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9721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夹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说,涉及一种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
背景技术
以前,在临床上通常使用石膏固定人体骨骼受伤的部位。然而石膏自身的特点就使得它存在敷用耗时、敷后感觉不舒服、X光透视性能差、容易使敷用部位感染等缺点,同时还会抑制、约束未受伤肢体部位的活动,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用热塑性塑料制造的夹板,它与使用石膏固定肢体相比,X光透视性能比较好,舒适度也有一定提高。但是这种热塑性塑料制造的夹板还是没有克服操作不够简单、限制未受伤肢体活动等缺点。
在专利号为03268709.5的专利文献中还公开了一种骨折固定整体夹板,这种技术采用了横截面呈弧形的若干块夹板连接而成。这种由若干块单片夹板连接起来的骨折固定整体夹板的结构简单,操作也比较方便。但是,这种夹板只适用于形状简单的肢体部位(如前臂等),对于手指等形状和结构复杂的肢体部位的骨折就无能为力了。而且这种夹板由木板或竹片制成,都是较硬的材料,佩戴后感觉也不够舒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固定肢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这种夹板可以重复使用,不会限制未受伤肢体活动,使用后感觉舒适,减轻了患者痛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的特征在于,它是用几种不同的可变形的柔性和挠性材料层叠起来后,能根据身体骨骼受伤部位的形状弯曲成与该身体部位的形状相符的形状,而且弯曲后的形状具有一定刚性的夹板主体所构成的。由于采用了这种技术方案,使得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疗夹板时,操作更加简单,患者感觉舒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的特征还在于,上述夹板主体依次由用粘接剂粘接起来的外层,铝箔层,内层,和衬垫层所构成,上述外层由用塑料制成的表面层和用泡沫塑料制成的表里层组合而成;上述铝箔层用铝箔弯曲成波浪形制成;上述内层用泡沫塑料制成;上述衬垫层用纯棉材料制成。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所以佩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疗夹板更加舒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一端用连接件连接在夹板主体上,用于将夹板主体固定在人体骨折部位上的固定装置;以及将固定装置的另一自由端连接在夹板主体上的连接装置。由于增加了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在固定无分支结构的肢体(如前臂、小腿等)时,弥补了夹板主体本身的刚性不足的缺陷,固定效果更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夹板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用时操作简单,佩戴后感觉舒服、X光透视性能好、不容易使受伤部位感染,同时还不会限制、约束未受伤肢体部位的活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病给患者带来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制成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弯曲后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1中的B-B线放大后的断面图;图4是沿图1中的箭头A放大后的向视图;图5是图1中的C部放大了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制成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制成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制成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治疗夹板制成后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治疗夹板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治疗夹板1处于展开状态的平面图,治疗夹板1适用于人体上分叉的肢体部分,例如手指。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治疗夹板1只用夹板主体11构成。夹板主体11的平面形状如图1所示,其尺寸大小做成恰好能裹住骨骼受伤的手指,同时又不妨碍手指其他关节的活动。使用时将其弯曲卷绕成图2所示的形状。夹板主体11是用几种不同的可变形的柔性和挠性材料层叠起来而构成的,可以弯曲成被裹住的肢体的形状,由于弯曲的半径很小,弯曲后的夹板主体11具有足够的刚性,所以能够固定骨骼的受伤部分。其具体构造和所使用的材料将在下文中描述。
图3是沿图1中的B-B线放大后的断面图。图3中的标号111是夹板主体11的外层,其厚度在0.5~1mm之间;标号113是夹板主体11的内层,其厚度在2~4mm之间;标号112夹在外层111与内层113之间,弯曲成波浪形,厚度在0.1mm左右的铝箔层,其高度大约为3mm;标号114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纯棉制成的衬垫层,其厚度在0.2mm左右,能提高与人体接触时的透气性和舒适性。外层111、铝箔层112、内层113和衬垫层114依次用粘接剂粘接在一起。外层111又分为两层表面层111a,和表里层111b。表面层111a用比较耐磨的材料,例如,聚乙烯等制成,而与表面层111a粘在一起的表里层111b则用聚酰胺等泡沫塑料制成。内层113因为间接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所以用比较柔软的泡沫塑料,例如,聚酰胺等制成。弯曲成波浪形的铝箔层112,在沿着图中的宽度方向弯曲之后,在与波浪形垂直的方向上就具有较大的刚性。因此,治疗夹板1不需要附加装置就可以将手指等肢体的受伤骨骼固定。
图4是沿图1中的箭头A放大后的向视图。在这个向视图上,只看见外层111,内层113和衬垫层114。这是因为,外层111,内层113和衬垫层114在平面上的轮廓尺寸,比铝箔层112的轮廓尺寸大。当把这几层粘接起来时,外层111,内层113和衬垫层114把铝箔层112封闭在内部了。图5中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了上述结构。
图6~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根据不同的肢体部位做成不同的展开形状和尺寸的治疗夹板。但是,夹板主体的结构及所使用的材料与上述夹板主体11相同。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夹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治疗夹板2适用于人体上结构简单的无分叉的肢体部分,例如手臂、大腿、小腿部分。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治疗夹板2由夹板主体21,绷带22,以及把绷带22连接在夹板主体21上的铆钉23所构成。由于治疗夹板2是用于人体上无分叉的肢体部分,所以夹板主体21的平面形状基本上呈方形,四角做成圆角,其尺寸大小做成能裹住肢体的大部分。
夹板主体21的结构及所使用的材料与治疗夹板1的夹板主体11相同。绷带22用柔性材料,例如棉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者混纺织物制成,用铆钉23连接在夹板主体21的一个角部,其长度做成能绕所固定的肢体至少两圈以上。此外,在绷带22的末端,即自由端上,缝有尼龙搭扣。当将弯曲后的夹板主体21包裹在肢体外部上,再用绷带22紧紧地缠绕在夹板主体21的外部,并将绷带22末端的尼龙搭扣连接在夹板主体21上的尼龙搭扣上,就能起到支承和固定肢体内部的骨骼的作用。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夹板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如图6所示,治疗夹板3包括夹板主体31、绷带32、铆钉33和尼龙搭扣34。它适用于固定大拇指与手掌接合部分受伤关节的骨骼,在使用时不会妨碍其它手指的活动。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夹板的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它适用于固定大拇指的受伤的骨骼部位。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治疗夹板的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它适用于完全固定与支撑手腕部的受伤的骨骼部位,并且不妨碍手指的活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其特征在于,它是用几种不同的可变形的柔性和挠性材料层叠起来后,能根据身体骨折部位的形状弯曲成与该身体部位的形状相符的形状,而且弯曲后的形状具有一定刚性的夹板主体所构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夹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板主体依次由用粘接剂粘接起来的外层,铝箔层,内层,和衬垫层所构成,上述外层由用塑料制成的表面层和用泡沫塑料制成的表里层组合而成;上述铝箔层用铝箔弯曲成波浪形制成;上述内层用泡沫塑料制成;上述衬垫层用纯棉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夹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板主体的总厚度在6~10mm的范围内,上述外层的表面层在厚度在0.5~1mm的范围内,表里层的厚度在1~2mm的范围内,上述铝箔的厚度在0.05~0.2mm的范围内,弯曲成波浪形的铝箔层的高度在2~4mm的范围内,上述内层的厚度在2~4mm的范围内,上述衬垫层的厚度在0.1~0.3m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夹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治疗夹板还包括用柔性材料制成的,一端用连接件连接在上述夹板主体上,用于将夹板主体固定在人体骨骼受伤部位上的固定装置;以及将固定装置的另一自由端连接在夹板主体上的连接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夹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装置是用棉织物,或者合成纤维织物或者混纺织物制成的绷带,上述固定装置是从夹板主体上延伸出来的带子;上述连接装置是连接在夹板主体上和连接在绷带或带子的自由端上的尼龙搭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人体骨骼受伤部位的治疗夹板,它由几种不同的可变形的柔性和挠性材料层叠起来后,能根据身体骨骼受伤部位的形状弯曲成与该身体部位的形状相符的形状,而且弯曲后的形状具有一定刚性的夹板主体所构成。需要时,可在夹板主体上增加捆绑用的绷带。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治疗夹板时,只需将夹板主体弯曲成合适的形状,包裹在骨骼受伤肢体部位上,或再用固定装置和连接装置将夹板主体和受伤肢体固定,即可起到支承和固定肢体内部的骨骼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F5/04GK2808093SQ200520015948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5日
发明者金凤光 申请人:周黎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