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炸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62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炸机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油炸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炸机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油炸机中的加热装置多采用内置式设计,内置式设计往往导致罐体的体积较大,加工成本高,并且进行油炸食品时使用的油量大;而现有的外置式加热装置,结构复杂、操作比较麻烦,需要人工操作。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换热效率较高且能够自动化作业的油炸机加热装置,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迫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换热效率较高且能够自动化作业的油炸机加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构成:

一种油炸机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包括外壳体、内设有加热组件的内壳体、进油管和出油管;所述外壳体主体为圆筒结构,上端为圆锥筒机构;主体圆筒的侧部设有第一进油口,底部设有第一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油炸罐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内壳体主体为圆筒结构,其下端与外壳体的底壁密封连接、且安装有进油管,上端与外壳体上端圆锥筒的侧壁密封连接、且安装有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油炸罐出油口相连通,所述出油管与油炸罐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与外壳体的侧壁之间的空腔,形成储油室。

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一油汽分离器,所述油汽分离器安装于外壳体的上方、且与储油室相连通,其蒸汽入口与油炸罐水蒸汽出口相连通。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内置于内壳体的蒸汽热交换列管、进汽管和出汽管;所述进汽管和出汽管分别安装于内壳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内壳体的下端为倒圆锥筒结构空腔,形成进油室;所述进油室的底部与进油管相连通,顶部与蒸汽热交换列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内壳体的顶壁与外壳体上端圆锥筒侧壁所围成的空腔,形成出油室;所述出油室的底部与蒸汽热交换列管的上端相连通,顶部与出油管相连通。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内置于内壳体的燃烧室和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位于内壳体的上方;所述燃烧室主体为圆筒结构;燃烧室与内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的底部与进油管相连通,顶部与出油管相连通;所述内壳体的顶壁与外壳体上端圆锥筒侧壁所围成的空腔,形成排烟室;所述排烟室的底部与燃烧室的顶部相连通,顶部与排烟管相连通。

所述燃烧室的外部套设有螺旋加热管。

所述排烟室的底部与燃烧室的顶部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燃烧热交换列管相连通;所述燃烧热交换列管内置于热交换室,其下端与燃烧室的顶部相连通,上端与排烟室的底部相连通。

所述燃烧室的上端为倒圆锥筒结构。

所述外壳体的侧部还设有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二进油口与过滤器进油口相连通。

所述外壳体壁夹设有保温层。

所述外壳体的侧部还设有液位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储油室,炸制过程产生的含油的水蒸汽,经油汽分离器将其中的油分离出、并回收至储油室,提高了油利用率;加热组件循环在加热油炸罐体内油的同时,也对储油室内的油进行了预热,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热器包括外壳体11、内设有加热组件的内壳体12、油汽分离器14、进油管121和出油管122;油汽分离器14位于外壳体11的上方。

外壳体11主体为圆筒结构,上端为圆锥筒结构;外壳体11主体圆筒的侧部上设有第一进油口111、第二进油口113,底部设有第一出油口112;第一出油口112与油炸罐出油口相连通,第二进油口112与过滤器出油口相连通。具体实施例中,外壳体11主体圆筒的侧部上还设有用于测量将在下文详细说明的储油室15内油的液位计114;外壳体11壁夹设有保温层,以提高保温性能。

内壳体12主体为圆筒结构,其下端与外壳体11的底壁密封连接、且安装有进油管121,上端与外壳体11上端圆锥筒的侧壁密封连接、且安装有出油管122;内壳体12的侧壁与外壳体11的侧壁之间的空腔,形成储油室15。进油管121与油炸罐出油口相连通,出油管122与油炸罐进油口相连通;进油管121上设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组件既可采用蒸汽加热方式,也可采用燃烧加热方式。

当采用蒸汽加热方式时,加热组件包括内置于内壳体12的至少一个蒸汽热交换列管13、进汽管131和出汽管132;进汽管131和出汽管132分别安装于内壳体12的上端和下端。

内壳体12的下端为倒圆锥筒结构空腔,形成进油室161,进油室161的底部与进油管121相连接,顶部与蒸汽热交换列管13的下端相连通;采用倒圆锥筒形进油室的设计,有利于向热交换列管23均匀、平缓供油。

内壳体12的顶壁与外壳体11上端圆锥筒侧壁所围成的空腔形成出油室162,出油室162的底部与蒸汽热交换列管13的上端相连通,顶部与安装于外壳体11上的出油管122相连通;采用圆锥筒形出油室的设计,有利于加热后的油平缓流入出油管122。

当采用燃烧加热方式时,加热组件包括内置于内壳体12的燃烧室17、螺旋加热管171、燃烧热交换列管172和排烟管173。

燃烧室17主体为圆筒结构,上端为倒圆锥筒结构;燃烧室17与内壳体12之间的空腔形成热交换室18,热交换室18的底部与进油管121相连通,顶部与穿入外壳体11的出油管122相连通;燃烧室17的下端与位于外壳体11下方的燃料室174相连通。具体实施例中,燃烧室17主体圆筒的外部套设有螺旋加热管171,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燃烧室17顶部与内壳体12的顶壁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燃烧热交换列管172,内壳体12的顶壁与外壳体11上端圆锥筒侧壁所围成的空腔形成排烟室19;燃烧热交换列管172的下端和上端分别于燃烧室16和排烟室19相连通,排烟室19的顶部与排烟管173相连通。具体实施例中,燃烧室17的上端为倒圆锥筒结构,一方面方便放置燃烧热交换列管172,另一方面也增大了燃烧室17的表面积,提高了换热率。

油汽分离器14固定安装于外壳体11上端圆锥筒的侧壁、且与储油室15相连通,内置有不锈钢填芯;油汽分离器14的下端设有蒸汽入口141,上端设有蒸汽出口142,蒸汽入口141与油炸罐水蒸汽出口相连通,蒸汽出口42与冷凝器蒸汽入口相连通。炸制过程产生的含油的水蒸汽,经油汽分离器将其中的油分离出、并回收至储油室,提高了油利用率。

根据本实施例的教导,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实现其它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