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410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炸锅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



背景技术:

目前,油炸锅被广泛应用于薯条、薯片等家用日常的食物加工中,由于油炸后的食物具有香脆可口的特点而深受人民所喜爱,但现有的大多数油炸锅的清洗较为麻烦,食物在油炸过程中,油脂、食物残渣等污垢容易飞溅到炸锅与外壳之间的缝隙当中,当污垢随时间长期积累,容易导致油炸锅的功能、安全性等方面受到影响,一般油炸锅在清洗过程中电源线不小心沾水或积水,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漏电、触电等安全事故。

同时在加热过程,在用户设定发热管指定的温度值时,由于发热管与温控元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导致温控元件只能感应到锅内热油传递的温度,由于油的散热速度低于发热管的速度,因此当温控元件检测到指定的温度值时,此时发热管的实际温度已经低于指定的温度值,在重新加热时,增加发热管的发热时间,且准确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拆卸方便、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解决油炸锅拆卸清洁困难和发热管与温控器的热量传递误差导致增加温控器的复位时间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包括锅体和内锅,内锅可拆式安装在锅体内,内锅的底部内侧安装有发热管,锅体底部安装有温控元件,当内锅安装在锅体内固定后,内锅的底部外侧与温控元件相抵,且发热管与温控元件构成上下相邻设置,采用该结构的炸锅操作方便、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合理,可快速减少温控元件的复位时间,提高温控的精准度。

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凸台,凸台内侧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适于温控元件固定的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上方的凸台顶面开设有通孔,温控元件固定在定位凹槽内,且温控元件的一部分延伸出通孔后与内锅的底部外侧相抵,并与发热管构成上下相邻设置,使发热管与温控元件之间快速传热,提高温控元件感温的准确性,减少温控元件的复位时间。

所述锅体底部设有电插接座,对应内锅的底部外侧延伸有与发热管连接的电插接针,电插接针与电插接座插接配合,该结构使内锅实现可拆式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清洁。

所述发热管穿过内锅的底部设有螺纹柱,螺纹柱上延伸有电插接针,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法兰,固定法兰与内锅的底部外侧相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所述内锅的底部向上延伸有与凸台压抵配合的内锅凸台,内锅凸台上安装有压板,通过压板紧压发热管在内锅凸台上,避免发热管晃动,使发热管能压紧在内锅底部的内侧,最大限度减少发热管与温控元件的距离。

所述锅体的底部还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安装在凸台的下方,复位弹簧使凸台弹性压紧在内锅凸台的底部外侧,弹性结构使温控元件始终压紧在内锅的底部外侧,提高温控的感应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操作方便、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适用范围广,避免温控元件只能感应到锅内热油传递的温度,导致重新加热时发热管的实际温度低于指定的温度值,该结构能快速减少温控元件的复位时间,提高温控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温控器结构的炸锅,包括锅体1和内锅2,内锅2可拆式安装在锅体1内,内锅2的底部内侧2a安装有发热管3,锅体1底部安装有温控元件4,当内锅2安装在锅体1内固定后,内锅2的底部外侧2a与温控元件4相抵,且发热管3与温控元件4构成上下相邻设置,采用该结构的炸锅操作方便、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合理,可快速减少温控元件4的复位时间,提高温控的精准度。

所述锅体1底部设有凸台5,凸台5内侧5a安装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有适于温控元件4固定的定位凹槽601,定位凹槽601上方的凸台5顶面开设有通孔501,温控元件4固定在定位凹槽601内,且温控元件4的一部分延伸出通孔501后与内锅2的底部外侧2a相抵,并与发热管3构成上下相邻设置,使发热管3与温控元件4之间快速传热,提高温控元件4感温的准确性,减少温控元件4的复位时间。

所述锅体1底部设有电插接座7,对应内锅2的底部外侧2a延伸有与发热管3连接的电插接针301,电插接针301与电插接座7插接配合,该结构使内锅2实现可拆式结构,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便于拆卸清洁。

所述发热管3穿过内锅2的底部设有螺纹柱302,螺纹柱302上延伸有电插接针301,螺纹柱302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法兰8,固定法兰8与内锅2的底部外侧2a相抵,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所述内锅2的底部向上延伸有与凸台5压抵配合的内锅凸台201,内锅凸台201上安装有压板9,通过压板9紧压发热管3在内锅凸台201上,避免发热管3晃动,使发热管3能压紧在内锅2的底部内侧2a,最大限度减少发热管3与温控元件4的距离。

所述锅体1的底部还安装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安装在凸台5的下方,复位弹簧10使凸台5弹性压紧在内锅凸台201的底部外侧2a,弹性结构使温控元件4始终压紧在内锅2的底部外侧2b,提高温控的感应精确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