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68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特别是以天然植物提取物成分为有效成分的药物。

背景技术
鱼腥草早已被收入《中国药典》的一种常用中药,记载为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商品鱼腥草药材为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目前,以鱼腥草为原料的上市药品主要是其复方药物制剂,如复方鱼腥草片等,以干品入药。作为新鲜鱼腥草(鲜品)仅应用于鱼腥草注射液,如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7册收载的鱼腥草注射液,为鲜鱼腥草经水蒸气蒸馏加工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另有文献报道制备鱼腥草注射液以鲜品为佳,花期挥发油含量最高,宜在花期采收,特别是以每年6月花期含量最高。公开号CN1814011A的中国专利文献报道了一种以鱼腥草挥发油为活性成分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研究结果表明,鱼腥草地下茎、地上茎和叶等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含量不同,其中地下茎中的挥发油含量最高,而且在5~8月期间内于不同时间采收的全草提取所得的挥发油含量的差异,也与不同时间所采收全草中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比例相一致。申请号200410022776.X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鱼腥草油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说的鱼腥草为干或新鲜的鱼腥草。申请号200610020420.1的中国专利也公开了“具有抗外感高热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是以新鲜鱼腥草或干鱼腥草提取的挥发油和柴胡挥发油作为有效药用成分。
因此,目前中医临床上和/或以鱼腥草为有效成分的药物,其鱼腥草均使用的是干品,即鱼腥草的干燥地上部分;注射液等形式以鱼腥草挥发油为有效成分的药物,也是取自鱼腥草的新鲜全草,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主要是地上部分)。而现有文献中对以鱼腥草挥发油作为有效药用成分研究的报道,也仅限于其全草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含量,更没有使用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作为药用部位是否具有特别意义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对鱼腥草及其所含挥发油的深入研究,意外发现由新鲜鱼腥草地下根茎部分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不仅比地上部分的茎、叶的含量高,而且其抗炎和抗病毒作用也显著高于地上部分茎、叶的挥发油,具有特别的药用意义和价值。
基于此,本发明所说的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是以新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的挥发油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所说的药物可以为口含片、滴鼻、喷雾或气雾剂等形式的药物制剂。其中所说喷雾剂或气雾剂药物中新鲜鱼腥草根茎挥发油与辅助添加成分间的质量比例通常可为1∶(10~100);所说以口腔咽喉部喷雾或吸入给药时的给药剂量,以挥发油计为每次2.5~40mg为佳。
本发明上述鱼腥草地下部分的根茎可以通过目前已有报道和/或使用的各种常规方法提取得到相应的挥发油,如常用的水蒸汽蒸馏方式、超临界CO2提取等方式。提取得到的挥发油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相应辅助添加成分,如甘油、乙醇、大豆油、乳化剂、防腐剂、调味剂等附加剂,即可制备成所说可供咽喉部、鼻腔黏膜喷雾或呼吸道吸入的喷雾剂、气雾剂或滴鼻剂等。此外,还可以与崩解剂、赋形剂、润滑剂、粘合剂、填充剂等,共同制备成可供使用的含片、滴丸、口崩片等制剂形式的药物。
由于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挥发油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显著高于地上部分的茎、叶或全草挥发油,因此以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的挥发油作为有效药用成分,其在药物中的含量可以显著低于目前以其地上部分或全草的挥发油含量(具有同等疗效时),或疗效显著高于地上部分或全草的挥发油(具有相同挥发油含量时)。
以下通过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再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取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100kg,装入常规的蒸馏器中,加水4倍,以普通的油水分离器作为蒸馏液收集装置,蒸馏提取10小时,分离收集上述装置中的油层,得到鲜鱼腥草根茎挥发油140g。取该鱼腥草挥发油100g,加入大豆油100g和大豆卵磷脂25g,混匀,作为油相备用。另取甘油25g、α-生育酚1g、山犁酸1g、泊洛沙姆20g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作为水相。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55℃,混匀,先在组织捣碎机中分散乳化3-4分钟,再加蒸馏水至1000ml,调节pH值6.0-7.0,经高速乳匀机乳化至油滴粒径小于5um。分装,置专用喷雾瓶中,即得喷雾剂,挥发油与辅助添加成分的质量比为1∶10。以口腔咽喉部喷雾吸入使用时,一次可为0.2ml~0.4ml,一天可为3~5次。
实施例2 取实施例1鱼腥草挥发油25g,加入大豆油25g,混匀,加热至70℃,作为油相备用。另取大豆卵磷脂12.5g加蒸馏水250ml分散,加入甘油12.5g、卡波姆5g、尼泊金乙酯0.5g和食用香精适量,搅拌使溶解,加热至70℃,并继续搅拌,同时缓慢加入上述油相,高速均质8分钟制得初乳,将初乳过高压乳匀机循环6次,在低速搅拌下加蒸馏水至500ml,过滤、分装,置耐压容器中,加阀门、封帽,压入抛射剂,摇匀,即得气雾剂,挥发油与辅助添加成分间的质量比为1∶20。口腔咽喉部喷雾吸入给药时,一次可为0.2ml~0.4ml,一天可为4~5次。
实施例3 取实施例1鱼腥草挥发油10g,加入95%乙醇200ml和PEG 400 400g,搅拌混匀,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分装,置专用喷雾瓶中,即得喷雾剂,挥发油与辅助添加成分的质量比为1∶100。口腔咽喉部喷雾吸入给药时,一次可为0.25ml~0.5ml,一天可为4~6次。
实施例4 取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100kg,装入常规的蒸馏器中,加水5倍,以普通的油水分离器作为蒸馏液收集装置,蒸馏提取14小时,分离收集上述装置中的油层,得到鲜鱼腥草根茎挥发油160g。取该鱼腥草挥发油20g,加入PEG10000 200g,搅匀,在水浴上加热,使熔融。将熔融物倒入置于冰浴中的不锈钢盘中,使成薄层,吹以冷风,令其迅速冷却固化,置干燥器内干燥,粉碎过筛,加入乳糖、糖粉和糊精适量,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再加入适量硬脂酸镁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口含片剂。一次可用1~2片,一天可给药3~6次。
以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分别提取于7月份采集的新鲜鱼腥草的地上部分茎叶(A)和地下部分根茎(B),以及当年12月份采集的鱼腥草(其时已无地上部分茎叶)地下部分新鲜根茎(C)的挥发油,均制成喷雾剂作为试验药物,进行了下述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药效学的对比试验。
一、抗炎试验 1实验材料 1.1鲜鱼腥草地上部分茎叶(A)10kg、地下部分根茎(B)10kg,地下部分根茎(C)10kg,分别采用相同的常规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得到鲜鱼腥草地上部分挥发油(A)5g、地下部分挥发油(B)10g和(C)15g。分别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喷雾剂作为试验药物。
1.2实验动物 雄性昆明种小鼠,18-20g。
1.3药物与试剂 空白基质喷雾剂(缺挥发油),上述鲜鱼腥草挥发油A、B、C喷雾剂含挥发油5%(低剂量组)、15%(高剂量组);醋酸氟轻松软膏(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二甲苯(天津市红岩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2实验方法和结果 2.1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选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左耳廓上均匀涂抹空白基质喷雾剂0.2g,高、低剂量实验组分别涂抹5%、15%(均为w%)的鱼腥草挥发油A、B、C喷雾剂0.2g,阳性对照组给予氟轻松软膏0.1g。给药30min后轻轻拭干净小鼠左耳,并前后两面均匀涂以二甲苯0.1ml,右耳为对照,致炎15min后,再按照上述方法给药一次。未次给药后1h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6mm打孔器于双耳对称部位取耳片,电子天平称重,左右耳片质量差值为炎症肿胀度。按下式计算肿胀抑制率 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用药组平均肿胀度)/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 实验结果见表1。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B、C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及地上部分挥发油A的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片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地上部分挥发油A的低剂量组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片肿胀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等量的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明显优于地上部分挥发油的效果。
表1 鱼腥草挥发油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二、抗病毒试验 在上述抗炎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以上述鲜鱼腥草挥发油A、B、C的喷雾剂(含挥发油0.1w%)为试验药物,进行对抗腺病毒3型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的试验研究。
以4周龄雌雄各半的体重11~13g昆明种小鼠为试验动物随机分组,每组16只。按表2中所列药物和剂量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5天。末次给药后当天,各组小鼠在乙醚浅麻醉下,以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每鼠50ul(50个LD50攻击量)。观察动物感染后发病症状,记录感染后15天内死亡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对腺病毒3型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表2的试验结果显示,病毒感染模型组小鼠死亡率为93.8%,本发明药物组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B、C喷雾剂的死亡率为37.5%和31.3%,明显优于鲜鱼腥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喷雾剂A(死亡率为56.3%),表明等量的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挥发油的抗病毒作用明显优于地上部分挥发油的效果,且不同时期(季节)的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的挥发油均具有类似的优越效果。
权利要求
1.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其特征是以新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的挥发油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说药物为口含片、滴鼻、喷雾或气雾剂形式的药物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是所说的喷雾剂或气雾剂药物中新鲜鱼腥草根茎挥发油与辅助添加成分间的质量比例为1∶(10~100)。
全文摘要
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的药物,以新鲜鱼腥草地下部分根茎的挥发油为有效药用成分,与药物中可以接受的辅助添加成分共同组成。该药物的抗炎和抗病毒作用显著高于鱼腥草地上部分的茎、叶或全草的挥发油,具有特别的药用意义和价值。
文档编号A61K125/00GK101766725SQ20101012047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陈燕, 刘云华, 刘玉红, 黄志芳, 刘倩伶 申请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