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841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袋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有活动组件,且活动组件可于连结带上活动的袋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般来说,随着人们在功能与使用习惯上的不同,包包的类型与背法也愈来愈多元化,人们出外郊游、逛街或工作时,大多会通过背包、侧背包、斜背包、提包或腰包来携带所需的物品或工具,举例来说,公事包多以短提把提供使用者以手持方式携带;可携带较多物品的后背包多以设有两个背带而供使用者后背以减轻肩膀的压力;而一般外出逛街或参加宴会的包包则常见以背带供使用者侧背或斜背。
[0003]然而,就现有技术而言,上述包包的提把、背带都是直接连结于包包上而无法活动,其中,若一开始使用者所购买的包包为大容量,且当其外出仅需使用携带少量物品而使用此包包时,往往不能装满此包包,因而在携带(侧背或斜背)时,包包的上半部会呈现较为不饱满而有不美观的状况,因此现有技术仍具备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由于大容量的包包仅携带少量物品时,普遍具有不美观的问题。缘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并于袋体本体上设有活动组件与连结带,且活动组件可在连结带上活动,藉以使设置于活动组件的功能带组可通过活动组件活动,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袋体结构,包含一袋体本体、至少二连结带、至少二活动组件与至少一功能带组,上述至少二连结带具有一第一连结端部与一第二连结端部,第一连结端部与第二连结端部连结于袋体本体。上述至少二活动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连结于该至少二连结带,该至少一功能带组设置于该至少二活动组件,藉以供一使用者使用。
[0006]另外,上述袋体结构的附属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例中,该至少二活动组件由一 D型环、一 0型环与一方型环中的至少一个所组成,功能袋体部分穿设于该至少二活动组件,袋体本体具有一第一袋体面与一对应于第一袋体面的第二袋体面,第一袋体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结构,第二袋体面设有至少一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结构的第二固定结构,且该至少一第一固定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固定结构构成一扣具组合。此外,第一连结端部连结于第一袋体面,第二连结端部连结于第二袋体面,该至少二连结带彼此平行地连结于袋体本体。
[0007]另外,上述袋体结构的附属技术手段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功能带组的两端分别连结于该至少二活动组件,该至少二连结带的第一连结端部于袋体本体处间具有一第一直线距离,该至少二连结带的第二连结端部于袋体本体处间具有一第二直线距离,第一直线距离小于第二直线距离。
[0008]因此,在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袋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应不难看出,由于活动组件可活动地连结于连结带上,且功能带组设置于活动组件,使得使用者可在将袋体本体部分收折并扣住后,通过活动组件可使功能带组活动而可使袋体结构可在收纳少量物品的情况下通过收折而仍维持美观,因此而可大幅增加使用者在使用上的方便性。
[0009]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一平面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二平面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侧视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三平面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一平面示意图;
[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二平面示意图;
[001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三平面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lb:袋体结构;
[0019]11、lib:袋体本体;
[0020]111、11 lb:第一袋体面;
[0021]1111b:第一固定结构;
[0022]112、112b:第二袋体面;
[0023]1121b:第二固定结构;
[0024]113、113a:固定元件;
[0025]12、12a、12b、12c:连结带;
[0026]121、121a、121b、121c:第一连结端部;
[0027]122、122a、122b、122c:第二连结端部;
[0028]13,13a, 13b, 13c:活动组件;
[0029]131、131a:活动元件;
[0030]132、132a:转接元件;
[0031]14、14b:功能带组;
[0032]L:活动行程;
[0033]ffl:第一直线距离;
[0034]W2:第二直线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35]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袋体结构中,其相关实施方式不胜枚举,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仅列举二个较佳实施例加以具体说明。
[003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一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二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袋体结构的第二平面不意图。
[0037]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袋体结构1仅为示意图,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种包包形状,袋体结构1包含一袋体本体11、至少二连结带12、12a、至少二活动组件13、13a与至少一功能带组14 (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仅为一个)。袋体本体11具有一第一袋体面111与一对应于第一袋体面111的第二袋体面112,且袋体本体11的袋口处(即最上半部处)设有至少二固定元件113、113a,此固定元件113、113a为扣钩,并可经由其他连结元件(如0型环、D型环或方形环的环体结构)连结于袋口处,并也可隐藏于袋口处,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
[0038]连结带12、12a彼此平行地连结于袋体本体11,进一步来说,连结带12具有一第一连结端部121与一第二连结端部122,第一连结端部121与第二连结端部122连结于袋体本体11,连结带12a同样具有一第一连结端部121a与一第二连结端部122a,第一连结端部121a与第二连结端部122a连结于袋体本体11。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结端部121、121a连结于第一袋体面111,第二连结端部122、122a连结于第二袋体面112,而其连结方式例如可用铆钉进行固定或是其他方式,其视实务设计而定,因此并不限于此,而在此需要一提的是,连结带12、12a只有第一连结端部121、121a与第二连结端部122、122a分别连结于第一袋体面111与第二袋体面112外,其余部分是悬空而未固定于第一袋体面111与第二袋体面112。
[0039]活动组件13、13a分别可活动地连结于连结带12、12a,具体来说,活动组件13、13a由一 D型环、一 0型环与一方型环中的至少一个所组成,具体来说,活动组件13、13a可分别包含一活动元件131、131a与一转接元件132、132a,即活动元件131、131a与转接元件132、132a为一 D型环、一 0型环与一方型环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活动元件131、131a以D型环为例,而转接元件132、132a则以D型环为例,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且较佳地,若活动元件131、131a为0型环,可分别设有一呈长条状的止翻元件(图未示),且止翻元件是设置于活动元件131、131a的中间处(即止翻元件为0型环的中心线)。另外,活动组件13、13a即是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