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及冲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6433发布日期:2018-11-14 01:11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饮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及冲泡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使现代人在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中压力递增,思虑过重,失眠症随之普遍产生。长期失眠,还易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精神症状,许多人需要服用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但常用的镇静安眠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性,因此寻找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替代物尤为重要。

花生茎叶为豆科落花生属(arachis)植物落花生的地上部分,我国是花生生产大国,每年产生花生茎叶约有200万吨(干重),但传统方式将茎叶主要作为动物饲料以及燃料使用,甚至很大一部分被直接丢弃,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研究表明,花生茎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油脂类及脂肪烷烃类、多酚类以及挥发性芳樟醇类物质,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止血降压等功效。早在明洪武年间,我国民间就有花生茎叶入药的记载,近代编纂的《中药大辞典》中明确记载花生茎叶具有治疗抑郁、焦虑和失眠的功效,以及《中华本草》中提到花生叶水提液250g/kg灌胃不引起小鼠死亡,现如今民间不少地方的人们也常食用花生叶煮水,以缓解失眠多梦。代用茶是指用可食用植物的叶、花、果(实)、根茎为原料加工制作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近年来,各种代用茶产品以其功效、时尚的姿态,丰富的口感,迅速地扩张了国内城市的市场,受到了各阶层消费者的喜爱,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还让喝茶成为了一种时尚。

目前,cn102441119a公开了一种安神助眠茶,由花生叶、红枣、浮小麦、等原料,经粉碎灭菌后用泡袋纸包装或制成颗粒,用开水冲泡即可,具有养心安神,通络祛风,疏肝解郁等作用。cn106666298a公开一植物叶饮料的制备方法,其中用到花生叶为10-20份,制备的植物叶饮料营养丰富,饮用方便,保健功能好。cn106260444a公开了一种花生叶安神枇杷果干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黄瓜汁、鲜花生叶、酸枣仁等原料,制备出的枇杷果干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具有枇杷的浓郁香味,无糖结晶,无汁液析出,并且具有安神等保健功效。cn107233555a公开了一种改善睡眠障碍的复方制剂,原料中用到花生叶粉及其它中药制剂,具有安神补脑、生精补髓、益气养血、舒筋活血,补肾镇静的作用,无不良反应,且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依赖性。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制作工艺及冲泡条件,使得花生叶茶口感及其发挥的助眠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口感好、易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助眠成分溶出较多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及冲泡方法。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可以概括如下:

一种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挑选:挑选成熟的、新鲜无病虫害及异味的花生叶,花生叶的指标须符合gb2762和gb2763及相关国家标准;

s2、清洗:将s1得到的花生叶放于清水中,漂洗两次,捞出沥干水分;

s3、烘干:将s2得到的的花生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摊平,将花生叶中的水分含量干燥至5-7wt%;

s4、粉碎:将s3得到的花生叶经茶叶粉碎机初步粉碎至粉末状;

s5、过筛:将s4得到的粉碎后的花生叶过35-65目筛;

s6、杀菌:将s5过筛后的茶粉经紫外线杀菌;杀菌时间50-60s;

s7、包装:将s6中得到的茶粉分装成茶包。

进一步,所述s3中将花生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摊平,在55-60℃的温度下干燥48-50h。

进一步,所述s5中将粉碎后的花生叶过45-55目筛。

进一步,所述s7中的茶粉用食品级滤纸分装成茶包。

进一步,所述茶包每袋重2g。

进一步,一种将上述制备后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进行冲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包茶包,加入热水200ml,焖泡至12~14min;倒出茶汤即可饮用。

进一步,在倒出茶汤后的茶包中再次加入热水100ml,焖泡7~9min,倒出二次茶汤即可饮用。

进一步,所述热水的温度为75~100℃。

进一步,所述热水的温度为85~90℃。

更进一步,所述焖泡采用加盖密封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结合袋泡茶的特点,将花生叶粉碎并做成茶包,且制备及冲泡工艺简单,使得其助眠功效增强且方便携带及冲泡,同时也利于工业生产和推广。

(2)按照本发明制备及冲泡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汤色呈黄色明亮,有花生叶的特殊香气,滋味醇和;并且助睡眠成分芳樟醇和阿魏酸溶出较多,助眠效果很好。

(3)本发明制作过程中不添加防腐剂,满足了人们追求天然食品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一种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挑选:挑选成熟的、新鲜无病虫害及异味的花生叶,花生叶的指标须符合gb2762和gb2763及相关国家标准;

s2、清洗:将s1得到的花生叶放于清水中,轻轻漂洗两次,捞出沥干水分;

s3、烘干:将s2得到的的花生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摊平,在60℃的温度下干燥48h,控制花生叶水分含量为5wt%;

s4、粉碎:将s3中得到的花生叶经茶叶粉碎机初步粉碎至粉末状;

s5、过筛:将s4中得到的粉碎后的花生叶过45目筛;

s6、杀菌:过筛后的茶粉经紫外线杀菌;杀菌时间50s;

s7、包装:将s6中得到的茶粉用食品级薄滤纸分装成每袋2g的茶包。

一种对以上制备方法得到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进行冲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一包未使用的茶包放入茶杯,向茶杯内加入200ml、85℃的热水,然后茶杯加盖焖泡至12min,就可得到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汤;倒出茶汤即可饮用;

s2、在s1中倒出茶汤后的茶包中再次加入100ml、85℃的热水,茶杯加盖焖泡至9min,倒出二次茶汤即可饮用。

实施例2

一种花生叶助眠代用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挑选:挑选成熟的、新鲜无病虫害及异味的花生叶,花生叶的指标须符合gb2762和gb2763及相关国家标准;

s2、清洗:将s1得到的花生叶放于清水中,轻轻漂洗两次,捞出沥干水分;

s3、烘干:将s2得到的的花生叶置于鼓风干燥箱中摊平,在55℃的温度下干燥50h,控制花生叶水分含量为7wt%;

s4、粉碎:将s3得到的花生叶经茶叶粉碎机初步粉碎至粉末状;

s5、过筛:将s4得到的粉碎后的花生叶过55目筛;

s6、杀菌:将s5中过筛后的茶粉经紫外线杀菌;杀菌时间60s;

s7、包装:将s6中得到的茶粉用食品级薄滤纸分装成每袋2g的茶包。

一种对以上制备方法得到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进行冲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次冲泡:取一包未使用的茶包放入茶杯,向茶杯内加入200ml、90℃的热水,然后茶杯加盖焖泡至14min,就可得到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汤,倒出茶汤即可饮用;

s2、二次冲泡:在s1中倒出茶汤后的茶包中再次加入100ml、90℃的热水,茶杯加盖焖泡至7min,倒出二次茶汤即可饮用。

实施例3

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区别在于冲泡工艺采用一次冲泡法,即取一包茶包,加入200ml、85℃热水,茶杯加盖焖至14min,得到花生叶助眠代用茶,倒出茶汤即可饮用。

实施例4

参照实施例1中的方法,区别在于s5中粉碎后的花生叶过35目筛,此外对茶包进行冲泡时,冲泡热水温度为75℃。

实施例5

参照实施例2中的方法,区别在于s5中粉碎后的花生叶过65目筛,此外对茶包进行冲泡时,冲泡热水温度为100℃。

测试实施例

将实施例1中经过两次冲泡的茶汤进行合并,标记为样品1;

将实施例2中经过两次冲泡的茶汤进行合并,标记为样品2;

将实施例3中经过冲泡的茶汤标记为样品3;

将实施例4中经过两次冲泡的茶汤进行合并,标记为样品4;

将实施例5中经过两次冲泡的茶汤进行合并,标记为样品5。

测试实施例1

取样品1-5进行感官评价。

感官评价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对一种食品而言,各指标对其质量的形象程度是不同的,它们之间不完全平权。因此,需要考虑到各项评分指标的重要程度,即考虑权重的存在,采用加权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评分,以更客观、准确、公正地对食品进行评价。感官评价结果见表1:

表1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感官评价得分

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及冲泡方法得到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样品1和样品2感官评分较高,汤色呈黄色明亮、无悬浮物;有花生叶的特殊香气、纯正协调;滋味醇和、口感较好。而样品3采用一次浸泡法,使茶汤颜色较深,香气过重;样品4的茶粉目数过小、焖泡水温过低,导致茶汤浑浊,香气不够;样品5的茶粉目数过大、焖泡水温过高,导致茶汤水色较淡,滋味不够,而香气较足。

测试实施例2

测试过程:将样品1-5分别放置于ca-115全自动旋转蒸发仪内,在压力100hpa,温度60℃的条件下进行旋蒸浓缩;当茶汤体积浓缩至原体积的1/15时,将浓缩后的茶汤移至lgj-18s冷冻干燥机内,并在真空度1.0pa、样品温度-66℃、冷阱温度-32℃、冻干面积0.18~0.27m2的条件下冷冻干燥17h,便可得到淡黄色的花生叶冻干粉,然后将花生叶冻干粉取出,并对冻干粉内的助眠成分芳樟醇和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检测。

芳樟醇和阿魏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采用的仪器为安捷伦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紫外检测器:

a、芳樟醇的含量测定:

采用venusilxbp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水=1: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5nm,进样量10μl。

b、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采用venusilxbp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柱温30℃;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进样量5μl。

测定结果见表2:

表2花生叶助眠代用茶中助眠成分含量

从表2可以看出,与样品1相比,样品3采用的是一次冲泡法,其茶汤中的芳樟醇和阿魏酸含量都较低,说明浸泡次数对花生叶中助眠成分的溶出至关重要;样品4采用减小花生叶茶粉的目数、降低焖泡水温的方式,此时的水温较低,不利于助眠成分的溶出。与样品2相比,样品5采用增大花生叶茶粉的目数、升高焖泡水温的方式,此时的茶粉目数过大,阻碍了助眠成分的溶出,同时焖泡水温较高,使花生叶中一部分助眠成分损失。综合来看,采用本发明制备及冲泡方法得到的花生叶助眠代用茶样品1和样品2的茶汤中助眠成分溶出较多,充分发挥了花生叶代用茶的助眠功效。

本发明优化制备工艺,制成茶包,再对冲泡工艺进行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花生叶助眠的功效,助睡眠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日常饮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