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5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米线、米粉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
技术背景目前,米线的制作方法为取大米磨粉后直接放在机器中挤压,靠摩擦的热度使其糊化成型。在生产制作过程中,需要有人将大米制成粉,并且加水将米粉搅拌均匀,需要有人将搅拌好的米粉运送至生产米线的机器旁,需要有人在米线机旁加料,也就是将加工好的米粉倒入米线机的进料斗中,然而由于倒入量控制不均匀将会导致进料斗的下部堵塞, 需要人工使用筷子等物使其保持通畅,所以传统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均需要人工操作,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影响生产效率和产量。为解决上述不足,业内人士研制出全自动米线、米粉生产机械。但目前的各类生产机械机组供料口较高,造成整台机组较长、易撒面等缺陷,给操作者带来不便,并且占地面积大,工作时有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它结构紧凑,供料口低,因而整台机组的长度大大缩短,占地面积小,并且无撒面现象,从而使得使用者更易舒适、方便的操作。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低,安装方便,无需固定。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制料机构、传送装置、上机架、风扇、下机架、上支座、米线出口、米线制造筒、米粉传送管、小型下料器、高温高压筒和下支座,下机架上部一侧设置有上机架,上机架上部一侧设置有风扇, 且上机架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上支座上设置有米线制造筒,米线制造筒下端连接有米线出口 ;上机架一侧设置有下支座,下支座与上支座同侧设置有高温高压筒,高温高压筒上设置有小型下料器,且高温高压筒与米线制造筒的上部通过米粉传送管连接;下机架左侧设置有制料机构,制料机构下端通过传送装置与小型下料器上端连接。所述的下机架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米线制造筒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一皮带轮,高温高压筒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且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中部转轴上的小齿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上机架后侧设置有第一张紧轮机构,且第一张紧轮机构与第一皮带相配合;下机架内电机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张紧轮机构,且第二张紧轮机构与第二皮带相配合。所述的米线制造筒和高温高压筒内均设置有转轴和搅龙。所述的上机架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以及状态指示灯。所述的小型下料器距地面100-130cm,小型下料器一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末端设置有转轮,该转轮通过减速装置和皮带与第一皮带轮中部转轴上的小转轮连接。[0012]所述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总长为220-250cm。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制料机构将米制成含水量精确均匀的米粉后,通过传送装置将米粉送入小型下料器中,高温高压筒内的转轴和搅龙不停的转动,并通过皮带将动力传送给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带动米线制造筒内的转轴和搅龙转动;高温高压筒内的转轴和搅龙旋转挤压米粉,将米粉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后经米粉传送管送入米线制造筒中,米线制造筒内的搅龙旋转挤压米粉,在其内部经过第二次高温高压加工,米线从米线出口中挤出,制造出米线,并通过上机架上部一侧的风扇对其进行冷却。由于小型下料器设置在处于低位的高温高压筒上,所以传送装置的长度大大缩短。传动装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一侧增设第一张紧轮机构和第二张紧轮机构,解决了传统结构中,皮带绷紧所产生的皮带脱落、振动幅度大等缺陷,大大降低了机器工作时的振动,及其带来的噪音。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供料口低,因而整台机组的长度大大缩短,占地面积小,并且无撒面现象,从而使得使用者更易舒适、方便的操作。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低,安装方便, 无需固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制料机构1、传送装置2、 上机架3、风扇4、下机架5、上支座6、米线出口 7、米线制造筒8、米粉传送管9、小型下料器
12、高温高压筒3和下支座15,下机架5上部一侧设置有上机架3,上机架3上部一侧设置有风扇4,且上机架3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6,上支座6上设置有米线制造筒8,米线制造筒8下端连接有米线出口 7 ;上机架3 —侧设置有下支座15,下支座15与上支座6同侧设置有高温高压筒13,高温高压筒13上设置有小型下料器12,且高温高压筒13与米线制造筒8的上部通过米粉传送管9连接;下机架5左侧设置有制料机构1,制料机构1下端通过传送装置2与小型下料器12上端连接。所述的下机架5内设置有电机19。所述的米线制造筒8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0,高温高压筒13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4,且第一皮带轮10与第二皮带轮14中部转轴上的小齿轮通过第一皮带11 连接,第二皮带轮14通过第二皮带18与电机19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上机架3后侧设置有第一张紧轮机构17,且第一张紧轮机构17与第一皮带 11相配合;下机架5内电机19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张紧轮机构16,且第二张紧轮机构16与第二皮带18相配合。所述的米线制造筒8和高温高压筒13内均设置有转轴和搅龙。所述的上机架3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以及状态指示灯。所述的小型下料器12距地面115cm,小型下料器12 —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末端设置有转轮21,该转轮21通过减速装置20和皮带与第一皮带轮10中部转轴上的小转轮连接。所述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总长为238cm。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为制料机构1将米制成含水量精确均匀的米粉后, 通过传送装置2将米粉送入小型下料器12中,高温高压筒13内的转轴和搅龙不停的转动, 并通过皮带11将动力传送给第一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10带动米线制造筒8内的转轴和搅龙转动;高温高压筒13内的转轴和搅龙旋转挤压米粉,将米粉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后经米粉传送管9送入米线制造筒8中,米线制造筒8内的搅龙旋转挤压米粉,在其内部经过第二次高温高压加工,米线从米线出口 7中挤出,制造出米线,并通过上机架3上部一侧的风扇4对其进行冷却。由于小型下料器12设置在处于低位的高温高压筒13上,所以传送装置2的长度大大缩短。传动装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在第一皮带11和第二皮带18 —侧增设第一张紧轮机构17和第二张紧轮机构16,解决了传统结构中皮带绷紧所产生的皮带脱落、振动幅度大等缺陷,大大降低了机器工作时的振动,及其带来的噪音。本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紧凑,供料口低,因而整台机组的长度大大缩短,占地面积小,并且无撒面现象,从而使得使用者更易舒适、方便的操作。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低,安装方便,无需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制料机构(1)、传送装置(2)、 上机架(3)、风扇(4)、下机架(5)、上支座(6)、米线出口(7)、米线制造筒(8)、米粉传送管(9)、小型下料器(12)、高温高压筒(13)和下支座(15),下机架(5)上部一侧设置有上机架(3),上机架(3)上部一侧设置有风扇(4),且上机架(3)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6),上支座(6)上设置有米线制造筒(8),米线制造筒(8)下端连接有米线出口(7);上机架(3) — 侧设置有下支座(15),下支座(15)与上支座(6)同侧设置有高温高压筒(13),高温高压筒(13)上设置有小型下料器(12),且高温高压筒(13)与米线制造筒(8)的上部通过米粉传送管(9)连接;下机架(5)左侧设置有制料机构(1),制料机构(1)下端通过传送装置(2) 与小型下料器(12)上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机架(5)内设置有电机(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线制造筒(8)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0),高温高压筒(13)后端同轴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4),且第一皮带轮(10)与第二皮带轮(14)中部转轴上的小齿轮通过第一皮带(11)连接,第二皮带轮(14)通过第二皮带(18)与电机(19)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机架(3)后侧设置有第一张紧轮机构(17),且第一张紧轮机构(17)与第一皮带(11)相配合;下机架(5)内电机(19)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张紧轮机构(16),且第二张紧轮机构(16)与第二皮带(18)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米线制造筒⑶和高温高压筒(13)内均设置有转轴和搅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机架(3)侧面设置有控制按钮以及状态指示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型下料器(12)距地面100-130cm,小型下料器(12) —端连接有转轴,且转轴末端设置有转轮(21),该转轮(21)通过减速装置(20)和皮带与第一皮带轮(10)中部转轴上的小转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总长为220-250cm。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全自动米线生产机组,它涉及米线、米粉生产机械技术领域。它的上机架的上端设置有上支座,上支座上设置有米线制造筒,米线制造筒下端连接有米线出口;上机架一侧设置有下支座,下支座与上支座同侧设置有高温高压筒,高温高压筒上设置有小型下料器,且高温高压筒与米线制造筒的上部通过米粉传送管连接;下机架左侧设置有制料机构,制料机构下端通过传送装置与小型下料器上端连接。它结构紧凑,供料口低,因而整台机组的长度大大缩短,占地面积小,并且无撒面现象,从而使得使用者更易舒适、方便的操作。工作时无振动,噪音低,安装方便,无需固定。
文档编号A23L1/164GK202340764SQ201120208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刘建 申请人:刘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