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04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带膜血管分叉支架(Y形支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进行血管分叉处的血管瘤封堵的血管内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血管瘤介入治疗方法中,通过导入带膜血管支架实现血管瘤封堵的技术已日臻成熟。但对于血管分叉处的血管瘤,再不影响血流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介入封堵或填塞则有很大困难。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用血管夹在手术直视下夹闭血管瘤,或用银丝在血管内介入,填塞血管瘤。由于血管分叉部位受血流冲击力较大,血管壁容易发生损伤,血管瘤发生率高,且容易复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带膜血管支架难以封闭存在于血管分叉处血管瘤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血管内介入封堵血管瘤(血管分叉处血管瘤)的装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所述带膜血管支架由支架主干和两个支架分支构成,该支架主干分别与两个支架分支连通;所述带膜血管支架整体呈“Y”型结构,其前端分叉。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内设置有两根导丝,两根导丝同时插入支架主干,然后再分别进入两个支架分支。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具有轴向柔韧性,是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材料结合人造膜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带膜血管分叉支架(Y形支架)装置,整体呈“Y”形,其前端分叉,可灵活分开,是专门为封堵血管分叉部位的血管瘤设计的。该种血管内支架由双导丝引导,在目的血管段能够自然打开其前端的“Y”形分叉,稳定嵌合于血管分叉处的动脉瘤部位,封闭动脉瘤在血管内壁上的开口。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血管支架须由双导引丝导引,在双导引丝就位后,支架犹如在衣服拉链上滑行的拉链拉扣,滑行于双导丝上,在到达目的部位后前段分叉自然分开;在完全撑开后与血管内壁嵌合。所述的血管支架为“Y”形,其前端叉状可分开。其可由组织相容性材料辅以人造膜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不明显影响血流运行的情况下,支架与血管稳定嵌合,有效封闭血管瘤的内口 ;且支架由于在3个方向上与血管结合,故而更难以脱落,安全性极大提高;支架完全保护了血管分叉处受血流直接冲击的部位,有效加固了血
管内壁。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状态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导引丝牵引下开始展开的模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到达目的部位时,“Y”形头端完全打开的模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撑开器帮助下撑开支架后,支架作用效果的侧面观模式图。其中1为支架主干、2为支架分支、3为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使用步骤说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使用说明附图部分的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所述带膜血管支架由支架主干和两个支架分支构成,该支架主干分别与两个支架分支连通;所述带膜血管支架整体呈“Y”型结构,其前端分叉。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内设置有两根导丝,两根导丝同时插入支架主干,然后再分别进入两个支架分支。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具有轴向柔韧性,是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材料结合人造膜制成。该“Y”形血管内支架在双导引丝引导下,通过导引丝的牵引作用缓慢打开,在到达目的部位后完全打开;然后在撑开器械的帮助下将支架撑开,使支架与血管分叉紧密嵌合, 支架上的膜结构可将血管瘤在血管内表面的开口完全封堵。并且,该支架不会影响血流的正常运行,且进一步加固了血管分叉部位,使该部位抗击血流冲击的能力明显提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膜血管支架由支架主干和两个支架分支构成,该支架主干分别与两个支架分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膜血管支架整体呈“Y”型结构,其前端分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内设置有两根导丝,两根导丝同时插入支架主干,然后再分别进入两个支架分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膜血管支架具有轴向柔韧性,是由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材料结合人造膜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叉的带膜血管支架,所述带膜血管支架由支架主干和两个支架分支构成,该支架主干分别与两个支架分支连通;所述带膜血管支架整体呈“Y”型结构,其前端分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不明显影响血流运行的情况下,支架与血管稳定嵌合,有效封闭血管瘤的内口;且支架由于在3个方向上与血管结合,故而更难以脱落,安全性极大提高;支架完全保护了血管分叉处受血流直接冲击的部位,有效加固了血管内壁。
文档编号A61F2/82GK202113190SQ20112019387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0日
发明者刘文博, 张磊, 费舟, 郭庆东, 陈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