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77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痞满是以自觉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痞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常伴有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稍舒,大便不调,消瘦等症。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压力的不断增加,精神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造成了痞满证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并且该证通常反复发作在2个月以上。现在临床上对该证的治疗通常采用一些西药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吗丁啉、西沙必治、甲氧氯普胺片等。上述药物对病情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不足。中医认为痞满的病机关键为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胃失和降,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病因有表邪入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属实,脾胃虚弱属虚,两者常互为因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可导致饮食停滞,又可聚湿成痰;实邪内阻,又可进一步损伤脾胃,最终导致虚实夹杂。病位在脾、胃,与肝关系密切。本发明针对痞满的发病机理,以调理脾胃、理气消痞为治则,筛选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组方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虚实并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西药对痞满的治疗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疗程短、无副作用的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0 25份、半夏10 25份、太子参10 35份、人参10 30份、炙甘草5 15份、黄芩10 30份、大枣5 15份、桂枝10 25 份、白芍5 30份、金银花10 35份、大青叶10 35份、沙参10 25份、生地5 25 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5份、半夏15份、太子参30份、人参20份、炙甘草10份、 黄芩20份、大枣6份、桂枝15份、白芍20份、金银花30份、大青叶30份、沙参20份、生地 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以行气导滞、健脾益气、 促运和胃为治法,精选药物组方,标本兼治。方中以川朴、半夏行气消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以太子参、人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以黄芩、金银花、大青叶、生地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以炙甘草、沙参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以桂枝益气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以大枣、白芍活血理气、养血安神柔肝。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能够以达到标本兼治、虚实并治的目的。本发明配制简单,药源广,所用中药原料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组分中药原料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4%,治愈率8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5g、半夏15g、太子参30g、人参20g、炙甘草10g、黄芩20g、大枣6g、桂枝15g、白芍20g、金银花30g、 大青叶30g、沙参20g、生地15g。实施例2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0g、半夏25g、太子参10g、人参30g、炙甘草15g、黄芩10g、大枣10g、桂枝10g、白芍5g、金银花20g、 大青叶10g、沙参10g、生地5g。实施例3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25g、半夏log、太子参35g、人参10g、炙甘草5g、黄芩30g、大枣15g、桂枝25g、白芍15g、金银花10g、 大青叶20g、沙参25g、生地20g。实施例4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20g、半夏18g、太子参20g、人参15g、炙甘草8g、黄芩15g、大枣5g、桂枝20g、白芍30g、金银花15g、 大青叶35g、沙参15g、生地25g。实施例5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5g、半夏20g、太子参15g、人参25g、炙甘草10g、黄芩25g、大枣9g、桂枝15g、白芍25g、金银花25g、 大青叶15g、沙参8g、生地8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 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水沸后煎煮 15 20分钟。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 其年龄20-65岁。二、临床表现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三、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50ml,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炸、辛辣、寒凉食物。四、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3)有效症状和体征一部分好转;(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6天后,47例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服药12-30天后,痊愈40例,随访两年未复发;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3例。治疗期间未见
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病例1 罗某,男,56岁,前因饮食不慎而病,饮食不消,胃中痞满,时时欲吐,以手按之,辘辘有声,大便稀溏,味臭,每日三四次,曾食西药消炎健胃,症状不减。转而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舌红苔薄白,脉浮细数,。诊断乃为脾胃素虚,水饮食积内停,日久化热。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3天后,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服药6天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 6天,症状和体征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病例2 李某,男,62岁,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闷不适、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自觉进食稍多或食生冷即感胃脘满闷加重。就诊时患者舌质暗红苔有裂纹,脉沉弦。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10天后,患者的自觉症状大大减轻;继续服药10天后,症状明显减轻; 继续服药10天,症状和体征消失,神清气爽,痊愈,患者半年后复查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0 25份、半夏10 25份、太子参10 35份、人参10 30份、炙甘草5 15份、黄芩10 30份、大枣5 15份、桂枝10 25份、白芍5 30份、金银花10 35份、大青叶10 35份、沙参10 25份、生地5 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5份、半夏15份、太子参30份、人参20份、炙甘草10份、黄芩20 份、大枣6份、桂枝15份、白芍20份、金银花30份、大青叶30份、沙参20份、生地1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痞满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川朴10~25份、半夏10~25份、太子参10~35份、人参10~30份、炙甘草5~15份、黄芩10~30份、大枣5~15份、桂枝10~25份、白芍5~30份、金银花10~35份、大青叶10~35份、沙参10~25份、生地5~25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行气消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健脾益气、促运和胃、养血柔肝的功效。其配制简单,药源广,所用中药原料药性平和,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2327410SQ20111028223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7日
发明者张志红 申请人:张志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