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3841发布日期:2018-11-02 20:3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畜牧养殖技术领域,大规模的养殖厂通常采用圈养的方式控制养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的补充十分重要。实际养殖过程中,常常采用人工投料的方式对禽、畜进行喂养,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耗费较高,喂养过程也不易受到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投料装置,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的底部设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的支架的上端设有储料槽,所述的储料槽的上侧设有箱门,所述的储料槽的底部设有投料口,所述的投料口的入口处设有一个与红外线感应器电连接的气缸,所述的气缸上连接一个漏球,所述的漏球上端封闭,侧面设有开口;所述的投料口的出口处设有一个食槽,所述的食槽的底部设有弹簧,所述的食槽靠近支架的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

使用时,将定量的饲料投放在储料槽里。当食槽内原有的饲料减少时,食槽受到弹簧弹力的作用位置升高。此时,支架底部的红外线感应器接受到食槽侧边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与红外线感应器连接的气缸通电伸出,漏球升高,储料槽内的饲料随着漏球侧边的开口流入投料口并顺投料口进入食槽。此后,食槽的重量增加,食槽的位置降低,支架上的红外线感应器不再能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气缸复位,投料过程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球呈椭球形,保证气缸的伸出过程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料槽内设有限位挡板,使得气缸的伸出过程得到控制,装置的复原不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投料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可自动完成对禽畜的投食工作,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禽畜养殖投食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红外线感应器;2、储料槽;21、箱门;3、投料口;31、气缸;32、漏球;4、食槽;41、弹簧;42、红外线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投料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的支架1的底部设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器11,所述的支架1的上端设有储料槽2,所述的储料槽2的上侧设有箱门21,所述的储料槽2的底部设有投料口3,所述的投料口3的入口处设有一个与红外线感应器11电连接的气缸31,所述的气缸31上连接一个漏球32,所述的漏球32上端封闭,侧面设有开口;所述的投料口3的出口处设有一个食槽4,所述的食槽4的底部设有弹簧41,所述的食槽4靠近支架的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42。

使用时,将定量的饲料投放在储料槽2里。当食槽2内原有的饲料减少时,食槽2受到弹簧41弹力的作用位置升高。此时,支架1底部的红外线感应器11接受到食槽2侧边红外线发射器42发出的信号,与红外线感应器11连接的气缸31通电伸出,漏球32升高,储料槽2内的饲料随着漏球32侧边的开口流入投料口3并顺投料口3进入食槽4。此后,食槽4的重量增加,食槽4的位置降低,支架1上的红外线感应器11不再能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42发出的信号,气缸31复位,投料过程结束。

进一步的,所述的漏球32呈椭球形,保证气缸的伸出过程不受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的储料槽2内设有限位挡板22,使得气缸31的伸出过程得到控制,装置的复原不受影响。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