁7的两端。

旋转丝杆1时,旋转丝杆1一端设有调整手轮6即可,丝杆轴承座3两侧的垄距调整组件2在丝杆1两端相反旋向螺纹作用下,等距滑动,且方向相反。调整完毕后,可以拧紧丝杆1上的顶紧螺栓,也可以锁固调整手轮6,防止转动。

带动丝杆1转动的方案中,丝杆1上设有转动啮合组件,位置在调整手轮6位置或丝杆轴承座3附近,转动啮合组件是固定在丝杆1上的齿轮、皮带轮或旋转槽等结构,方便传动装置,如与播种机传动装置如旋转齿轮、皮带轮、液压传动装置配合,实现更加方便的调节。

所述的垄距调整组件2两侧设有隔板10,隔板10延伸至主梁7下端。隔板10在垄距调整组件2上图示是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隔板10可以固定在垄距调整组件2上,也可以活动,对间距进行调节。垄距调整组件2在丝杆轴承座3两侧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播种机垄距自动调节装置,通过调整手轮或转动啮合组件带动丝杆旋转,完成垄距的调节,垄距定位准确、快捷方便,降低劳动强度,实用性高,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