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牙根植体、制法及其坯体的射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59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牙根植体、制法及其坯体的射出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人工牙根植体、制法及其坯体的射出模具,尤指以氧化锆粉浆于一模具内射出一外螺纹中含有去螺纹面的坯体,经过脱脂及烧结步骤制造成人工牙根植体,且于模具内设有一内螺纹形成棒以螺 旋前进的方式驱动一轴向滑动件进到射出定位,且于射出后又以螺旋后退的方式后退脱模。
背景技术
在植牙之前,必须先在牙槽骨里钻洞以锁上人工牙根植体。如图I所示,人工牙根植体I通常设有一外螺纹段11、一内螺纹段12、一多角形内锥段13 ;利用工具将外螺纹段11锁进牙槽骨2的骨洞里,等骨洞长合之后将固紧人工牙根植体I ;接着穿过牙龈21将义齿基台3插接在人工牙根植体I里面,利用一锁固螺钉31穿过义齿基台3锁入内螺纹段12,使义齿基台3固定于人工牙根植体I,最后装上义齿牙冠32,完成假牙或义齿的安装。义齿基台3具有与多角形内锥段13形状相应的多角形锥状柄身,可长期使用而不易发生动摇与转动。目前最广用的人工牙根植体I材料,当属纯钛或钛合金,因为钛拥有绝佳的生物相容性及高材料强度;长期的临床资料显示,钛金属是一种相当可靠的口腔植体材料。可是有些患者的体质,对于金属植体会产生过敏反应,后来有人发明以陶瓷取代钛金属制造人工牙根植体I。过去所使用的陶瓷牙根材料是氧化铝,但氧化铝性脆而容易断裂,因此取代之的是氧化锆烧结制造人工牙根植体I。以氧化锆制造人工牙根植体I的优点是材料的韧性强、耐磨损,硬度与钻石相当,其弯曲强度是钛的三倍,氧化铝的2倍,而弹性系数却介于钛和氧化铝之间;但缺点是以氧化错粉衆(zirconium oxide paste)射出成型的还体10在烧结前显得相当脆弱,不易生产。如图2所示,由于氧化锆粉浆射出成型的坯体10相当易碎且无法弹性变形,开模时,模具的第一滑动模块41与第二滑动模块42 —旦打开,则分模线43附近的外螺纹段11被模内的螺纹横向拉毁而整个崩坏。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厂商有能力做到一体成形的氧化锆牙植体,如图2所绘示,同时请参考美国发明专利US 6, 280, 193 BI的说明书内容,此美国专利提出一种射出氧化锆坯体10的模具及方法,是于模具4内利用钢珠4a及弹性元件4b可释放地卡住一第一金属插件4c(first metal insert,用以形成还体10的内螺纹段12)与一第二金属插件4d (second metal insert,用以形成还体10的多角形内锥段13)。在开模时,必须让金属插件4c、4d随着坯体10 —起脱离模具,然后再利用工具(请参见该美国专利说明书图2的hollow wrench 18)旋开金属插件4c、4d以取得还体10成品。美国发明专利US 6,280,193 BI的专利模具与生产方式,必须仰赖人工以工具取出金属插件7、9才能完成,生产成本高、速度慢且无法自动化量产。此外,在该专利的说明书中没有提到开模时如何避免坯体10的外螺纹段11被第一滑动模块41与第二滑动模块42拉坏的问题及对策,因此无法实际应用于工牙根植体I的烧结坯体10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植体、制法及其坯体的射出模具,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开模时因外螺纹段会被滑动模块拉毁的缺陷,实现高速化量产。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植体,利用氧化锆粉浆于一射出模具内射出成型为一坯体经过烧结所制成。射出模具于坯体的内部至少形成一内螺纹段及一多角形内锥段,于外部至少形成一第一外螺纹段、一第一去螺纹面、一第二 外螺纹段及一第二去螺纹面。射出模具设有一螺旋进退机构、一内螺纹形成棒、一轴向滑动件,一弹性元件、一第一滑动模块及一第二滑动模块,其中第一滑动模块与第二滑动模块的分模线刚好通过并形成坯体的第一去螺纹面与第二去螺纹面;进行射出时,螺旋进退机构用以驱动内螺纹形成棒螺旋前进,并于前进时将轴向滑动件推顶到一射出的定位点以形成坯体的多角形内锥段;当射出完成时,螺旋进退机构使内螺纹形成棒螺旋地后退,这时弹性元件使轴向滑动件随的后退,直到内螺纹形成棒与轴向滑动件两者完全脱离坯体为止,借此解决开模时因外螺纹段会被滑动模块拉毁的老问题,并突破美国发明专利US 6,280,193 BI所无法突破的实用问题,使人工牙根植体的烧结坯体从此可以高速化量产,降低成本及终端售价以嘉惠世人。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图I为含现有构造的人工牙根植体的具体应用不意图;图2为含现有构造的人工牙根植体若以氧化锆粉浆射出成型烧结坯体时所会碰到的模具问题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模具构造及作动示意图;于进行射出时,模具的螺旋进退机构驱动内螺纹形成棒,再由内螺纹形成棒顶堆轴向滑动件到射出定位,用以形成坯体的内螺纹段及多角形内锥段。图4为本发明的模具的另一开模作动示意图;于射出完成时,模具的螺旋进退机构使内螺纹形成棒往后螺旋倒退,轴向滑动件利用弹性元件的力量跟着倒退,最后使内螺纹形成棒与轴向滑动件完全脱离形成后的坯体。图5为本发明用以形成坯体的内螺纹段及多角形内锥段的主要模具机构分解图。图6为利用本发明的模具成型的坯体实施例的正面图。图7为利用本发明的模具成型的坯体实施例的侧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坯体的另一变化实施例,于去螺纹面上添加平行凸纹的侧面图。图9为本发明的坯体的另一变化实施例,于去螺纹面上添加平行凸纹的正面图。图10为本发明的坯体的又一变化实施例,其是于上端增加细纹段用以增加与牙槽骨长合后的接触面积。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 :人工牙根植体2 :牙槽骨3 :义齿基台4 :模具
4a :钢珠4b :弹性元件4c :金属插件4d :金属插件5 :人工牙根植体7 :金属插件10:烧结坯体11 :外螺纹段12:内螺纹段13:多角形内锥段21 :牙龈31 :锁固螺钉32 :义齿牙冠41 :第一滑动模块42:第二滑动模块43 :分模线44:螺旋进退机构45:内螺纹形成棒46:轴向滑动件47 :导柱48 :弹性元件50 : 体51:内螺纹段52:多角形内锥段53 :第一外螺纹段54 :第一去螺纹面55 :第二外螺纹段56 :第二去螺纹面57 :平行凸纹58 :细纹段411 :螺纹形成面412 :去螺纹面421 :螺纹形成面422 :去螺纹面461 :导孔462 :定位锥面463 :外锥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与图10所示的人工牙根植体5实施例,是利用氧化锆粉浆于图3与图5所示的模具4内射出成型为一坯体50,经过脱脂及烧结步骤所制成。模具于坯体50的内部至少形成一内螺纹段51及一多角形内锥段52,于坯体50的外部至少形成一第一外螺纹段53、一第一去螺纹面54、一第二外螺纹段55及一第二去螺纹面56,且第一去螺纹面54与该第二去螺纹面56隔开第一外螺纹段53与第二外螺纹段55。本实施例的模具4,除了设有一第一滑动模块41与一第二滑动模块42以外,尚设有一螺旋进退机构44、一内螺纹形成棒45、一轴向滑动件46及一弹性元件48,其中第一滑动模块41与第二滑动模块42的分模线43刚好通过并形成坯体50的第一去螺纹面54与第二去螺纹面56。如图3所示,进行射出时,螺旋进退机构44用以驱动内螺纹形成棒45,使依内螺纹段51的螺纹节距一边螺旋一边前进,并于前进时将轴向滑动件46向前推顶到射出的定位点以形成坯体50的多角形内锥段52。如图4所示,射出完成时,螺旋进退机构44反向地驱动内螺纹形成棒45,使依内螺纹段51的螺纹节距一边螺旋一边后退,这时弹性元件48使轴向滑动件46跟着后退,直到内螺纹形成棒45与轴向滑动件46完全脱离坯体50为止,坯体50随即可从模具4脱离。如图5所示,弹性元件48设于轴向滑动件46的前侧,提供使轴向滑动件46朝后、滑动的力量。轴向滑动件46的前端设有一定位锥面462及一向前突伸的外锥部463,后端设有导孔461 (或导槽),中间设有贯穿孔供内螺纹形成棒45的前端从中穿出。轴向滑动件46的导孔461套接于模具4内的导柱47 (或突肋),使之只能前、后地滑动而不会打转;定位锥面462于轴向滑动件46进入射出的定位点时,刚好与模具4内相对应的锥面密接,使外锥部463与从其前端穿出的内螺纹形成棒45精确地对准坯体50的轴心。请再参阅图4、图6至图7所示的第一滑动模块41、第二滑动模块42与人工牙根植体5的形状。为了避免坯体50的外螺纹在开模时被第一滑动模块41与第二滑动模块42拉垮,因此在第一滑动模块41内设有一螺纹形成面411以形成坯体50的第一外螺纹段53,及至少设有一对去螺纹面412以形成坯体50的第一去螺纹面54与第二去螺纹面56的一半;在第二滑动模块42内设有另一螺纹形成面421以形成坯体50的第二外螺纹段55,及至少另一对去螺纹面422以形成坯体50的第一去螺纹面54与第二去螺纹面56的另一半。由于去螺纹面412与422表面并没有螺纹形成面,且邻近第一滑动模块41与第二滑动模块42的分模线43,因此在开模时将不会拉垮坯体50。前述的第一去螺纹面54、第二去螺纹面56及去螺纹面412与422基本上可为平面 或曲面,截去削平分模线43附近的全部或部分螺牙。此外,请同时参考图1,当人工牙根植体5被锁入牙槽骨2时,去螺纹面54、56与外螺纹段53、55的交界处形成锐缘产生切割作用,使人工牙根植体5得以锁入骨洞,而骨洞里被削下的骨头组织可堆积在去螺纹面54、56与骨洞之间的空隙,加速牙槽骨2的愈合,最后整颗人工牙根植体5便与牙槽骨2长黏在一起而密不可分。如图8及图9所示,为更增加人工牙根植体与5牙槽骨长合之后的接触面积,可在第一去螺纹面54与第二去螺纹面56的表面形成与开模方向一致的平行凸纹57。较佳者,可进一步参考图10在人工牙根植体5的上端形成一细纹段58,利用此细纹段增加与牙槽骨2的接触面积,刺激骨头生长,并可卡住皮质骨,提供初期的稳固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牙根植体是以氧化锆粉浆于一模具射出成型为一坯体,并使该坯体的外部具有一第一外螺纹段、一第一去螺纹面、一第二外螺纹段及一第二去螺纹面,内部具有一内螺纹段及一多角形内锥段,最后将经过烧结该坯体所制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去螺纹面与该第二去螺纹面隔开该第一外螺纹段与该第二外螺纹段。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去螺纹面与该第二去螺纹面具有平行凸纹,且该平行凸纹的方向与该模具的开模方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该人工牙根植体于其外部的上端设有一细纹段。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用以射出该坯体的模具至少包括 一第一滑动模块,其内设有一螺纹形成面供形成该第一外螺纹段,及一对去螺纹面供形成该第一去螺纹面与该第二去螺纹面的一部份;及 一第二滑动模块,其内设有另一螺纹形成面供形成该第二外螺纹段,及一对去螺纹面供形成该第一去螺纹面与该第二去螺纹面的另一部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滑动模块与该第二滑动模块之间的分模线通过该第一去螺纹面与该第二去螺纹面。
7.—种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至少包括 一第一滑动模块,其内设有一螺纹形成面供形成该第一外螺纹段,及一对去螺纹面;及 一第二滑动模块,其内设有另一螺纹形成面供形成该第二外螺纹段,及一对去螺纹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各该去螺纹面邻近该第一滑动模块与该第二滑动模块之间的分模线。
9.一种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至少包括 一螺旋进退机构; 一内螺纹形成棒,受该螺旋进退机构驱动时可螺旋前进及后退; 一轴向滑动件,受该内螺纹形成棒推顶时前进到一射出的定位点,其其前端设有一外锥部,其内设有一贯穿孔供该内螺纹形成棒穿过而从该外锥部的前端突出;及 一弹性元件,施加偏压于该轴向滑动件的前端,于该内螺纹形成棒螺旋后退时使该轴向滑动件得以随的后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牙根植体的坯体的射出模具,其特征在于,该轴向滑动件设有一定位锥面,受该内螺纹形成棒推顶到该射出的定位点时与该模具所设的锥面密接而产生定位的作用,使该内螺纹形成棒的前端及该外锥部对准该坯体的轴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牙根植体、制法及其坯体的射出模具,是利用氧化锆粉浆于一射出模具内射出成型为一坯体经过烧结所制成。射出模具于坯体的内部至少形成一内螺纹段及一多角形内锥段,于外部至少形成一第一外螺纹段、一第一去螺纹面、一第二外螺纹段及一第二去螺纹面。射出模具设有一螺旋进退机构、一内螺纹形成棒、一轴向滑动件,一弹性元件、一第一滑动模块及一第二滑动模块,其中第一滑动模块与第二滑动模块的分模线刚好通过并形成坯体的第一去螺纹面与第二去螺纹面;进行射出时,螺旋进退机构用以驱动内螺纹形成棒螺旋前进,并于前进时将轴向滑动件推顶到一射出定位点以形成坯体的多角形内锥段;当射出完成时,螺旋进退机构使内螺纹形成棒螺旋地后退,这时弹性元件使轴向滑动件随之后退,直到内螺纹形成棒与轴向滑动件两者完全脱离坯体为止。
文档编号A61C13/00GK102755197SQ20111011202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余家伟, 王珉玟 申请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