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40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是一种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为材料,具有独特界面固定机制的用于脊柱外科椎间融合手术的融合器。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器是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界面固定和融合技术。其设计目的是为了克服以自体三面皮质骨块作为融合介质的传统融合技术存在的力学和生物学的缺陷。目前所有设计的椎间融合器,其固定椎体间隙的机制均基于Bagby提出的“支撑-压缩稳定”原理,即在融合节段的肌肉、韧带和纤维环的持续张力作用下,通过两个椎体间的压缩力与嵌合于其中的融合器的支撑力之间的平衡达到稳定。这是一种利用静力固定机制的界面固定技术,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取决于上下椎体及其间的融合器三者的相互作用。目前市售的具代表性的融合器有螺纹状椎间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两大类。前者的支撑体为柱状体,表面有螺纹结构,通过旋入椎间隙并将螺纹嵌入上下终板后有自稳作用。螺纹状融合器具较好的力学稳定性和矫形能力,但其提供的植骨空间最小,并产生较大应力阻挡,对融合明显不利,且操作复杂,创伤大。箱形融合器的支撑体为长方形框架,在植骨空间上有所改善,但与终板接触面光滑或者依靠一些齿状突起嵌入终板,界面固定力弱,不能提供足够的抗旋转应力,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作为材料,具有特殊界面固定机制,提供更高力学稳定性和更好生物学融合环境的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支撑框架和至少三对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可形变翼板,可形变翼板对称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两侧支撑连杆上。植入前在冰水中将翼板折弯成弧形,植入后在体温作用下逐渐恢复,植入过程中整个融合器经历了长方形体—柱状体—长方形体的形变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连杆中部呈弧状隆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形变翼板分宽、窄翼板,宽、窄翼板相隔且呈等间距分布,窄翼板的两端设有齿状的锚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框架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和两个支撑连杆构成,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每个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圆形框的外圈表面,且两个支撑连杆位于同一轴心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框架由一个圆形框、两个纵向支撑连杆和一个横向支撑连杆构成,两个纵向支撑连杆、横向支撑连杆和圆形框的直径位于同一轴心面上,纵向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圆形框的外圈表面和横向支撑连杆的端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形框内圈表面设有连接螺纹,便于把持器固定后置入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翼板在椎体间隙内的形变具有渐进性,不是一次完成整个形变过程。因而导致翼板恢复水平的回复力在弧形的椎体终板上产生一定的弹性,起到持续的撑开作用。这是对既往静力性″支撑-压缩稳定″机制的突破,其弹性固定机制是一种崭新的界面固定技术,可大大增强融合节段的即时稳定性;(2)随后由于翼板及锚钉部位的应力相对集中,必然导致翼板部分逐渐嵌入终板内,最后彻底完成形变并逐渐达到静力学固定。此时翼板在水平面上较一般箱形和螺纹状融合器均增加了与椎体终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节段的后期稳定性和防下沉能力;(3)与箱形融合器相比,在不增加椎间隙开窗面积的情况下,可变形翼板大大增加了水平的支撑面积,既符合微创的要求,又明显增加抗压缩应力的能力;(4)与螺纹状椎间融合器相比,由于翼板的嵌入可产生类似的防旋,防滑能力,又无需在植入时进行开槽,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同时还较螺纹状融合器有较小的应力阻挡效应;(5)由于该融合器具有形变能力,植入时体积小,植入后恢复母体大小,因此为微创手术提供了内植入物。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部分变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原始状态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部分变形状态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完全变形状态的侧向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完全变形状态的正向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由两个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1和两个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撑连杆2构成的支撑框架,五对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可形变翼板3,采用镍钛记忆合金为制作材料有下列一些特点(a)记忆特性,在冰水中可容易塑形,在体温下逐渐恢复母体形状;(b)弹性模量适中,较不锈钢以及钛合金更接近人骨;(c)生物相容性好,临床上作为管道支架和内固定材料已有长期和大量的应用;(d)具有良好的磁相容性,可以进行MRI检查。上述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每个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圆形框的外圈表面,且两个支撑连杆位于同一轴心面上,圆形框内圈表面设有连接螺纹,便于把持器固定后置入体内。可形变翼板对称固定于两个支撑连杆上,支撑连杆中部呈弧状隆起;可形变翼板分三对宽翼板和两对窄翼板,宽、窄翼板相隔且呈等间距分布,在窄翼板的两端设有齿状的锚钉。常温时翼板呈水平,在冰水中将翼板折弯成弧形,植入后在体温作用下逐渐恢复,植入过程中整个融合器经历了长方形体—柱状体—长方形体的形变过程。
上述支撑框架也可由一个圆形框、两个纵向支撑连杆和一个横向支撑连杆构成(图中未示出),两个纵向支撑连杆、横向支撑连杆和圆形框的直径位于同一轴心面上,纵向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圆形框的外圈表面和横向支撑连杆的端头。
权利要求1.一种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和至少三对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可形变翼板,可形变翼板对称固定于支撑框架的两侧支撑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连杆中部呈弧状隆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形变翼板分宽、窄翼板,宽、窄翼板相隔且呈等间距分布,窄翼板的两端设有齿状的锚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由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和两个支撑连杆构成,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每个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圆形框的外圈表面,且两个支撑连杆位于同一轴心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由一个圆形框、两个纵向支撑连杆和一个横向支撑连杆构成,两个纵向支撑连杆、横向支撑连杆和圆形框的直径位于同一轴心面上,纵向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圆形框的外圈表面和横向支撑连杆的端头。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框内圈表面设有连接螺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记忆合金椎间融合器,包括两个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两个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支撑连杆和至少三对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可形变翼板,两个不同直径的圆形框位于同一轴心线上,每个支撑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圆形框的外圈表面,且两个支撑连杆位于同一轴心面上,可形变翼板对称固定于两个支撑连杆上。本实用新型植入前在冰水中将翼板折弯成弧形,植入后在体温作用下逐渐恢复水平,植入过程中整个融合器经历了长方形体—柱状体—长方形体的形变过程,具有特殊界面固定机制,提供更高力学稳定性和更好生物学融合环境。
文档编号A61B17/70GK2617326SQ0322331
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7日
发明者昌耘冰 申请人:昌耘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