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抗氧化保肝及保护脑损伤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702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抗氧化保肝及保护脑损伤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本领域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和药理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保护肝脏和脑损伤活性和它们作为相关药物的用途。该类化合物通过全合成和半合成的方法得到。本发明将该系列化合物对过氧化氢致大鼠乳鼠原代肝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进行了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筛选,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本发明又对该类化合物抗氧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具有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抑制自由基诱导之脂过氧化物生成的活性。以上活性表明该类化合物可以预期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以及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其他生理改变或疾病的药物。该类化合物还表现出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大鼠肾上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作用,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而且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还高。此外,该类化合物还表现为对铁离子强效螯合作用,从而预期其可以延缓或阻断Aβ蛋白堆积以及脑部神经纤维纠结。说明其对保护脑神经抗氧化、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有积极作用。以上活性表明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可以预期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或脑损伤类疾病,以及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其他生理改变或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氧压是由机体细胞产生和清除自由基之间的失调所引起的,可诱发多种疾病。氧压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另外它还跟其它疾病的病理途径有关,如心脏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病毒性疾病(如AIDS、肝炎)。因此寻找新的高效抗氧化剂成为治疗由氧压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有效途径。
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姜黄素(Curcumin,简称Cur)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有效部分,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有关姜黄素的各种药理作用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医药工作者的重视。
因此,对姜黄素类似物深入的合成改造,以期发现更高放抗氧化、低毒性、有新活性的姜黄素类似物,对开发该类抗氧化天然产物衍生物新药进入保护肝损伤和脑损伤医疗领域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我们经过文献搜寻还发现2003年,Chen等报道,从分散在台湾的胡椒属植物Piper sintenense的叶子和茎中分离出一种有细胞毒性的天然木质素Sintenin(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其具有很好的细胞毒选择性,而且对P-388细胞系的50%有效剂量(ED50)值达到5.4×10-7mo1/L[Chen,Jih jung等;Cytotoxic constituents of Piper sintenensis,HelveticaChimica Acta,2003,86(6),2058-2064]。
可以看出,Sintenin的结构和姜黄素有一些类似之处,Sintenin类化合物结构中用酯基代替了姜黄素中的亚甲基,如能合成一批未见报道的Sintenin类化合物,并且用酯基置换了姜黄素中的亚甲基,可能会给分子带来新的活性。鉴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结构的可塑性和活性的多样性,作为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对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在苯环上取代基的变化也能给我们更多机会找到新的抗氧化构效关系,为开发此类新药提供积累。有鉴于此,我们重新合成了一批如下图所示类Sintenin结构的二聚体,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活性测试。该类化合物总体的制备方法发明人已经在本发明人上一个发明中予以公开[赵昱等,发明专利《苯丙酸苯丙酯和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0410102894.1;公开号CN1796363A],本发明中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上述发明公开的技术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用体外清除阴离子超氧化自由基的活性试验;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活性试验;测定化合物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大鼠肾上嗜铬细胞瘤)细胞损的保护作用;化合物对铁离子的螯合作用试验(预测其延缓或阻断Aβ蛋白堆积以及脑部神经纤维纠结能力);化合物抑制黄嘌氧化酶等试验说明本发明权利要求中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苯丙酸苯丙酯姜黄素类似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保护肝脏细胞及肝脏器质性损伤、保护和治疗脑损伤以及防治早老性痴呆症的活性及其医药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1)所示的苯丙酸苯丙酯和其类似物及其可药用盐或其溶剂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保护肝脏细胞及肝脏器质性损伤、保护和治疗脑损伤以及防洽早老性痴呆症的活性。
其中取代基R1,R2,R3,R4,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巯基,硝基,氰基,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1~15碳的不饱和烃基,1~15碳的不饱和烃氧基,含1~8个碳的烷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个碳的酰氧基,其条件是取代基R1,R2,R3R4,R5和R6不能同时是氢;其中用于取代的取代基可以是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氰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或苯基。
本发明优选的式(1)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是R1,R2,R3,R4,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硝基,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含1~15个碳的不饱和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烷氧基,其条件是取代基R1,R2,R3,R4,R5和R6不能同时是氢;其中用于取代的取代基可以是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氰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或苯基。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式(1)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是R1,R2,R3,R4,R5或R6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硝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含1~15个碳的不饱和烯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烷氧基,其条件是取代基R1,R2,R3,R4,R5和R6不能同时是氢;其中用于取代的取代基可以是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
本发明优选的式(1)化合物是1-a.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b.4-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c.3,4,5-三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d.4-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e.3,4,5-三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f.4-氨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g.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1-h.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i.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j.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1-k.4-羟基苯丙酸苯丙酯;1-1.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m.3,4-二羟基苯丙酸苯丙酯;1-n.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o.4-羟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p.4-甲基苯丙酸-4’-甲基苯丙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式(1)化合物用于制备防治肝脏细胞及肝脏器质性损伤的药物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式(1)化合物的用于制备基于抗氧化自由基、抑制Aβ蛋白生成和抑制脑部神经纠结机制的抗衰老、防治早老性痴呆症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式(1)化合物的用于制备基于抗氧化自由基、抑制Aβ蛋白生成和抑制脑部神经纠结机制的抗衰老、防治早老性痴呆症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了式(1)化合物的用于制备防治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生理改变或疾病特别是心血管及脑血管疾病变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式(1)化合物的用于制备防治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生理改变或疾病特别是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变药物的药物组合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分别用药理实施例的形式说明化合物活性测试的过程,药理实施例给出了代表性化合物的部分生物活性数据。必须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和药理活性上的简单扩展和外延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本发明涉及的苯丙酸苯丙酯型式(1)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本发明将该系列化合物对过氧化氢致大鼠乳鼠原代肝细胞损防体外模型进行了肝细胞损伤保护活性筛选。该类化合物被发现具有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本发明又该类化合物抗氧自由基活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具有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以上活性表明该类化合物可以预期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以及由氧自由基引起或与氧自由基有关的其他生理改变或疾病的药物。该类化合物还表现出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防保护作用。而且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比阳性对照姜黄素还高。此外,该类化合物还表现为对铁离子强效螯合作用,从而预期其可以延缓或阻断Aβ蛋白堆积以及脑部神经纤维纠结。说明其对保护脑神经、抗氧化、抑制Aβ蛋白生成和抑制脑部神经纠结、防治老年性痴呆症有积极作用。
本发明的式(1)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及其溶剂化物可以与药学上常用的辐料或载体结合,制备得到具有保护肝细胞急性和慢性损伤活性从而可以用于预防以及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组合物或者保健品。上述各类药物组合物或者保健品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软膏剂等剂型药物。
本发明的式(1)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溶剂化物还可以与现已上市的肝脏保护及肝病治疗药物药物如联苯双酯、水飞蓟素、水飞蓟宾葡甲胺、双环醇、齐墩果酸、二氯乙酸二异丙胺、原卟啉钠(protoporphyrin disodium)、马洛替酯(malotilate)、熊去氧胆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辅酶Q10、维丙肝、左旋肉碱及其复方制剂、肝泰乐(葡萄糖醛酸内酯)、促肝细胞生长因子、山豆根及其有效成分注射液、苦参素(氧化苦参碱)、五味子及其制剂、糖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等联合使用,制备得到具有保护肝脏活性的组合物,也可以与核苷类及非核苷类抑制乙肝病毒如拉米呋啶(lamivudine)、利巴韦林(ribavirin)、阿昔络韦(acyclovir)、泛昔络韦(pancyclovir)、更昔络韦(gancyclovir)、阿德福韦(adevovir)、特诺福韦(tenofovir)、恩替卡韦(entecavir)等原料药物或其制剂联合或交叉使用,均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及中毒性肝损伤疾病药品或者保健品。上述各类药物组合物或者保健品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软膏剂等剂型药物。
本发明的式(1)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溶剂化物可以与现已上市的抗自由基氧化剂药物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黎芦醇、天然Vitamin E、槲皮素、茶多酚、地塞米松、巴比妥类、维生素C、氯丙嗪甘露醇等联合使用,制备得到具有防御自由基引起的损害活性的抗氧化药物组合物或者保健品,用于治疗上述肝部损伤疾病和治疗脑损伤类疾疾病如脑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病、脑经退化以及防治老年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本发明的式(1)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及其溶剂化物还可以与其他保护脑损伤药物和防治老年性痴呆症药物如石杉碱甲、他可林(tacrine)、多奈哌齐(donepezil)、加兰他敏、美曲磷脂、更斯的明、美金刚烷胺等联合使用或交叉使用,用于治疗上述疾病。上述各类药物组合物或者保健品可以采用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软膏剂等剂型药物。
药理实施例例1化合物1-a和1-m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试验取SD大鼠,断头处死,迅速取出肝脏至预冷的磷酸缓冲液(100mM,pH 8.75)中,去除血管,剪碎后用磷酸缓冲液1∶1(w/v)稀释后匀浆,用磷酸缓冲液(1∶4)稀释,离心(12000 rpm/10分钟,4℃),取上清作为酶原。化合物1-a和1-m对XO的抑制作用测定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样品孔中加入底物黄嘌呤(540μM,600微升),酶(30微升),化合物1-a和1-m用二甲亚砜溶解,用磷酸缓冲液稀释,每孔30微升,使其终浓度为50微克/毫升,加入硝基兰四氮唑(NBT,100μM,30微升和吩嗪甲硫酸酯(PMS,100μM,30微升,最后加入Triton X-100(0.4%,10微升),在37℃中水浴保温2小时,于550nm波长下比色测定。空白孔中用相同体积的磷酸缓冲液代替底物。溶剂对照孔中加入与化合物等浓度的二甲亚砜。化合物1-a和1-m抑制率由样品OD值对于空白和对照OD值计算。其中化合物1-a和1-m对XO的半抑制浓度(IC50)由剂量效应曲线得到。姜黄素和别嘌醇为阳性对照。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见表一。
表一

a)别嘌醇对XO半数抑制浓度为3.9微克/毫升。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a和1-m具有较强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但是在同一浓度下,其对XO抑制能力和姜黄素相似而没有别嘌醇抑制活性高。结沦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一定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的抗氧化物质。
药理实施例2苯丙酸丙酯类化合物1-a和1-m体外清除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试验化合物1-a和1-m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险测乃使用吩嗪-N甲疏酸盐-NADH(phenazine methosulfate-NADH)系统,用四唑氮蓝(nitrobluetetrazoliun)还原方法检定。用3毫升含有78μM的NADH、50μM四唑氮蓝和10μM吩嗪-N甲硫酸盐在pH值为8.0的16mM Tris-HCl缓冲液中产生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对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a和1-m检测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四唑氮蓝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用分光光度计在560nm波长下监测,姜黄素和槲皮素被用作阳性对照药物。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见表二。
表二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a和1-m具有一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但是在同一浓度下,为清除能力没有姜黄素和槲皮至少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高。结论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一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抗氧化物质。
药理实施例3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1-a和1-m体外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活性试验DPPH的甲醇溶液在517nm有强吸收值,其被抗氧化物还原时,吸收值下降,吸光度越低,其抗氧化作用越强。在250微升反应体系中含有各种不同浓度的化合物1-a和1-m 25微升,DPPH(0.4毫克/毫升)的甲醇溶液40微升及甲醇溶液185微升,37℃水浴反应30分钟后,在517nm处测定吸光度。姜黄素和槲皮素作为阳性对照,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见表三。
表三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m具有较好的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略高于姜黄素但低于槲皮素。结论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较强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抗氧化物质。
药理实施例4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1-m对双氧水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活性试验H2O2是一种主要的活性自由基的前体,它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周亡,PC12细胞(大鼠肾上嗜铬细胞瘤)可模拟脑神经细胞,因此常用它来作为研究药物与神经细胞之间关系的模型,用MTT测细胞的存活率,如果待测化合物有清除由H2O2引起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OD值高,细胞存活率就高,反之就低。对唐希灿所报道的方法(Xiaoqiu Xiao等,Neurosci Letter,1999,27573-76)加以改进测定化合物的保护作用。PC12细胞用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含10%胎牛血青,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细胞以每孔8000个的密度加96孔板中,在37℃,50%CO2潮湿空气的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细胞存活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改良的TT法。细胞经48小时的孵育后,分别加新配的化合物1-m的二甲亚砜溶液以浓度梯度加入到各孔中。作用2小时后入新配的H2O2(终浓度为600μmol/L)作用3小时,显微镜观察记录,弃去原培养液,加入新的培养液100微升,然后加入MTT10微升,3小时后,小心吸去培养液,加入150微升DMSO溶解甲臜,于570nm处读数。用槲皮素作阳性对照,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见表四。
表四化合物1-m及阳性对照槲皮素对双氧水损伤PC12细胞保护率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m具有很强的对抗自由基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作用,即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而且在同一浓度下,其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的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还高。结论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强效保护模拟脑神经细胞的PC12细胞作用的抗氧化物质。
测定化合物对H2O2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作为初步探讨其保护中枢脑神经细胞的作用机理。故该类化合物表现出对双氧水损伤所致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说明其对老年性痴呆证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药理实施例5化合物1-m对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氧水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试验无菌取出SD大鼠新生乳鼠(5日龄内)肝脏,剪碎,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制成肝细胞悬液。将肝细胞悬液收集在锥形瓶中,用200目双层尼龙过滤,再用清洗液清洗,离心3次,以培养液重悬,即可得到大部分为肝实质细胞的悬液。用1640培养液(内含10%小牛血清,105U/L青霉素,100毫克/升链霉素10毫克/升胰岛素)稀释纯化的肝细胞悬液,每毫升含1.0×106个肝细胞。将上述肝细胞悬液加入96孔(每孔0.1毫升)培养板中,置5%CO2培养箱中,在37℃下培养12小时后,吸弃上清,加入0.6mmol/L的H2O2。作用1小时后,分别加入高、中、低3种不同浓度的1-m样品试验药液,每一浓度至少设3个复孔,同时设溶剂和阳性对照组。继续培养48小时后,吸弃上清,收集肝细胞样品,570nm波长下用酶标仪计算保护和增生指数、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试验结果见表五。
表五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双氧水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m具有较强的保护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免受双氧水损伤模型的能力,即对SD新生大鼠原代肝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但在同一浓度下,其对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略低。结论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有效保护细胞抗氧化物质。提示其具有保肝护肝以及预期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性慢性肝损伤类疾病的作用。
药理实施例6化合物1-o和1-m对铁离子的螯合作用试验据报道在AD病人脑中铁元素显著升高,很可能铁离子参与催化神经纠结形成和Aβ蛋白堆积,从而加速早老性痴呆症状。对铁离子的螯合清除作用也是抗氧化、防治早老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样品1-o和1-m以20~100微升/毫升的浓度加入含有2mM FeSO4(5微升)和80% DMSO(200微升)的溶液中,向溶液中加入10微升浓度为5mM的ferrozine室温下剧烈摇动10分钟。在562nm波长下测溶液吸收OD值,计算百分抑制率。三次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试验结果见表六。
表六化合物对铁离子整合作用的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m具有较强的螯合铁离子活性,具有保护脑细胞免受铁离子催化神经纠结形成和Aβ蛋白堆积的能力,从而可以减缓或预防早老性痴呆症状。其对铁离子螯合能力比阳性对照槲皮素还要高。结论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属于具有强效铁离子螯合剂。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发明人已经在本发明人上一个发明中予以公开[赵昱等,发明专利《苯丙酸苯丙酯和苯丙酸苯丙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申请号200410102894.1;公开号CN1796363A],本发明中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本发明人提出的另一发明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合成出的化合物具体如下




本发明所合成出的各化合物物理和光谱数据记录如下化合物1-a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83%;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3;核磁共振氢谱1HNMR(400MHz,氘代氯仿)δ6.69~6.80(6H,m,ArH),4.10(2H,t,J=6.4Hz,H-9′),3.87(6H,s,OCH3-3′,OCH3-3),3.86(3H,s,OCH3-4),3.85(3H,s,OCH3-4′),2.91(2H,t,J=8.4Hz,H-7),2.63(2H,t,J=8.4Hz,H-8),2.61(2H,t,J=8.4Hz,H-7′),1.92(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MHz,氘代氯仿)δ172.9(C,C-9),148.7(C,C-3,C-3′),147.4(C,C-4,C-4′),133.6(C,C-1′),133.0(C,C-1),120.1(CH,C-6′),120.0(CH,C-6),111.5(CH,C-2,C-2′),111.1(CH,C-5,C-5′),63.7(CH2,C-9′),55.8(CH3,OCH3-4,OCH3-4′),55.7(CH3,OCH3-3,OCH3-3′),36.1(CH2,C-8),31.4(CH2,C-7′),30.5(CH2,C-7),30.3(CH2,C-8′);电喷雾质谱ESIMS m/z406([M+NH4]+)。
化合物1-b4-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88%;(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5;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68~7.14(7H,m,ArH),4.09(2H,t,J=6.4Hz,H-9′),3.88(3H,s,OCH3-3′),3.86(3H,s,OCH3-4),3.78(3H,s,OCH3-4′),2.90(2H,t,J=8.4Hz,H-7),2.62(2H,t,J=8.4Hz,H-8),2.59(2H,t,J=8.4Hz,H-7′),1.91(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MHz,氘代氯仿)δ173.0(C,C-9),157.9(C,C-3′),148.7(CH,C-3),147.1(C,C-4′,C-4),133.7(C,C-1′),132.5(C,C-1),129.2(CH,C-6′),120.1(CH,C-6),113.8(CH,C-2,C-2′),111.4(CH,C-5),111.0(CH,C-5′),63.7(CH2,C-9′),55.8(CH3,OCH3-4),55.7(CH3,OCH3-4′),55.2(CH3,OCH3-3′),36.1(CHx,C-8),30.3(CH2,C-8′),31.6(CH2,C-7′),30.3(CH2,C-7);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76([M+NH4]+)。
化合物1-c3,4,5-三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79%;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8;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43~6.80(5H,m,ArH),4.10(2H,t,J=6.4Hz,H-9′),3.87(3H,s,OCH3-3),3.86(3H,s,OCH3-3′),3.84(6H,s,OCH3-4′,OCH3-4),3.81(3H,s,OCH3-5),2.90(2H,t,J=8.0Hz,H-7),2.66(2H,t,J=8.0Hz,H-8),2.61(2H,t,J=8.4Hz,H-7′),1.91(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436([M+NH4]+)。
化合物1-d4-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1%;Rf(正己烷/乙酸乙酯=6∶1)0.71;核磁共振氢谱1HNMR(400MHz,氘代氯仿)δ6.82~7.14(8H,m,ArH),4.07(2H,t,J=6.4Hz,H-9′),3.78(6H,s,OCH3-4′,OCH3-4),2.90(2H,t,J=8.0Hz,H-7),2.60(2H,t,J=8.0Hz,H-8),2.58(2H,t,J=8.0Hz,H-7′),1.91(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346([M+NH4]+)。
化合物1-e.3,4,5-三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4%;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3;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42~7.73(6H,m,ArH),4.09(2H,t,J=6.4Hz,H-9′),3.84(6H,s,OCH3-4,OCH3-4′),3.81(3H,s,OCH3-3),3.78(3H,s,OCH3-5),2.90(2H,t,J=8.0Hz,H-7),2.63(2H,t,J=8.0Hz,H-8),2.60(2H,t,J=8.0Hz,H-7′),1.91(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406([M+NH4]+)。
化合物1-f4-氨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40%;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13;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45~7.02(7H,m,ArH),5.30(2H,s,NH2-4),4.10(2H,t,J=6.4Hz,H-9′),3.87(3H,s,OCH3-3′),3.86(3H,s,OCH3-4′),2.85(2H,t,J=8.0Hz,H-7),2.58(2H,t,J=8.0Hz,H-7′),2.63(2H,t,J=8.0Hz,H-8),1.91(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344([M+H]+)。
化合物1-g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9%;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54;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80~7.31(8H,m,ArH),5.23(2H,s,OCH2O-3),5.20(2H,s,OCH2O-4),4.12(2H,t,J=6.4Hz,H-9′),3.52(3H,s,OCH3-3),3.51(3H,s,OCH3-4),2.89(2H,t,J=8.0Hz,H-7),2.66(2H,t,J=8.0Hz,H-8),2.61(2H,t,J=8.4Hz,H-7′),1.91(2H,m,H-8′);电喷雾质谱 ESIMS m/z406([M+NH4]+)。
化合物1-h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5%;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62;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95~7.15(8H,m,ArH),5.16(2H,s,OCH2O-4),5.15(2H,s,OCH2O-4′),4.12(2H,t,J=6.4Hz,H-9′),3.48(3H,s,OCH3-4),3.47(3H,s,OCH3-4′),2.91(2H,t,J=8.0Hz,H-7),2.64(2H,t,J=8.0Hz,H-8),2.53(2H,t,J=8.0Hz,H-7′),1.90(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MHz,氘代氯仿)δ173.0(C,C-9),155.6(C,C-4′),155.4(C,C-4),134.5(C,C-1′),133.9(C,C-1),129.2(CH,C-2,C-2′,C-6,C-6′),116.2(CH,C-3,C-3′,C-5,C-5′),94.4(CH2,OCH2O-4,OCH2O-4′),63.7(CH2,C-9′),55.9(CH3,OCH3-4,OCH3-4′),36.1(CH2,C-8),31.2(CH2,C-7′),30.1(CH2,C-8′),30.3(CH2,C-7);电喷雾质谱ESIMS m/z406([M+NH4]+)。
化合物1-i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2%;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35;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79~7.27(7H,m,ArH),5.23(2H,s,OCH2O-3),5.20(2H,s,OCH2O-4),5.16(2H,s,OCH2O-4′),4.08(2H,t,J=6.4Hz,H-9′),3.52(3H,s,OCH3-3),3.51(3H,s,OCH3-4),3.48(3H,s,OCH3-4′),2.89(2H,t,J=8.0Hz,H-7),2.63(2H,t,J=8.0Hz,H-8),2.61(2H,t,J=8.4Hz,H-7′),1.91(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MHz,氘代氯仿)δ172.9(C,C-9),155.4(C,C-4′),147.1(C,C-3),145.5(C,C-4),134.9(C,C-1′),134.5(C,C-1),129.3(CH,C-2′,C-6′),116.6(CH,C-2,C-5),116.2(CH,C-3′,C-5′),95.3(CH2,OCH2O-3),94.4(CH2,OCH2O-4,OCH2O-4′),63.7(CH2,C-9′),56.1(CH3,OCH3-3),55.9(CH3,OCH3-4,OCH3-4′),36.0(CH2,C-8),31.2(CH2,C-7′),30.4(CH2,C-7),30.2(CH2,C-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466([M+NH4]+)。
化合物1-j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1%;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55;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96~7.31(9H,m,ArH),5.15(2H,s,OCH2O-4),4.11(2H,t,J=6.4Hz,H-9′),3.47(3H,s,OCH3-4),2.91(2H,t,J=8.0Hz,H-7),2.65(2H,t,J=8.0Hz,H-8),2.61(2H,t,J=8.0Hz,H-7′),1.94(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 MHz,氘代氯仿)δ173.0(C,C-9),155.6(C,C-4),141.1(C,C-1′),133.9(C,C-1),129.3(CH,C-2,C-6),128.4(CH,C-2′,C-3′,C-5′,C-6′),126.0(CH,C-4′),116.2(CH,C-3,C-5),94.4(CH2,OCH2O-4),63.8(CH2,C-9′),55.9(CH3,OCH3-4),36.1(CH2,C-8),32.1(CH2,C-7′),30.1(CH2,C-8′),30.1(CH2,C-7);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29([M+H]+)。
化合物1-k4-羟基苯酸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4%;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1;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 MHz,氘代氯仿)δ6.75~7.31(9H,m,ArH),5.71(1H,s,OH-4),4.10(2H,t,J=6.4Hz,H-9′),2.89(2H,t,J=8.0Hz,H-7),2.65(2H,t,J=8.0Hz,H-8),2.61(2H,t,J=8.0Hz,H-7′),1.92(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285([M+H]+。
化合物1-l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66%;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39;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73~7.14(7H,m,ArH),5.20(2H,s,OCH2O-3′),5.23(2H,s,OCH2O-4′),5.14(2H,s,OCH2O-4),4.09(2H,t,J=6.4Hz,H-9′),3.46(3H,s,OCH3-3′),3.63(3H,s,OCH3-4′),3.52(3H,s,OCH3-4),2.92(2H,t,J=8.0Hz,H-7),2.68(2H,t,J=8.0Hz,H-8),2.57(2H,t,J=8.4Hz,H-7′),1.91(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466([M+NH4]+)。
化合物1-m3,4-二羟基苯丙酸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69%;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13;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61~7.31(8H,m,ArH),5.95(1H,s,OH-4),5.77(1H,s,OH-3),4.09(2H,t,J=6.4Hz,H-9′),2.83(2H,t,J=8.0Hz,H-7),2.64(2H,t,J=8.0Hz,H-8),2.60(2H,t,J=8.0Hz,H-7′),1.92(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00([M]+)。
化合物1-n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0%;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2;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83~7.15(8H,m,ArH),5.15(2H,s,OCH2O-4),4.08(2H,t,J=6.4Hz,H-9′),3.79(3H,s,OCH3-4′),3.29(3H,s,OCH3-4),2.91(2H,t,J=8.0Hz,H-7),2.61(2H,t,J=8.0Hz,H-8),2.59(2H,t,J=8.0Hz,H-7′),1.90(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76([M+NH4]+)。
化合物1-o4-羟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79%;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0;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6.74~7.26(8H,m,ArH),5.38(1H,brs,OH-4),4.07(2H,t,J=6.4Hz,H-9′),3.79(3H,s,OCH3-4′),2.88(2H,t,J=8.0Hz,H-7),2.64(2H,t,J=8.0Hz,H-8),2.58(2H,t,J=8.0Hz,H-7′),1.92(2H,m,H-8′);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32([M+NH4]+)。
化合物1-p4-甲基苯丙酸-4’-甲基苯丙酯无色油状物;收率95%;Rf(石油醚/乙酸乙酯=3∶1)∶0.26;核磁共振氢谱1H NMR(400MHz,氘代氯仿)δ7.05~7.12(8H,m,ArH),4.09(2H,t,J=6.4Hz,H-9′),2.93(2H,t,J=8.0Hz,H-7),2.70(2H,t,J=8.0Hz,H-8),2.63(2H,t,J=8.0Hz,H-7′),2.34(3H,s,CH3-4′),2.33(3H,s,CH3-4),1.92(2H,m,H-8′);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100MHz,氘代氯仿)δ173.0(C,C-9),155.3(C,C-4,C-4′),137.9(C,C-1′),135.5(C,C-1),129.0(CH,C-2,C-2′,C-6,C-6′),128.2(CH,C-3,C-3′,C-5,C-5′),63.8(CH2,C-9′),36.0(CH2,C-8),31.4(CH2,C-7′),30.2(CH2,C-8′),30.3(CH2,C-7),21.0(CH3,CH3-4,CH3-4′);电喷雾质谱ESIMS m/z 314([M+NH4]+)。
权利要求
1.一种式(1)所示的苯丙酸苯丙酯类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及脑细胞的生物活性 式(1)其中取代基R1,R2,R3,R4,R5和R6可以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巯基,硝基,氰基,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1~15碳的不饱和烃基,1~15碳的不饱和烃氧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氧基,含1~8个碳的酰氧基,其条件是取代基R1,R2,E3,R4,R5和R6不能同时是氢;其中用于取代的取代基可以是含1~8个碳的烷基,含1~8个碳的烷氧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氰基,含1~8个碳的烷胺基,或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活性,其特征为式(1)化合物是1-a.3,4-二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b.4-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c.3,4,5-三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d.4-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e.3,4,5-三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f.4-氨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苯丙酯;1-g.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1-h.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i.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j.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苯丙酯;1-k.4-羟基苯丙酸苯丙酯;1-l.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3’,4’-二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酯;1-m.3,4-二羟基苯丙酸苯丙酯;1-n.4-甲氧基甲氧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o.4-羟基苯丙酸-4’-甲氧基苯丙酯;1-p.4-甲基苯丙酸-4’-甲基苯丙酯。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之生物活性,式(1)化合物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急性慢性肝损伤类疾病、保肝护肝类药物的用途;以及该类化合物用于制备防治由自由基引起或与自由基相关的其他生理改变或疾病、保护脑神经包括抗氧化、防治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症、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以及炎症、自身免疫性嗾病、肿瘤、心肌缺血、心肌肥厚、衰老、变态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药物的用途。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用途所制备得到的保肝护肝药、中风和中风后遗症药物、帕金森氏症药物、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以及炎症药物、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治疗心肌缺血、心肌肥厚、衰老、变态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变药物、抗衰老药物、和/或抗肿瘤药物或药物组合物。
5.一种用于制备清除自由基、防治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症、防治老年性痴呆症以及炎症、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心肌缺血、心肌肥厚、衰老、变态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治疗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变、抗衰老、和/或抗肿瘤、保护肝细胞损伤及急慢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2所述之苯丙酸苯丙酯类式(1)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或溶剂化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和可药用辅料。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药物组合物,其可以是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气雾剂、栓剂、膜剂、滴丸剂、外用搽剂、口服液或软膏剂,还可以采用现代制药界所公知的控释或缓释剂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苯丙酸苯丙酯型姜黄素类似物的抗氧化、保护肝脏和脑损伤活性的用途。该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保护大鼠乳鼠原代肝细胞损伤和促进肝细胞修复、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的活性,对模拟脑神经细胞的大鼠肾上嗜络细胞瘤(PC12)细胞有抗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对铁离子有强效螯合作用。因而,可以预期用于制备防治急慢性肝损伤或脑损伤类疾病、防治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帕金森氏症、老年性痴呆症以及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心肌缺血、心肌肥厚、衰老、变态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药物。
文档编号A61P39/06GK101015545SQ20071006728
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5日
发明者王晓雨, 胡利红, 董盛谊, 白骅, 徐艳, 赵昱 申请人:浙江海正天华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