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5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已经成为影响 老年人群寿命和生活质量的社会性问题之一。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 疏松性骨折,治疗上要求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和早期活动"的标准,对年轻患 者通过手术内固定达到这一标准是比较容易的,但对并发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通过内固定就较难达到"坚强"和"早期活动"的目的,经常会发生因固定强 度差而导致治疗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以提高骨质疏松性 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强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包括髋动力螺 钉的尾部与髋动力螺钉的杆部,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上设置外螺纹,在髋动力 螺钉内设置轴向的中央通道,其特征是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上设置径向的侧 孔,所述侧孔与所述中央通道连通。
所述杆部的外径小于尾部的外径。在尾部的端部设置内螺纹。所述尾部利 用内螺纹连接尾帽。所述尾部的外形为六角头。所述外螺纹位于杆部上远离尾 部的一端的端部;所述侧孔位于具有所述外螺纹的一段杆部上。所述外螺纹的 螺距大于侧孔的直径。
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证实,带侧孔DHS (髋动力螺钉)和改进后的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加强技术,优点是手术创伤小和固定强度大大增 加,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能够早期功 能锻炼和降低老年人髋部骨折并发症。

图l是髋动力螺钉与尾帽的结构图。
如图所示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包括髋动力螺钉的尾部2与髋动力螺 钉的杆部6,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6上设置外螺纹5,在髋动力螺钉内设置轴向 的中央通道3,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6上设置径向的侧孔4,所述侧孔4与所述 中央通道3连通。
所述杆部6的外径小于尾部2的外径。在尾部2的端部设置内螺纹。所述尾部 2利用内螺纹连接尾帽1。所述尾部2的外形为六角头。所述外螺纹5位于杆部6上 远离尾部2的一端的端部;所述侧孔4位于具有所述外螺纹5的一段杆部6上。
本实用新型在髋动力螺钉的外螺纹5处制作了4个与髋动力螺钉的中央通道3贯通、孔径2.5mm的侧孔4,使PMMA能够由DHS中央通道3—侧孔4"注入股骨 头的松质骨进行强化固定。闭合复位后C臂X线机正位、侧位透视证实复位良好 后,常规外侧切口显露股骨近段,标准DHS技术完成髋动力螺钉和钢板固定, 仅髋动力螺钉的尾帽暂时不拧入。在置髋动力螺钉时注意尽量靠股骨颈下缘、 沿着股骨距进钉,以保证尾部2与股骨头顶端之间有l 2cm的距离。在传统的髋 动力螺钉中,外螺纹5的螺距为3mm,外径为12mm,尾部2的六角头的对边距离 是8mm,本实用新型为了在螺距间能够打出2.5mm的侧孔,将螺距扩大为3.5mm,
这样就不会破坏螺纹了。
PMMA加强方法PMMA (10g)在拉丝期用20ml注射器顺时针旋入髋动力 螺钉的尾部2注入中央通道3,加压推入使PMMA通过髋动力螺钉的中心通道3和 4个侧孔4均匀渗入到股骨头的松质骨中,C臂机透视监测PMMA的流向和流量, 根据髋动力螺钉侧孔4处和松质骨内PMMA渗入的量来控制注射压力,待PMMA 凝固后逆时针旋转、拔出注射器,拧入尾帽l。冲洗止血后常规缝合包扎伤口, 不放置引流管。
DHS内固定时由于股骨干不需要扩髓,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是治疗高 龄患者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器械。对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AO/ASIF分类的Al型),DHS固定能够达到治疗的金标准一一"坚强固定和早 期活动",从而有效地降低髋部骨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 间骨折(AO/ASIF分类的A2型),由于DHS是偏心固定,加上单枚钉固定对股骨 颈旋转控制较差,在股骨内侧支撑较弱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髋动力螺钉松动移 位、切割破坏甚至髋动力螺钉断裂的并发症;因此,对高龄骨质疏松性的A2型 粗隆间骨折,DHS是不适合的,多主张选择Y钉、重建钉和PFNA等髓内固定系 统,但髓内固定的开口、扩髓等操作,将明显增加手术出血量,术后出血(引 流量)也较多,手术创伤要大于DHS固定术。因此从创伤控制的角度来说,Y 钉、重建钉和PFNA等髓内固定系统也不是高龄体弱患者的最佳选择。
为使手术创伤相对较小的DHS适合骨质疏松患者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诸 多国内外学者对DHS器械和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经DHS钉道的PMMA加强技 术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的操作方法是首先在DHS钉道内注入PMMA,然后在 PMMA凝固前再拧入DHS,起到强化固定的作用。但实际操作时,发现这一方 法有其固有的缺陷①开放式的钉道使得PMMA不能够加压注入,PMMA难以 渗入松质骨内,"骨一骨水泥"界面不能达到交锁固定而影响固定强度;②拧入 髋动力螺钉时挤出的PMMA将溢向骨折线部位,而影响骨折端的接触和骨折愈 合;③DHS的拧入操作会破坏骨一骨水泥界面由于DHS是旋入PMMA中,而 非关节置换时的压入,髋动力螺钉的旋转会带着尚未凝固的PMMA—起旋转, 这又将破坏骨一骨水泥界面,影响PMMA强化固定的效果。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造成疗效不稳和实际使用时的不便,该技术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很好的推广。
为此,本申请在应用DHS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时,对DHS器械和 PMMA强化的操作程序进行了改进首先在DHS的螺纹部位设计了4个与中央通 道3相通的侧孔4,拟通过"中央通道3__侧孔4"使PMMA渗入股骨头松质骨中,最终DHS中央通道内的PMMA和钉外渗入松质骨的部分凝固在一起,起到 交锁髓内钉的锁定钉样作用,让DHS牢固地锚入松质骨中而得到强化。在操作 程序方面,由原先的先注入PMMA再拧髋动力螺钉的程序改进为在完成DHS系 统的固定操作(仅仅尾帽l不拧入)后,由髋动力螺钉尾部经中央通道3加压注 入PMMA,即先拧髋动力螺钉再注入PMMA的程序。临床使用后,感觉其优点 有①PMMA能够加压注入,有利于PMMA渗入松质骨达到"骨水泥一松质骨" 界面的交锁固定。②PMMA量减少按照这一方法,10g—袋的PMMA大约只需 要注入l/3就能够达到强化固定的效果,这样能够减少PMMA凝固时的产热量, 减少因热损伤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机会。同时PMMA使用量的减少也可 以降低骨水泥过敏、中毒等全身并发症。③无PMMA渗入骨折线的危险由于 侧孔开口在DHS的螺纹处,DHS置钉要求螺纹拧入股骨头,PMMA渗出处远离 粗隆间的骨折线,并且在C臂X线机透视下可以根据PMMA渗出的情况随时调整 注射压力,因此不会发生PMMA渗入骨折线影响骨折愈合的不良情况。
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这种经DHS中央通道一侧孔的PMMA强化技术, 一方面 操作非常简便,手术时间、出血量、创伤程度和单纯的DHS操作相当,而较PFN 等髓内固定方法要小,更适合合并内科疾患、机体代偿能力差的高龄患者。这 类患者多数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内科疾病,但手术都能够安全完成,术 前血色素正常的患者均未输血,与该技术的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时间 短、对高龄患者的生理干扰小有关。另一方面,经该方法强化后DHS固定强度 大大增强(体外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另文待发表),能够满足术后早期坐起和卧床 时积极进行髋关节屈伸锻炼的需要。临床应用于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初步结 果显示,即使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其固定强度也能够接近粗隆间骨 折治疗的"金标准",达到"固定牢固、早期活动"的目标。其中有些患者上肢 力量较好、助行器使用熟练者,术后l周即允许患肢适当负重、保护下行走。同 时由于固定确切,骨折本身都能够按期愈合。术1年时,大多数患者功能恢复佳, 达到受伤前的生活能力。并且随访期间未发生DHS松动、断裂、退出、切割股 骨头、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也未发生因PMMA发热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坏死。 此外,该技术在推广应用时,因为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而深受基层医院的欢迎。 目前正在联合开发包括"侧孔DHS、 PMMA、专用推注器"等工具的成套手术 器械包,以方便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同时在进行PMMA替代物(硫 酸钙、磷酸)的生物力学测试,这些可吸收材料若生物力学符合DHS强化固定 的要求,将会更有优势。
权利要求1、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包括髋动力螺钉的尾部(2)与髋动力螺钉的杆部(6),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6)上设置外螺纹(5),在髋动力螺钉内设置轴向的中央通道(3),其特征是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6)上设置径向的侧孔(4),所述侧孔(4)与所述中央通道(3)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所述杆部(6) 的外径小于尾部(2)的外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在尾部(2)的 端部设置内螺纹。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所述尾部(2) 利用内螺纹连接尾帽(1)。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所述尾部(2) 的外形为六角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所述外螺纹(5)位于杆部(6)上远离尾部(2)的一端的端部;所述侧孔(4)位于具有所述 外螺纹(5)的一段杆部(6)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其特征是所述外螺纹(5)的螺距大于侧孔(4)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带侧孔的髋动力螺钉包括髋动力螺钉的尾部与髋动力螺钉的杆部,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上设置外螺纹,在髋动力螺钉内设置轴向的中央通道,其特征是在髋动力螺钉的杆部上设置径向的侧孔,所述侧孔与所述中央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的强度。
文档编号A61B17/86GK201353196SQ20092003838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6日
发明者徐瑞生 申请人:徐瑞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