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53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一支撑体及一缓冲层的一 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藉其弹性作为脊椎椎体终板与椎体终板间的支撑,并缓冲层接触椎 体终板表面的缓冲力量。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特征通过台湾专利证号1262788、 1285546,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78235、 CN1833619、 CN2868244、 CN1923153,及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70203580等所核准或公 开的技术特征所进一步延伸而得。
传统的脊椎椎间盘伤病置换,所采用的人工椎间盘装置,大多为无弹性、多层结构、 且构造复杂的金属组成体,大多具有上下各一片,整片覆盖式的盖板,如美国专利 US4863477, US5458642等案,需要完全贴平于一脊椎椎体终板的表面,才不会使该人工 椎间盘装置脱出椎间位置,及才能提供转动、支撑、缓冲等功能。目的只是将移除的原人 体自然脊椎椎间盘的空缺位置填满,使其保有人体原有的自然脊椎高度及曲线,较少考虑 到人工椎间盘装置在手术复原后的活动运动情形。
现有的另一种人工椎间盘替代物,为块状或圆筒状的人工植入物,如图1与图2或美 国专利US6143031等,其更只是为填满原先的自然椎间盘位置,且其目的为使上下二节 脊椎骨节连接生长成一整体,更是无法恢复人体自然椎间盘的功能。
此外,现有的人工椎间盘,植入椎间时,必须破坏与上下二金属块体表面相接触的人 体自然椎体终板表面,以便植入及固定上下二金属块体连接在上下二脊椎骨节间,其中间 完全无缓冲物,或装置中间夹置一材料较软的缓冲垫,如美国专利6375682号等,该缓冲 垫并不会直接接触到人体自然椎体终板表面,需要透过该上下二金属块,才有缓冲力量的 功能。现有的人工椎间盘均为结构复杂的人工植入物,且较少考虑到医师手术时的方便与 否,因而无法简单、完全地解决现有人工椎间盘装置结构刚硬,易造成上下二脊椎骨节再 次受损,及上下二脊椎骨节因椎体终板被破坏,缺少终板硬质骨对该上下二金属块的支撑、 抵靠、而造成椎体破损、变形,人工椎间盘整个沉入该上下二椎体内的问题。
而且又组装复杂,使得手术操作时困难重重,同时还存在无法恢复病患自然的人体活 动情形等问题。

发明内容
4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直接、安全植入到脊椎相邻椎体终板间,具有一支撑体、 一缓冲层及至少二个定位件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体相对于包覆环绕在其轴向周缘外、接触到所述 椎体终板表面的缓冲层的平均高度凸出1 5mm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体为一球体形,与缓冲层均采用具有弹性的相同 或不同塑料材料制成,及所述定位件为一多孔金属帽盖,并可藉由一杆体插入固定于所述 支撑体与所述椎体终板上,及缓冲层各有上下一表面与椎体终板相接触的复合椎间填充块 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支撑体为一可变形材料,可与一反应剂反应变 形胀大,及所述支撑体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不大于(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体与 缓冲层结合后,共同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最大面积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另一椎体终板之 间,其包含-
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 板表面相交;
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所述支撑体的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
其所用材料与所述支撑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 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
其所述支撑体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40以上,所述缓冲层材料硬度 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80以下。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支撑体相对于包覆环绕在其轴向周缘外、接触到所 述椎体终板表面的缓冲层的平均高度凸出1 5mrn。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支撑体为一球体形,所述缓冲层环绕包覆在支撑体 的球形周缘外。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支撑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缓冲层采用与支撑体相同材料、或采用不同的较软 的弹性塑料材料制成。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定位件为一金属帽盖,并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椎体终板接触面上。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金属帽盖定位件为一多孔金属帽盖。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金属帽盖定位件设有一杆体,所述支撑体设有一个 可供杆体插入的孔,将所述金属帽盖定位件固定在支撑体上。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缓冲层为一包覆环绕的环圈,与所述支撑体轴向外 表面为可活动环绕包覆接触,缓冲层各有上下一表面与椎体终板相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 另一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
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 板表面相交;
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支撑体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其所 用材料与支撑体材料相同或不同,其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80以下;
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 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
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体为一可变形材料,该装置还包含有一反应剂,可使支撑体产 生变形,变形后的支撑体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40以上。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反应剂为水或体液。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反应剂为化学物质反应剂。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反应剂作用反应后,由较小体积变形 为较大体积。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 另一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
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 板表面相交;
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支撑体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其所 用材料与支撑体材料相同或不同;
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 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
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体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40以上,所述缓冲 层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80以下,所述支撑体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支撑体与缓冲层结合后,共同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最大面积。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所述支撑体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体
与缓冲层结合后,共同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最大面积。
前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中,所述装置的技术特征通过台湾专利证号1262788、
1285546,中国专利公开号CN2778235、 CN1833619、 CN2868244、 CN1923153,及美国专利
公开号US20070203580所核准或公开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延伸而得。
本发明中所定义的相对位置,如上、下、侧面等,为正常手持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
正常使用位置平视,参考手持者的头部方向为上,足部方向为下,而相对于该上、下二端
的周边,则为侧面。


图1、图2为本发明现有技术的一种椎间填充块装置示意图及其使用状态图。
图3、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现有技术的椎间髓核填充块装置示意图及其使用状态图。
图5至图12为本发明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在先申请专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3至图15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在先申请专利的另一种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16至图19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在先申请专利的再一种较佳实施例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21、 22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附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
图23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一支撑体与一缓冲层硬度差异表图。
图24为本发明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再一种较佳实施例分解示意图。
图25、图26为图1的现有技术椎间填充块装置需要破坏的椎体终板表面面积示意图。
图27,图28为现有一般人工椎间盘装置植入时,破坏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示意图。
图29至图32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需要破坏、与不需要破坏而可被缓冲的椎体终
板表面面积比例及硬质骨状态示意图。
图33、图34为本发明另一种较佳实施例需要破坏、与不需要破坏而可被缓冲的椎体
终板表面面积比例示意图。
图35、图36为本发明再一种较佳实施例需要破坏、与不需要破坏而可被缓冲的椎体
终板表面面积大小差别比例示意图。 其中,
IO为椎间填充块装置100为凹沟 101、 102为上、下面
103为其他人工椎间盘装置 ll为椎体111、 112为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
712为袋状囊装软质医疗物 13为椎间髓核填充块装置14为固定钉 15为椎体 20为支撑体 20a为支撑体凸面件 20b为球弧凹面件
21为缓冲层 210为缓冲沟211、 212为上、下表面 22a、22b为定位

22c为环圈定位件 22d为锯齿定位件 22e为城垛定位件 22f为波浪定位件 24为弹簧支撑体 L为轴向线 30a、 30b为椎体终板 40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 41为支撑体 42为缓冲层 43为金属帽盖 411为支撑体上表面 412为支撑体下表面
413为周缘 414为孔 421为缓冲层上表面 422为缓冲层下表面
431为杆体 A、 B为支撑体与缓冲层的平均高度差 X、 Y为支撑体与支撑体加缓冲层整体的平均面积差 50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 51为可变形支撑体 511为反应剂 52为缓冲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实施例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 例,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 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实施例l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现结合

较佳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考前述几件 专利案件的说明,了解本发明各相关的技术内容
图l、图2、图3、图4、图25、 26及图27、 28中,为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图1、 图2及图25、 26为一种椎间填充块装置10,及其使用时的装设位置与破坏程度示意图。 图3及图4为一种椎间髓核填充块装置13,及其使用时的装设位置示意图。图27, 28为 一般人工椎间盘装置103植入至脊椎间时的剖视图。
图l、图2、图25、 26中的椎间填充块装置10为一种固态、 一体的硬块装置,成弯 月型以便符合椎体ll终板的形状,并进一步设置有多条凹沟100,该椎间填充块装置IO 在植入至上下相邻二脊椎椎体中间时,会先将该椎间填充块装置10上下面101、 102 (斜 线部份),所需要接触到的全部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破坏,如图26上下椎体与植入物间的 黑影部分,以便于骨细胞长入使椎体与其融合,将上下椎体11与椎间填充块装置10融合 为一体。这类型椎间填充块装置10,或如图27、 28的其他类型的人工椎间盘装置103。都是 利用破坏(全部)接触到的上下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111、 112,以便使该等人工椎间装置 103的硬质表面贴合,及使骨细胞长入融合以便固定,为最常见也为最传统的椎间融合固 定装置与方法,但也是造成椎体11终板硬质骨破损,上述人工椎间装置103沉入(Sink) 上述上下脊椎椎体11内的最大原因。
图3及图4中的椎间髓核填充块装置13,为一种袋状囊装软质医疗物质12的一种人 工椎间盘髓核置换填充块装置,内装有一种软质、吸收液体后可膨胀的一医学物质12, 并以两侧多个固定钉14固定于椎体15的终板上,软质物质12可充当衬垫,支撑上下椎 体。
图5至图12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的其中一种现有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此外,图13、 14、 15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16至图19为再一种现有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以及,图29、 30为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在植入至椎间时,相对于椎体终板表面需要被破 坏的面积及位置(斜线,及交叉斜线的部份)。图31, 32为实际装置于椎体间位置,椎体 终板表面被破坏以便骨细胞生长的位置(交叉斜线的部份),及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剖视 位置。
图5至图12中,椎间填充块包含一支撑体20及一缓冲层21,及至少两个定位件22a、 22b,支撑体20接触支撑装置在椎体终板30a、 30b之间,及如图8中所示,支撑体20 的轴向线L,通过并相交于椎体30a、 30b终板表面,形成一想象的"工"字形接触面。缓 冲层21包覆在支撑体20的L轴向周缘外(以L轴向为中心线,沿支撑体20的最外缘表面, 向外发散扩展),如同是前述的"工"字形左右二侧开口内,并形成一环绕支撑体20的环形, 而缓冲层21的外缘,则可如图11的符合椎体终板形状的"肾形",如图13的"单纯环形", 图16之后的"三角形",或是本案各实施例中未显示的"任意形","不规则形"等。
图29、 30、 31、 32所示的缓冲层21上下表面211、 212,亦会活动直接接触于支撑 体20所接触、且已被破坏表面的椎体终板30a、 30b周缘外,未被破坏的终板硬质骨表面 上,提供缓冲力量,缓冲层21的上下表面,是直接同时与支撑体20的上下表面,一起接触 到同一面的椎体30a或30b的终板硬质骨。又,缓冲层21材料可相同或不同于支撑体20 的材料,但略软于支撑体20的材料,并具有一向支撑体20凹入的缓冲沟210,提供更具弹 性的缓冲能力。及至少有二个定位件22a、 22b, 一端设置于支撑体20轴向L的两端处, 介于支撑体20及椎体终板30a、 30b之间,可固定椎间填充块于椎体终板30a、 30b间。
支撑体20具有各种不同形式,如单一聚合物或单一材料制成的支撑体20,或者以弹簧制成的具有弹性的支撑体24,提供不同程度或应力反应的椎体支撑力量。
缓冲层21也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若该弹性材料是以塑料聚合物所制成时, 其硬度较同为塑料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支撑体20稍软,以便提供上下椎体在推挤顶撞时的 缓冲力量,同时还具有不同角度、形状等,以便于在椎体有形状(如图11),或角度倾斜 需求时(如图12)置入使用。
定位件22a、 22b为单一支,或设有多支,所述定位件22a、 22b设置于支撑体20的 轴向L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件22a、 22b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20并固定于所述 椎体终板30a、 30b,由其提供固定方式,刺入或摩擦固定于椎体终板30a、 30b上。
图13、 14、 15及图33、 34中,椎间填充块为包含一个组合式的支撑体20,及一个
将支撑体组合20包覆的缓冲层21,至少两支装设于支撑体20上的定位件22a、 22b。 支撑体组合20,为一球弧凸面件20a、 一球弧凹面件20b相配合的可滑动支撑体组合
件20,前述球弧凹凸面件20a、 20b相配合后,使得该支撑体20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滑动
功能,增加植入至上下椎骨30a、 30b椎间之后的可活动性。
支撑体20组合好后,将缓冲层21环套于支撑体20组合件外围,以便提供如前面各
段所述的上下椎体30a、 30b在推挤顶撞时的缓冲力量,同时还具有不同角度、形状等,
以便于在椎体30a、 30b有形状,或角度倾斜需求时置入使用,又可进一步约束该支撑体
20组合件的部分运动能力,使得支撑体组合件20上下、球弧凸面件20a及球弧凹面件20b
在滑动时,不至于过度、变形,缓冲层21也具有缓冲沟210,增加缓冲能力。
此外,定位件22a、 22b提供固定方式,刺入或摩擦固定在椎体终板30a、 30b上。 又图33、 34为所述椎间填充块在植入至椎间时,相对于椎体终板表面需要被破坏的面
积及位置(斜线、及交叉斜线的部份)。
图16至图19中,椎间填充块所包含的支撑体20及缓冲层21,均与前述实施例大致
相同。及该缓冲层则为类三角形式,同样也是以与支撑体20相同,或不同的较软材料所
制成,具有缓冲沟。
此外,定位件则设有多种不同形式,如22c的环圈形凸起,22d的锯齿状凸起,22e 的城垛形凸起,及22f的波浪形凸起等,均可提供固定、刺入或摩擦固定在椎体终板30a、 30b表面硬质骨上的功能。
图20至图23及图35、 36为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40,同样也是用于装 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椎体终板30a、 30b间。
其中,支撑体41为一球体形或类似球体形,其上下表面411、 412装设支撑于椎体终板30a、 30b之间,环绕的周缘413则是被缓冲层42包围固定,或非固定可活动结合环绕 包覆。
缓冲层42包覆环绕在支撑体41周缘,各有上下一表面421、 422与椎体终板30a、 30b可活动直接接触,缓冲层42所用材料采用与支撑体41相同材料,或不同的较软材料 所制成。支撑体41与缓冲层42可由一种或多种具弹性的塑料材料所制成。
其中,支撑体41由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40以上的材料所制得。缓冲 层42由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80以下的材料所制得。支撑体41与缓冲层 42硬度重叠区域,则可能是由于采用相同或近似材料的相同或近似硬度所致。
此外,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40的支撑体41与椎体终板30a、 30b的接触面上,可进 一步设置有一金属帽盖43的定位件,与椎体终板30a、 30b相接触。
金属帽盖43定位件可为一多孔金属帽盖,且具有一杆体431,支撑体41设有一孔414, 可供杆体431插入,将金属帽盖43定位件固定在支撑体41上。金属帽盖43定位件提供 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40整体组合更好的固定功能,使其固定在椎体终板30a、 30b上。而 多孔设计则可促使骨细胞长入,加强固定结合。
图22中,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40组合完成后,支撑体41 (含或不含该金属帽盖43 定位件),相对于包覆环绕在其周缘的缓冲层42高度平均凸出约1 mm 5mm (如图22 的A、 B,水平测量),如此可在植入到椎间时,通过稍微削去一小部分椎体终板30a、 30b 的骨骼,使其吻合固定在椎间位置。此外,削去部分骨骼的椎体,则因外来刺激而加速增 生骨细胞,并最终包覆金属帽盖43(多孔、钛合金),使其可更加稳定地固定在椎间位置。
及图35、 36就是为所述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40在植入至椎间30a、 30b时,相对于 椎体终板表面需要被破坏的面积及位置(斜线Y,及交叉斜线X的部份),其中所述支撑 体41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交叉斜线X的部份,也是该椎体终板表面硬质骨需被 破坏的部份),不大于(意即,小于、或至多等于)所述支撑体41与缓冲层结合后,共同 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斜线Y的部份)。
图24中,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50所包含的支撑体51为一可变形材料,及配合有一 包反应剂511,可使前述支撑体51产生变形,变形后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椎体终 板30a、 30b之间,缓冲层52则与前述各实施例中的缓冲层相同。
此外,反应剂511可为水或体液,或为可与支撑体51的可变形材料反应的化学物质 反应剂。支撑体51与反应剂511反应后,可从较小体积变形为较大体积。
支撑体51变形后的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 40以上,缓冲层52硬度在萧
11氏硬度计A级(ShoreA) 80以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另一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板表面相交;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所述支撑体的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其所用材料与所述支撑体的材料相同或不同;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其所述支撑体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40以上,所述缓冲层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80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相对于包覆环绕在其轴向周缘外、接触到所述椎体终板表面的缓冲层的平均高度凸出1 5mm。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为一球体形,所述缓冲层环绕包覆在支撑体的球形周缘外。
4.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所述缓冲层采用与支撑体相同材料、或采用不同的较软的弹性塑料材料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一金属帽盖,并固定于所述支撑体与所述椎体终板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盖定位件为一多孔金属帽盖,设有一杆体,所述支撑体设有一个可供杆体插入的孔,将所述金属帽盖定位件固定在支撑体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一包覆环绕的环圈,与所述支撑体轴向外表面为可活动环绕包覆接触,缓冲层各有上下一表面与椎体终板相接触。
8. —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另一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板表面相交;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支撑体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其所用材料与支撑体材料相同或不同,其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80以下;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体为一可变形材料,该装置还包含有一反应剂,可使支撑体产生变形,变形后的支撑体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40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反应剂作用反应后,所述支撑体为由较小体积变形为较大体积。
10. —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用以装设于人体任两节相邻一椎体终板与另一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一支撑体,接触支撑装设于椎体终板之间,所述支撑体的轴向表面与两节相邻椎体终板表面相交;一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支撑体轴向周缘外,与所述两节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缓冲,其所用材料与支撑体材料相同或不同;至少两个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轴向两端处,任一个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体并固定于所述椎体终板;其特征在于前述支撑体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40以上,所述缓冲层材料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80以下,所述支撑体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不大于所述支撑体与缓冲层结合后,共同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最大面积。
11. 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体与缓冲层结合后,共同与椎体终板表面接触的最大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该复合椎间填充块装置装设于相邻椎体终板之间,其包含一装设于该椎体终板之间的支撑体,一包覆环绕于前述支撑体周缘的缓冲层,其材料与支撑体相同或不同,支撑体硬度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40以上,缓冲层硬度则在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80以下。支撑体可装设于椎体终板间,藉由其萧氏硬度计A级(Shore A)40以上的硬度提供支撑力,缓冲层包覆环绕在支撑体周缘,上下亦与椎体终板可活动接触,藉由其硬度计A级(Shore A)80以下的硬度提供缓冲衬垫功能,从而可直接、安全植入到脊椎相邻椎体终板间。
文档编号A61F2/44GK101653388SQ20091016503
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叶中权 申请人:叶中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