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10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供有能够借助使远侧端部屈曲而对朝向体腔的进入方向进行操作的导管。关于这种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发明作为使导管的远侧端屈曲的方式之一,在近侧端侧对固定于远侧端的推压/牵拉线进行操作。推压/牵拉线贯通直径比插通有引导线的主管腔的直径小的线管腔,通过对该推压/牵拉线进行牵拉,导管的远侧端朝线管腔侧屈曲,通过将该推压/牵拉线推入,导管的远侧端朝相反侧屈曲。专利文献1 日本特表2007-507305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发明中,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将推压/牵拉线推入导管的情况下,导管的远侧端未必朝与线管腔相反侧屈曲。即,虽然在对推压/牵拉线进行牵拉的情况下导管的远侧端如预想的那样朝线管腔侧屈曲,但是,在将推压/牵拉线推入的情况下,远侧端完全停留在笔直地伸长的状态, 并不朝线管腔的相反侧屈曲。即便假定因推压/牵拉线的推入而远侧端朝与线管腔相反侧屈曲,该屈曲也极其细微,通过线的牵拉和推入所分别得到的屈曲量不对称。因此,在上述发明中难以充分地得到导管的行进方向的调整能力。第二,上述发明的推压/牵拉线具有当将该推压/牵拉线推入时能够使导管的远侧端屈曲程度的高刚性。因此,在因操作者的推入操作而在远侧端产生过度的推力的情况下,存在推压/牵拉线突破导管的远侧端而突出至体腔内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地对行进方向进行调整且能够进行安全的屈曲操作的导管。本发明的导管的特征在于,上述导管具备主管腔;以及直径比上述主管腔的直径小的副管腔,其中,多个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并且,固定于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的操作线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多个上述副管腔。并且,在本发明的导管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亦可为,在对上述操作线的近侧端进行牵拉的情况下,对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赋予拉力,从而上述远侧端部朝插通有该操作线的上述副管腔侧屈曲,在将上述操作线的近侧端相对于上述导管推入的情况下,实质上并不从该操作线对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赋予推力。并且,在本发明的导管中,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亦可为,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3个以上的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并且,亦可为,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2个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围对
置配置。
并且,亦可为,在上述导管的近侧端部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操作线进行牵拉而使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屈曲。并且,亦可为,上述操作线固定于上述导管的上述远侧端部的中间位置,在上述远侧端部、在比上述操作线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塑形部。并且,亦可为,在上述远侧端部的前端和上述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由放射线不透过材料形成的标记部件。并且,亦可为,上述塑形部呈二维或者三维的屈曲形状。并且,亦可为,上述导管的上述远侧端部呈屈曲形状,一条上述操作线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内侧,另一条上述操作线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外侧。并且,亦可为,从上述导管的近侧端侧直到远侧端侧,上述导管的挠性呈多级地增大。另外,本发明的各种构成要素并无分别独立存在的需要,可以多个构成要素形成为一个部件,可以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部件形成,可以某一构成要素是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也可以某一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根据本发明的导管,通过对分别插通于副管腔的操作线进行牵拉,能够使导管的远侧端部朝该操作线一侧屈曲。因此,在导管的远侧端部的屈曲操作中,不需要进行操作线的推入,因此能够实现安全的屈曲操作。并且,由于操作线分散配置在主管腔的周围的多个部位,因此能够良好地对远侧端部的屈曲方向进行调整。通过以下叙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以及所附的以下的附图能够进一步清楚上述的目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一例的纵剖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1的II - 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对导管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a)是示出自然状态的导管的纵剖示意图,(b)以及(c)是示出对操作线进行牵拉后的状态的导管的纵剖示意图。图4中,(a) (C)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纵剖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远侧端部的横剖示意图。图7中,(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纵剖示意图,(b)是远侧端部的放大图,(c)是变形例所涉及的远侧端部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将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插通于血管的状态的纵剖示意图。图9中,(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的纵剖示意图,(b)是示出使本实施方式的塑形(shaping)部屈曲后的状态的示意图,(c)是示出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线进行牵拉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插入血管枝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中,(a)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的远侧端部的示意图,(b)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的远侧端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所有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图1是沿延伸方向剖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该图的左侧是导管10的远侧端(前端)侧,右侧是导管10的近侧端(基端)侧。其中,在该图中,导管10的近侧端侧省略图示。图2是沿着图1的II - 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该图(a)是示出自然状态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该图(b)是示出稍稍牵拉操作线40的状态下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该图(c)是示出进一步牵拉操作线40的状态下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在该图中,仅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3根操作线40中的1根。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具备主管腔20 ;以及直径比主管腔20的直径小的副管腔 30。进而,对于导管10,多个副管腔30在主管腔20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并且,固定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操作线40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多个副管腔30。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在对操作线40的近侧端40进行牵拉的情况下,会对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赋予拉力,从而远侧端部15朝插通有该操作线40的副管腔30 —侧屈曲。另一方面,在将操作线40的近侧端40相对于导管10推入的情况下,实质上并不从该操作线40对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赋予推力。另外,所谓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是指包括导管10的远侧端DE的规定的长度区域。同样,所谓导管10的近侧端部19是指包括导管10的近侧端PE的规定的长度区域。并且,所谓导管10屈曲,是指导管1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弯曲或折弯而变弯。在本发明中,并不对屈曲和弯曲进行区分。即,无论曲率半径的大小如何,在本发明中均称作屈曲ο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分别插通有操作线40的3个以上的副管腔30在主管腔20的周方向分散配置。更具体地说,在图2中,示出3个副管腔30在主管腔20的周围以120度间隔配置的形态。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主管腔 20的管状的内层21 ;在内层21的周围编织线52而成的编织层50 ;以及由与内层21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在内层21的周围而包裹编织层50的外层60。进而,导管10在外层60的内部、且是在编织层50的外侧形成有副管腔30,在该副管腔30中分别插通有操作线40。另外,将形成有主管腔20以及副管腔30的、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导管10的主体称作护套16。副管腔30沿着导管10的长度方向(图1、3的左右方向)设置,且至少导管10的近侧端部19开口。操作线40的近侧端41从近侧端部19朝基端侧突出。
通过将插通有操作线40的副管腔30与主管腔20离开设置,当经主管腔20供给药剂等或插通光学系统时,药剂等或光学系统不会遗漏至副管腔30。进而,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将副管腔30设置在编织层50的外部,能够相对于滑动的操作线40对编织层50的内部、即主管腔20进行保护。因此,即便假定操作线40从导管10的远位端部15脱离,操作线40也不会使主管腔20的周壁开裂。在外层60的周围,作为导管10的最外层,任意地设置有外表面实施了润滑处理的亲水性的覆层64。在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设置有由X线等放射线无法透过的材料形成的环状的标记部件66。具体地说,标记部件66能够使用白金等金属材料。本实施方式的标记部件66 设置在主管腔20的周围、且设置在外层60的内部。操作线40的前端(远侧端)固定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将操作线40的前端固定于远侧端部15的形态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可以将操作线40的前端紧固于标记部件 66,可以将操作线40的前端焊接于护套16的远侧端部15,或者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将操作线 40的前端粘接固定于标记部件66或者护套16的远侧端部15。如后所述,也可以在导管10设置有多个标记部件66、67。并且,操作线40的前端也可以固定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中的中间位置12,或者也可以固定于远侧端DE(参照图9)。作为一例,内层21能够使用氟素类的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更具体地说,能够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等。通过在内层21使用氟素类树脂,当经导管10的主管腔20对患部供给造影剂、药液等时的递送性好。外层60广泛使用热塑性聚合物。作为一例,除了能够使用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之外,还能够使用聚乙烯(PE)、聚酰胺(PA)、尼龙弹性体、聚氨酯(PU)、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EVA)、聚氯乙烯(PVC)、或者是聚丙烯 (PP)等。构成编织层50的线52除了能够使用不锈钢(SUS)、镍钛合金等金属细线之外,还能够使用PI、PAI、或者PET等高分子纤维的细线。线52的截面形状并无特殊限定,可以是圆线也可以是扁线。将操作线40插通于主管腔30的方法能够采用各种方法。可以相对于副管腔30 预先贯通形成的导管10的护套16,从其一端侧插通操作线40。或者,也可以在进行护套16 的挤出成形时,与树脂材料一起将操作线40挤出而将其插通于副管腔30的内部。在将操作线40与树脂材料一起挤出而将其插通于副管腔30的情况下,要求操作线40具有构成护套16的树脂材料的熔融温度以上的耐热性。在上述操作线40的情况下, 作为具体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PI、或者PTFE等高分子纤维,或者,也可以使用SUS、实施了耐腐蚀性包覆的钢丝,钛或钛合金等的金属线。另一方面,在相对于预先成形的护套16的副管腔30插通操作线40的情况等、不要求操作线40具有耐热性的情况下,除了能够使用上述各材料之外,还可以使用PVDF、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者聚酯等。
覆层64能够使用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亲水性材料。如图3所示,在导管10,在导管10的近侧端部19设置有操作部70,该操作部70 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从而使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屈曲。操作部70分别单独地牵拉多根操作线40,或者同时牵拉两根以上的操作线40,从而使远侧端部15屈曲。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在将操作线40的近侧端41朝基端侧(图3的右侧) 牵拉的情况下,经由标记部件66对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赋予拉力,从而远侧端部15朝插通有该操作线40的副管腔30 —侧屈曲。在使导管10朝副管腔30彼此之间的中间方向屈曲的情况下,对插通于夹着该方向的2个副管腔30的2根操作线40 —起进行牵拉即可。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通过对3根操作线40的牵拉长度单独地进行控制,能够使远侧端部15遍及360度朝任意的方向屈曲。由此,无需进行对导管10的整体附加扭矩而使远侧端部15朝向规定方向的扭转操作,仅通过基于操作部70的操作线40的牵拉操作就能够对导管10的进入方向进行操作。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从近侧端PE侧直到远侧端DE侧,导管10 的挠性呈多级地增大。S卩,如图3(a)所示,导管10沿着长度方向被划分成远侧端部15、中间部17、以及近侧端部19,中间部17的挠性比近侧端部19的挠性高,此外,远侧端部15的挠性比中间部 17的挠性高。此处,所谓导管10的挠性,是指在沿径向赋予单位载荷的情况下的弯曲容易度。为了使导管10的挠性变化,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以使护套16的直径按照近侧端部19、中间部17、远侧端部15的顺序依次变化。或者,也可以使编织层50的编织密度按照近侧端部19、中间部17、远侧端部15的顺序依次变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通过使导管10在远侧端部15最柔软,如图3(b)所示,基于操作线40的牵拉的远侧端部15的追随性良好,能够容易地使远侧端部15朝该操作线40侧屈曲。并且,如图3(c)所示,在使操作线40的牵拉量增加的情况下,除了能够使远侧端部15屈曲之外,还能够使中间部17屈曲。另一方面,通过使因导管10的自重引起的弯矩最容易附加的近侧端部19呈刚性, 能够使导管10的硬挺度变强,能够保持形态稳定性。并且,在导管10的至少一部分长度区域中,从近侧端PE侧直到远侧端DE侧导管 10的挠性连续地增大。具体地说,在近侧端部19,朝向近侧端PE使硬度连续地增大。由此,如图3(c)所示,当使导管10大幅屈曲时,中间部17的变形不会受近侧端部 19的刚性约束而被阻碍。换言之,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维持导管10的近侧端PE附近的耐转矩性,并且能够使中间部17充分地屈曲变形。此处,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代表性的尺寸进行说明。能够使主管腔20的半径为大约200 300 μ m,使内层21的厚度为大约10 30 μ m,使外层60的厚度为大约100 150 μ m,使编织层50的厚度为20 30 μ m。进而, 能够使从导管10的轴心到副管腔30的中心的半径为大约300 350 μ m,使副管腔30的内CN 102264428 A
说明书
6/10 页
径为大约40 100 μ m,使操作线40的粗细为30 60 μ m。进而,能够使导管10的最外径为大约;350 450 μ m。S卩,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外径直径不足1mm,能够插通于腹腔动脉等血管、以及肝动脉枝、内颈动脉枝等末梢血管。并且,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由于能够通过操作线 40的牵引而在行进方向自由操作,因此,例如即便是在分支的血管内也能够使导管10沿期望的方向进入。图4(a) (c)是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使用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该图(a)示出插通于血管100内的导管10的远侧端DE到达血管100的分支部 101的状态。此处,尝试使导管10自分支部101朝血管枝103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X行进。 此处,如该图(a)所示,对导管10的3根操作线40中的1根或者2根进行牵拉,使远侧端部15朝方向X屈曲。但是,由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具备高挠性,因此,如该图(b)所示,会出现远侧端部15在血管100的角部102折弯,导管10沿位于主管104的延长线上的方向Y行进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如该图(C)所示,通过进一步对操作线40的近侧端41进行牵拉,不仅能够使远侧端部15朝方向X弯曲,而且能够使中间部17也朝方向 X弯曲。由此,能够将导管10整体的行进方向从主管104的延伸方向Y变更成血管枝103 的延伸方向X。进而,通过使导管10的远侧端DE进入至血管103的充分的深度,中间部17以及近侧端部19追随于此而进入血管枝103。进而,中间部17、近侧端部19具有比远侧端部15 的弯曲刚度大的弯曲刚度。因此,即便假定中间部17、近侧端部19与角部102接触,也不再会出现导管10折弯而进入主管104的情况。如上,即便是相对于存在分支的血管、末梢血管,也能够使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 进入期望的方向。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优选远侧端部15的屈曲角度超过90度。由此, 即便是在导管100的分支角度为U弯这样的锐角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导管10进入上述分支枝。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各种变形、改进等。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将副管腔30形成于编织层50的外部的形态,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主管腔20的管状的内层21 ;在内层21的周围编织线52而成的编织层50 ;以及由与内层21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在内层21的周围而包裹编织层50的外层60。进而,导管10在内层21的内部形成有副管腔30,在该副管腔30中分别插通有操作线4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插通于副管腔30的操作线40的前端被焊接于内层21的远侧端部15。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副管腔30的外周由编织层50保护,因此,即便在进行操作时对操作线40赋予过剩的拉力而操作线40从远侧端部15脱离,操作线40也不会使外层60开裂而露出至外部。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横剖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在主管腔20的周围对置配置有2个副管腔30(30a、 30b),在这2个副管腔30中分别插通有操作线4(K40a、40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副管腔30a和副管腔30b夹着导管10的轴心隔开180度对置形成。进而,在副管腔30a中插通有操作线40a,在副管腔30b中插通有操作线40b。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当对操作部70(参照图3)进行操作而将操作线40a朝近侧端PE侧(图6的纸面深处方向)牵拉时,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朝图6的上方屈曲。 并且,当对操作部70进行操作而将操作线40b朝近侧端PE侧牵拉时,导管10的远侧端部 15朝图6的下方屈曲。因此,通过在对操作线40a或者操作线40b的一方进行牵拉的状态下使导管10最大程度仅扭转旋转90度,操作者能够使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朝期望的方向屈曲。例如,当在图6中使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朝图中右侧屈曲的情况下,在对操作线 40a进行牵拉而使远侧端部15朝图中上方屈曲后的状态下,使导管10整体在该图中朝顺时针方向仅扭转旋转90度即可。或者,也可以在对操作线40b进行牵拉而使远侧端部15朝图中下方屈曲后的状态下,使导管10整体在该图中朝逆时针方向仅扭转旋转90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能够将导管10整体的扭转旋转抑制在90度以下, 并且能够使远侧端部15朝期望的方向屈曲。因此,操作者能够迅速地使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指向期望的方向。图7(a)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该图(b)是远侧端部15的放大图。该图(c)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远侧端部15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在远侧端部15呈屈曲形状这点上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一条操作线40a设置在屈曲方向的外侧,另一条操作线40b 设置在屈曲方向的内侧。更具体地说,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护套16的远侧端部15被塑形,从位于基端侧的中间部17开始连续地形成有第一屈曲部151和第二屈曲部152。第一屈曲部151和第二屈曲部152在共通的平面内屈曲。即,本实施方式的远侧端部15 二维地多段屈曲。进而,相对于中间部17的延伸方向,第一屈曲部151和第二屈曲部152分别以大致45度的角
度屈曲。第一屈曲部151形成为比第二屈曲部152长,作为一例,在使护套16的外径(直径)为700 900 μ m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一屈曲部151的长度为10 15mm、使第二屈曲部 152的长度为3 10mm。如图7(b)所示,操作线40a以及操作线40b插通于护套16,直至设置于远侧端部 15的最前端的标记部件66的附近,并在护套16的前端与之结合。在该情况下,当将操作线40a朝图中右侧牵拉时,首先,第二屈曲部152被朝该图的上方抬起,第一屈曲部151与第二屈曲部152之间的屈曲角度减少。当进一步牵拉操作线40a时,第二屈曲部152与第一屈曲部151 —起被朝该图的上方抬起,第一屈曲部151与中间部17(参照该图(a))之间的屈曲角度减少。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 (c)所示,也可以使操作线40a以及操作线40b在第一屈曲部151的前端附近与护套16结合。在该情况下,当对操作线40a进行牵拉时,在第二屈曲部152与第一屈曲部151之间的屈曲角度不变的状态下,第一屈曲部151被朝该图的上方抬起,从而第一屈曲部151与中间部17(参照该图(a))之间的屈曲角度减少。另一方面,通过对操作线40b进行牵拉,能够使第一屈曲部151、第二屈曲部152朝与上述屈曲方向相反的方向屈曲,使远侧端部15的屈曲角度增大。此处,即便是在以规定的力对操作线40a或者操作线40b的一方进行牵拉,其次使该牵拉力为零的情况下,护套16也不会直接回复自然状态。换言之,被牵拉的护套16到恢复原来的状态为止会产生时间延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一方的操作线进行牵拉,并在将该牵拉力除去之后对另一方的操作线进行牵拉,能够迅速地使护套16回复自然状态。图8是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插通于血管100的状态的纵剖示意图。通过对操作线40a(在该图中并未图示)进行牵拉而形成为使第二屈曲部152的屈曲角度缓和的状态,能够将在前端实施了屈曲形状的塑形的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插通于比较细的血管 100。在上述状态下,在第二屈曲部152到达血管100的血管枝103(参照图4各图)的情况下,通过使导管10扭转旋转而使第二屈曲部152的屈曲方向与血管枝103的分支方向一致,并使操作线40a的牵拉力缓和,能够使第二屈曲部152容易地进入该血管枝103。此时,通过对操作线40b进行牵拉,能够使第二屈曲部152更容易进入血管枝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两段的屈曲形状的远位端部15,但是并发明并不限于此。作为远位端部15的塑形的形状,能够任意地采用U字状、L字状、S字状、Ω字状、或者螺旋状、或者是上述形状的组合等,屈曲的角度或者弯曲的曲率并无特殊限定。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由于形成为预先将操作线40a以及操作线40b插通于直管状的护套16并使其前端部与护套16结合的状态,可以使护套16的远侧端部15变形成屈曲形状。本实施方式的操作线40a、40b的软化点温度(熔融温度)比护套16的软化点温度高。进而,当对护套16的远侧端部15进行塑形时,可以将护套16的前端加热至护套16 的软化点温度以上、且不到操作线40a、40b的软化点温度(熔融温度)的温度,使护套16 朝期望的方向屈曲,然后进行冷却。并且,对远侧端部15施以塑形的时刻并无限定。S卩,可以在导管10的产品出厂的时刻预先施以塑形(预塑形),或者也可以在即将把导管10插入血管等的体管之前在现场施以塑形(重塑形)。图9(a)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管10的纵剖示意图。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操作线4(K40a、40b)固定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中间位置12。进而,在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在比操作线40a靠前端(远侧端DE)的一侧设置有塑形部11。
该图所示的导管10的塑形部11形成为直线状,作为重塑形的预定区域设置。在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前端(远侧端ED)和中间位置12分别设置有由放射线不透过材料形成的标记部件66、67。此处,设置有标记部件67的中间位置12并不需要是远侧端部15的严格的中央。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从近侧端侧(图9的右侧)直到远侧端DE侧,导管10 的挠性呈多级地增大。具体而言,远侧端部15处的护套16的弯曲弹性率比中间部17处的护套16的弯曲弹性率低,挠性大。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远侧端部15进一步被分成塑形部11和能动部13。能动部13是远侧端部15的比操作线40的固定端42靠基端侧的区域。进而,塑形部11是远侧端部15的比固定端42靠远侧端DE侧的区域。标记部件67设置在操作线40的固定端42的附近。操作线40的固定端42可以与标记部件67连结,或者也可以稍稍离开。换言之,标记部件67设置于塑形部11与能动部13之间的边界区域。图9(b)是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通过预塑形或者重塑形使塑形部11弯曲后的状态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塑形部11从标记部件67朝向远侧端DE而朝图中下侧屈曲。塑形部11的屈曲角度θ可以是40 50度。由此,能够将导管10适宜地插通于以各种角度分支或者屈曲的血管。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可以使塑形部11的轴长为3 10mm,使能动部13的轴长为10 20mm,使中间部17的轴长为20mm以上。对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塑形部11呈屈曲形状,一条操作线40b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内侧,另一条操作线40a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外侧。图9(c)是示出对设置于塑形部11的屈曲形状的外侧的操作线40a进行牵拉的状态的示意图。当如箭头所示那样将操作线40a朝基端侧牵拉时,能动部13朝操作线40a — 侧屈曲。此时,由于在比标记部件67靠前端侧的塑形部11并未插通有操作线40,因此,塑形部11能够维持屈曲形状。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能够在维持塑形部11的屈曲形状的状态下使能动部13屈曲。与能动部13的弯曲刚度相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17的弯曲刚度足够大,在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的情况下,实质上仅能动部13屈曲。另外,对于塑形部11和能动部13,护套16的弯曲刚度以及径向的尺寸相同。图10是示出将图9(b)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插入血管枝105的状态的示意图。该图示出自右侧插入至血管100的主管104的导管10的塑形部11到达血管100的分支部101的状态。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通过在该导管10插入于血管100等体管的状态下从体外照射X线等放射线,能够目视确认装配有标记部件66的远侧端DE和装配有标记部件67 的中间位置12。因此,能够检测塑形部11钩挂于血管100的分支部101的情况。在分支部101,从主管104分支出第一血管枝103。进而,在分支部101,在刚刚从第一血管103分支之后,又分支形成有第二血管枝105。因此,为了使导管10从主管104经由第一血管枝103进入第二血管枝105,需要使导管10屈曲成大致S字状。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由于操作线40的固定端42比塑形部11靠基端侧、操作线40的牵拉力不会附加于塑形部11,因此,能够在维持塑形部11的屈曲形状的状态下使能动部13屈曲。因此,如图10所示,通过对设置于塑形部11的屈曲形状的外侧的操作线 40a进行牵拉,导管10变形成大致S字状,能够适当地将设置有标记部件66的远侧端DE推入第二血管枝105。另外,通过使塑形部11成为屈曲形状,相对于血管100的简单的分支,无需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操作,仅通过使导管10扭转旋转而使塑形部11的屈曲方向与该分支方向一致就能够将导管10推入。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血管枝103的迅速的插入操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管10在塑形部11的两端分别具备标记部件66、67。并且, 标记部件66、67分别呈圆环状。因此,通过照射放射线,能够掌握标记部件66、67的位置及其朝向。因此,不仅能够知晓装配有标记部件66的远侧端DE的位置,而且能够知晓装配有标记部件67的中间位置12的位置,进一步还能够知晓塑形部11的朝向。由此,能够相对于以各种角度分支的血管枝103、105选择性地将导管10推入。图11(a)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示意图。该图(b) 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示意图。在上述导管10中,塑形部11呈二维或者三维的屈曲形状。对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10,塑形部11形成为螺旋状而具有环状部14,呈三维的屈曲形状。对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0,塑形部11形成为波浪状,呈二维的屈曲形状。与第五实施方式同样,在第六以及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0中,操作线40固定于标记部件67而插通于能动部13及其基端侧。由此,在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的情况下,不会对塑形部11施加弯曲方向的载荷。第六实施方式的导管10特别适用于插入于由癌细胞等形成的环形状的血管的情况。即,在将图11(a)的导管10的远侧端DE推入环形状的血管的情况下,环状部14追随该血管的环形状而被插入。此处,由于即便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而使能动部13的前端(标记部件67)指向规定的血管枝,该牵拉力也不会作用于塑形部11,因此,塑形部11能够因其挠性而自由地弯曲变形。因此,与环状的血管对应,塑形部11的环状部14灵活地追随该环状的血管,能够以不会对该血管赋予过大的负担的方式将导管10插入。图11(b)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导管10也同样,无论是否对操作线40进行牵拉而对能动部13进行屈曲操作,都能够适当地将导管10推入呈波浪状地屈曲的血管。本申请主张享有2008年12月洸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8-332204以及2009 年4月27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09-108473为基础的优先权,上述优先权文件的公开全都包含于本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该导管具备主管腔;以及直径比上述主管腔的直径小的副管腔, 上述导管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并且,固定于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的操作线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多个上述副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对上述操作线的近侧端进行牵拉的情况下,对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赋予拉力,从而上述远侧端部朝插通有该操作线的上述副管腔侧屈曲,在将上述操作线的近侧端相对于上述导管推入的情况下,实质上并不从该操作线对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赋予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3个以上的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方向分散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2个上述副管腔在上述主管腔的周围对置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近侧端部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操作线进行牵拉而使上述导管的远侧端部屈曲。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线固定于上述导管的上述远侧端部的中间位置,在上述远侧端部、在比上述操作线靠前端侧的位置设置有塑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远侧端部的前端和上述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由放射线不透过材料形成的标记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塑形部呈二维或者三维的屈曲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管的上述远侧端部呈屈曲形状,一条上述操作线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内侧,另一条上述操作线设置于屈曲方向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导管的近侧端侧直到远侧端侧,上述导管的挠性呈多级地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管的至少一部分长度区域,上述导管的挠性从上述导管的近侧端侧直到远侧端侧连续地增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管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主管腔的管状的内层;在上述内层的周围编织线而成的编织层;以及由与上述内层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在上述内层的周围而包裹上述编织层的外层,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上述副管腔形成在上述内层的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管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主管腔的管状的内层;在上述内层的周围编织线而成的编织层;以及由与上述内层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且形成在上述内层的周围而包裹上述编织层的外层,分别插通有上述操作线的上述副管腔形成在上述外层的内部、且形成在上述编织层的外侧。
全文摘要
导管(10)具备主管腔(20);以及直径比主管腔(20)的直径小的副管腔(30)。进而,对于导管(10),多个副管腔(30)在主管腔(20)的周方向分散配置,并且,固定于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的操作线(40)分别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于多个副管腔(30)。通过对分别插通于副管腔(30)的操作线(40)进行牵拉,能够使导管(10)的远侧端部(15)朝该操作线(40)一侧屈曲。
文档编号A61M25/00GK102264428SQ20098015273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兼政贤一, 坂田洋一, 田中速雄 申请人: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