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嘧啶羧酸苄酯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9948发布日期:2021-05-28 14:0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嘧啶羧酸苄酯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除草是农田杂草防除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单一品种或单一作用方式的化学除草剂,容易造成杂草耐药和抗性演化等问题。除草剂化合物的合理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杂草谱、提高防除效果、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优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专利cn108774179a公开了一种取代的嘧啶-4-甲酸衍生物及其作为除草剂的用途,而生产上仍需开发安全性高、杀草谱广、能够产生增效作用并解决抗性杂草问题的除草组合物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嘧啶羧酸苄酯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能有效防除作物田中的水莎草等莎草科杂草,马唐、稗草、牛筋草、千金子、绿狗尾等禾本科杂草,以及反枝苋、苘麻、阿拉伯婆婆纳、鸭舌草、野油菜、猪殃殃、碎米荠、雨久花、马齿苋、粟米草、泽泻等阔叶杂草问题,具有扩大杀草谱、减少施用量、能够产生增效作用并解决抗性杂草等特点。

一种包含嘧啶羧酸苄酯类化合物的除草组合物,包括除草有效量的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中,

活性成分a为

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化合物及其盐/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1)hppd抑制剂:氟砜草胺苯唑草酮(cas:210631-68-8)、环磺酮(cas:335104-84-2)、双唑草酮(cas:1622908-18-2)、环吡氟草酮(cas:1855929-45-1)、苯唑氟草酮(cas:1992017-55-6)、三唑磺草酮(cas:1911613-97-2)、呋喃磺草酮(cas:473278-76-1)、双环磺草酮(cas:156963-66-5)、异噁唑草酮(cas:141112-29-0)、氟吡草酮(cas:352010-68-5)、fenquinotrione(cas:1342891-70-6);

(2)pds抑制剂:吡氟酰草胺(cas:83164-33-4)、呋草酮(cas:96525-23-4)、氟吡酰草胺(cas:137641-05-5);

(3)doxp抑制剂:异噁草松(cas:81777-89-1)、bixlozone(cas:81777-95-9);

(4)als抑制剂:苯磺隆(cas:101200-48-0)、双氟磺草胺(cas:145701-23-1)、噻吩磺隆(cas:79277-27-3)、吡嘧磺隆(cas:93697-74-6)、氟酮磺草胺(cas:874195-61-6)、砜嘧磺隆(cas:122931-48-0)、烟嘧磺隆(cas:111991-09-4)、甲咪唑烟酸(cas:104098-48-8)、双草醚(cas:125401-92-5)、五氟磺草胺(cas:219714-96-2)、氯吡嘧磺隆(cas:100784-20-1)、氟唑磺隆(cas:181274-17-9)、甲基二磺隆(cas:208465-21-8)、啶磺草胺(cas:422556-08-9)、甲氧咪草烟(cas:114311-32-9)、苄嘧磺隆(cas:83055-99-6)、噻酮磺隆(cas:317815-83-1)、甲酰胺磺隆(cas:173159-57-4)、唑嘧磺草胺(cas:98967-40-9)、咪唑乙烟酸(cas:81385-77-5)、氯酯磺草胺(cas:147150-35-4)、环酯草醚(cas:135186-78-6)、碘甲磺隆钠盐(cas:144550-36-7);

(5)accase抑制剂:唑啉草酯(cas:243973-20-8)、烯草酮(cas:99129-21-2)、烯禾啶(cas:74051-80-2)、精喹禾灵(cas:100646-51-3)、高效氟吡甲禾灵(cas:72619-32-0)、精噁唑禾草灵(cas:113158-40-0)、炔草酯(cas:105512-06-9)、精吡氟禾草灵(cas:79241-46-6);

(6)ppo抑制剂:苯嘧磺草胺(cas:372137-35-4)、唑草酮(cas:128621-72-7)、丙炔氟草胺(cas:103361-09-7)、乙氧氟草醚(cas:42874-03-3)、噁草酮(cas:19666-30-9)、丙炔噁草酮(cas:39807-15-3)、甲磺草胺(cas:122836-35-5)、双唑草腈(cas:158353-15-2)、环戊噁草酮(cas:110956-75-7)、氟丙嘧草酯(cas:134605-64-4)、乙羧氟草醚(cas:77501-60-1)、trifludimoxazin(cas:1258836-72-4)、嗪草酸甲酯(cas:117337-19-6);

(7)psii抑制剂:嗪草酮(cas:21087-64-9)、氨唑草酮(cas:129909-90-6)、绿麦隆(cas:15545-48-9)、异丙隆(cas:34123-59-6)、莠去津(cas:1912-24-9)、特丁津(cas:5915-41-3)、敌稗(cas:709-98-8)、灭草松(cas:25057-89-0)、辛酰溴苯腈(cas:1689-99-2)、扑草净(cas:7287-19-6)、特丁净(cas:886-50-0)、哒草特(cas:55512-33-9)、敌草隆(cas:330-54-1)、除草定(cas:314-40-9)、环草定(cas:2164-08-1)、特草定(cas:5902-51-2)、甜菜安(cas:13684-56-5)、甜菜宁(cas:13684-63-4)、溴苯腈(cas:1689-84-5)、碘苯腈(cas:1689-83-4);

(8)微管组装抑制剂:仲丁灵(cas:33629-47-9)、二甲戊灵(cas:40487-42-1)、氟乐灵(cas:1582-09-8)、氟硫草定(cas:97886-45-8)、双酰草胺(cas:16118-49-3);

(9)vlcfa抑制剂:丁草胺(cas:23184-66-9)、丙草胺(cas:51218-49-6)、苯噻酰草胺(cas:73250-68-7)、莎稗磷(cas:764249-01-0)、氟噻草胺(cas:142459-58-3)、砜吡草唑(cas:447399-55-5)、精异丙甲草胺(cas:178961-20-1)、乙草胺(cas:34256-82-1)、哌草磷(cas:24151-93-7);

(10)脂类合成(非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苄草丹(cas:52888-80-9)、禾草敌(cas:2212-67-1)、禾草丹(cas:28249-77-6);

(11)合成激素类:氟氯氨草酯氯氟吡氧乙酸(cas:69377-81-7)、2-甲基-4-氯苯氧乙酸(cas:94-74-6)、2,4-二氯苯氧基乙酸(cas:94-75-7)、麦草畏(cas:1918-00-9)、氟氯吡啶酯(cas:943831-98-9)、氯氟吡啶酯(cas:1390661-72-9)、二氯喹啉酸(cas:84087-01-4)、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cas:81406-37-3)、三氯吡氧乙酸(cas:55335-06-3)、二氯吡啶酸(cas:1702-17-6)、氨氯吡啶酸(cas:1918-02-1)、氯氨吡啶酸(cas:150114-71-9)、氯甲喹啉酸(cas:90717-03-6)、草除灵(cas:25059-80-7);

(12)epsps抑制剂:草甘膦(cas:1071-83-6);

(13)gs抑制剂:草铵膦(cas:77182-82-2)、精草铵膦(cas:35597-44-5);

(14)psi抑制剂:百草枯(cas:1910-42-5)、敌草快(cas:6385-62-2);

(15)纤维素合成抑制剂:三嗪氟草胺(cas:131475-57-5)、茚嗪氟草胺(cas:950782-86-2);

(16)其他除草剂:环庚草醚(cas:87818-31-3)、噁嗪草酮(cas:153197-14-9)。

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如果使用活性化合物的通用名称的缩写形式,则在每种情况下包括所有的常规衍生物,例如酯和盐,以及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特别是一种或多种市售形式。如果通用名称表示酯或盐,则在每种情况下还包括所有其他的常规衍生物,例如其他的酯和盐、游离酸和中性化合物,以及异构体,特别是光学异构体,特别是一种或多种市售形式。给出的化合物的化学名称表示至少一种被通用名称涵盖的化合物,通常是优选的化合物。在磺酰胺如磺酰脲的情况下,盐还包括通过阳离子与磺酰胺基团中的氢原子交换而形成的盐。例如,2甲4氯衍生物包含但不限于:2甲4氯钠盐、钾盐、二甲铵盐、异丙胺盐等,以及2甲4氯甲酯、乙酯、异辛酯、乙硫酯等;2,4-d衍生物包含但不限于:2,4-d盐如钠盐、钾盐、二甲铵盐、三乙醇铵盐、异丙胺盐、胆碱等,以及2,4-d酯如甲酯、乙酯、丁酯、异辛酯等。

其中,所述除草组合物中a、b的重量比为1:500~200:1和1:400~150:1;优选为1:300~100:1和1:200~80:1;更优选为1:150~50:1和1:120~30:1;进一步优选为1:100~20:1和1:80~15:1;更进一步优选为1:50~10:1、1:30~5:1、1:10~4:1和1:5~1:1。

所述除草组合物中a和b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量的1-95%,优选10-80%。

所述除草组合物中还包含常规助剂,所述常规助剂包括载体、表面活性剂。

本文中的术语“载体”表示一种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有助于活性成分的施用,该载体一般是惰性的且必须是农业上可接受的,特别是被处理的植物所接受。载体可以是固体的,如陶土、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二氧化硅、树脂、蜡、固体肥料等;或者液体的,如水、醇类、酮类、石油馏分、芳烃或蜡烃、氯代烃、液化气等。

表面活性剂可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或润湿剂,它可以是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可提及的实例是聚丙烯酸的盐、木质素磺酸盐、苯酚磺酸或萘磺酸的盐、环氧乙烷与脂肪族醇或与脂族酸或与脂肪族胺与取代苯酚(特别是烷基苯酚或芳基苯酚)的聚合物、磺基琥珀酸盐、牛磺酸衍生物(特别是牛磺酸烷脂)及醇的磷酸酯或多羟乙基化的苯酚的磷酸酯、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月桂基醚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以及硫酸化十六-、十七-和十八烷醇以及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此外还有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或壬基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基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醇和脂肪醇/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醇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素亚硫酸盐废液,以及蛋白质、变性蛋白、多糖(例如甲基纤维素)、疏水改性淀粉、聚乙烯醇、聚羧酸盐、聚烷氧基化物、聚乙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共聚物。至少需要一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以有利于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并有利于使它们能正确地施用于植物。

上述组合物也可含有各种其他的组分,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螯合剂、染料、着色剂和聚合物。

所述除草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种安全剂,优选双苯噁唑酸(cas:163520-33-0)、cyprosulfamide(cas:221667-31-8)、吡唑解草酯(cas:135590-91-9)、解毒喹(cas:99607-70-2)、赤霉酸(cas:7-06-5)、furilazole(cas:121776-33-8)、metcamifen(cas:129531-12-0)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合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除草组合物的具体制剂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水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干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简而言之,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和现有技术的配方中常规使用的固体和液体添加剂混合。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有效成分的使用量也不同,外部条件为,例如温度、湿度、使用的除草剂的性质等等。它可以有大的变化幅度,例如在0.001到1.0kg/ha之间,或更多的活性物质,但优选在0.005到750g/ha之间,特别是在0.005到500g/ha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除草组合物在防治杂草上的应用;以及提供一种防治不想要的植物生长的方法,其包括将所述除草组合物施用于植物、植物部位、植物种子或植物生长的区域。

另外,本发明的组合物可通过喷雾的方法被施用于待处理植物叶片上,即施用于杂草,特别是杂草侵扰或易侵扰影响的表面上。

当施用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时,获得了预料不到的增效效果,并且除草活性比使用单个除草剂的活性预期总和,以及单个除草剂的活性更为显著。增效效果表现为施用量减少、更宽的杂草控制谱、除草作用更快、更持久,这些特性是杂草控制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所描述的特性来说,这些新组合物明显地优越于现有的除草剂,达到减量使用,对环境更友好。

本发明的增效除草组合物还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的组合物为环境友好型,在环境中均易于降解。

(2)本发明的除草组合物成本低、使用方便,其推广应用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提到或引用的所有专利、专利申请和出版物整体引入本文作为参考,其引用程度如同单独地个别引用一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发明,而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是如何实现的。对于某些杂草,这些实施例显示出特别显著的有效性。举例如下:

a)实施例

1.4.4%a·氟砜草胺(0.4+4)乳油

0.4%a+4%氟砜草胺+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2.2.4%a·苯唑草酮(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苯唑草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10%大豆油+油酸甲酯补足

3.6.4%a·环磺酮(0.4+6)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6%环磺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6%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4.2.4%a·双唑草酮(0.4+2)乳油

0.4%a+2%双唑草酮+1%甲酸+15%n-甲基吡咯烷酮+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5.9.4%a·环吡氟草酮(0.4+9)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9%环吡氟草酮+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3%丙二醇嵌段聚醚+2.0%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5%大豆油+油酸甲酯补足

6.6.4%a·苯唑氟草酮(0.4+6)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6%苯唑氟草酮+0.2%苯甲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7.12.4%a·三唑磺草酮(0.4+1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2%三唑磺草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10%豆油+油酸甲酯补足

8.5.4%a·呋喃磺草酮(0.4+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5%呋喃磺草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9.20.4%a·双环磺草酮(0.4+20)水悬浮剂

0.4%a+20%双环磺草酮+4%聚羧酸盐+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0.18%黄原胶+2.0%硅酸镁铝+0.1%消泡剂+3%乙二醇+水

10.6.4%a·异噁唑草酮(0.4+6)水悬浮剂

0.4%a+6%异噁唑草酮+0.3%柠檬酸+4%聚羧酸盐+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0.18%黄原胶+2.0%硅酸镁铝+0.1%消泡剂+3%乙二醇+水

11.6.4%a·氟吡草酮(0.4+6)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6%氟吡草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12.20.4%a·fenquinotrione(0.4+20)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0%fenquinotrione+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1.5%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13.10.4%a·吡氟酰草胺(0.4+10)水悬浮剂

0.4%a+10%吡氟酰草胺+0.3%柠檬酸+4%聚羧酸盐+3%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0.22%黄原胶+2.2%硅酸镁铝+0.1%消泡剂+3%乙二醇+水

14.10.4%a·呋草酮(0.4+10)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0%呋草酮+0.2%柠檬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15.30.4%a·异噁草松(0.4+30)乳油

0.4%a+30%异噁草松+5%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16.20.4%a·bixlozone(0.4+20)水悬浮剂

0.4%a+20%bixlozone+0.2%柠檬酸+4%聚羧酸盐+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8%黄原胶+1.8%硅酸镁铝+0.1%消泡剂+3%乙二醇+水

17.1.4%a·苯磺隆(0.4+1)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苯磺隆+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3.0%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18.0.9%a·双氟磺草胺(0.4+0.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0.5%双氟磺草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腰果酚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3.0%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19.2.4%a·噻吩磺隆(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噻吩磺隆+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3.0%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0.2.4%a·吡嘧磺隆(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吡嘧磺隆+1%硼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3.0%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1.2.4%a·氟酮磺草胺(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氟酮磺草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2.2.4%a·砜嘧磺隆(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砜嘧磺隆+1%尿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3.4.4%%a·烟嘧磺隆(0.4+4)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4%烟嘧磺隆+1%尿素+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4.10.4%a·甲咪唑烟酸(0.4+10)微乳剂

0.4%a+10%甲咪唑烟酸+1.45%氢氧化钠+10%环己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25.2.4%a·双草醚(0.4+2)水悬浮剂

0.4%a+2%双草醚+2%聚羧酸盐+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2%松香改性嵌段聚醚+0.25%黄原胶+2.8%硅酸镁铝+0.1%消泡剂+3%乙二醇+水

26.2.4%a·五氟磺草胺(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五氟磺草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6%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7.2.4%a·氯吡嘧磺隆(0.4+2)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2%氯吡嘧磺隆+0.25%硼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5%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8.3.4%a·氟唑磺隆(0.4+3)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3%氟唑磺隆+0.25%硼酸+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5%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29.1.4%a·甲基二磺隆(0.4+1)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甲基二磺隆+0.25%硼酸+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6%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30.1.4%a·啶磺草胺(0.4+1)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啶磺草胺+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31.3.4%a·甲氧咪草烟(0.4+3)微乳剂

0.4%a+3%甲氧咪草烟+0.4%氢氧化钠+10%环己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32.5.4%a·唑啉草酯(0.4+5)乳油

0.4%a+5%唑啉草酯+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33.6.4%a·烯草酮(0.4+6)乳油

0.4%a+6%烯草酮+5%环己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0#溶剂油补足

34.15.4%a·烯禾啶(0.4+15)乳油

0.4%a+15%烯禾啶+5%环己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0#溶剂油补足

35.3.4%a·精喹禾灵(0.4+3)乳油

0.4%a+3%精喹禾灵+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36.3.4%a·高效氟吡甲禾灵(0.4+3)乳油

0.4%a+3%高效氟吡甲禾灵+10%n-甲基吡咯烷酮+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6%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37.5.4%a·精噁唑禾草灵(0.4+5)乳油

0.4%a+5%精噁唑禾草灵+10%n-甲基吡咯烷酮+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38.5.4%a·苯嘧磺草胺(0.4+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5%苯嘧磺草胺+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39.2.4%a·唑草酮(0.4+2)水乳剂

0.4%a+2%唑草酮+5%环己酮+8%100#溶剂油+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3%腰果酚聚氧乙烯醚+3%蓖麻油氧乙烯醚+0.2%黄原胶+4%乙二醇+去离子水补足

40.6.4%a·丙炔氟草胺(0.4+6)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6%丙炔氟草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41.12.4%a·乙氧氟草醚(0.4+12)乳油

0.4%a+12%乙氧氟草醚+15%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42.30.4%a·噁草酮(0.4+30)水悬浮剂

0.4%a+30%噁草酮+4%聚羧酸盐分散剂+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5%黄原胶+1.5%硅酸镁铝+3%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43.5.4%a·丙炔噁草酮(0.4+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5%丙炔噁草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2.5%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5%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44.40.4%a·甲磺草胺(0.4+40)水悬浮剂

0.4%a+40%甲磺草胺+4%聚羧酸盐分散剂+2%木质素磺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2%黄原胶+1.0%硅酸镁铝+3%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45.15.4%a·双唑草腈(0.4+1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5%双唑草腈+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2.0%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8%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46.3.4%a·嗪草酮(0.4+3)乳油

0.4%a+3%嗪草酮+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8%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47.15.4%a·氨唑草酮(0.4+15)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5%氨唑草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2.0%有机膨润土+1.5%气相法白炭黑+8%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48.50.4%a·绿麦隆(0.4+50)水悬浮剂

0.4%a+50%绿麦隆+2%聚羧酸盐分散剂+1%木质素磺酸钠+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49.50.4%a·异丙隆(0.4+50)水悬浮剂

0.4%a+50%异丙隆+2%聚羧酸盐分散剂+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0.50.4%a·莠去津(0.4+50)水悬浮剂

0.4%a+50%莠去津+2%聚羧酸盐分散剂+1%木质素磺酸钠+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1.50.4%a·特丁津(0.4+50)水悬浮剂

0.4%a+50%特丁津+2%聚羧酸盐分散剂+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2.25.2%a·敌稗(0.2+25)乳油

0.2%a+25%敌稗+10%n-甲基吡咯烷酮+10%异佛尔酮+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4%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53.20.2%a·灭草松(0.2+20)微乳剂

0.2%a+20%灭草松+3.4%氢氧化钠+5%环己酮+10%顺丁烯二仲辛酯磺酸钠+1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54.12.4%a·辛酰溴苯腈(0.4+12)乳油

0.4%a+12%辛酰溴苯腈+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55.50.4%a·扑草净(0.4+50)水悬浮剂

0.4%a+50%扑草净+2%聚羧酸盐分散剂+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6.50.4%a·特丁净(0.4+50)水悬浮剂

0.4%a+50%特丁净+2.5%聚羧酸盐分散剂+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7.50.4%a·哒草特(0.4+50)乳油

0.4%a+50%哒草特+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58.50.4%a·敌草隆(0.4+50)水悬浮剂

0.4%a+50%敌草隆+2.5%聚羧酸盐分散剂+1.5%丙二醇嵌段聚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5%黄原胶+2%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59.40.4%a·仲丁灵(0.4+40)乳油

0.4%a+40%仲丁灵+10%n-甲基吡咯烷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0.40.4%a·二甲戊灵(0.4+40)乳油

0.4%a+40%二甲戊灵+10%n-甲基吡咯烷酮+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0#溶剂油补足

61.40.4%a·氟乐灵(0.4+40)乳油

0.4%a+40%氟乐灵+15%n-甲基吡咯烷酮+9%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3.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2.30.4%a·氟硫草定(0.4+30)乳油

0.4%a+30%氟硫草定+10%n-甲基吡咯烷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3.30.2%a·丁草胺(0.2+30)乳油

0.2%a+30%丁草胺+5%丁草胺+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4.30.4%a·丙草胺(0.4+30)乳油

0.4%a+30%丁草胺+5%丙草胺+4.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5%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5.30.4%a·苯噻酰草胺(0.4+30)水悬浮剂

0.4%a+30%苯噻酰草胺+3%聚羧酸盐分散剂+1.5%丙二醇嵌段聚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4%黄原胶+1.5%硅酸镁铝+3%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66.20.4%a·莎稗磷(0.4+20)乳油

0.4%a+20%莎稗磷+10%乙醇+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67.10.4%a·氟噻草胺(0.4+10)水悬浮剂

0.4%a+10%氟噻草胺+3%聚羧酸盐分散剂+1.5%丙二醇嵌段聚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黄原胶+1.8%硅酸镁铝+3%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68.10.4%a·砜吡草唑(0.4+10)水悬浮剂

0.4%a+10%砜吡草唑+3%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乙醇胺盐+1.5%丙二醇嵌段聚醚+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2%黄原胶+2.2%硅酸镁铝+3%乙二醇+0.1%消泡剂+去离子水补足

69.40.2%a·精异丙甲草胺(0.2+40)乳油

0.2%a+40%精异丙甲草胺+5%环己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7%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0.50.2%a·乙草胺(0.2+50)乳油

0.2%a+50%乙草胺+5%环己酮+4.8%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1.35.1%a·苄草丹(0.1+35)乳油

0.1%a+35%苄草丹+2.5%环己酮+7%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2.10.4%a·氟氯氨草酯(0.4+10)乳油

0.4%a+10%氟氯氨草酯+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3.6.4%a·氯氟吡氧乙酸(0.4+6)乳油

0.4%a+6%氯氟吡氧乙酸+10%n-甲基吡咯烷酮+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腰果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4.15.4%a·2-甲基-4-氯苯氧乙酸(0.4+15)微乳剂

0.4%a+15%2-甲基-4-氯苯氧乙酸+二甲胺+3.8%二甲胺+10%环己酮+10%顺丁烯二仲辛酯磺酸钠+1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75.30.4%a·2,4-二氯苯氧基乙酸(0.4+30)微乳剂

0.4%a+30%2,4-二氯苯氧基乙酸+二甲胺+3.8%二甲胺+10%环己酮+10%顺丁烯二仲辛酯磺酸钠+12%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76.15.4%a·麦草畏(0.4+15)微乳剂

0.4%a+15%麦草畏+2.8%氢氧化钠+10%环己酮+12%顺丁烯二仲辛酯磺酸钠+8%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77.0.7%a·氟氯吡啶酯(0.4+0.3)乳油

0.4%a+0.3%氟氯吡啶酯+15%环戊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8.2.4%a·氯氟吡啶酯(0.4+2)乳油

0.4%a+2%氯氟吡啶酯+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79.20.4%a·二氯喹啉酸(0.4+20)微乳剂

0.4%a+20%二氯喹啉酸+3.8%氢氧化钠+10%环己酮+20%乙二醇+8%顺丁烯二仲辛酯磺酸钠+8%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去离子水补足

80.20.2%a·草甘膦(0.2+20)微乳剂

0.2%a+20%草甘膦+7.5%一异丙胺+5%环己酮+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0%葡萄糖苷乳化剂+去离子水补足

81.20.2%a·草铵膦(0.2+20)微乳剂

0.2%a+20%草铵膦+5%环己酮+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葡萄糖苷乳化剂+10%椰油胺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82.20.2%a·百草枯(0.2+20)微乳剂

0.2%a+20%百草枯+5%环己酮+6%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2%葡萄糖苷乳化剂+8%椰油胺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83.18.1%a·敌草快(0.1+18)微乳剂

0.1%a+18%敌草快+5%环己酮+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葡萄糖苷乳化剂+12%椰油胺聚氧乙烯醚+去离子水补足

84.1.4%a·三嗪氟草胺(0.4+1)可分散油悬浮剂

0.4%a+1%三嗪氟草胺+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2%腰果酚聚氧乙烯醚+4%蓖麻油氧乙烯醚+3.0%有机膨润土+2.5%气相法白炭黑+8%100#溶剂油+油酸甲酯补足

85.2.4%a·环庚草醚(0.4+2)乳油

0.4%a+2%环庚草醚+10%n-甲基吡咯烷酮+5%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0%腰果酚聚氧乙烯醚+100#溶剂油补足

上述乳油加工设备:混料釜、储罐等。

上述乳油加工过程:将所有物料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至所有物料完全溶解,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上述微乳剂加工设备:混料釜、储罐等。

上述微乳剂加工过程:将原药、溶剂和乳化剂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至所有物料完全溶解,之后缓慢抽进去离子水,边抽边搅拌,至最后均相液体,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上述水乳剂加工设备:混料釜、剪切机、储罐等。

上述水乳剂加工过程:将原药、溶剂和乳化剂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至所有物料完全溶解为油相,之后剪切机釜内抽进去离子水,将油相缓慢抽入剪切机釜内,边抽边剪切,至最后均相液体,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上述水悬浮剂加工设备:混料釜、胶体磨、砂磨机、剪切机等。

上述水悬浮剂加工过程:将所有物料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后过胶体磨,之后进入砂磨机三级砂磨,最后在剪切机中剪切均匀,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上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工设备:混料釜、胶体磨、砂磨机、剪切机等。

上述可分散油悬浮剂加工过程:将所有物料投入混料釜中,搅拌混合后过胶体磨,之后进入砂磨机三级砂磨,最后在剪切机中剪切均匀,化验合格后,转移至储罐灌装。

b)药效试验

苗后茎叶喷雾处理:

1)试验条件

1.1)、供试靶标

阿拉伯婆婆纳、千金子、猪殃殃、野油菜、碎米荠采自江苏沭阳,反枝苋、苘麻采自黑龙江嫩江,马唐、牛筋草、绿狗尾采自陕西咸阳。上述杂草采用盆栽法培养,用180х140mm塑料营养钵,摆放于搪瓷盘中,内装从农田采回经风干过筛的表层土壤(4/5处),土壤湿度初期均控制在20%,挑选籽粒饱满均一的杂草种子,用25℃温水浸泡6小时,在28℃生化培养箱(黑暗)中催芽,将刚刚露白的杂草种子均匀摆放在土壤表面,根据种子粒径大小然后覆土0.5-1cm。

1.2)、培养条件

在可控日光温室内进行,温度20~30℃,自然光照,相对湿度57%~72%。土壤类型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63%,ph=7.1,碱解氮84.3mg/kg,速效磷38.5mg/kg,速效钾82.1mg/kg。

1.3)、仪器设备

3wp-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研究所。ga0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zdr2000智能数据记录仪(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spx型智能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

2)试验设计

2.1)、试剂

所需活性成分a来自于专利cn108774179a;所需活性成分b中双唑草酮、环吡氟草酮、苯唑氟草酮、三唑磺草酮为本公司生产,氟砜草胺和氟氯氨草酯的制备方法如下,其他由试剂公司购买。原药均采用丙酮作溶剂,用含量0.1%乳化剂吐温-80水溶液稀释,现用现稀释。

(1)化合物氟砜草胺的合成

(1.1)在30毫升的dmf中依次加入cpd1(3g,16mmol,1.0eq),naoh(0.72g,18mmol,1.1eq)然后在0℃条件下逐滴加入cpd2(1.28g,16.8mmol,1.05eq),然后反应液在0℃条件下搅拌1小时。lcms检测显示原料基本反应完毕,有一个主要的新峰。将反应液倒入30毫升水中,分液,水相用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三次,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cpd3(3.6g,91%收率)(无色的油)。

(1.2)在30毫升的thf中加入cpd3(3.1g,13mmol,1.0eq),然后在-78℃条件下缓慢加入n-buli(6.42ml,2.5m,16mmol,1.2eq),然后反应液在-78℃条件下搅拌0.5小时后缓慢通入co2,通入10min后反应液缓慢升到室温。lcms检测到产品。往反应液中倒入20毫升水,分液,水相用3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一次,水相用浓盐酸逐渐调到ph=4-5,过滤,干燥得到cpd4(3.2g,87%收率)(白色固体)。

(1.3)在30毫升的吡啶中依次加入cpd4(3.1g,11mmol,1.0eq),cpd5(1.66g,16.8mmol,1.5eq),dmap(0.13g,1.1mmol,0.1eq)。然后在0℃条件下缓慢加入socl2(2.0g,16.8mmol,1.5eq),然后反应液在室温条件下搅拌3小时。lcms检测到产品。浓缩除掉吡啶后往反应液倒入30毫升水,分液,水相用3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三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三次,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cpd6(2.5g,63%收率)(白色固体)。

(1.4)在10毫升的二氯甲烷中依次加入cpd6(1g,2.8mmol,1.0eq),m-cpba(0.54g,3.1mmol,1.1eq)。然后反应液在室温条件下搅拌1小时。lcms检测到产品,原料基本反应完毕。将反应液倒入10毫升水中,用亚硫酸氢钠淬灭,分液,水相用30毫升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30ml)洗一次,干燥,旋干,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cpd7(0.85g,82%收率)(灰白色的固体)。

1hnmr(500mhz,dmso-d6)12.57(s,1h),8.07(dd,j=8.0,7.0hz,1h),7.82(d,j=8.0hz,1h),3.57-3.47(m,2h),2.48(s,3h),1.70-1.52(m,2h),1.08-0.93(m,3h).

(1.5)化合物cpd7(0.5g,98%purity)通过手性hplc(column:chiralpakig;columnsize:3cmx25cm,5um;injection:3.0ml;mobilephase:hex(0.2%fa):ipa=50:50;flowrate:28ml/min;wavelength:uv254nm;temperature:25℃;samplesolution:70mg/mlinetoh/dcm;runtime=60mins)拆分之后浓缩,经单晶衍射确定得到白色固体b1(r构型)(0.16g,rt=10.51min,100%ee,纯度为98%)。

(2)化合物氟氯氨草酯的合成

(2.1)将化合物a(0.5g,2.13mmol),化合物b(313mg,2.55mmol),催化量的tbab(10mg),dmf(10ml)置于圆底烧瓶中,室温15℃下搅拌24小时。液质检测少量原料剩余,即可处理。将反应液倒入到50ml水中,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2次(50mlx2),有机相干燥,浓缩,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c(300mg,收率50%)。化合物c为白色固体。

(2.2)将化合物c(0.3g,1.06mmol)、甲醇(20ml)置于100ml单口瓶中,氢氧化锂(44.5mg,1.06mmol)溶解在2ml水中,室温下缓慢滴加到单口瓶中,室温搅拌12小时。液质检测原料反应完,用0.5m稀盐酸调ph至5-6,浓缩,用水和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干燥、浓缩得到化合物d(200mg,收率70%),化合物d为白色固体。

(2.3)将化合物d(200mg,0.74mmol),化合物e(87mg,0.74mmol),dcc(152mg,0.74mmol),无水dcm(20ml)置于100ml圆底烧瓶中,室温反应12小时。液质检测原料反应完,将反应液浓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b2(200mg,收率73%),化合物b2为白色固体。

1hnmr(500mhz,chloroform-d)δ5.28(q,j=7.0hz,1h),5.15(s,2h),4.27–4.07(m,3h),3.91–3.73(m,2h),2.04–1.82(m,3h),1.66(d,j=7.0hz,3h),1.59-1.54(m,1h).

2.2)、试验处理

2.2.1)、剂量设置

在确定a与活性成分b配比或含量时,应从两种药剂的作用特点及其毒力等衡量,还要考虑该配方的主要使用目的。本研究在前期预试的基础上,设a、b活性成分单用及混合用量分别见表格。以不含药剂、含相同溶剂及乳化剂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2.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4次,每次处理3盆,每盆播种杂草种子20粒,每处理共60株。

2.3)、处理方式

2.3.1)、处理时间和次数

试验共用药1次。待杂草1.5-2叶期,间苗,保持每盆内杂草10株,每处理保留30株,然后继续培养至3-4叶进行处理。

2.3.2)、使用器械和用药方法

将培养好的试材均匀摆放在面积0.5m2的平台上,用3wp-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茎叶喷雾,喷液量按450公斤/公顷计,喷雾压力0.3mpa。待全部药液喷完后,关闭气阀,30秒后,打开喷雾塔门,取出营养钵。然后打开气阀,喷清水50ml,清洗喷液管。

3)试验方法

采用盆栽法。杂草培养见1.1),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进行。用药方法见2.3.2),采用茎叶处理法。处理后移入温室常规培养。

4)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4.1)、调查方法

采用绝对数调查法,用刀片沿土壤表面切断存活杂草整株幼苗,用分析天平称量杂草鲜重。对于已经死亡的杂草,按鲜重为零计。

4.2)、调查时间和次数

处理后21天调查,共调查1次。

4.3)、数据统计分析

用gowing法计算各处理混合组合的理论鲜重抑制率(e0=x+y-x*y/100),然后与实测抑制率(e)相比较,评价二者混用对杂草的联合作用类型,当e-e0值大于10%为增效作用、小于-10%为拮抗作用、在-10%~10%之间为加成作用。并根据实际防效和除草剂特点、配方的平衡性等因素确定最佳配比。式中x为活性成分a用量为p时的鲜重抑制率;y为活性成分b用量为q时的鲜重抑制率。

土壤封闭处理:

1)试验条件

1.1)、供试靶标

泽泻、稗草、雨久花、鸭舌草采自黑龙江前哨农场。

1.2)、培养条件

在可控日光温室内进行,温度20~30℃,自然光照,相对湿度57%~72%。

土壤类型为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63%,ph=7.1,碱解氮84.3mg/kg,速效磷38.5mg/kg,速效钾82.1mg/kg。试验土壤定量装至盆钵的3/4处,然后从盆钵底部浇灌,使土壤完全湿润至饱和状态。供试杂草种子催芽处理至露白,然后均匀定量撒播表面,根据种子大小覆土0.5-1cm,播种后72小时备用。

1.3)、仪器设备

ga10型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德国);zdr2000智能数据记录仪(杭州泽大仪器有限公司);spx型智能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仪器厂),移液器等。

2)试验设计

2.1)、试剂

2.1.1)、试验药剂

原药均采用丙酮作溶剂,用含量0.1%乳化剂t-80水溶液稀释,现用现稀释。

2.2)、试验处理

2.2.1)、剂量设置

在确定a与活性成分b各组分配比或含量时,应从两种药剂的作用特点及其毒力等衡量,还要考虑该配方的主要使用目的。本研究在前期预试的基础上,设a、b活性成分单用及混合用量分别见表格。以不含药剂、含相同溶剂及乳化剂的水作为空白对照。

2.2.2)、试验重复

每处理重复4次,每次每处理3盆,每盆播种杂草种子30粒。

2)试验方法

处理前浇灌,保持1-2cm水层。用移液器取定量药液,按照试验设计从低剂量到高剂量分别进行浇灌处理,每次处理4次重复;处理后移入温室常规培养,试验期间始终保持1-2cm水层。

3)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与苗后茎叶喷雾处理相同,故不再赘述。

统计结果见下表1-85,除有明确标记“土壤处理”外,其他均为“苗后茎叶喷雾处理”。

表1a混配氟砜草胺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a混配苯唑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a混配环磺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a混配双唑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a混配环吡氟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6a混配苯唑氟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a混配三唑磺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a混配呋喃磺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9a混配双环磺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0a混配异噁唑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1a混配氟吡草酮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2a混配fenquinotrione对野油菜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3a混配吡氟酰草胺对阿拉伯婆婆纳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4a混配呋草酮对阿拉伯婆婆纳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5a混配异噁草松对千金子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6a混配bixlozone对千金子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7a混配苯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8a混配双氟磺草胺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19a混配噻吩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0a混配吡嘧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1a混配氟酮磺草胺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2a混配砜嘧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3a混配烟嘧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4a混配甲咪唑烟酸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5a混配双草醚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6a混配五氟磺草胺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7a混配氯吡嘧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8a混配氟唑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29a混配甲基二磺隆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0a混配啶磺草胺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1a混配甲氧咪草烟对碎米荠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2a混配唑啉草酯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3a混配烯草酮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4a混配烯禾啶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5a混配精喹禾灵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6a混配高效氟吡甲禾灵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7a混配精噁唑禾草灵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8a混配苯嘧磺草胺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39a混配唑草酮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0a混配丙炔氟草胺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1a混配乙氧氟草醚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2a混配噁草酮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3a混配丙炔噁草酮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4a混配甲磺草胺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5a混配双唑草腈对反枝苋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6a混配嗪草酮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7a混配氨唑草酮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8a混配绿麦隆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49a混配异丙隆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0a混配莠去津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1a混配特丁津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2a混配敌稗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3a混配灭草松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4a混配辛酰溴苯腈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5a混配扑草净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6a混配特丁净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7a混配哒草特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8a混配敌草隆对苘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59a混配仲丁灵对泽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0a混配二甲戊灵对泽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1a混配氟乐灵对泽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2a混配氟硫草定对泽泻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3a混配丁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4a混配丙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5a混配苯噻酰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6a混配莎稗磷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7a混配氟噻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8a混配砜吡草唑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69a混配精异丙甲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70a混配乙草胺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71a混配苄草丹对稗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72a混配氟氯氨草酯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3a混配氯氟吡氧乙酸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4a混配2-甲基-4-氯苯氧乙酸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5a混配2,4-二氯苯氧基乙酸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6a混配麦草畏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7a混配氟氯吡啶酯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8a混配氯氟吡啶酯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79a混配二氯喹啉酸对猪殃殃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0a混配草甘膦对马唐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1a混配草铵膦对牛筋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2a混配百草枯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3a混配敌草快对绿狗尾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

表84a混配三嗪氟草胺对雨久花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表85a混配环庚草醚对鸭舌草的实际防效与联合作用评价(土壤处理)

c)大田示范

利用实施例1-85制得的除草组合物进行田间杂草效果试验。2017年在山东黄岛试验点进行示范性推广试验。田间发生的杂草主要有:稗草、马唐、绿色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粟米草、水莎草,等等。

试验方法:

茎叶处理(f):待杂草处于2-3叶期,手动喷雾器,兑水量30公斤/667m2,采用茎叶喷雾均匀喷雾。

土壤处理(s):于杂草发芽前,手动喷雾器,兑水量45公斤/667m2,采用土壤表面均匀喷雾。

具体试验药剂及剂量详见表86,小区面积20平方米,每处理重复3次。施药后20天调查防除效果见表86。

表86所述复配组合物的大田示范效果情况

经过大量试验和探索,本发明意外地发现,所述组合物用于防除主要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等,具有令人惊讶的、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这种增效作用在低剂量下表现更为显著,可降低用药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合理复配降低了农用成本,对als、accase抑制剂抗性杂草高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经过测试在小麦田、玉米田、水稻田、花生、甘蔗、高粱、谷子、马铃薯、油菜、大豆、棉花、蔬菜、早熟禾、高羊茅、结缕草等植物显示良好的选择性和优异的增效作用,可以开发成具有广泛市场价值的除草剂混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