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2423发布日期:2019-01-29 17:00阅读:18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调味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酱是一种以鲜辣椒或干辣椒为主要原料,经破碎、发酵或非发酵等特定工艺加工而制成的酱状食品。

发酵辣椒酱可利用附着在辣椒表面的微生物进行自然发酵,或者以人工接种发酵菌进行接种发酵。相比自然发酵,接种发酵具有生产周期短,产品品质稳定,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低等优点。

在利用乳酸菌进行接种发酵的过程中,以乳酸发酵为主,辅以轻度的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涉及食盐的高渗透压作用、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以及其他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乳酸菌发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发酵——异形乳酸发酵,发酵温度为18-45℃,参与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有双歧杆菌、明串球菌和部分乳杆菌,异型乳酸菌产酸量少,随着乳酸的积累,其活动受到抑制;发酵中期——同形乳酸发酵,通常在40℃或较高温度下进行,主要由德氏乳酸菌、植物乳酸菌和乳链球菌经emp途径积累乳酸;发酵后期——风味物质形成,如乙酸、2-庚酮、2-壬酮、双乙酰、对烯丙基茴香醚、己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等,使产品具有爽口、清香的口感,并产生令人愉悦的酸香、水果香以及奶油香味。

在辣椒酱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的控制是影响辣椒酱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设置外加恒温装置以消除环境温度对发酵温度的影响,消耗能源,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目前工业化生产的辣椒酱的发酵周期短,尤其是在发酵后期没有用充足的时间促进风味物质形成及转化,使得成品辣椒酱的风味物质单一,主要为醇类以及乙酸、丁二酸等有机酸,而酯类、醚类、酮类等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较少,使得香味淡而薄,酱香味不足,且缺少层次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无需外加恒温装置来控制发酵温度,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或打浆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后装入发酵坛;

(2)接种

在所述发酵坛中接入乳酸菌,将发酵坛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发酵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发酵坛的上部露出地面,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发酵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发酵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完成发酵,即得成品辣椒酱。

在本发明的辣椒酱制作方法中,以半埋法进行发酵,使埋入地面以下的发酵坛内温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稳定;相比全埋法发酵,既节省时间和人力,又可避免土壤中的水分对发酵坛封口的影响;另外,露出地面的发酵坛内壁布满微孔,可使初始发酵时杂菌发酵产生的有害的、刺激性气体逸出发酵坛。

进一步,为使发酵坛内的温度更稳定,且使发酵原料均处于20-25℃的发酵环境,所述发酵坛露出地面高度为发酵坛高度的1/10-3/10;所述发酵坛内发酵原料的上表面在地表面以下。

进一步,所述发酵坛的高度为1.5m,露出地面高度为0.3m。

进一步,所述发酵坛为陶坛;所述发酵坛以黄泥封口。

进一步,为使乳酸菌在20-25℃的发酵环境下,能使发酵后的辣椒酱积累0.5-0.8%的乳酸,所述乳酸菌的接种量为5-8%,所述发酵时间为8-14d。

进一步,为使辣椒酱更加爽口,在发酵过程中需生成足量的2-庚酮、2-壬酮,所述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和赖氏乳杆菌组成的复合乳酸菌,所述植物乳杆菌的接种量为赖氏乳杆菌的1.5-4倍。

进一步,为更好地调整风味,抑制杂菌,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9-12%。

为改善工业化生产的辣椒酱风味单一、香味淡薄的不足,所述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还包括陈化步骤,即在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发酵坛在原地面以下位置继续陈化。

陈化对成品辣椒酱具有以下有益之处:(1)使发酵辣椒酱中的挥发性硫醇挥发,亚硝酸盐含量降低;(2)当辣椒酱于陶坛陈化时,陶坛中的铁、钙、镁、锰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逐步溶解到辣椒酱中,使辣椒酱营养价值更高;(3)在陈化过程中,使辣椒酱中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如有机酸、醇类物质在陈化过程中发生醇酸酯化反应,生成新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酯类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陈化时间为6-12月。

在本发明的辣椒酱制作方法,以半埋法进行发酵,无需恒温发酵装置也能实现发酵所需的恒温环境,只需从地面挖出小坑以容纳发酵坛的下部,节省生产成本;又可避免发酵坛封口被土壤中水分破坏;还能使有害、刺激性气体及时逸出发酵坛。

另外,经过陈化的辣椒酱具有种类丰富且含量适中的酯类、醚类、酮类等香气成分,这些香气成分复合后使辣椒酱酱香浓郁、层次分明,富含微量元素,所含亚硝酸盐含量低且无刺激气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糖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0%,所述糖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2%,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8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3%的双歧杆菌和3%的德氏乳酸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2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9d,即得成品辣椒酱。

实施例2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2%,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2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3%的双歧杆菌和2%的乳链球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15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12d,即得成品辣椒酱。

实施例3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大蒜后装入瓷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0%,所述大蒜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4%,所述瓷坛的高度为1.4m;

(2)接种

在所述瓷坛中接入2%的双歧杆菌、2%的明串球菌和1%的德氏乳酸菌,将所述瓷坛以双层牛皮纸封口后滴蜡密封;

(3)半埋发酵

将所述瓷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瓷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32m,所述瓷坛内发酵原料的上表面在地表面以下,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瓷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瓷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14d,即得成品辣椒酱。

实施例4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1%,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4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5%的植物乳杆菌和2%的赖氏乳杆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3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9d,即得成品辣椒酱。

(4)陈化

所述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陶坛在原位置继续陈化6个月。

实施例5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打浆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1%,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5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6%的植物乳杆菌和2%的赖氏乳杆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3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10d,即得成品辣椒酱。

(4)陈化

所述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陶坛在原位置继续陈化8个月。

实施例6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糖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2%,所述糖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5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6%的植物乳杆菌和2%的赖氏乳杆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2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12d,即得成品辣椒酱。

(4)陈化

所述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陶坛在原位置继续陈化8个月。

实施例7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破碎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大蒜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9%,所述大蒜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3%,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6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4%的植物乳杆菌和1%的赖氏乳杆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36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12d,即得成品辣椒酱。

(4)陈化

所述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陶坛在原位置继续陈化10个月。

实施例8

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制料

将鲜辣椒洗净后打浆得到发酵原料,拌入食盐后装入陶坛,所述食盐的用量为鲜辣椒重量的12%,所述陶坛的高度为1.6m;

(2)接种

在所述陶坛中接入4%的植物乳杆菌和2%的赖氏乳杆菌,将所述陶坛以黄泥封口;

(3)半埋发酵

将所述陶坛的下部垂直埋入地面以下,陶坛上部露出地面的高度为0.18m,所述地面以下的温度为20-25℃,所述陶坛所处地面设有大棚,所述棚内温度为15-30℃;所述陶坛以半埋状态在大棚内发酵9d,即得成品辣椒酱。

(4)陈化

所述辣椒酱完成发酵后,让陶坛在原位置继续陈化12个月。

1风味物质检测

1.1试验组

试验共设10个试验组:

(1)由本发明实施例1-8的方法制得的辣椒酱;

(2)对照组1:辣椒酱(长沙坛坛香调料食品有限公司);

(3)对照组2:由cn102919814b公开的一种发酵辣椒酱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辣椒酱。

1.2检测方法

(1)辣椒酱中的亚硝酸盐

按gb5009.33-2016(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检测;

(2)辣椒酱中的黄曲霉素

按gb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检测;

(3)辣椒酱中的硫醇及风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

以同时蒸馏萃取仪对发酵辣椒酱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提取,称取100g样品加入同时蒸馏萃取仪的大烧瓶中,加入500ml纯净水,加热并保持沸腾,小烧瓶中加入50ml无水乙醚,加热到45℃左右;提取2h后收集乙醚提取物,加入活化的无水硫酸钠除水,过滤后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0.5ml;以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硫醇及风味物质。

1.3结果与分析

表1不同发酵方式所得辣椒酱中有害物质含量

表2不同发酵方式所得辣椒酱中风味物质组成

表3不同发酵方式所得辣椒酱中风味物质组成(接上表)

表1显示本发明的辣椒酱制备方法中,经过陈化的辣椒酱,亚硝酸盐含量低于3mg/kg,也符合绿色食品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最高限制标准≤4mg/kg,且无黄曲霉素以及硫醇类刺激气味,使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

表2、表3显示本发明的辣椒酱制备方法中,经过陈化的辣椒酱,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使辣椒酱酱香浓郁,且醚类、酮类等香气成分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烷类、酚类、苯及衍生物含量相应降低,这些香气成分复合后使辣椒酱酱香浓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