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5515发布日期:2020-11-25 14:4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杀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炒茶机。



背景技术:

炒青是指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通过人工的揉捏令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保留茶叶的精华,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且近年来茶叶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机器炒青代替了传动的手工炒青,但现有的炒茶机因产能大很难控制炒青的火候,致使炒出的茶叶口感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茶机,该一种炒茶机,解决了现有炒茶机因炒制量大难以控制火候,从而影响茶叶口感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炒茶机,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火机构;

所述底座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第一转动轴承内圈插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滚筒固定连接,所述滚筒底部开设有进出料口,所述进出料口与截止阀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顶部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电机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通过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与转动管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与第一齿轮盘圆心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盘与第二齿轮盘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盘的圆心处与转动管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管一端贯穿滚筒并与滚筒的内腔固定连通,所述转动管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承与连通管固定连通,所述底座顶部与电火炉底部活动连接;

所述底座与控火机构连接,所述控火机构包括固定管、活塞板、第一磁铁、轨道槽、滑块、第二磁铁、固定杆、套管、弹簧、限位块、活动杆和半圆形机械开关;

所述底座顶部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与固定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底部内腔中注入有水银,所述固定管内壁中部与活塞板外表面贴合,所述活塞板顶部与第一磁铁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外表面靠近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与滑块活动连接,所述滑块与第二磁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与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内壁上靠近固定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限位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侧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贯穿套管一侧并延伸至套管外部,所述第二支撑杆靠近固定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机械开关。

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位于水银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转动管位于滚筒内腔中的一段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对面磁极分别为n和s。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固定贯穿固定管并与固定管的内腔固定连通,且连通管的圆径小于固定管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控火机构还包括拨动块,所述活动杆远离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动块,且拨动块位于半圆形机械开关下方。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炒茶机。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炒茶机,通过电火炉加热滚筒,当滚筒内温度过高时,热气通过转动管传导至连通管与固定管,固定管内的水银被热气加热从而膨胀带动活塞板与第一磁铁上升,第一磁铁上升吸引第二磁铁上升,从而带动固定杆、套管和活动杆上升,致使拨动块上升拨动半圆形机械开关,从而降低火力达到控制滚筒内腔温度均衡,防止因长时间加热使滚筒内腔温度过高致使叶片焦灼不均匀,且叶片内含物质不正常转化,从而影响茶叶口感。

(2)、该一种炒茶机,通过打开截止阀将茶叶从进出料口放入,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盘、第二齿轮盘和转动管转动,转动管转动带动滚筒转动,致使滚筒内腔中的茶叶转动,电火炉打开加热滚筒,使茶叶均匀翻动受热,从而防止茶叶因翻炒不均匀致使茶叶加热不均衡,致使炒青处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滚筒的剖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转动轴承、5连接块、6滚筒、7进出料口、8截止阀、9支撑板、10电机、11转动杆、12第一齿轮盘、13转动管、14第二转动轴承、15连通管、16电火炉、17控火机构、171固定管、172活塞板、173第一磁铁、174轨道槽、175滑块、176第二磁铁、177固定杆、178套管、179弹簧、1710限位块、1711活动杆、1712拨动块、1713半圆形机械开关、18滤网、19第二齿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炒茶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火机构17;

底座1一端与第一支撑杆2底部一侧固定连接,底座1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3底部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2顶部靠近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承4,第一转动轴承4内圈插接有连接块5,连接块5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与滚筒6固定连接,滚筒6底部开设有进出料口7,进出料口7与截止阀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3顶部靠近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9,支撑板9顶部与电机10底部固定连接,电机10的输出轴与转动杆11固定连接,转动杆11通过第一齿轮盘12和第二齿轮盘19与转动管13传动连接,转动杆11与第一齿轮盘12圆心处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盘12与第二齿轮盘19啮合,第二齿轮盘19的圆心处与转动管13固定连接,转动管13一端贯穿滚筒6并与滚筒6的内腔固定连通,转动管13位于滚筒6内腔中的一段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滤网18,从而防止茶叶从滚筒6中外泄至转动管13中,致使转动管13堵塞,转动管13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承14与连通管15固定连通,底座1顶部与电火炉16底部活动连接,通过打开截止阀8将茶叶从进出料口7放入,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盘12、第二齿轮盘19和转动管13转动,转动管13转动带动滚筒6转动,致使滚筒6内腔中的茶叶转动,电火炉16打开加热滚筒6,使茶叶均匀翻动受热,从而防止茶叶因翻炒不均匀致使茶叶加热不均衡,致使炒青处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底座1与控火机构17连接,控火机构17包括固定管171、活塞板172、第一磁铁173、轨道槽174、滑块175、第二磁铁176、固定杆177、套管178、弹簧179、限位块1710、活动杆1711和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

底座1顶部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与固定管171底部固定连接,固定管171底部内腔中注入有水银,连通管15固定贯穿固定管171并与固定管171的内腔固定连通,且连通管15的圆径小于固定管171的内径,从而防止水银膨胀体积过大,致使活塞板172进入连通管15内腔中,固定管171内壁中部与活塞板172外表面贴合,活塞板172位于水银的正上方,从而使水银受热膨胀时带动活塞板172与第一磁铁173上移,活塞板172顶部与第一磁铁173底部固定连接,固定管171外表面靠近第二支撑杆3的一侧开设有轨道槽174,轨道槽174与滑块175活动连接,滑块175与第二磁铁176固定连接,第一磁铁173与第二磁铁176相对面磁极分别为n和s,从而使第一磁铁173因水银受热膨胀移动时能带动第二磁铁176移动第二磁铁176远离固定管171的一端与固定杆177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177另一端与套管178固定连接,套管178内壁上靠近固定杆17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79,弹簧179远离固定杆177的一端与限位块1710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杆177另一侧与活动杆1711固定连接,活动杆1711贯穿套管178一侧并延伸至套管178外部,控火机构17还包括拨动块1712,活动杆1711远离套管17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拨动块1712,且拨动块1712位于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下方,致使活动杆1711上移时带动拨动块1712时拨动块1712推动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从而控制电火炉16火候,第二支撑杆3靠近固定管17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通过电火炉16加热滚筒6,当滚筒6内温度过高时,热气通过转动管13传导至连通管15与固定管171,固定管171内的水银被热气加热从而膨胀带动活塞板172与第一磁铁173上升,第一磁铁173上升吸引第二磁铁176上升,从而带动固定杆177、套管178和活动杆1711上升,致使拨动块1712上升拨动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从而降低火力达到控制滚筒6内腔温度均衡,防止因长时间加热使滚筒6内腔温度过高致使叶片焦灼不均匀,且叶片内含物质不正常转化,从而影响茶叶口感。

在使用时,通过打开截止阀8将茶叶从进出料口7放入,电机10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杆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轮盘12、第二齿轮盘19和转动管13转动,转动管13转动带动滚筒6转动,致使滚筒6内腔中的茶叶转动;在通过电火炉16加热滚筒6,当滚筒6内温度过高时,热气通过转动管13传导至连通管15与固定管171,固定管171内的水银被热气加热从而膨胀带动活塞板172与第一磁铁173上升,第一磁铁173上升吸引第二磁铁176上升,从而带动固定杆177、套管178和活动杆1711上升,致使拨动块1712上升拨动半圆形机械开关1713,从而降低火力达到控制滚筒6内腔温度均衡,防止因长时间加热使滚筒6内腔温度过高致使叶片焦灼不均匀,且叶片内含物质不正常转化,从而影响茶叶口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炒茶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