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2928发布日期:2021-05-11 16:47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能够维持机体的营养均衡,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赤霉病是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均可侵染,导致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穗腐危害最大,病麦含有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给农产品带来巨大损失,并危害人体健康。目前,人们主要通过选用抗菌品种、药剂拌种、化学防治等手段来防治赤霉病,但存在浪费资源、污染大等缺点。硒对病原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对高等植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植株体内抗氧化能力,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抗衰老能力,保证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对解决病害防治有重要意义。

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手段多为传统药剂喷施,容易出现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同时防治效果差,现有技术少有公开以硒、聚丙烯酰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减少小麦病害和对环境、人体健康的损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组分包括硒源、生根剂和水,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6~0.998l,硒源含量为0.5~2mg。

优选的,所述生根剂为吲哚乙酸、萘乙酸钠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硒源为含硒化合物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硒源为亚硒酸盐、纳米硒中的一种。

更优选的,本发明所述制剂中还包括聚丙烯酰胺干粉,添加量为0.01g。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料选取硒源、生根剂和水,生根剂和水的总量以1l计,分别为0.002l、0.96~0.998l,硒源加入量为0.5~2mg;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优选的,配料中还包括聚丙烯酰胺干粉,其添加量为0.01g。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应用,将所述硒抑制剂施于小麦作物根系周围土壤。

优选的,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喷施,喷施次数为1-2次,喷施2次则间隔7天喷施。

优选的,在根施硒抑制剂后将所述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小麦根系周围土壤表面。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能有效杀死病原菌,对提高植物抗逆性有重要意义,防治效果显著;同时解决了喷施化学药剂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利于人体健康。同时,聚丙烯酰胺的应用可提高硒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环境,为小麦生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亚硒酸钠2mg,以1l计,吲哚乙酸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该硒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喷施次数1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45%。

实施例2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纳米硒2mg,以1l计,萘乙酸钠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喷施次数1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48%。

实施例3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亚硒酸钠1.5mg,以1l计,吲哚乙酸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喷施次数1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42%。

实施例4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亚硒酸盐1mg,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硒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喷施次数1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37%。

实施例5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亚硒酸盐1mg,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硒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每隔7天喷施一次,喷施次数2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38%。

实施例6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纳米硒1mg,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喷施次数1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46%。

实施例7

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配比:纳米硒1mg,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98l。按照此配方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将硒抑制剂喷施于根系周围土壤,每隔7天喷施一次,喷施次数2次,并将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以喷施清水的小麦作为对照。喷施后,喷施组相比对照组,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减少46%。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组分包括硒源、生根剂和水,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6~0.998l,硒源含量为0.5~2m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生根剂为吲哚乙酸、萘乙酸钠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硒源为含硒化合物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硒源为亚硒酸盐、纳米硒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丙烯酰胺干粉。

6.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料选取硒源、生根剂和水,生根剂和水的总量以1l计,分别为0.002l、0.96~0.998l,硒源加入量为0.5~2mg;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料中还包括有聚丙烯酰胺干粉,加入量为0.01g;将硒源、聚丙烯酰胺干粉、生根剂、水混合得到所述硒抑制剂。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应用,将所述硒抑制剂施于小麦作物根系周围土壤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从小麦扬花期开始喷施,喷施次数为1-2次,喷施2次则间隔7天喷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根施硒抑制剂后将所述聚丙烯酰胺干粉均匀地撒在小麦根系周围土壤表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硒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剂中的组分包括硒源、生根剂和水,以1L计,生根剂0.002L,水0.96~0.998L,硒源含量为0.5~2mg。本发明硒抑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料选取硒源、生根剂和水,将硒源、生根剂、水混合得到硒抑制剂。本发明以硒源为主要有效成分制备的抑制剂,通过硒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对植物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显著增强小麦赤霉病的抗性,本发明制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操作简单易行,成本较低,可显著延迟和抑制赤霉病菌的生长及病害的扩散,大大降低赤霉病的发病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丽;王张民;刘志奎;张泽州;宋佳平;林锦钰;孙辰璐;张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