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及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4483发布日期:2019-04-09 20:0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及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及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



背景技术:

薯片是一种以马铃薯等食用薯类块根为原料,去皮后切为薄片,然后炸或烤至脆口并加以调味得到的零食。根据需要,薯片可以被制成原味、香辣味、麻辣味、黄瓜味、番茄味等各种不同口味类型的产品,而调味则是各种薯片不同口味的关键。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开号为jph01247058a、名称为“薯片及其制作工艺”的日本专利通过在油炸后的薯片表面包覆液体调味料,以获得不同口味的薯片。但是,这种炸制后再采用液体调味料进行调味的方法,如何平衡调味程度和调味料对薯片润湿程度给酥脆口感带来的不利影响是该种工艺的关键,也就使得在保证薯片酥脆口感的前提下,获得足够均匀味道的薯片有一定难度,增加了该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控制难度。

因而,常规薯片的制造工艺中多采用粉体调味料对薯片进行调味。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4970321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较低含油量油炸薯片的加工方法中,在炸好的薯片出锅时,撒1.5%~2%的盐进行调味。采用这种炸制后用调味粉进行调味的方式,更容易控制调味料的用量,使得调味相对容易。

根据薯片口味不同,调味粉的组分也不同,通常是由食盐、味精、砂糖、辣椒粉、花椒粉等固态粉末或颗粒状调味剂按照特定的比例物理共混而得。也正是由于调味粉单纯通过粉末状或颗粒状调味剂单纯物理共混而得,使得调味料直接撒到炸制的薯片表面,粉末状的调味料容易出现粘附不牢,在薯片的后续称重、包装、运输、存储等过程中,薯片表面的调味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离,并带来如下问题:

1、调味粉脱离薯片,影响薯片味道,不能让消费者获得最佳的口感;

2、为了弥补调味粉末带来的味道损失,往往会相较于预定用量多添加调味料,使得生产成本增加;

3、一些特殊口味,如香辣味、麻辣味的薯片,往往需要用辣椒粉、花椒粉进行调味,辣椒粉、花椒粉颗粒粗,在薯片表面的附着牢度更差,调味粉掉落的现象更严重;

4、掉落的调味粉容易粘附在手指、衣服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因而,有必要对粉末状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做进一步改进,以期获得一种调味方便、附着牢度高、不易出现调味粉掉落脱离的薯片调味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采用该种方法制得调味料调味方便、附着牢度高且不易脱离掉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萃取:将由辣椒粉和花椒粉混合而成的混合粉末加入到植物油中得混合粉末-植物油混合物,加热升温至80-100℃,保温25-35min;所述混合粉末中辣椒粉和花椒粉质量比为1:(0.8-1.2),所述混合粉末和植物油的质量比为1:(1.5-2.0);

过滤:趁热对萃取步骤中的混合粉末-植物油混合物过滤,得到过滤渣和萃取油;

研磨:往过滤渣中加入食用二氧化硅,并用研磨设备研磨45-90min得粒径≤150μm的调味粉ⅰ;所用二氧化硅的用量占过滤渣质量比的1-5%;

造粒:将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加入混合设备中于3000-5000rpm的转速下混合均匀,得调味粉ⅱ;所述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的质量比为(1.5-2.5):1;

混合:按重量份称取,

调味粉ⅰ25-35份

调味粉ⅱ10-20份

食盐1.5-4.5份

味精1-3份,

于混合设备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1、萃取步骤,可以将辣椒粉和花椒粉中的部分辣味物质、香味物质、营养素提取到植物油中,采用不超过100℃的温度萃取,能减少高温对辣椒粉和花椒粉中营养素的破坏;2、过滤后,往过滤渣内加入食用二氧化硅研磨,可以得到细粉末状的调味粉ⅰ,具有良好的吸附牢度,二氧化硅的吸油性能够吸附过滤渣内残留的植物油,吸附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硅更容易粘附于薯片表面,调味效果佳;3、趁热过滤,能够减少已经溶解于植物油的芳香物质、天然色素等被过滤渣吸附,提高了萃取油中辣椒油、花椒油、辣椒红色素等物质的含量;4、造粒步骤中,按照上述配比往过滤得到植物油中加入食用碳酸钙,通过研磨使得碳酸钙充分吸附植物油,而形成具有带有椒香麻辣味的碳酸钙微粒,更容易附着于薯片表面,且食用碳酸钙可以作为补钙剂,补充了薯片的营养素;5、以调味粉ⅰ、调味粉ⅱ、食盐和味精为原料混合而成的调味料,椒麻、香辣的味道浓郁,内含的食用二氧化硅和食用碳酸钙颗粒对薯片具有高度的附着性,提高了调味粉的附着牢度,使得使用较少的调味粉即可获得足够的调味效果,利于在调味后长时间保持薯片的风味和口感。

进一步地,所述调味粉ⅱ还经过如下工艺处理,

步骤一、将调味粉ⅱ加入到浓度为1-5wt%的食用胶溶液中,调味粉ⅱ和食用胶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50-100,超声分散10-15分钟,得调味粉ⅱ-食用胶水溶液悬浊液;

步骤二、加压使调味粉ⅱ-食用胶水溶液悬浊液从喷嘴喷出,雾化形成粒径≤150μm的液滴;

步骤三、利用气态热媒对雾化形成的液滴进行干燥,得到处理后的调味粉ⅱ备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味粉ⅱ表面会包覆一层食用胶层,减少了调味粉ⅱ的聚集,利于调味时均匀分散,使得调味均匀。同时,食用胶层能够减缓碳酸钙吸附的萃取油中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利于调味后的薯片长期保持风味和口感。

进一步地,所用食用胶为卡拉胶、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魔芋胶、桃胶、菊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拉胶、明胶、阿拉伯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刺槐豆胶、魔芋胶、桃胶、菊粉均属于天然多糖高分子,亲水性强。对薯片调味时,通常是在薯片油炸出锅后进行,调味完成后薯片温度下降,薯片表面的调味粉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得碳酸钙颗粒表面包覆的食用胶的表层发生轻微溶胀,从而增加了调味粉在薯片表面的附着牢度,减少了调味粉的脱离掉落。

进一步地,萃取步骤中所用植物油为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用植物油中还掺有质量百分数含量为0.1-0.2%抗氧化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掺量的抗氧剂可有减少萃取过程中辣椒粉、花椒粉中的营养素、天然色素氧化变质,且能有效抑制植物油的腐败。

进一步地,所用抗氧化剂为特丁基对苯二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特丁基对苯二酚即tbhq,是一种高效、合成的抗氧化剂,尤为适用于植物油抗氧化,可使食用油脂的抗氧化稳定性提高3-5倍,无异臭味,其效果比bha、bht、pg都好,对大多数油脂均有防腐止败作用,尤其是植物油。

进一步地,所用辣椒粉由干辣椒研磨粉碎而成,或者由鲜辣椒经过脱水干燥、研磨粉碎而成。

进一步地,混合步骤中还加入有维生素e0.1-0.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补充因热加工造成辣椒粉所含维生素e破坏损失;另一方面,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利于延长调味料和调味后薯片的保质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其具有调味方便、附着牢度高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制备而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的在马铃薯薯片、木薯薯片、薯蓣薯片或甘薯薯片中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植物油对辣椒粉、花椒粉萃取,制得过滤渣和萃取油,分别掺加食用二氧化硅和食用碳酸钙,制成调味粉ⅰ、调味粉ⅱ,在用于配制调味粉,制得调味粉具有浓郁的椒香麻辣味,且由于无机颗粒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掺入,大大提高了调味粉的附着牢度;

2、调味粉ⅱ表面包覆一层食用胶层,减少了调味粉ⅱ的聚集,利于调味时均匀分散,使得调味均匀,同时,食用胶层能够减缓碳酸钙吸附的萃取油中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利于调味后的薯片长期保持风味和口感;

3、调味完成后,薯片表面的调味粉会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使得调味粉ⅱ表面包覆的食用胶的表层发生轻微溶胀,从而增加了调味粉在薯片表面的附着牢度,进一步减少了调味粉的脱离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一;

图2为实施例中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萃取:将由干辣椒粉和干花椒粉按质量比1:0.8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粉末加入到棕榈油中,得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混合粉末和棕榈油的质量比为1:1.5。将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加热升温至80℃,保温35min。为了减少加热对干辣椒粉、干花椒粉中营养素的破坏,棕榈油中还掺有质量百分数含量0.1%的特丁基对苯二酚。

过滤:保温结束后,利用真空抽滤机趁热对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渣和萃取油,备用。

研磨:对过滤得到的过滤渣进行称重,然后称取质量为滤渣质量1%的食用二氧化硅。将过滤渣和称取的食用二氧化硅全部加入胶体磨中,调整研磨间隙至0.15mm,研磨45min得粒径≤150μm的调味粉ⅰ备用。

造粒:按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的质量比为1.5:1的比例称取碳酸钙和萃取油,将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以3000rpm的转速,搅拌混合20min,得调味粉ⅱ备用;

混合:称取调味粉ⅰ25kg、调味粉ⅱ10kg、食盐1.5kg、味精1kg和维生素e0.1kg,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

实施例2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萃取:将由干辣椒粉和干花椒粉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粉末加入到棕榈油中,得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混合粉末和棕榈油的质量比为1:1.8。将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加热升温至90℃,保温30min。为了减少加热对干辣椒粉、干花椒粉中营养素的破坏,棕榈油中还掺有质量百分数含量0.15%的特丁基对苯二酚。

过滤:保温结束后,利用真空抽滤机趁热对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渣和萃取油,备用。

研磨:对过滤得到的过滤渣进行称重,然后称取质量为滤渣质量1%的食用二氧化硅。将过滤渣和称取的食用二氧化硅全部加入胶体磨中,调整研磨间隙至0.15mm,研磨45min得粒径≤150μm的调味粉ⅰ备用。

造粒:按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的质量比为2.0:1的比例称取碳酸钙和萃取油,将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以4000rpm的转速,搅拌混合15min,得调味粉ⅱ备用;

混合:称取调味粉ⅰ30kg、调味粉ⅱ15kg、食盐3kg、味精1.5kg和维生素e0.3kg,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

实施例3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萃取:将由干辣椒粉和干花椒粉按质量比1:1.2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粉末加入到棕榈油中,得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混合粉末和棕榈油的质量比为1:2.0。将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加热升温至100℃,保温25min。为了减少加热对干辣椒粉、干花椒粉中营养素的破坏,棕榈油中还掺有质量百分数含量0.2%的特丁基对苯二酚。

过滤:保温结束后,利用真空抽滤机趁热对混合粉末-棕榈油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过滤渣和萃取油,备用。

研磨:对过滤得到的过滤渣进行称重,然后称取质量为滤渣质量1%的食用二氧化硅。将过滤渣和称取的食用二氧化硅全部加入胶体磨中,调整研磨间隙至0.15mm,研磨45min得粒径≤150μm的调味粉ⅰ备用。

造粒:按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的质量比为2.5:1的比例称取碳酸钙和萃取油,将食用碳酸钙和萃取油加入高速混合机中以5000rpm的转速,搅拌混合10min,得调味粉ⅱ备用;

混合:称取调味粉ⅰ35kg、调味粉ⅱ20kg、食盐4.5kg、味精3kg和维生素e0.5kg,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

实施例4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实施例4以实施例2为基础,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研磨步骤加入的食用二氧化硅的质量为过滤渣质量的2.5%。

实施例5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实施例5以实施例2为基础,与实施例2的区别仅在于:研磨步骤加入的食用二氧化硅的质量为过滤渣质量的5%。

实施例6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实施例6以实施例5为基础,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将食用二氧化硅和过滤渣加入胶体磨中研磨75min。

实施例7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实施例7以实施例5为基础,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将食用二氧化硅和过滤渣加入胶体磨中研磨90min。

实施例8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8以实施例7为基础,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造粒步骤制得的调味粉ⅱ还需要经过如下工艺处理,

用阿拉伯胶加水配置为浓度为1wt%的阿拉伯胶水溶液,按照调味粉ⅱ和阿拉伯胶水溶液质量比为1:50的比例,称取调味粉ⅱ和阿拉伯胶水溶胶。将称取的调味粉ⅱ加入到阿拉伯胶水溶液中,利用超声分散10分钟,得到调味粉ⅱ-阿拉伯胶水溶液悬浊液。采用常规的喷雾干燥设备,加压使调味粉ⅱ-阿拉伯胶水溶液悬浊液从喷嘴喷出,雾化形成粒径≤150μm的雾滴。同时,用100-110℃的热空气,对雾化形成的雾滴进行烘干,制得处理后的调味粉ⅱ,备用。

实施例9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9以实施例8为基础,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处理调味粉ⅱ所用阿拉伯胶水溶液的浓度为2.5wt%。

实施例10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10以实施例8为基础,与实施例8的区别仅在于:处理调味粉ⅱ所用阿拉伯胶水溶液的浓度为5wt%。

实施例11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11以实施例10为基础,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用阿拉伯胶水溶液处理调味粉ⅱ时,调味粉ⅱ与阿拉伯胶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75。

实施例12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12以实施例10为基础,与实施例10的区别仅在于:用阿拉伯胶水溶液处理调味粉ⅱ时,调味粉ⅱ与阿拉伯胶水溶液的质量比为1:100。

实施例13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制备方法,其以干辣椒粉、干花椒粉、食盐、味精、棕榈油、食用二氧化硅、食用碳酸钙、阿拉伯胶、特丁基对苯二酚和维生素e为原料,其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实施例12以实施例11为基础,与实施例11的区别仅在于:用阿拉伯胶水溶液处理调味粉ⅱ时,将调味粉加入到阿拉伯胶水溶中后超声分散15min。

实施例15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其采用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被用于马铃薯薯片的调味,用量为马铃薯薯片质量的3%。调味时,借助常规调味设备,将调味料均匀撒布于马铃薯薯片表面即可。

实施例16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其采用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被用于木薯薯片的调味,用量为木薯薯片质量的4%。调味时,借助常规调味设备,将调味料均匀撒布于木薯薯片表面即可。

实施例17

一种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其采用实施例3的制备方法制备而得,被用于薯蓣薯片的调味,用量为薯蓣薯片质量的6%。调味时,借助常规调味设备,将调味料均匀撒布于薯蓣薯片表面即可。

对照例1

一种薯片调味料,包括干辣椒粉19.4kg、干花椒粉15.6kg、食盐1.5kg、味精1kg和维生素e0.1kg,通过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合制得。

对照例2

一种薯片调味料,包括干辣椒粉22.5kg、干花椒粉22.5kg、食盐3kg、味精1.5kg和维生素e0.3kg,通过高速混合机搅拌混合制得。

对照例3

一种薯片调味料,包括干辣椒粉25kg、干花椒粉30份kg、食盐4.5kg、味精3kg和维生素e0.5kg,

性能测试

以实施例1-14方法制得调味料、以及对照例1-3的调味料为实验样品;以常规方法切片、炸制的马铃薯薯片为原材料。

实验组a:

选取等量同一批次炸制的未调味的冷却至室温的马铃薯薯片,记录称取的马铃薯薯片质量a1,置入调味滚筒内,加入占马铃薯薯片质量3%的调味料,以500rpm的转速旋转调味10min,使马铃薯薯片表面均匀粘附调味料。

将用同一种调味料调味的薯片,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密封容器,另一份置于敞口容器内,于湿度为50%rh、室温环境中保存24h。取出薯片用筛网孔径为0.5mm、振幅为3mm的试验振动筛,以1000rpm的频率,筛分1min后,对薯片进行称重,得薯片质量b1。计算并记录,调味料脱离率(ρ1)。调味料脱离率(ρ1)的计算方法为:

ρ1=(0.5a1-b1)/(0.5a1×0.03)

实验组b:

选取等量同一批次炸制的未调味的冷却至室温的马铃薯薯片,记录称取的马铃薯薯片质量a2,置入调味滚筒内,加热至50℃后,加入占马铃薯薯片质量3%的调味料,以500rpm的转速旋转调味10min,使马铃薯薯片表面均匀粘附调味料。

将用同一种调味料调味的薯片,均分为两份,一份置于密封容器,另一份置于敞口容器内,于湿度为50%rh、室温环境中保存24h。取出薯片用筛网孔径为0.5mm、振幅为3mm的试验振动筛,以1000rpm的频率,筛分1min后,对薯片进行称重,得薯片质量b2。计算并记录,调味料脱离率(ρ2)。调味料脱离率(ρ2)的计算方法为:

ρ2=(0.5a2-b2)/(0.5a2×0.03)

试验结果记录如下表所示,

对比实施例1-3和对照例1-3的实验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调味料对薯片进行调味后,无论是密封保存还是敞口保存,调味料的脱离率均低于对照组。即本发明方法制得调味料,具有较高的粘附牢度;而且,通过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数据差别可知,调味时加热对于提高调味料粉末在薯片表面的粘附牢度具有促进作用。

对比实施例3和实施例4-7的试验数据可知,食用二氧化硅用量增加对提升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研磨时间的延长对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并无显著影响。

对比实施例7和实施例8-13的试验数据可知,采用阿拉伯胶水溶液处理调味粉ⅱ后,对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且阿拉伯胶水溶液浓度越高,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越强;而,处理调味粉ⅱ时,调味粉ⅱ与阿拉伯胶水溶液的质量比对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无显著影响,但是为了保证对调味粉ⅱ处理的可操作性,调味粉ⅱ与阿拉伯胶水溶液的质量比以1:(50-100)为宜。

通过上述性能测试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在薯片表面具有较高的附着牢度,因而,可以使用较少的用量完成对薯片的调味,无需为了弥补调味料的脱离掉落而额外增加调味料的用量,降低了薯片生产制造成本;同时,加热对调味料粉末的附着力具有促进作用,在采用由本发明方法制得的椒香麻辣味薯片调味料进行调味时,可以进行适当加热,以进一步增加调味料的附着牢度,使得调味后的薯片能够在后续称重、包装、存储、运输过程味道的损失大幅降低,提升了消费者的食用口感和消费体验。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