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309阅读:2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丝生产技术。特别涉及的是食品工业中的薯类粉丝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薯类粉丝制作均是将调浆搅拌后的淀粉乳浆通过挤压成型工艺来制作。其中,人工制作是将淀粉乳浆放在一漏瓢中,用手锤击淀粉乳浆,迫使淀粉乳浆从漏瓢的孔中挤出形成条状进入热水中熟化定型,再进行凉晒干燥处理获得粉丝。机械制作也是采用挤压成型,然后由干燥机进行熟化定型。这种挤压成型工艺的缺点之一是易使粉膨化变性,制得的粉丝浸泡时易糊化,复水性差。为克服这一缺点,现有工艺采用化学和其它助剂来弥补,破坏了产品的风味与营养;其二是粉丝内部气泡多,粉丝粗细不均,容易糊软断条;其三是挤压成型出来的粉丝粘度过大,为防止粘联,需用人工搓洗浸泡,劳动强度大,卫生质量也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复水性好,不易断条的高质量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包括调浆、熟化、成型、干燥步骤,本发明的特征是将调浆后的淀粉乳浆匀厚地涂布在受乳槽上,送入蒸粉装置内进行熟化成型处理,再将熟化后的粉皮剥离,经过干燥输送装置送入干燥机内经55~65℃干燥3~5分钟,再升温至97~100℃干燥5~10分钟,然后降温至35~45℃干燥5~10分钟的三个阶段进行再熟化处理,至粉皮水份含量降至28~32%,再将粉皮切条即制得粉丝。在本工艺中,由于淀粉乳浆系采用涂布的方式铺设在受乳槽上,即使淀粉乳浆呈自由状态受到熟化处理,避免了在原工艺中被挤压时而造成的粉丝粘度大、易使淀粉膨化变性和在粉丝中产生气泡现象的发生,熟化后的粉皮经切条成型保证了丝粉的粗细厚薄均匀划一,复水性好,为食用前的加工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涂布成型工艺与原有挤压成型工艺相比,具有简便易行,工业化程度高、易上规模和实现自动化之优点。此外,用本涂布工艺制得的粉丝具有粉丝光滑平整、厚薄均匀,晶莹剔透、无气泡、柔润有弹性、适口性好,不断条、不浑汤之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


图1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本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为将原料淀粉,如红薯淀粉、魔芋淀粉,马铃薯淀粉等,进行调浆、充分搅拌获得淀粉乳浆,将该淀粉乳浆均匀地涂布在受乳槽上,其厚度可按需要调整,将涂布有淀粉乳浆的受乳槽送入蒸粉装置内在90~100℃温度范围内进行熟化成型处理,然后将熟化后的粉皮剥离受乳槽,将剥离后的熟粉皮经过干燥输送装置送入干燥机中先用60℃处理5分钟、再升温至100℃处理4分钟,再降温至40°处理5分钟,使粉皮水份含量降至30%左右,达到表面不粘、富有柔韧性。再将该粉皮送至切条装置,根据所需粉丝的宽窄、长短要求切丝即完成粉丝的制备。
将经上述步骤制得的粉丝经由定量装置分派粉丝计量,然后卷饼装入模盒内成型,输入干燥机中烘焙干燥,使粉丝饼水份含量小于15%以下时,进行粉饼检查派味包装,封口,覆膜等工序即可制得即泡即食的方便粉丝。
权利要求
1.薯类粉丝涂布成型工艺,包括调浆、熟化、成型、干燥步骤,其特征是将调浆搅拌后的淀粉乳浆匀厚地涂布在受乳槽上,送入蒸粉装置内进行熟化成型处理,再将熟化后的粉皮剥离,经过干燥输送装置送入干燥机内经55~65℃干燥3~5分钟,再升温至97~100℃干燥3~5分钟,然后降温至35~45℃干燥5~10分钟的三个阶段进行再熟化处理,至粉皮水份含量降至28~32%,再将粉皮切条即制得粉丝。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作薯类粉丝的涂布成型工艺。其步骤为:将调浆搅拌后的淀粉乳浆匀厚地涂布在受乳槽上,送入蒸粉装置内进行熟化成型处理,再将熟化后的粉皮剥离,经过干燥输送装置送入干燥机内经55~65℃干燥3~5分钟,再升温至97~100℃干燥3~5分钟,然后降温至35~45℃干燥5~10分钟的三个阶段进行再熟化处理,至粉皮水份含量降至28~32%,再将粉皮切条即制得粉丝。与原有挤压成型工艺相比,具有简便易行,工业化程度高、易上规模和实现自动化之优点。
文档编号A23L1/2165GK1360852SQ02113218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0日
发明者李华, 卢亮 申请人:李华, 卢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