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元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604644阅读:来源:国知局
脚施加的力)触发时,触发器与稳定元件接合以导致其从鞋底结构的 表面延伸开。该触发器可被附连至鞋类物品的任意部分。例如,触发器可形成在穿戴者的 脚的形成施加的力的部分和附着力元件的稳定元件之间延伸的位置处的中底的部分。触发 器还可在类似的位置处附连至内底和/或鞋底内衬。触发器可为促动器,例如板簧或任意 其它类型的弹簧。触发器还可为简单的按钮状装置,从而当穿戴者施加力至鞋底结构的特 定部分时,该按钮接合稳定元件以导致其延伸。任意触发器元件可被用在该设计中。
[0098] 在图3中,示例性附着力元件被示出具有柔性稳定元件301。稳定元件301可从鞋 底结构303的表面绕轴线304弯曲离开,该轴线由稳定元件301的被附连端305和主体309 之间的附连点305限定,如图3中的虚线所示。图3示出了稳定元件301如何与地面在弯 曲位置315中接合。如果鞋类物品的鞋底结构303被从内侧边缘至外侧边缘旋转(例如当 穿戴者可导致鞋类物品且由此鞋底结构在脚的内侧边缘或外侧边缘上滚动时),稳定元件 301的自由端311还可在稳定元件301处于初始(或中性)位置时与地面接合。稳定元件 301可弯曲至弯曲位置315。
[0099] 图4示出了示例性附着力元件具有柔性稳定元件401。稳定元件401可被在大致 平行于由鞋底结构的触地表面限定的平面的平面内从第一位置弯曲至第二位置。第一位置 403和第二位置405可表示绕由稳定元件401的被附连端409限定的轴线407的"侧对侧" 运动。稳定元件401可沿任意方向绕稳定元件401的被附连端409的轴线407弯曲。
[0100] 稳定器元件的附加实施例结合图15和18A-19进行描述。
[0101] 图6-8示出了鞋中的可缩回和可伸长附着力元件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这些附 图中的附着力元件包括防滑钉组件,其具有延伸器608、板插件610和末端612。附着力元 件还包括板簧促动器602,其操作在下面描述。附着力元件被固定至底板606。尽管为了方 便示出为盘,底板606可为在外底长度的大部分上延伸的塑料外底元件且其还可具有形成 在其上的不可伸长附着力元件。楦板604被包含在(或以其它方式被附连至)鞋帮(未示 出)中。尽管图6示出了圆形,楦板604可具有在鞋的内部的非圆形区域上延伸的形状。
[0102] 如图7所示(包括图6的附着力元件的鞋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鞋底内衬614 位于楦板604之上。鞋底内衬614被设计为给穿戴者提供舒适性且可防止擦伤、摩擦或由 于穿戴者的脚与鞋的鞋帮和鞋底结构之间的接触导致的其它不舒服。鞋底内衬614可包括 任意适当的材料,且可被从鞋类物品去除。在一些实例中,鞋类物品不具有鞋底内衬。在其 它实例中,鞋底内衬614是内底。
[0103] 板簧促动器602可以是任意机构,其能接收力且导致延伸器608响应该力而延伸。 在图6-8的实施例中,板簧促动器602包括作为第一部分616的盘状板簧。第二或中央部 分618形成从鞋的鞋底结构延伸开的突出部620。中央部分618大致被定位在第一部分616 的中央且具有中空内部622。响应来自穿戴者的脚的力,且如图8所示(类似于图7的横截 面视图),鞋底内衬614可部分地延伸至中空内部622中。
[0104] 在替换实施例中,且如图9所示,促动器602'可被联结或附连至至鞋底内衬614' 或内底。促动器602'还可被选择性地从鞋底内衬614'或内底去除。促动器602'和鞋底 内衬614'或内底的组合还可被选择性地从附着力元件的其余部件和从鞋去除。该示例性 配置中的鞋底内衬614'或其它内底的可替换性将便于更换磨损的部件且能容易地清洁或 修理内底和/或促动器(一个或多个)。在另一实施例中,鞋底结构可包括鞋底内衬或内底 和多个促动器,该促动器可被联接至鞋底或内底。促动器可被从鞋底内衬或内底去除和在 相同(或不同)的附连点处更换。附连点可包括沿鞋底内衬或内底的外侧边缘定位的第一 位置和沿鞋底内衬或内底的内侧边缘的位置处的穿戴者的第一趾骨("大脚趾")之下的第 二位置。在一些这种实施例中,鞋底结构可具有多个促动器,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单个促动器 可被替换地附连至第一或第二位置处的附连点。在其它配置中,附连点还可被定位在鞋底 内衬或内底上。鞋底内衬或内底与促动器(一个或多个)之间的附连可以是任意适当的附 连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邦定、胶粘、接合剂、模制和机械连接件。
[0105] 鞋底结构可包括基底构件和从该基底构件延伸的附着力元件。附着力元件被附连 至基底构件或与其整体形成的第一端、与该第一端相对的自由端、和在第一端和自由端之 间延伸的至少一个壁构件。该至少一个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可伸展材料构造,从而附着 力元件可从第一轴向长度变为比第一轴向长度长的第二轴向长度。该构造可被设定形状以 与上述内底和促动器组合匹配。
[0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促动器可被定位在上述附着力元件的内部空间中。鞋底结构的 内底和促动器部分可被选择性地从鞋底结构的附着力元件部分和基底构件去除。这些部分 可被单独制造或可被一起制造。鞋底结构的内底和促动器部分可被以鞋底结构的附着力元 件部分和基底构件的多个配置互换。
[0107] 返回至图6,盘状板簧促动器602的边缘624可接触楦板604,该楦板中具有孔626 促动器602的中央部分618可延伸穿过孔626。楦板604可被以任意适当的方式附连至鞋 类物品的鞋底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楦板604可被胶粘至鞋帮,鞋帮和楦板组合然 后被固定至鞋底结构。楦板604的沿孔626的边缘限定肩部628,盘状板簧促动器602的边 缘624搁置在该肩部上。边缘624可被固定至边缘628,或促动器602可在孔626内旋转。
[0108] 如图7中所不,底板606在楦板604的与板簧促动器602相对的侧面上可被固定 至楦板604。在其它实施例中,鞋帮材料可被插置在楦板604和底板606之间。底板606包 括孔630,中央部分618延伸穿过该孔630。底板606中的孔630与楦板604中的孔626对 齐,以允许促动器602的中央部分618容易延伸通过。底板606中的孔630可具有稍小于 楦板604中的孔626的半径的半径。底板606可被以任意适当的方式附连至楦板604(或 至附连至楦板604的鞋帮),包括但不限于邦定(bonding)、接合剂(cement)、胶粘(glue)、 模制(molding)等。
[0109] 板插件(plateinlay) 610有助于固定延伸器608 (通过末端612)至底板606。具 体地,板插件610环绕延伸器608的盘状部分且被固定至底板606。延伸器608的第一侧 632包括凹部634,其被设定形状以接收促动器602的中央部分618。促动器602的中央部 分618别贴合地结合在凹部634中。延伸器608的第一侧632被固定至底板606。延伸器 608的该部分还可为盘状。延伸器608的凹部634的半径可小于楦板的孔626和底板的孔 630二者的半径。凹部634限定盲孔,即具有封闭端部的孔。在该实例中,促动器602不延 伸穿过延伸器608 (即突出部620的底部接触延伸器608的底端表面640),尽管其在其他实 施例中可延伸穿过延伸器608。
[0110] 末端612被附连至延伸器608的第二侧636,且形成附着力元件的触地表面。末端 612具有腔室638,延伸器608的端部640被配合在该腔室中。如图7和8中所示,附着力 元件的侧壁包括延伸器608和末端612二者的部分(和可选的板插件610的部分)。延伸 器608便于附着力元件的轴向或纵向长度的伸长。在图7中,附着力元件被示出为处于其 缩回位置中。
[0111] 图8示出了处于部分伸长位置中的附着力元件。来自穿戴者的脚的沿箭头方向的 向下力被传递通过鞋底内衬614且压缩板簧元件602的区段616。该向下力被传递通过中 央区段618和端部620至延伸器608中的盲孔634的底部。这导致延伸器608伸长,由此 延伸附着力元件(延伸器608是其一部分)。处于其缩回状态中的延伸器608的长度和处 于其完全伸长状态中的延伸器608的长度之间的差例如可为大约3毫米。如图10A和10B 中所示,延伸器1〇〇〇(类似于延伸器608)可具有其缩回位置中的第一长度1002和其伸长 位置中的第二长度1004。延伸器1000在图10B中没有被完全伸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长 度1003是0. 5mm且完全伸出时的长度1004是10mm。在另一些其它实施例中,长度1002是 0.75mm且完全伸出时的长度1004是8mm。在另一些其它实施例中,长度1002是1mm且完 全伸出时的长度1004是6mm。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完全缩回长度1002和完全伸出时的长度 1004可具有其它数值。
[0112] 图11-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着力元件的另一实例。图11-13的附着力元件结 构包括促动器子组件ll〇〇a和防滑钉子组件1100b。促动器子组件1100a包括按钮1124、挡 止机构(套圈)1134和促动器1118。防滑钉子组件1100b包括延伸器1106和末端1112。延 伸器1106搁靠在防滑钉基底1102中。尽管为了方便示出为圆形结构,防滑钉基底1102可 为在鞋外底的大部分上延伸的塑料外底元件且其还可包括形成在其上的固定附着力元件。 尽管在图11中未示出,类似于板604(图6-8)的趾部楦板1147位于鞋底内衬1115(图12 和13中所示)和防滑钉基底1102且可具有位于促动器子组件1100a上的开口(类似于板 606的开口 626)。来自鞋帮的部分材料也可位于趾部楦板1147和防滑钉基底1102之间。
[0113] 防滑钉基底(studbase) 1102具有第一肩部1126和第二肩部1128。防滑钉基底 1102的内部的在第一肩部1126处的半径大于防滑钉基底1102的内部的在第二肩部1128 处的半径。延伸器1106包括本体1130 (其形状类似于管)和附连至主体1130的端部的套 圈1132。管状主体1130被定位为延伸穿过防滑钉基底1102的开口 1104,延伸器1106的 套圈1132搁靠在第二肩部1128上。末端1112的第一表面1114的一部分与延伸器1106 的第二端部1110接触。末端1112的第二表面1116形成附着力元件的触地表面。具有环 形的挡止机构1134被定位在防滑钉基底1102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其搁靠在第一肩部1126 上。定位在挡止机构1134和延伸器1106之间的是促动器1118。
[0114] 挡止机构可被胶粘或以其它方式固定在防滑钉基底1102中,以搁靠在肩部1126 上。在其它实施例中,挡止机构可被配置为能相对于延伸器和防滑钉基底自由旋转。在这 种实施例中,挡止机构能自由旋转,从而其可接收扭转载荷更降低被传递至附着力元件的 扭转力和/或剪切力的量,但是仍允许施加的扭转载荷的正交力分量被传递至附着力元件 且导致延伸器延伸。这种配置可降低附着力元件上的非必要的磨损量且可增加其耐用性。 在这种实施例中,润滑剂材料可被包括或接合表面的材料可被选择为使得挡止机构与防滑 钉基底和延伸器之间具有低摩擦系数。
[0115] 挡止机构1134的环的开口 1136保持座部1138在其下侧(见图12和13)。促动 器1118的第二部分1122被定位为延伸至延伸器1106的管状主体1130中。促动器1118 的第一部分1120被定位在挡止机构1134的座部1138和延伸器1106的套圈1132的上表 面之间。以该方式,挡止机构1134的座部1138为促动器1118提供向上的挡止。
[0116] 促动器1118具有开口 1140,其从促动器1118的第一部分延伸穿过第二部分 1122。按钮1124贴合地与促动器1118的第一部分1120接合。按钮可由任意材料形成,例 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其它塑料。按钮1124可在促动器1118的第一部分1120内 自由旋转,以帮助促进扭转载荷和降低施加至附着力元件的剪切力和扭转力的量。润滑剂 材料可被包括或促动器1118的第一部分1120和按钮1124的接合表面的材料可被选择为 具有相对于彼此的低摩擦系数。
[0117] 如图12和13中所示,按钮1124的部分1146延伸至促动器1118的开口 1140中。 末端1112的表面1114被促动器1118的第二部分1122的下表面接触。突出部1142从表面 1114向上延伸穿过(延伸器1106的)主体1130的内部且进入促动器1118的开口 1140。 响应促动器1118上的向下力,第二部分1122接触表面1114且导致延伸器1106延伸且附 着力元件的长度增加。
[0118] 按钮1124和促动器1118之间的接合可有助于跨促动器1118的第一部分1120的 表面均等地分布来自穿戴者的脚的力。如上所指,按钮1124可在促动器1118的中空管1140 内旋转。在另一实施例中,按钮1124可被贴合地接合在中空管1140中。附加地,按钮1124 可具有光滑表面,其对于穿戴者的脚的接触是更舒适的。
[0119] 促动器组件包括按钮且促动器可贴合地接合挡止机构。术语"贴合地接合"表示 具有紧密互补的表面以紧密配合和/或防止相对于彼
...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