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缓衰老的花卷茶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67403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缓衰老的花卷茶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延缓衰老的花卷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花卷茶又名千两茶。花卷茶始名“百两茶”,即一卷(支)茶,净重合老秤一百两,为便于长途运输,茶商用小蔑篓踩制成小圆柱形,始创于湖南安化的江南一带。据最新发现的历史资料记载,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树型花卷茶实物、《晋.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手抄本》记载和源远长制作安化黑茶的历史考证,可以初步认定花卷茶”创制的年代不是清道光年间,而应该是清嘉庆年间;始创者不是边江村裕盛泉茶行刘氏兄弟,而是边江村生记茶行的刘迪吉及刘氏族人和山西祁县三和茶庄共同创制。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增加茶量,用大长篾篓踩制,易名“花卷茶”。花卷茶是以安化上等黑茶为原料,经筛制、拣剔、整形、拼堆,并经严格检测合格,其中有特殊要求:一是必须是地道的安化茶;二是必须无梗无杂,才能启用制作花卷。花卷茶生产场地、工具原始、古朴,无任何机械可言。盛茶的长筒花格篾篓必须是新鲜楠竹织成,一根楠竹只能织一只。每支茶分五吊、五蒸、五灌、铺寥叶、胎棕片,上“牛笼嘴”,施展其绞、压、踩、滚、锤工技,反复多次,最后形成长约1.5m,直径为0.2m左右的圆柱体,置于凉架上。经夏秋季节大自然的日晒、夜露、风吹(不能淋雨)(30天左右,进入长期陈放期。这一过程,实质为在自然条件催发下,自行发酵、干燥。茶的吸附特性,使寥叶、蔑片等的香气和天地雾露、阳光之精气吸于茶体之内。陈放越久,质量越好。每支茶净重保持为36.25kg重量份。
[0003]花卷茶外表古朴,形如树杆,采用花格篾篓捆包装,柱高约150厘米,周长56厘米,重量36.25kg。成茶结构紧密坚实,色泽黑润油亮,汤色红黄明净,滋味醇厚,口感纯正,常有寥叶、竹黄、糯米香气;热喝略带红糖姜味,凉饮有甜润之感。
[0004]长期饮用的实践证明,花卷茶能够提神、醒脑、清心、解腻、止咳、生津、促进消化,有治腹胀、腹泻之疗效,长期饮服,对保持肠胃畅通、健康、消除肥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其外形平整似砖,四角分明,色泽黑褐,香气纯正,具有提神醒脑、解腻、止渴生津以及促进消化和减肥的功效。
[0005]安化花卷茶的加工工艺虽然一直继承着传统的手工工艺,不像其他茶叶加工一样有许多机械加工设备,但其从加工开始到入库,茶叶始终没有落地,用来包裹茶叶的箬叶和棕叶等材料都是老百姓常用来包装食品的,是符合现代卫生要求的。正因如此,安化花卷茶以其特有的加工工艺逾将受到更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将它视为茶上珍品。
[0006]但自从花卷茶诞生至今,一直沿袭了传统的生产工艺。尚没有发现作为功能性的延缓衰老的花卷茶出现,亦无相关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延缓衰老的花卷茶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1、选择合适的原料对于把握好安化黑茶质量的第一关至为重要。本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主要原料载体一一茶的选择是最为关键的、组方配伍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长期的科学考察与实地研究探索中,本发明人发现,一种名为“百花凝露”的特殊茶种有着与其他茶种类截然不同的优点。在一个名为鸭耳湖的高山盆地中,生长着一种罕见的茶树群落。此地海拔高度746.2米,四周高山环绕,主峰百花寨及周边筲箕湾、桃花沟、吊井洞松、杉、竹、香樟、楠木参天,茂密如织,基本保持着原始次森林的原貌,这在雪峰山、武陵山连亘数百里的地带是极为少见的;群峰与盆地间常年四季百花盛开,桃花、李花、杜鹃花、映山红、梅花,罕见的鸽子花等在盛开之际如同花的海洋。加之山多林密,沟壑纵横,溪水、山泉水终年潺潺流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水蒸汽异常丰富,故而孕育了难得一见的稀有茶树品种。“百花凝露” 一般为灌木型(亦有乔木型),树枝半开展。其树高1.4?2米,树幅宽约2米,分枝较疏,平均叶长12.07cm,叶宽4.65cm,长宽比2:6。和一般茶相比,叶脉粗壮、叶片大而肉厚,含水量高。加工出的茶产品无论是绿茶、红茶、黑茶其外型坚实挺秀、银毫披露、色泽鲜翠、香浓味醇悠长,冲泡后汤色绿艳明亮。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叶尖渐尖,叶肉肥厚,隆状突起明显,侧脉平均为九对;芽叶肥壮,黄绿色,多茸毛,持嫩性强。经武汉大学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测定,其水溶性单宁含量为21.86%;茶多酚含量为34.45%;氨基酸含量为26.25m重量份/重量份。这些指标均超过了相关选定指数,且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深受国内外专家的赞赏。由于其属于天然选择,自然杂交,适制绿茶、红茶、黑茶的品种亦远比其他的绿茶、红茶、黑茶品质要高;素以品质优良、口感纯正、回甜甘快、滋味醇香、汤色油亮而著称。
[0009]2、黑毛茶初制生产工艺
[0010]①、鲜叶采摘:千两茶生产原料采摘自产于鸭耳湖的大叶种“百花凝露”,采摘标准为一芽四、五叶及成熟对夹叶,此类鲜叶制成的干毛茶一般为二级6等,三级7、8等。黑茶鲜叶采摘不忌讳雨水叶,不采虫叶、病叶。
[0011]②、摊放:鲜叶需要进行适当摊放。
[0012]③、洒浆:由于鲜叶的含水量一般较低,为保证杀青效果及后期的渥堆发酵,一般需要进行洒水,俗称洒浆。一般5k重量份鲜叶约洒水0.5k重量份,但雨水叶不需补浆。
[0013]④、杀青:本发明的杀青采用炒茶锅手工杀青的方法。本发明的炒茶锅特别采用山西晋城出产的铁锅,其直径为78cm,深23cm,壁厚10?30cm;锅斜嵌在灶中约成20°?30°的角,灶高70cm,灶面用石灰或细泥粉刷光滑,靠火门的一边有挡火墙,以避免火焰或烟灰冲入锅内。炉膛的高矮要恰当,太矮火不能抬头,容易造成“黑心”现象;太高则消耗燃料过多。炒茶锅和灶可大可小,一般都不应与上述规格相差太远。采用山西晋城产铁锅所制作的黑毛茶香气浓郁,香味持久,叶底完整,具有特殊的醇和甘厚滋味。
[0014]⑤、揉捻:采用50型揉茶机作业,杀青叶装到揉筒3/4位置时为宜,遵行“轻一重一轻”的原则进行揉捻,揉茶时间一般为15?20min,视细胞破碎情况而定,以茶汁附在叶表,无碎末为最佳。
[0015]⑥、渥堆:茶坯趁热渥堆,不需要解块直接码堆,成堆一般为圆堆或方堆,重量250k重量份以上,便于发酵起温。渥堆时间16?35h,视发酵隋况而定,当茶坯发出酒糟香,稍带酸辣味,茶叶手抓不粘手,叶表有水分,俗称“发汗”,即完成渥堆。
[0016]⑦、干燥:将完成渥堆的茶叶采用烘干机或日晒进行干燥。烘干机干燥的黑毛茶清香味明显,叶张卷曲,色泽黄绿,汤色金黄,日晒干燥的黑毛茶有日晒味,色泽乌黑油润,叶张微卷,汤色橙黄浑,以烘干机干燥为佳。
[0017]3、添加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配方:
[0018]①、将本发明的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配方:红参2?15重量份、灵芝3?9重量份、虫草0.3?6.0重量份、枸紀子8?18重量份、金楼子肉10?18重量份、黄精12?25重量份、玫瑰花6?15重量份、英丝子8?18重量份、女贞子8?20重量份、白苟8?18重量份、淫羊藿12?35重量份、蔡藜8?20重量份、决明子5?15重量份、黄苗8?20重量份、麦芽6?20重量份、山药10?20重量份、山茱萸8?22重量份、陈皮3?6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本发明中的配方中药材,可以是配方中的3种或全部,也可以是至少5种至15种,最优先的是其中的12?17种。
[0019]②、将上述的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采用山东济南倍力BFM6型贝利超微粉碎机,具有粉碎效率高、破壁率高、粉碎温度低与全密闭作业等特点;所制粉体粒径可达1?0.lmicro;m,细胞破壁(膜)率达95%以上;
[0020]4、将上述的药食同源或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超微粉与前述的黑毛茶混合均匀,闷置,再进入下述的生产工序。
[0021]①、半成品补发酵:将混匀好的配伍了中药超微粉的AB黑毛茶料放置在干燥的地方进行渥堆,按照拼堆的茶叶数量要求,按比例淋上热茶汁,使茶叶含水量在28%?35%,温度80°C以下,渥堆24h小时后,进行茶叶翻堆,翻堆后保持堆温60°C左右,再堆放24h,即渥堆完成。
[0022]②、烘焙:完成发酵的毛茶需经过七星灶进行烘焙,这是安化千两茶加工工艺的特别所在,当茶叶全部烘干,略微变色时,即可下焙,下焙后进行加水补浆,水分控制在12%左右,打包放好。
[0023]③、筛分:烘焙后的茶和未烘焙的茶叶分批分等级进行筛分,除去非茶类物质(SP砂石等杂物)、粗老梗和黄叶、飘叶等,筛出来的茶叶分等级打包放人拼堆车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