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16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入血管及脉管等的生物体内的导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将具有摄像功能的超声波导管插入心脏的冠状动脉等的血管、胆管等的脉管中,来进行图像诊断。作为图像诊断装置,能够举出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IVUSdntra Vascular Ultra Sound)。一般地,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构成为使内置有超声波振子的探针在血管内径向扫描,并以同一超声波振子接收被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反射的反射波(超声波回音),然后,实施增幅、检波等的处理,并根据生成的超声波回音的强度描绘血管的截面图像。另外,作为图像诊断装置,还逐渐利用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OCT=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0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将内置有光纤的探针插入血管内,所述光纤在顶端安装了内置有光学透镜及光学反射镜的探针,一边使配置在光纤的顶端侧的光学反射镜径向扫描,一边对血管内照射光,根据来自生物体组织的反射光描绘血管的截面图像。另外,最近,还提出了使用被称为下一代OCT的光频区域成像法(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imaging :0FDI)的图像诊断装置。对比文件1中,记载了血管内超声波诊断装置即生物体插入用探针。该生物体插入用探针,在向生物体内插入的鞘上,作为加强层设有金属管,该金属管上形成有螺旋状的狭缝。不过,用于OCT、OFDI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由鞘和数据取得用轴构成,由于通过使数据取得用轴在鞘内高速旋转以及使其一边高速旋转一边向基端侧移动来取得图像,因此,将生物体插入用探针插入导向导管内时,有时会在鞘的基端部处产生扭结(kink)。尤其是,若鞘的基端部处的刚性过高,则向导向导管进行插入时操作性降低,容易产生扭结。因此,专利文献1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使加强层的顶端侧的狭缝密度(加强层的轴向的规定单位长度内存在的狭缝部分的总表面积)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高,由此,提高顶端部的柔软性并使操作性提高,并且,使加强层的基端侧的狭缝密度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低,由此,对基端部也赋予一定程度的柔软性,从而确保鞘的基端部处的操作性并降低扭结的发生。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2407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若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生物体插入用探针那样、将加强层的基端侧的狭缝密度提高得比中央部的狭缝密度高,则在加强层的基端侧,刚性会降低,在狭缝的基端侧的终端,存在着加强层上发生龟裂的可能性。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能够抑制设在鞘上的加强层的狭缝的终端处的龟裂的发生,并能够提高安全性。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导管,具有插入生物体内的鞘,所述鞘具有至少一层的管状的加强层,该加强层上形成有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连续的螺旋状狭缝,在作为所述螺旋状狭缝的基端侧的部位即狭缝基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狭缝终端部,该狭缝终端部上设有所述螺旋状狭缝的终端,并且,螺旋状狭缝相对于所述加强层的周向的倾斜角比所述狭缝基端部大。发明的效果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导管,在狭缝基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相对于加强层的周向的倾斜角比狭缝基端侧大的狭缝终端部,因此,能够通过倾斜角大的狭缝终端部使鞘的刚性提高,并能够抑制狭缝的终端处的龟裂的发生,使安全性提高。如果所述狭缝终端部的所述倾斜角从所述狭缝基端部逐渐变化,则加强层的刚性平滑地变化,能够抑制应力集中,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龟裂的发生。如果所述倾斜角为90度以下,则当拉伸力或弯曲扭矩作用于鞘时,难以作用向扩开狭缝方向的力,能够抑制龟裂的发生。如果所述螺旋状狭缝在所述狭缝基端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基端部低的狭缝中间部,在所述狭缝中间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中间部高的狭缝顶端部, 那么,在鞘的顶端部具有柔软性而提高顶端侧的操作性,而且,在基端侧具有柔软性,能够确保鞘的基端部的操作性而且还能降低扭结的发生。如果通过向所述顶端侧缩径的扭结抑制部件将所述鞘的与所述狭缝终端部所对应的部位覆盖,则能够抑制鞘的扭结的发生,而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狭缝的终端的龟裂的发生。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顶端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使振子单元撤回(拉回?)时的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中间端口转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5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单元连接器及中继连接器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6是鞘主体的长度方向剖视图。图7是表示超声波导管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鞘主体的基端部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鞘主体的其他例的基端部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鞘主体的另一其他例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通过外部驱动装置使超声波导管撤回时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鞘主体的另一其他例的基端部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超声波导管(导管)2 鞘10、10b 鞘管
13、13b中间管(加强层)14、14b螺旋状狭缝15、1恥狭缝顶端部16、1乩狭缝中间部17、17b狭缝中间部18、1汕狭缝基端部19、19a、191c 狭缝终端部191、191c 终端26 腔66耐扭结保护器(扭结抑制部件)66a扭结抑制用顶端部α狭缝倾斜角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为便于说明,有时对附图的尺寸比率进行夸张而不同于实际的比率。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是用于通过超声波诊断对体腔内进行观察的导管。如图1所示,超声波导管1具有插入体腔内的鞘2 ;向体腔内组织发送、接收超声波的成像芯4 ;供成像芯4贯通且与鞘2相比位于基端侧的操作部3。如图2所示,鞘2具有鞘顶端部21、鞘管10、充填液入出路部件23。鞘顶端部21上设有形成有导丝腔211的筒状的鞘顶端部件27 ;设置在与顶端部相比稍微处于基端侧的部分上的X射线造影标记物M ;充填液入出路部件23。导丝25预先插入体腔内,一边将该导丝25穿过导丝腔211,一边将超声波导管1引导至患部。X射线造影标记物M以当插入体腔内时能够在X射线透视下确认超声波导管1的顶端位置的方式设置。充填液入出路部件23上,形成有与鞘管10内的腔沈连通、用于使充填在鞘管10 内的生理盐水流出至外部的孔即灌注腔231。鞘2内,以能够在鞘2的轴向上滑动的方式内置有成像芯4。该成像芯4具有用于向体腔内组织发送、接收超声波的振子单元41 ;将该振子单元41安装在顶端并使其旋转的驱动轴42。振子单元41由发送、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振子411(信号发送、接收部件)和收纳超声波振子411的外壳412构成。鞘管10由超声波的透过性高的材料形成。鞘2的超声波振子411移动的范围内的部位,构成超声波能够透过的声窗部。超声波具有在声阻抗发生变化的边界部反射的性质。诊断时,即在将超声波导管1留置在血管内的状态下,超声波导管1的周围布满血液 (体液)。因此,需要以在超声波振子411与诊断对象即血管壁之间、除具有与血液相同的声阻抗的物质以外不存在其他物质的方式构成。其中,声阻抗是通过材料中的声传播速度 (音速)和材料的密度的积进行表示的材料固有的常数。在鞘2的管腔内,作为超声波传递液,注入声阻抗与血液大致一致的生理盐水。因此,构成鞘2的材料也需要是具有相同的声阻抗的材料。
驱动轴42由柔软且具有能够将产生于操作部3(参照图1)处的旋转的动力传递至振子单元41的特性、例如由卷绕方向右左右地交互的3层线圈等的多层线圈状的管体构成。驱动轴42传递旋转的动力,由此,振子单元41旋转,能够360度观察血管及脉管等的体腔内的患部。另外,驱动轴42在内部穿设有信号线54,该信号线M用于将由振子单元 41检测的信号传送至操作部3。如图1所示,操作部3具有中间端口转接器(hub) 31,该中间端口转接器31具有供用于排除空气的生理盐水注入的端口 311 ;单元连接器32,该单元连接器32经由内管 312与中间端口转接器31相连;中继连接器33,该中继连接器33经由外管331与单元连接器32相连并将鞘2和操作部3连接。中间端口转接器31保持驱动轴42及内管312。通过相对于单元连接器32及外管 331将内管312推入或拉出,从而驱动轴42连动地在鞘2内轴向滑动。将内管312最大程度地推入时,如图1所示,内管312的鞘侧的端部到达外管331 的鞘侧端部附近即中继连接器33附近。而且,在该状态下,振子单元41位于鞘2的鞘管10 的顶端附近。另外,将内管312最大程度地拉出时,如图3所示,内管312的形成在顶端的止动件313被挂在单元连接器32的内壁上,被挂住的顶端附近以外的部分露出。而且,在此状态下,鞘2被原样地保持不动,振子单元41在鞘2的内部被拉回。振子单元41 一边旋转一边移动,由此,能够绘制血管及脉管等的截面图像。如图4所示,操作部3的中间端口转接器31具有接头50、公连接器51、转子52、连接管53、信号线54、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密封部件56、耐扭结保护器57。接头50在超声波导管1的使用者手边侧具有开口部501,并在内部配置公连接器 51及转子52。公连接器51能够从接头50的开口部501侧与外部驱动装置7 (参照图11) 所具有的母连接器711连结,由此,外部驱动装置7和公连接器51实现机械连结和电连结。转子52将连接管53保持为不能旋转,且该转子52与公连接器51 —体地旋转。连接管53为了将转子52的旋转传递至驱动轴42,而在与转子52侧相反的端部保持驱动轴 42。在连接管53的内部穿设有信号线M,该信号线M的一端连接在公连接器51上,另一端穿插在驱动轴42内而连接在振子单元41上。振子单元41上的观察结果经由公连接器 51发送至外部驱动装置7,并实施适当的处理而将其作为图像显示。对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从端口 311注入生理盐水,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将该生理盐水以不会漏至外部的方式导入内管312内。此外,在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和接头50之间,设置有包含0形环58的密封部件56,因此,生理盐水不会漏出至接头50的开口部501侧。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上嵌插有内管312的一部分,在内管312及中间端口转接器主体55的周围配置有耐扭结保护器57。如图5所示,单元连接器32具有单元连接器主体61、封固部件62、罩部件63、衬垫 64。单元连接器主体61供安装在中继连接器33上的外管331插入,在该外管331的内部插入有从中间端口转接器31伸出的内管312。封固部件62与单元连接器主体61组合并保持衬垫64,罩部件63与单元连接器主体61组合并保持外管331。由于在单元连接器主体61及封固部件62之间密封有衬垫64,因此,即使供给至中间端口转接器31的端口 311的生理盐水经过内管312流入外管331内,也不会漏至单元连接器32的外部。另外,从中间端口转接器31伸出的内管312,由于在顶端形成有止动件313,因此, 即使在最大程度地牵拉中间端口转接器31时,即,将内管312从外管331最大程度地拉出时,止动件313会被牵拉并搭在单元连接器主体61的内壁上,不会出现从单元连接器32将内管312拔出的情况。中继连接器33具有外管保持部65和耐扭结保护器66。外管保持部65保持外管 331。另外,在外管保持部65的内面上,连结有鞘2的基端侧端部,形成将从外管331插通的驱动轴42以及生理盐水导入至鞘2的路径。在该路径内,还可以进一步插入多个管,从而防止驱动轴42的折弯以及生理盐水的泄漏等。在外管保持部65的供驱动轴42插通的出口部件332的内壁上,固定有保护管67。 该保护管67向从中间端口转接器31伸出的内管312内伸出,并配置在驱动轴42与内管 312之间。因此,当内管312被推入外管331时,保护管67与该推入方向反向地被推入内管 312。当内管312相对于外管331被推入或拉出时,相对于内管312,保护管67也从相反方向相对地被推入或拉出,因此,即使与内管312接触而产生摩擦因而在驱动轴42上产生挠曲力,也能够通过保护管67抑制挠曲力,防止折弯等。另外,保护管67由金属的疏卷线圈状的管体形成,因此,生理盐水会从线圈的间隙流入,因此不存在空气残留在外管331内的情况。而且,如图6所示,超声波导管1的鞘管10由内侧管11、中间管13 (加强层)、外侧管12构成。此外,鞘管10不限于这样的3层构造,也可以是2层构造管或4层以上的管。内侧管11是具有从基端延伸到顶端的腔体沈的管体。中间管13紧密接着在内侧管11的外面上。外侧管12紧密接着在中间管13的外面上。希望内侧管11的壁厚为 30 300 μ m,且具有至少0. 4Kgf以上的拉伸断裂强度。而且,与中间管13、外侧管12的顶端相比,内侧管11的顶端以规定长度位于顶端侧,鞘管10的顶端部仅由内侧管11构成。中间管13、外侧管12的顶端与内侧管11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00 250mm左右。鞘管10的外径优选为0. 5 1. 5mm,更优选为0. 8 1. 0mm。另外,外侧管的壁厚优选为0. 05 0. 2mm左右。作为用于内侧管11的合成树脂,使用PTFE、ETFE等的氟树脂、聚酰亚胺、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的光透过性树脂构成的管。作为用于外侧管12的合成树脂,可以使用例如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烯烃弹性体(例如,聚乙烯弹性体、聚丙烯弹性体、使用乙烯-丙稀共聚体等的弹性体等)、 聚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聚酰胺弹性体、聚亚安酯、氟树脂等的热可塑性树脂、硅橡胶等,优选聚酯、聚酰胺弹性体或聚亚安酯。另外,外侧管12优选柔软到不会妨碍内管的弯曲的程度。中间管13是具有从基端贯通至顶端的内腔的管体。作为中间管13的形成材料,优选比内侧管11以及外侧管12的形成材料硬质。作为中间管13的形成材料,可以使用金属管、硬质合成树脂管等。作为金属管,优选不锈钢(SUS304、SUS316等)、超弹性金属等的管体,但并不限于此。另外,作为硬质合成树脂,使用PTFE、ETFE等的氟树脂、聚酰亚胺、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的硬质树脂构成的管,但并不限于此。中间管的壁厚优选为0. 05 0. 2mm
左右ο而且,中间管13具有从顶端部到基端部连续的螺旋状狭缝14。如图6 8所示, 螺旋状狭缝14具有狭缝密度最高的狭缝顶端部15 ;与狭缝顶端部15连续且狭缝密度比狭缝顶端部15低的第一狭缝中间部16 ;与第一狭缝中间部16连续且狭缝密度比第一狭缝中间部16低的第二狭缝中间部17 ;与第二狭缝中间部17连续且狭缝密度比第二狭缝中间部17高的狭缝基端部18 ;形成有狭缝的基端侧的终端191的狭缝终端部19。在此,狭缝密度指的是中间管13的轴向上规定单位长度中存在狭缝的部分的总表面积。此外,虽然优选狭缝中间部如上述这样具有第一狭缝中间部16和第二狭缝中间部17,但也可以是一个狭缝中间部。这样的螺旋状狭缝14可以通过激光加工形成。而且,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密度优选是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密度的5/4 5/2倍左右,狭缝基端部的长度优选为20 IOOmm左右。在图6所示的鞘管10中,通过狭缝间距(狭缝间的距离)的长度来调整中间管13 的狭缝密度,狭缝间距越长则狭缝密度越底。具体地,在中间管13中,狭缝顶端部15的狭缝间距最短,第一狭缝中间部16具有比狭缝顶端部15长的狭缝间距,第二狭缝中间部17 具有比第一狭缝中间部16长的狭缝间距。而且,狭缝基端部18具有比第二狭缝中间部17 短的狭缝间距。因此,鞘管10从顶端向基端侧刚性逐渐升高,并且,在基端部比较柔软。狭缝顶端部15的狭缝间距优选为0. 3 1. Omm左右,狭缝顶端部15的长度优选为10 IOOmm左右。第一狭缝中间部16的狭缝间距优选为1. 0 5. Omm左右,第一狭缝中间部16的狭缝间距优选为狭缝顶端部15的狭缝间距的2 4倍左右,第一狭缝中间部16的长度优选为50 250mm左右。另外,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间距优选为3 6mm左右,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间距优选为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间距的5/4 5/2倍左右,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间距优选为第一狭缝中间部16的狭缝间距的2 4倍左右。另外,第二狭缝中间部17 的长度优选为500 900mm左右。而且,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间距优选为2 4mm左右,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间距优选为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间距的2/5 4/5倍左右。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狭缝顶端部15、第一狭缝中间部16、第二狭缝中间部17以及狭缝基端部18分别具有在规定长度的相同间距内延伸的部分,但狭缝间距也可以逐渐变化。而且,中间管13最好在第二狭缝中间部17与狭缝基端部18之间具有狭缝密度向基端方向逐渐升高(具体地,狭缝间距逐渐变短)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同样地, 中间管13最好在狭缝顶端部15与第一狭缝中间部16之间具有狭缝密度向基端方向逐渐降低(具体地,狭缝间距逐渐变长)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同样地,中间管13最好在第一狭缝中间部16与第二狭缝中间部17之间具有狭缝密度向基端方向逐渐降低(具体地,狭缝间距逐渐变长)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鞘管10的外径为1mm,中间管13是不锈钢制,第二狭缝中间部17的狭缝间距为5mm,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间距为3mm。而且,狭缝基端部18的长度为 20mm,在第二狭缝中间部17与狭缝基端部18之间,设有30mm的狭缝密度移行部。而且,在狭缝终端部19,如图8所示,设有螺旋状狭缝14的基端侧的终端191,并且,狭缝相对于中间管13的周向的倾斜角即狭缝倾斜角α形成为比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倾斜角α大。S卩,狭缝终端部19处的狭缝与狭缝基端部18处的狭缝相比以在鞘管10的轴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狭缝终端部19形成在螺旋状狭缝14的终端191的附近的较短范围内,没有必要卷绕360度以上而形成为螺旋状,但有时也卷绕360度以上。狭缝终端部19的轴向长度L优选为3mm 5mm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mm,但可以与狭缝的宽度及狭缝倾斜角α等的条件相应地适宜变更。狭缝倾斜角α优选以在狭缝基端部18与狭缝终端部19之间逐渐变大的方式移行。此外,图8所示的狭缝终端部19由狭缝倾斜角α逐渐变化的部分和狭缝倾斜角α恒定的终端191侧的部分构成,但也可以仅由狭缝倾斜角α逐渐变化的部分构成,另外,如图 9所示,还可以采用仅由狭缝倾斜角α恒定的部分构成的狭缝终端部19a。另外,在狭缝终端部19,优选狭缝倾斜角α为90度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终端部19处的狭缝倾斜角α为80度。此外,狭缝倾斜角α也可能超过90度。另外,螺旋状狭缝14的狭缝密度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其他例的鞘管IOb那样、根据狭缝宽度进行调整。狭缝宽度越短则狭缝密度越低。该鞘管IOb的中间管13b,与上述的中间管13相同地,具有从顶端部到基端部连续的螺旋状狭缝14b。而且,该中间管13b中,狭缝顶端部15b的狭缝宽度最大,第一狭缝中间部16b具有比狭缝顶端部15b窄的狭缝宽度,第二狭缝中间部17b具有比第一狭缝中间部16b更窄的狭缝宽度。而且,狭缝基端部18b具有比第二狭缝中间部17b宽的狭缝宽度。 因此,鞘管IOa从顶端向基端侧刚性逐渐升高,并且在基端部比较柔软。狭缝顶端部15b的狭缝宽度为0. 08 0. 12mm左右,狭缝顶端部15b的长度为 10 IOOmm左右。另外,第一狭缝中间部16b的狭缝宽度为0. 07 0. Imm左右,狭缝顶端部15b的狭缝宽度是第一狭缝中间部16b的狭缝宽度的5/3 5/4倍左右,第一狭缝中间部16b的长度为50 250mm左右。第二狭缝中间部17b的狭缝宽度为0. 06 0. 09mm左右,第二狭缝中间部17b的狭缝宽度为第一狭缝中间部16b的狭缝宽度的9/10 6/7倍左右,第二狭缝中间部17b的长度为500 900mm左右。而且,狭缝基端部18b的狭缝宽度为第二狭缝中间部17b的狭缝宽度的1. 2 4 倍左右,狭缝基端部18b的狭缝宽度为0. 07 0. Imm左右。而且,上述的狭缝顶端部15b、第一狭缝中间部16b、第二狭缝中间部17b、狭缝基端部18b优选分别具有在规定长度的相同宽度内延伸的部分。此外,上述各狭缝部也可以是狭缝宽度逐渐变化的部分。而且,同样在此类型的中间管13b中,最好在第二狭缝中间部17b与狭缝基端部 18b之间具有狭缝宽度向基端方向逐渐扩大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同样地,中间管 13b最好在狭缝顶端部1 与第一狭缝中间部16b之间具有狭缝宽度向基端方向逐渐变窄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同样地,中间管1 最好在第一狭缝中间部16b与第二狭
9缝中间部17b之间具有狭缝宽度向基端方向逐渐变窄的规定长度的狭缝密度移行部。此外,图10所示其他例的鞘管IOb的狭缝终端部19,由于与图8所示的前述鞘管 10的狭缝终端部19是同样的,因而省略说明。此外,也可以通过使狭缝间距的长度和狭缝宽度这二者变化来调整螺旋状狭缝14 的狭缝密度。而且,鞘管10的基端固定在耐扭结保护器66 (扭结抑制部件)上。具体地,将鞘管10的基端部插入耐扭结保护器66的腔内并固定。耐扭结保护器66将狭缝基端部18的基端部分以及狭缝终端部19所处的鞘管10 的基端部固定。即,狭缝基端部18以及狭缝终端部19位于规定长度的耐扭结保护器66内。 而且,耐扭结保护器66具有紧密接着在鞘管10的外面上且向顶端侧缩径的扭结抑制用顶端部66a。狭缝基端部18的顶端部优选与耐扭结保护器66的扭结抑制用顶端部66a的顶端相比位于5 150mm顶端侧。尤其优选位于10 IOOmm顶端侧。此外,在鞘管10与耐扭结保护器66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其他的加强用管。上述的超声波导管1连接在图11所示的外部驱动装置7上而被驱动。外部驱动装置7具有内置有电机等的外部驱动源的扫描装置71 ;握持扫描装置 71并通过电机等使其向轴向移动的轴向移动装置72 ;控制扫描装置71和轴向移动装置72 的控制部79 ;显示通过振子单元41而得到的图像的显示部74。轴向移动装置72具有握持固定扫描装置71的扫描握持部721 ;拉回时对鞘2进行支承使其不会偏移的鞘支承部722。扫描装置71具有可供超声波导管1的公连接器51连接的母连接器711,通过该连接,能够在该扫描装置71与振子单元41之间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同时,能够使驱动轴42 旋转。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超声波导管1的超声波扫描(scan),即,将扫描装置71内的电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驱动轴42,而使固定在驱动轴42的顶端的外壳412旋转,由此,将通过设在外壳412上的超声波振子411发送接收的光在大致径向上扫描。另外,将超声波导管1整体向手边侧拉拽,并使超声波振子411在长度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任意的位置扫描并获得血管内的遍及轴向的包围组织体的360°截面图像。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的使用方法。将超声波导管1的鞘2插入体腔内之前,进行将该超声波导管1内注满生理盐水的灌注操作。通过进行灌注操作,去除超声波导管1内的空气,防止空气进入血管等的体腔内。进行灌注时,首先,在将中间端口转接器31最大程度地拉拽至使用者的手边侧的状态、即内管312最大程度地从外管331拉出的状态(参照图3)下,向中间端口转接器31 的端口 311注入生理盐水。注入的生理盐水从中间端口转接器31顺次充填至鞘2内。当超声波导管1内完全注满生理盐水后,生理盐水会从形成在鞘2的充填液入出路部件23 (参照图2)的灌注腔231排出。由此,确认生理盐水的充填。接着,将中间端口转接器31推入,成为将内管312最大程度地推入外管331的状态(参照图1)。在该状态下,将鞘2插入体内,当鞘2的顶端越过患部则停止插入。接着,将超声波导管1的公连接器51 (参照图4)连接在图11所示的外部驱动装置7的母连接器711上,以夹持的方式将单元连接器主体61连结在外部驱动装置7的鞘支承部722上。接着,使轴向移动装置72动作,一边将中间端口转接器31拉到手边侧一边使超声波振子411在轴向上移动,通过超声波振子411,经由鞘管10的声窗部观察患部的前后的范围。计测结束后,使轴向移动装置72以及扫描装置71停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设在鞘2上的中间管71对鞘2赋予刚性,并且, 随着从狭缝中间部16趋向狭缝顶端部15,狭缝密度升高,因此,能够具有顶端侧的柔软性和基端侧的刚性,能够良好地插入生物体内。而且,中间管13具有与狭缝中间部17连续且狭缝密度比狭缝中间部17高的狭缝基端部18,因此,能够具有相当程度柔软的基端部,具有鞘2的基端部处的良好的操作性,而且,能够抑制基端部处的扭结的发生。尤其是,考虑到鞘2的基端部与操作部3连结,在连结部附近容易发生扭结,但通过具有上述那样的狭缝基端部18,能够抑制扭结的发生。而且,在狭缝基端部18的基端侧,形成有狭缝倾斜角α比狭缝基端部18形成得大的狭缝终端部19,因此,例如当作用有沿鞘2的轴向的拉伸力和弯曲扭矩时,能够抑制螺旋状狭缝14的终端191处的龟裂的发生。即,虽然为了抑制鞘2的基端部处的扭结的发生而设置狭缝密度比狭缝中间部17高的狭缝基端部18,但在不设置狭缝终端部19的情况下, 应力会集中在狭缝的终端。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导管1中,在狭缝基端部18的基端侧设有狭缝倾斜角 α比狭缝基端部18大的狭缝终端部19。若狭缝倾斜角α大,则即使当拉伸力或弯曲扭矩作用于鞘2时,作用于终端191的应力也不会过大,能够抑制终端191处的龟裂的产生,能够使安全性提高。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抑制鞘2的基端部的扭结的发生,而且能够抑制终端191处的龟裂的发生并使安全性提高。另外,狭缝终端部19的狭缝倾斜角α以从狭缝基端部18逐渐变大的方式变化, 因此,狭缝中间部17的刚性平滑地变化,且能够抑制应力集中,能够提高作业性以及安全性。此外,狭缝倾斜角α为90度的情况下,当拉伸力或弯曲扭矩作用于鞘2时,在扩开狭缝的方向上几乎不作用力。因此,为了抑制终端191处的龟裂的发生,优选狭缝终端部 19的狭缝倾斜角α比狭缝基端部18的狭缝倾斜角α大,且为90度以下。另外,由于在狭缝倾斜角α为90度的情况下在扩开狭缝的方向上几乎不作用力, 因此,即使狭缝终端部19的终端191处的狭缝倾斜角α为大致90度,也对抑制终端191 处的龟裂的发生具有效果。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适用于超声波导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光干涉断层诊断装置、光频区域成像诊断装置等的利用光的诊断装置用光探针(导管)、气囊导管等,只要具有管体即可适用于所有导管。另外,还可以如图12所示的其他例那样,以直径比狭缝宽度大的孔形成狭缝终端部19c的终端191c。通过形成孔,能够进一步抑制终端191c处的应力集中,并能够更可靠地抑制龟裂的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管,具有插入生物体内的鞘,其特征在于,所述鞘具有至少一层的管状的加强层,该加强层上形成有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连续的螺旋状狭缝,在作为所述螺旋状狭缝的基端侧的部位即狭缝基端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狭缝终端部,该狭缝终端部上设有所述螺旋状狭缝的终端,并且,螺旋状狭缝相对于所述加强层的周向的倾斜角比所述狭缝基端部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终端部的所述倾斜角从所述狭缝基端部逐渐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为90度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狭缝在所述狭缝基端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基端部低的狭缝中间部,在所述狭缝中间部的顶端侧具有狭缝密度比狭缝中间部高的狭缝顶端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鞘的与所述狭缝终端部所对应的部位,由向所述顶端侧缩径的扭结抑制部件覆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管,具有鞘的基端部处的良好的操作性,并且,能够降低基端部处扭结的发生,且能够抑制龟裂的发生。导管(1)具有插入生物体内的鞘(2),所述鞘(2)具有至少一层的管状的加强层(13),该加强层(13)上形成有从顶端侧向基端侧连续的螺旋状狭缝(14),在作为所述螺旋状狭缝(14)的基端侧的部位即狭缝基端部(18)的基端侧,形成有狭缝终端部(19),该狭缝终端部(19)上设有所述螺旋状狭缝(14)的终端,并且,螺旋状狭缝(14)相对于所述加强层(13)的周向的倾斜角(α)比所述狭缝基端部(18)大。
文档编号A61B5/00GK102188236SQ20111005891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2日
发明者伊藤阳一, 山下泰德, 桑野阳一郎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