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机进料斗除湿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17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制粒机进料斗除湿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制造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制粒机进料斗除湿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饲料制粒机(又名:颗粒饲料制粒机),属于饲料制粒设备。是以玉米、豆粕、秸秆、草、稻壳等的粉碎物直接压制颗粒的饲料加工机械。饲料制粒机,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型水产养殖,粮食饲料加工厂,畜牧场,家禽养殖场,个体养殖户及中小型养殖场,养殖户或大、中、小型饲料加工厂使用。

饲料制粒机刚生产出来的料过于湿热,传统的饲料制粒机其集料斗与关风机没有利用到冷却塔风机抽风形成负压的原理,集料斗没有开设进风口,关风机叶片也没有开缺口,翻板盖住时,因空气不流通,不能把粘在导料斗内壁上的高温高湿粉料通风干燥,从而导致发霉变质,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粒机进料斗除湿系统结构,其能有效解决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关风机经常存在积粉、结垢、不干燥、发霉变质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制粒机进料斗除湿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冷却塔、引风机、关风机、制粒机以及集料斗;该引风机设置于冷却塔的顶部,该关风机设置于引风机上,关风机包括有机壳和叶片,机壳具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叶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内并位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每一叶片边缘均开设有缺口,出料口与引风机连通,该制粒机位于关风机的上方,该集料斗的下端与关风机的机壳安装连接,集料斗具有一料道,料道的下端连通机壳内部,集料斗的上端侧面设置有连通料道的进风口,料道的上端开口位于制粒机之下料口的正下方,料道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翻板。

优选的,所述缺口为等边三角形,缺口位置为叶片对边的1/6处。

优选的,所述翻板由手柄带动转动,该手柄位于集料斗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集料斗的上端侧面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在叶片上设置有缺口,当制粒机生产时,冷却塔上的引风机启动,其集料斗处形成一定负压状态,其湿热粉尘会瞬间吸走,不会粘连于关风机的叶片上,从而解决了关风机积粉、结垢、发霉、变质、不干燥等问题,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翻板盖住状态下集料斗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翻板打开状态下集料斗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集料斗的后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冷却塔 11、进风口

20、引风机 30、关风机

31、机壳 32、叶片

321、叶片 301、进料口

302、出料口 303、缺口

40、制粒机 41、下料口

50、集料斗 51、料道

52、进风口 61、翻板

6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冷却塔10、引风机20、关风机30、制粒机40以及集料斗50。

该冷却塔10的下端侧面设置有进风口11,冷却塔1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对冷却塔1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叙述。

该引风机20设置于冷却塔10的顶部,该关风机30设置于引风机20上,关风机30包括有机壳31和叶片32,机壳31具有进料口301和出料口302,叶片32可转动地设置于机壳31内并位于进料口301和出料口302之间,出料口302与引风机2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叶片321边缘开设有缺口303,所述缺口303为等边三角形,缺口303位置为叶片对边的1/6处。

该制粒机40位于关风机30的上方,制粒机4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对制粒机4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不作详细叙述。

该集料斗50的下端与关风机30的机壳31安装连接,集料斗50具有一料道51,料道51的下端连通机壳31内部,集料斗50的上端侧面设置有连通料道51的进风口52,料道51的上端开口位于制粒机40之下料口41的正下方。

以及,料道51的上端内部设置有翻板61,该翻板61为进风口52的侧旁,该翻板61由手柄62带动转动,该手柄62位于集料斗50外。

当制粒机40生产时,冷却塔10上的引风机20启动,其集料斗50处形成一定负压状态,其湿热粉尘会瞬间吸走,不会粘连于关风机30的叶片321上,从而解决了关风机30积粉、结垢、发霉、不干燥等问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