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47211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酵饮料技术,涉及一项以苦丁茶为主要原料的红茶菌发酵保健饮料生产方法。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生产的原料来源、原料配方和工艺技术。
传统的红茶菌饮料是以红茶或绿茶为主要原料,经主要由介蹼酵母,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的红茶菌微生物复合菌群发酵而成。
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是在红茶菌饮料基础上,以苦丁茶为主要原料,结合现代饮料和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饮料。本产品以苦丁茶和食糖为主要原料制成,具有苦丁茶独特的甘苦香味,经红茶菌复合菌发酵后又含适口的酸甜味,清香袭人,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长期饮用能促进食欲,提神健脑,解除疲劳,健身防病。
苦丁茶类植物含有咖啡碱、皂甙、鞣质和苦味质。苦丁茶制作的原料在中国各地有所不同。在北京、江苏、浙江、广西、福建等地,所用的原料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叶和大叶冬青叶;四川常用本地产的一种属于木樨科女贞属(Ligustrumaff.strongylophyllumHemsl.)植物的叶子和女贞属序梗女贞的叶子作为苦丁茶的原料;贵州地区则用日本毛女贞叶。在各地苦丁茶的制作工艺也各有区别,有全部采用上述植物为原料的,也有掺合部分别的茶叶。
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见附

图1。
苦丁茶发酵保健饮料的主要生产工艺参数营养料浓度苦丁茶0.2~1%白糖4~10%培养温度30~40℃
发酵时间5~10天通气或静止实施例培养液配方苦丁茶0.5%白糖8%水100%pH自然本发明试验中所使用的红茶菌从民间采集而来,以苦丁茶逐渐驯化后使用。
操作将苦丁茶培养液按上述比例配制20升,置于无油腻的锅中煮沸5分钟,使苦丁茶中的可溶性物质析出,糖溶解。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按需要加入培养缸,待冷却后接入具有光泽的乳白色菌母数块,同时加入20%的菌液,以四层纱布或两层细布覆盖缸口并扎紧,在清洁的培养室中,经30~35℃静置培养7天,以纱布过滤即得发酵汁。然后,将发酵汁勾调到总酸0.25g/100ml(以柠檬酸勾调),总糖10g/100ml(以白糖勾调),再以硅藻土过滤机过滤,即可用250ml玻璃瓶灌装,压盖机封盖。装瓶密封后,巴氏灭菌即可。
参考文献(1)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2)中药材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3)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科学出版社。1974。
(5)微生物工程的基础和应用(日)。日本发酵工程学会。1988。
(6)健身长寿饮料-红茶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特征是以苦丁茶和食糖为主要原料,经红茶菌发酵转化后制成饮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苦丁茶,其进一步的特征为包括苦丁茶的天然原料,半成品及制成品,涉及的植物种类有(1)枸骨叶IlexcornutaLindl.(2)大叶冬青叶IlexlatifoliaThunb.(3)序梗女贞叶LigustrumpedunculareRehd.(4)日本毛女贞叶LigustrumjaponicumThunb.var.pubescensKoidz(5)木樨科女贞植物叶Ligustrumaff.strongylophyllumHemsl.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食糖,其进一步的特征为包括白糖和红糖。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为初始培养液中苦丁茶的添加量是0.2~1%(以水为100%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为初始培养液中食糖添加量是4~10%(以水为100%计)。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进一步的特征为红茶菌是酵母,醋酸菌和乳酸菌为主体的微生物复合菌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项以苦丁茶为主要原料的红茶菌发酵保健饮料生产方法。本产品以苦丁茶和食糖为主要原料,通过以驯化后的红茶菌复合菌发酵后,经过滤、勾调、罐装、灭菌而成。饮料具有苦丁茶独特的甘苦香味,经发酵后又含适口的酸甜味,清香气浓郁,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是四季皆宜的饮品。本项发明同时确定了苦丁茶和其它原料的添加方法,添加量和生产工艺。饮料生产中苦丁茶的添加量为0.2~1%。本发明属饮料技术领域。
文档编号A23L2/38GK1094259SQ93110968
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跃敏, 胡启春 申请人:四川创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