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42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稳定人类脊柱的装置,且具体言之,本发明是有关一 种用于插入于相邻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椎间疾病,脊椎面关节以及围绕脊椎的相连组织的异常,常会伴随着严重的 疼痛。这些异常可由数种因素造成,包括脊椎盘退化或老化疾病。此种异常将可 會激一步演变为脊椎骨彼lfct间产生错位或间盘突出等症状,使得人们在斤 时, 相邻椎骨之间产生微小的动作,而造成严重的疼痛。
已知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例如TW-590756、 TW-00520986、 TW-00542712
是由系带将棘突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此类手术为开刀手术(open su^eiy),较具侵犯性,且构造较为复杂,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较长,伤口也相对较 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以侦'j片展开的方式实现稳定两相邻脊柱之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性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片可轻易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片可旋转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轴侧片可旋转展开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縮短手术时间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 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
一主体部件,其一端为远程,另一端为近端,该主体部件截面呈环状或类环 状结构,其远程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一结合点及第二结合点,其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三结合点及第四
结合点;
至少4个侧片,其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戶腐侧片一端为展 开端,另一端为结合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另拥以 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使该第一、第二侧片分别以 该第一、第二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主体部件的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上述的主体部件,可经设定尺寸及组态以装配于两个相邻脊骨的棘突之间。 该主体部件可由任何适合材料制成,较佳地为生物兼容性材料,诸如金属(例如 不,辩冈、钛、铝、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塑料、聚合物、橡胶、陶瓷、天 然主体组织(例如骨骼)或复合材料(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审喊)。当判定用 以制造主体部件时,可能考虑各禾中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耐受消毒的能力、耐受施
加于其上之力的能力、重量、耐久性、与ii片及植入套筒结合的能力。
上述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可为开口环、闭口环或部份开口环,其中该开 口环为一^^体部件的远禾MM近端的开口处皆为开口,如图7a所示,该闭口环为 一从主体部件的远,暨近端的开口处皆为封闭,如一封闭的O形环,该部份开口 环为一从主体部件的远程至近端的开口处有部份呈封闭部分呈开口的形式,以开 口环为较佳。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可为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任何柱状体。其中该环 状或类环状结构中心为轴孔,其该轴孔可为任意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角 形,以圆形为较佳。
上述的开口环或部份开口环,其可为截面呈C形环^ C形环结构的任何柱 状体。其中该C形环,C形环结构中心为轴孔,其该轴孑L可为任意形状,例如 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以圆形为较佳。
上述主体部件的开口环或部份开口环结构间隙为开口处,用以在手术后,使 患部具有弹性压縮的功能。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远程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两侧,可包含有一组在相对 位置上具有防退功能的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其中该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与主体 部件可为一体成形或任意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结合成一体,以主体 部件与第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一体成形为较佳,用以在第一及第二侧片展开至定位 时,固定第一及第二侧片的位置。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近端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两侧,可包含有一组在相对位置上具有防退功能的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其中该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与主体 部件可为一体成形或任意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寧结合成一体,以主体 部件与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一体成形为较佳,用以在第三及第四侧片展开至定位 时,固定第三及第四侧片的位置。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可为任意已知防退方式,例如卡 榫、凸块、挡片等。
上述的主体部件,可包含一固定机制,用以在侧片旋转时,可进一步将主体 部件固定,使主体部件不会于旋转侧片时自棘间脱落。其中该固定机制,可为任 意已知的固定机制,例如以夹具挟持主体部件的固定孔(参见图l)。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远程可进一步加装一植入套筒,以利于手术进行时更容
易将主体部件HA人体且进一步将侧片固定。该禾IA套筒可由倒可适合材料制成, 较佳地为生物兼容性材料,诸如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铝、两种或两种以上金 属的合金)、塑料、聚合物、橡胶、陶瓷或复合材料(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 成)。当判定用以制造1tA套筒时,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耐受消毒的 能力、耐受施加于其上之力的能力、重量、耐久性、与侧片及主体部件结合的能 力。其中该HA套筒与主体部件可为一体成形或以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 合等)结合成一体,以一体成形为较佳。该SA套筒可为任意形状,以锥状的植入 套筒为较佳。
上述的主体部件,其近端可进一步加装一固定套筒,以利于在侧片旋转至定 位后,进一步将侧片固定。该固定套筒可由任何适合材料制成,较佳地为生物兼 容性材料,诸如金属(例如不f辦ra、钛、铝、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塑料、 聚合物、橡胶、陶瓷或复合材料(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当判定用以制 造固定套筒时,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耐受消毒的能力、耐受施加于 其上之力的能力、重量、耐久性、与侧片及主体部件结合的能力。其中该固定套 筒与主体部件可以是已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等)结合成一体。
上述的主体部件具备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侧片,其中所述侧片可为第三及第 四侧片固定于展开位置,第一及第二侧片可旋转至展开位置,或为第一、第二、 第三及第四侧片皆可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使所述侧片可围绕两个相邻椎 骨的至少一者的棘突而定位,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皆可由收縮位置旋 转至展开位置为较佳。
上述的第一结合点,其与第二结合点于主体部件的远程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呈相对称的位置。其与第一及第二侧片的结合端可以任意已知的结合方 式(例如卡合、螺合、锁合萄结合成一体,l魏一及第二侧片可达到分别以第一结 合点及第二结合点为圆心作旋转的功能。
上述的第三结合点,其与第四结合点于主体部件的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 构开口处呈相对称的位置。其与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可以任意已知的结合方 式(例如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成一体,4,三及第四侧片可固定于展开位置或 达到分别以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为圆心作旋转的功能,以第三及第四侧片可 达到分别以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为圆心作旋转的功能为较佳。
上述的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可为一通过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且贯 穿主体部件的圆柱孔,将结合杆穿过圆柱孔与第一及第三侧片的结合端以任意已 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成一体,4蝶一及第三侧片轻易的以 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上述的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可为一通过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且贯 穿主体部件的圆柱孔,将结合杆穿过圆柱孔与第二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以任意已 知的结合方式(例如卡合、螺合、锁合钩结合成一体,^f蝶二及第四侧片轻易的以 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上述的侧片,其形状并无限制,以不阻挡主体部件的环状或类环状结构的孔 洞为较佳。其中该侧片可由任何适合材料制成,较佳地为生物兼容性材料,诸如 金属(例如不f辩冈、钛、铝、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的合金)、塑料、聚合物、橡胶、 陶瓷、天然主体组织(例如骨骼)或复合材料(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制成)。 当判定用以制造主体部件时,可能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谈弹性地且塑性的弯曲、 ^/或使侧片变形的倉旨力、以及在变形之后保持形状的能力。
上述的侧片,其展开端可分别进一步加装一副侧片,使所述侧片展开时可进 一步展开副侧片,以增加侧片的长度,用以加强所述侧片对于相邻棘突的固定强 度。
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可用一致动工具自主体部件旋转向外 展开,并定位于椎骨的至少一棘突的相对位置上。其中该侧片可具有用于啮合邻 近椎骨的两个棘突的相对侧的接触面。
上述的致动工具,其构造可为钥匙或类似钥匙的结构,由近端插入并左右旋 转,使侧片的展开端旋转至展开位置,用以使所述侧片可围绕两个相邻椎骨的至 少一者的棘突而定位。本发明采用一种侧片可轻易旋转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是一种微创手术
(minimuminvasive),优点为较不具侵犯性,手术时间短、有弹性压縮功能且为最 小创伤治疗,可在不严重改变脊椎解剖结构下控制椎骨的动作,对于病状较为轻 微的病患不致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图1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一个较佳具体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图1的侧片收縮立体示意图。 图2b为图1的侧片展开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另一个较佳具体例的收縮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另一个较佳具体例的收縮立体示意图。 图4a、 4b、 4c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3种不同形状轴孔的较佳具体例 的近端示意图。
图5a、 5b、 5c为本发明3种主体部件及HA套筒的结合方式较佳具体例的示 意图。
图6a、 6b、 6c为本发明3种侦lJ片及结合杆的结合方式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7a、 7b为本发明2种侧片及主体部件的结合方式的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8a、 8b、 8c为本发明3种致动工具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与致动工具的实施方式的较佳具体例的示 意图。
图10a、 10b、 10c、 10d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于脊椎骨间实施方式的
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体部件115第一连结杆
116第二连结杆117第三连结杆
118第四连结杆120近端
121第三结合点122第四结合点
123第三防退机制124第四防退机制
130开口140轴孔
150固定机制210第一侧片
211结合立而212展开端213卡洞214结合孔
215凹槽216凸块
220第二侧片230第三侧片
231结合Jff5232展开端
234结合孔240第四侧片
250第一副侧片260第二副侧片
270第三副侧片280第四副侧片
300植入套筒310连结孔
320连结端400固定套筒
500第一结合杆510上结合^ff
520下结合端530杆身
600第二结合杆700致动工具
710固定凸块720旋转凸块
730定位凸块740杆身
800上脊椎骨 '810棘突
900下脊椎骨910棘突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兹以图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较佳具体例如下
图1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一个较佳具体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标号
100为主体部件,120为主体部件100的近端,121、 122分别为近端120的第三结 合点及第四结合点,123、 124分别为近端120的第三防退机制及第四防退机制, 130为主体部件100的开口, 140为主体部件100的轴孔,150为主体部件100的 固定机制,其为一固定孔,可用夹具加以夹持固定;210、 220、 230及240分别为 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211、 212、 213、 214及215分别为第一侧片210 的结合端、展开端、卡洞、结合孔及凹槽,234为第三侧片230的结合 L其中结 合孔214为上下呈平行的面,左右呈圆弧状,用以配合结合杆,第二侧片220、第 三侧片230及第四侧片240与第一侧片210的结构相同;300为植入套筒,310及 320分别为1tA套300的连结孔与连结端,其中1tA套筒300是由连结端320与主 体部件100为一体成形;500及600分别为第一及第二结合杆,510及520分别为 第一结合杆500的上结合端及下结合端,530为杆身,其中杆身530对称两边削成平面与第一侧片210及第三侧片230结合,i蝶一侧片210与第三侧片230在旋 转时不产生滑动,第二结合杆600与第一结合杆500构造相同。其中第一结合杆 500穿过第三侧片230的结合 L 234、穿过主体部件100的第三结合点121与第一 结合点及穿过第一侧片210的结合 L 214,由第一结合杆500的上结合端510的卡 榫与禾IA套筒300的连结孔310结合,第二侧片220、第四侧片240、主体部件100 及第二结合杆600的结合关系与第一侧片210、第三侧片230、主体部件100及第 一结合杆500的结合关系相同,当第三侧片展开旋转展开至展开位置时,是由第 三防退机制123将第三侧片230固定于展开位置,其中第一侧片210、第二侧片 220及第四侧片240的防退机制与第三防退机制123结构相同。
图2a为图l的侧片收縮立体示意图,其中标号100为主体部件,130为开口, 140为轴孔,150为固定机制,123为第三防退机制,124为第四防退机制;210、 220、 230、 240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250、 260、 270、 280分别 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侧片;300为丰IA套筒,310为;500为第一结合杆, 600为第二结合杆。图2a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的侧片于收縮位置的立体 示意图。
图2b为图1的侧片展开立体示意图,其中IOO、 130、 140、 150、 123、 124、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300、 310、 500、及600定义同图2a, 其展开机制参见图9及图10。
图3a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另一个较佳具体例的收縮立体示意图,其 中戶;M侧片l3,一步加装副侧片,其中标号勤为主体部件,130为开口, 140为 轴孔,150为固定机制,123为第三防退机制,124为第四防退机制;210、 220、 230及240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250、 260、 270及280分别为第 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副侧片;300为禾IA套筒,310为;500为第一结合杆,600 为第二结合杆。
图3b为图3a的展开立体示意图,其中100、 130、 140、 150、 123、 124、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300、 310、 500、及600定义同图3a。
图4a、 4b、 4c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3种不同形状轴孔的较佳具体例 的近端示意图,其中标号120为近端,130为开口, 140为轴孔,123为第三防退 机制,124为第四防退机制,121为第三结合点,122为第四结合点。图4a显示 轴孔140为圆形。图4b显示轴孔140与开口 130同宽。图3c显示轴孔140 为椭圆形。其中图4a、 4b、 4c的轴孔140可使致动工具插入,并旋转致动工具,
10使侧片展开。
图5a、 5b、 5c为本发明3种主体部件及HA套筒的结合方式较佳具体例的示 意图,其中标号100为主体部件,124为第四防退机制,300为HA套筒,320为 连结端。图5a显示ItA套筒300与主体部件100为一体成形。图5b显示植入 套筒300与主体部件100是由连接端320呈卡榫方式结合。图5c显示植入套筒 300与主体部件100是由连接端320呈螺合方式结合。
图6a、 6b、 6c为本发明3种侧片及结合杆的结合方式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其中标号210为第一侧片,211、 212、 213、 214、 215及216分别为第一侧片210 的结合端、展开端、卡洞、结合 L、凹槽及凸块,其中标号230为第三侧片,231、 232、 234及236分别为第三侧片230的结合端、展开端、结合孔及凸±央,500为 第一结合杆,510及520分别为第一结合杆500的上结合端及下结合端,530为杆 身。图6a显示第^tJ片210的结合 L214与第三侧片230的结合孔234为上下 呈平行,左右呈圆弧状,用以配合结合杆500的杆身530对称两边削成平面。图 6b显示第一侧片210的凸块216与第三侧片230的凸块236为柱状体,用以配 合第一结合杆500的上结合端510及下结合端520。图6c显示第一侧片210的 凸块216与第三侧片230的凸块236为卡榫,用以配合第一结合杆500的上结合 端510及下结合端520。
图7a、 7b为本发明2种侦lj片及主体部件的结合方式的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 其中标号100为主体部件,130为开口, 115为第一连结杆,116为第二连结杆, 117为第透结杆,118为第四连结杆,210、 220、 230及240分另伪第一、第二 第三及第四侧片,300为1tA套筒,320为连结端,400为固定套筒。图7a显示 第一侧片210、第二侧片220、第三侧片230及第四侧片240分别与第一连结杆115、 第二连结杆U6、第三连结杆117及第四连结杆118结合,再由植入套筒300与主 体部件100之间及固定套筒400与主体部件100之间呈螺M结,进一步将第一 侧片210、第二侧片220、第三侧片230及第四侧片240固定于主体部件100,且 可相对于第一连结杆U5、第二连结杆116、第三连结杆117及第四连结杆118作 旋转。图7b显示第一侧片210、第二侧片220、第三侧片230及第四侧片240 分别与第一连结杆115、第二连结杆116、第三连结杆117及第四连结杆118呈卡 榫结合,再由植入套筒300与主体部件100之间及固定套筒400与主体部件100 之间呈螺合连结,进一步将第一侧片210、第二侧片220、第三侧片230及第四侧 片240固定于主体部件100,且可相对于第一连结杆115、第二连结杆116、第三连结杆117及第四连结杆118作旋转。
图8a、 8b、 8c为本发明3种致动工具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其中标号700为 致动工具,710为固定凸i央,720为旋转凸块,730为定位凸块,740为杆身。其 中固定凸±央710用以插入^A套筒的固定孔中,使致动工具固定,定位凸块730 用以插入主体部件的开口中,使致动工具可定位于主体部件中,其操作方式参见 图9及图10的说明。图8a显示杆身为柱状。图8b显示杆身为弧状,用以在 插入主体部件时,加大与主体部件之间的摩擦力。图8c显示杆身为弯曲呈S状, 用以在插入主体部件时,加大与主体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图9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与致动工具的实施方式的较佳具体例的示 意亂其中标号100为主体部件,120为主体部件100的近端,123、 124分别为 近端120的第三防退机制及第四防退机制,130为主体部件100的开口, 140为主 体部件100的轴孔,150为主体部件100的固定机制;210、 220、 230及240分别 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300为^A套筒,320为IIA套筒300的连结端, 其中植入套筒300是由连结端320与主体部件100为一体成形;500及600分别为 第一及第二结合杆,700为致动工具,710为固定凸±央,720为旋转凸±央,730为 定位凸块,740为杆身。
图10a、 10b、 10c、 10d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于脊椎骨间实施方式的 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其中标号120为主体部件的近端,123、 124分别为近端120 的第三防退机制及第四防退机制,130为主体部件的开口; 230及240分别为第三 及第四侧片;700为致动工具,710为固定凸块,720为旋转凸±央;800为,810为 棘突,900为下脊椎骨,910为棘突。图10a显示本发明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植 入上脊椎骨800的棘突810与下脊椎骨900的棘突910之间。图10b显示旋转 致动工具700,是由旋转凸块720旋转第四侧片240。图10c显示旋转致动工具 700,是由旋转凸块720将第四侧片240旋转至展开位置。图10d显示旋转致动 工具700,是由旋转凸块720将第三侧片230旋转至展开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主体部件,其一端为远程,另一端为近端,该主体部件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远程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一结合点及第二结合点,其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至少4个侧片,其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所述侧片一端为展开端,另一端为结合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用以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使该第一、第二侧片可分别以该第一、第二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主体部件的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环状^^环状结构为C 形环或类C形环结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环状^^环状结构为C 形环结构。
4. 如权禾腰求3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C形环结构的轴孔为椭圆形 或圆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远程具有第 一及第二防退机制,且近端具有第三及第四防退机制,用以将第一、第二、第三 及第四侧片固定于展开位置。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可进一步包含 一固定机制,用以在旋转侧片时将主体部件固定,使主体部件不会于棘间松脱。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远程可进一 步包括一植入套筒。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IIA套筒与主体部件为 一体成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主体部件的近端可进一 步包括一固定套筒。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以卡合、螺合或锁合方式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 第四结合点结合,用以4碟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一、 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为一通过第一结合点及第三结合点且贯穿主体部件的圆柱 L,将结合杆穿过圆柱 孔与第一及第三侧片的结合端以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方式结合成一体,用以使 第一及第三侧片轻易的以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一及第三结 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为一通过第二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且贯穿主体部件的圆柱孔,将结合杆穿过圆柱 孔与第二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以卡合、螺合、锁合结合方式结合成--体,用以使 第二及第四侧片轻易的以致动工具旋转展开端,自主体部件分别以第二及第四结 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收縮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13. 如权利要求l戶腿的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侧 片可分别进一步包含第一副侧片、第二副侧片、第三副侧片、第四副侧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稳定人类脊柱的装置,且具体言之,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用于插入于相邻棘间的脊椎固定装置。其包括一主体部件,其一端为远程,另一端为近端,该主体部件截面呈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其远程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一结合点及第二结合点,其近端靠近环状或类环状结构开口处的对称位置包含第三结合点及第四结合点。至少4个侧片,其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所述侧片一端为展开端,另一端为结合端,其中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片的结合端分别用以与主体部件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结合点结合,使该第一、第二侧片分别以该第一、第二结合点为中心作旋转,由主体部件的收缩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
文档编号A61B17/70GK101617954SQ20081011600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克利斯汀·M·古, 庄芳瑛 申请人:庄芳瑛;克利斯汀·M·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