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63574发布日期:2020-06-26 22:3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用于畜禽养殖过程中替代抗生素,属于纳米矿物功能材料和动物饲料添加剂领域。



背景技术:

2019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194号公告,公布了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和相关管理政策,明确提出2020年7月1日“全面禁抗”。为此,开发安全、高效饲料抗生素替代产品,成为动物健康养殖的迫切需求。

在诸多替抗产品中,天然抗菌剂如植物提取物替抗潜力无限,也是欧盟饲料替抗应用最普遍的功能性添加剂产品之一(北方牧业,2019,09,17)。植物提取物主要表现为直接的抑杀病原菌,其醛类物质如肉桂醛是一种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将其添加于饲料中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动物营养学报,2019,1-8)。但醛类物质易氧化,挥发性强,并伴随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需要对其进行稳定化处理。

凹凸棒石是一种天然一维纳米含水富镁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凹凸棒石有0.37nm×0.64nm的沸石状孔道,通过机械力化学作用,可将有机分子驻留在孔道中。但将醛类物质驻留在凹凸棒石孔道中仍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为了进一步解决醛类天然抗菌剂的缺陷,本发明在醛类物质驻留凹凸棒石孔道中的基础上,采用壳聚糖的氨基与醛类物质形成席夫碱原理,制备了ph响应抗菌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制备方法,一方面解决醛类天然抗菌剂易氧化、挥发性强和伴随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等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壳聚糖ph响应性,解决醛类天然抗菌剂在动物肠道中的持续释放性,可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用于动物安全养殖。

一、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制备

本发明凹凸棒石基ph响应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在搅拌状态下,将醛类天然抗菌剂直接喷洒于凹凸棒石粉末表面,持续搅拌20~30min,再置于球磨机研磨30~60min,然后置于搅拌罐中喷雾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喷雾结束后持续搅拌30~120min,最后将所得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

所述凹凸棒石是经粉碎、酸化处理、除砂得到的纯度≥90%的纯凹凸棒石,其粒径在200目以上。

所述醛类天然抗菌剂为柠檬醛、月桂醛、乙二醇缩肉桂醛、肉桂醛、苯甲醛、紫苏醛、香草醛、糠醛、2,4辛二烯醛、2,4壬二烯醛、2,4庚二烯醛、2,4癸二烯醛中的至少一种;醛类天然抗菌剂用量为凹凸棒石质量的10~50%。

所述球磨机研磨工作状态的球料比为1:10。

所述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5~10%,柠檬酸的浓度为1~5%;壳聚糖的用量为凹凸棒石质量的7.5~20%。

二、抗菌材料的结构表征

以实施例2制备的肉桂醛-壳聚糖席夫碱为例,对本发明制备的抗菌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抗菌材料的热重图。与凹凸棒石对比可知,所得抗菌材料有机物担载量为22.9%。表明凹凸棒石作为载体材料,可以有效实现醛与壳聚糖的反应来制备席夫碱抗菌材料。

图2为本发明所制备抗菌材料的红外谱图。可以看出,在1456cm-1处存在c-h吸收及874cm-1处存在苯环的c-h吸收峰,说明醛-壳聚糖席夫碱结构中存在着苯环结构;1632峰cm-1和1656cm-1处出现-c=n吸收峰,说明醛与壳聚糖通过碳氮双键结合。红外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席夫碱抗菌材料。

三、抗菌材料抑菌性能评价

抗菌性能评价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其中,设置实验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

(1)标准菌株的准备: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取-20℃保存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解冻后接种到lb肉汤培养基中,在35℃振荡箱中孵育12h,震荡频率160r/min,复活菌株后,再次转接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7℃孵育,3h后细菌传代进入对数期后。选取进入对数期的标准菌株的单个菌落配置菌悬液,将菌悬液浊度调至0.5mcfarland标准浊度,再用pbs缓冲液1:10依次稀释,使之含菌量分别为107cfu/ml、106cfu/ml、105cfu/ml、104cfu/ml。

(2)制备不同浓度的待测样琼脂平板:将调节不同ph值处理的样品均匀分散到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大肠埃希菌组2.5mg/ml、1.5mg/ml、1mg/ml、0.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组2.5mg/ml、1.5mg/ml、1mg/ml、0.5mg/ml。

(3)点种:用移液枪吸取1μl的上述菌悬液(含菌量约为1×104cfu/ml,点种于含待测样的琼脂平板平皿内,每个平皿分别点种在3个不同的位置,并进行2次重复试验。将所有平板移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表1为实施例1~6所得样品在不同ph值处理后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试结果。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6所得样品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5mg/ml和1mg/ml,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表现出强的抗菌活性。对比不同ph处理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可以看出,利用本发明制备的样品在酸性条件下表现为较弱的抗菌活性,在中性条件下表现为较强的抗菌活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将醛类物质驻留在凹凸棒石孔道中,然后在凹凸棒石表面喷涂壳聚糖溶液,使得醛类物质与壳聚糖反应形成席夫碱,克服了醛类天然抗菌剂易挥发和刺激性气味浓烈等不足,改进其在动物安全养殖中使用时动物的适口性,进而提高醛类天然抗菌剂的利用效率;提高了醛类天然抗菌剂的利用效率;利用壳聚糖赋予抗菌材料ph响应性: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氨基被质子化,抗菌物质不释放,而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席夫碱水解后持续释放抗菌物质,因此,可直接作为动物饲料用于动物安全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抗菌材料的热重分析结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抗菌材料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ph响应抗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抗菌性能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30%的柠檬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时间30min(球料比1:10);再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7.5%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为5%,柠檬酸浓度为2.5%),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30min,最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实施例2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25%的肉桂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时间40min(球料比1:10),再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10%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7.5%,柠檬酸浓度1%),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45min,最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实施例3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40%的月桂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50min(球料比1:10),再将物料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15%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10%,柠檬酸浓度2.5%),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60min,最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实施例4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10%的糠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30min(球料比1:10);再将物料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7.5%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7.5%,柠檬酸浓度5%),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80min,最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实施例5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50%的2,4庚二烯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60min(球料比1:10),再将物料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20%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10%,柠檬酸浓度5%),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120min,最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实施例6

在搅拌下将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25%的肉桂醛喷洒于凹凸棒石表面,持续搅拌30min后置于球磨机中研磨30min(球料比1:10),再将物料置于搅拌罐中,喷洒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17.5%壳聚糖的壳聚糖-柠檬酸水溶液(体系中壳聚糖浓度7.5%,柠檬酸浓度5%),喷洒结束后持续搅拌60min,然后将物料烘干、过筛、包装即得抗菌材料。抗菌材料的抗菌性能见表1。

上述各实施例中,凹凸棒石是经相对于凹凸棒石质量分数2~3%的硫酸酸化处理、除砂得到纯度≥90%的产品,使用前粉碎过200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