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27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用于ー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的下裆部的连续片材,一边使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重叠。
背景技术
以往,广泛采用了如下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在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等、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造エ序中,使该穿着物品的半成品即连续片材的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重叠,上述短裤型一次性尿布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形成有腿开ロ部的下裆部。在这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中,通常以成为下裆部的部分作为基点而使前腰 身部与后腰身部重叠,从而将连续片材折叠成两层(例如,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 — 38566号公报(专利文献I的第4页、图2)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中,存在下述问题。S卩,在一边对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的连续片材进行输送ー边将该连续片材折叠成两层的情况下,由于在连续片材上具有下裆部的部分与不具有下裆部的部分交替连续,因此,由下裆部的有无导致向下裆部侧拉拽前腰身部以及后腰身部的カ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存在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而使难以确保制造出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品质的情況。例如,设置于前腰身部、后腰身部的弹性构件(橡胶线)变得易于偏离规定的位置。此外,若重叠的前腰身部的边缘与后腰身部的边缘不一致,则ー侧的腰身部的边缘会与穿着者的皮肤相接触而变得易于使穿着者感到不舒服。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在一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的下裆部的连续片材ー边将该连续片材折叠成两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由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所引起的产品的品质降低。本发明的特征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处理装置100 )用于ー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前腰身部11)、后腰身部(后腰身部12)以及下裆部(下裆部13)的连续片材,ー边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上述下裆部形成于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之间且沿输送方向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腿开ロ部14)。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包括折叠基点部(折叠基点部110),其与上述连续片材ー侧表面相抵接,并将上述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从第I输送方向(MD I)变更到第2输送方向(MD2 ),沿该第2输送方向(MD2 )输送的上述连续片材的表面与上述第I输送方向相交叉;以及折叠部(折叠部120),其用于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上述折叠部具有中央引导部(中央引导部121),其在比上述折叠基点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沿上述第2输送方向延伸,且与上述下裆部相抵接;ー对侧引导部(侧引导部122),其与上述前腰身部和上述后腰身部相抵接;以及重叠部(重叠辊150),其用于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上述ー对侧引导部之间的间隔(间隔VI)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去而变窄,上述侧引导部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終端部(終端部122de)位于比上述中央引导部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終端部(終端部121de)靠上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上述重叠部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在比上述侧引导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重叠。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提供如下ー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在一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的下裆部的连续片材、一边将该连续片材折叠成两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而引起的产品的品质降低。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处理装置100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部120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折叠部120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的配置的图。图5的(a)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更例的折叠部120A的图,图5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变更例的折叠部120B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ー边參照附图ー边说明本发明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需要留意的是,附图只是用于进行示意性地表示,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而,应该參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各附图之间也可能包含彼此的尺寸的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 I)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100 (以下,省略为处理装置100)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处理装置100用于进行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连续片材10是由无纺布、树脂薄膜等材料连续而成的,该连续片材10具有前腰身部11,其与穿着者的前腰身对应;后腰身部12,其与穿着者的后腰身对应;以及下裆部13,其形成于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之间。在下裆部13上,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14。连续片材10利用未图示的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送连续片材10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在图中,利用“MDl MD3”表不输送方向。此外,将沿着连续片材10的表面并且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交叉方向,在图中,利用“CD”表示交叉方向。处理装置100 —边使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变化为MD1、MD2、MD3,ー边输送连续片材10并且将连续片材10折叠成两层。腿开ロ部14是形成在下裆部13之间的空间,且间断地形成在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上。处理装置100包括折叠基点部110、折叠部120以及重叠辊150。另外,如以上所述,利用未图示的输送装置(带式输送机)将连续片材10输送至折叠基点部110、以及比重叠辊150靠输送方向下游的位置。
折叠基点部110与连续片材10 —侧的表面相抵接,具体地说,折叠基点部110与设置于下裆部13的吸收体(未图示)的背面侧相抵接,并变更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具体地说,折叠基点部110使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从MDl(第I输送方向),变更到与沿MDl输送的连续片材的表面(YZ面)相交叉的MD2 (第2输送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MDl (X方向)与MD2 (Z方向)之间相差大致90度。MDl沿着水平方向,MD2沿着铅垂方向。折叠基点部110是圆柱状的构件,连续片材10与折叠基点部110的外周面相抵接而滑动。优选的是,折叠基点部110的交叉方向(CD)的宽度宽于连续片材10的交叉方向的宽度。另外,优选的是,对折叠基点部110的外周面实施用于降低该折叠基点部110的外周面与连续片材10之间的摩擦的加工(例如,氟加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基点部110被固定为不能旋转,但也可以将折叠基点部110支承为能够旋转。
折叠部120使向MD2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铅垂方向输送的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具体地说,折叠部120位于比折叠基点部11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折叠部120与连续片材10相抵接,且以下裆部13在交叉方向上的中心作为折叠基准,将连续片材10折叠成两层。折叠部120具有中央引导部121、以及左右一对的侧引导部122。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与被输送的连续片材10相抵接。连续片材10 —边与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相抵接ー边通过该中央引导部121以及该侧引导部122,从而以下裆部13在交叉方向上的中心作为折叠基准,将连续片材10折叠成两层。其结果,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中央引导部121在比折叠基点部110靠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沿MD2的方向(Z方向)延伸。中央引导部121与下裆部13相抵接。左右一对的侧引导部122与前腰身部11以及后腰身部12相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由圆棒状的构件构成。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利用未图示的支承部件等固定。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能够由金属、合成树脂构成。此外,优选的是,中央弓丨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的表面被实施了用于降低与连续片材10之间摩擦的加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部120具有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用于调整正在利用折叠部120进行折叠的连续片材10 —侧的表面的位置、具体地说为前腰身部11或后腰身部12的表面的位置。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的详细结构见后述。重叠辊150设置在比折叠部120靠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重叠辊150以与折叠成两层的连续片材10—侧的表面(后腰身部12)相抵接的状态旋转,并变更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具体地说,重叠辊150将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从MD2变更到MD3。在本实施方式中,MD2 (Z方向)与MD3 (Y方向)之间相差大致90度。MD3沿着水平方向。S卩,关于重叠辊150,当自与向MD2 (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连续片材10的表面(YZ面)正交的方向(X方向)观察时,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而成的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从MD2变更到与MD2正交的方向即MD3。另外,在图I中,以使前腰身部11成为上侧的方式变更输送方向,但也可以以使后腰身部12成为上侧的方式向与MD3相反的一侧变更输送方向。此外,重叠辊150如上所述那样将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从MD2变更到MD3,并且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辊150构成重叠部。在比折叠部120的中央引导部121靠输送方向下游侧,重叠辊150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另外,重叠辊150也可以不必设置在比折叠部120的中央引导部121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只要设置在比折叠部120的侧引导部122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即可。(2)折叠部120的结构图2是折叠部120的侧视图。图3是折叠部120的主视图。如图2以及图3所示,折叠部120具有中央引导部121、以及设置在中央引导部的各个侧方的ー对侧引导部122。中央引导部121沿MD2的方向(Z方向)延伸。如上所述,中央引导部121是圆棒状的构件,位于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中央引导部121的上游侧的一部分、即折叠基点部110侧的一部分在XZ面(參照图2)中呈圆弧状。因此,中央引导部121设置为随着朝向输送方向下游侧去而与前腰身部11以及后腰身部12之间的距离变远。
此外,中央引导部121以横跨于多个腿开ロ部14的方式,同时与多个下裆部13相抵接。中央引导部121位于上游侧的始端部121ue位于比折叠基点部110的上端IlOa靠上游侧(下方)的位置。此外,中央引导部121位于下游侧的终端部121de延伸到重叠辊150的附近。侧引导部122设置在中央引导部121的各个侧方。与中央引导部121不同,侧引导部122在XZ面(參照图2)中呈直线状。侧引导部122具有中央引导部121的一半左右的长度。侧引导部122设置为远离中央引导部121。侧引导部12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终端部122de位于比中央引导部121的終端部121de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另ー方面,侧引导部122上游侧的始端部122ue位于比折叠基点部110的上端I IOa靠下游侧(上方)的位置。此外,该侧引导部122的終端部122de比始端部122ue靠近中央引导部121。即,侧引导部122配置为以随着向下游去而间隔变小的方式傾斜。終端部122de仅与下裆部13相抵接。侧引导部122配置为以同时与至少两个下裆部13相抵接的方式傾斜。另ー方面,始端部122ue及其附近仅与前腰身部11或后腰身部12相抵接。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设置在侧引导部122的终端部122de与中央引导部121的终端部121de之间。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包含位置调整辊171和驱动器172。位置调整辊171 —边与连续片材10 —侧的表面(前腰身部11或后腰身部12)相抵接ー边旋转。驱动器172使位置调整辊171沿位置调整辊171的轴心方向Dl(參照图2)移动。另外,作为驱动器172,能够使用能够进行旋转动作的一般产品。位置调整辊171设置在,以比通过与连续片材10相抵接的侧引导部122部分的延长线EL (參照图4)靠近中央引导部121的方式进入到该延长线EL内侧的位置、或以远离中央引导部121的方式位于该延长线EL外侧的位置。因此,位置调整辊171能够可靠地与连续片材10相抵接。驱动器172基于来自位置检测机构的信号而动作,该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未图示的连续片材10的侧端位置。另外,作为位置检测机构,能够采用使用了红外光、激光的位置检测传感器。若利用驱动器172来使位置调整辊171向轴芯方向Dl移动,则以中央引导部121作为基准的前腰身部11或后腰身部12的侧端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进行折叠的连续片材10的侧端的对位。图4示出中央引导部121以及侧引导部122的配置。如图4所示,在从与向MD2的方向输送的连续片材10的表面(YZ面)正交的方向(X方向)观察时,沿侧引导部122与连续片材10相抵接的抵接部分122a延伸的延长线EL被设为与中央引导部121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线EL与中央引导部121之间的交点P位于终端部121de。此外,ー对侧引导部122的间隔Vl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去而变小。另外,优选的是,间隔Vl是腿开ロ部14沿交叉方向(⑶)的宽度的1/4 1/2左右。(3)变更例上述的折叠部120能够进行以下变更。图5的(a)以及图5的(b)是表示本发明
的变更例的折叠部120A及折叠部120B的图。如图5的(a)所示,折叠部120A具有连结部123,该连结部123连结中央引导部121与侧引导部122。连结部123能够使用板状的构件等来构成。此外,如图5的(b)所示,折叠部120B具有相比于上述折叠部120较大倾斜地配置的侧引导部122。因此,交点P成为远离終端部121de附近的位置。但是,在可靠地折叠连续片材10的观点看来,并不优选交点P位于比终端部121de靠下游侧的这种侧引导部122的配置。图5的(a)所示的折叠部120A以及图5的(b)所示的折叠部120B能够根据连续片材10的尺寸或材质或输送速度、或是处理装置100的设置空间等而进行选择。例如,只要采用折叠部120B,就能够节约作为折叠部120B所需要的输送方向(MD2的方向)的空间并且折叠连续片材10。根据以上说明的处理装置100,ー对侧引导部122的间隔Vl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去而变窄。此外,侧引导部122的終端部122de位于比中央引导部121的終端部121de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而且,在比侧引导部122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重叠辊150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因此,在侧引导部122与重叠辊150之间,设定连续片材10的折叠基准。而且,对于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14的下裆部13,以沿该折叠基准的方式确定折叠位置。中央引导部121在ー对侧引导部122之间沿着下裆部13进行设置。此外,侧引导部122的終端部122de位于比中央引导部121的終端部121de靠上游侧的位置。S卩,由于侧引导部122在连续片材10的折叠中途終止,因此折叠部120能够不受腿开ロ部14的影响而将连续片材10折叠成两层,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以不会偏离的方式重叠。而且,根据处理装置100,若在沿水平方向输送的状态、即在XY面上不折叠连续片材10,而是在沿铅垂方向输送的状态、即在YZ面上折叠连续片材10,则能够忽视重力的影响,能够在比较小的空间内构成制造线。另外,除了上述的现有技术文献(日本特开2003 — 38566号公报)以外,例如已知有TOOl / 72237号所公开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使用顶点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三角形面板,将未形成有腿开ロ部的片材折叠成两层。假设欲使用这种三角形的面板而将形成有腿开ロ部的片材折叠成两层,则连续片材10的腰身部最先与三角形的面板的斜边部分相抵接。之后,三角形的面板与下裆部相抵接,但由于三角形的面板一边横跨腿开ロ部ー边与下裆部相抵接,因此会产生折叠位置不稳定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沿侧引导部122与连续片材10相抵接的抵接部分122a延伸的延长线EL被设置为与中央引导部121交叉。因此,能够在折叠部120上增大不受腿开ロ部14影响的区域,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引导部122设置为远离中央引导部121。因此,能够在折叠部120上增大不受腿开ロ部14影响的区域,从而更可靠地防止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的情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引导部121的始端部121ue位于比侧引导部122的始端部122ue靠下游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在确定连续片材的折叠基准时,在中央引导部121处回避间断地形成的腿开ロ部14的影响。即,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之 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的情況。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引导部122的終端部122de仅与下裆部13相抵接。此外,侧引导部122配置为同时与至少两个下裆部13相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间断地形成的腿开ロ部14的影响。即,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的情況。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辊150将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而成的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从MD2变更成与MD2正交的MD3。S卩,在处理装置100的设计上,由于沿铅垂方向(MD2)输送着的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发生变更,因此能够省略用于使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与其他装置的输送方向相一致的エ序,从而能够节约制造关联设备的设置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用于调整折叠后的连续片材10 —侧的表面(前腰身部11或后腰身部12)的位置的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0设置在侧引导部122的終端部122de与中央引导部121的終端部121de之间。因此,即使在因侧引导部122使得连续片材10的折叠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侧引导部122的下游侧校正折叠位置。(4)其他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仅限于作为该公开内容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该公开内容得知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折叠部120将沿铅垂方向输送的连续片材10折叠成两层,但折叠部120也可以将沿水平方向输送的片材折叠。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重叠辊150而将连续片材10的输送方向改变90度,但也可以使用将连续片材10扭转90度这样的机构。该情况下,只要该机构具备前腰身部11和后腰身部12之间的重叠部的功能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央引导部121的始端部121ue位于比侧引导部122的始端部122ue靠上游侧(下方)的位置,但始端部121ue以及始端部122ue的位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此外,ー对侧引导部122的位置也不一定是左右对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折叠基点部110是圆柱状的棒状构件,但只要能够成为连续片材10的折叠基点,折叠基点部110就可以是不同的形状(弯曲的板状等)。这样,本发明理所当然地包含未在此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基于上述说明的妥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另外,本发明參照日本特许出愿第2010 — 069799号(2010年3月25日提出申请)的全部内容而将其引入到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产业卜.的可利用件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ー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在一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的下裆部的连续片材、一边将该连续片材折叠成两层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前腰身部与后腰身部之间的重叠变得不稳定而弓I起的产品的品质降低。附图标记说明10连续片材;11前腰身部;12后腰身部;13下裆部;14腿开ロ部;100处理装置;110折置基点部;120折置部;121中央引导部;12Ide终端部;121ue始端部;122侧引导部; 122a抵接部分;122de终端部;122ue始端部;150重叠辊;170自动位置调整机构;171位置调整辊;172驱动器。
权利要求
1.ー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用于ー边输送具有前腰身部、后腰身部以及下裆部的连续片材,ー边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上述下裆部形成于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之间且沿输送方向间断地形成有腿开ロ部, 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包括 折叠基点部,其与上述连续片材ー侧表面相抵接,并将上述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从第I输送方向变更到第2输送方向,沿该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上述连续片材的表面与上述第I输送方向相交叉;以及 折叠部,其用于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 上述折置部具有 中央引导部,其在比上述折叠基点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沿上述第2输送方向延イ申,且与上述下裆部相抵接; ー对侧引导部,其与上述前腰身部以及上述后腰身部相抵接;以及 重叠部,其用于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 上述ー对侧引导部之间的间隔朝向上述输送方向下游去而变窄, 上述侧引导部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終端部位于比上述中央引导部的上述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終端部靠上述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 上述重叠部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在比上述侧引导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与沿上述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上述连续片材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沿上述侧引导部与上述连续片材相抵接的部分延伸的延长线被设置为与上述中央引导部相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侧引导部被设置为与上述中央引导部之间具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ー项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中央引导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始端部位于比上述侧引导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始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ー项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侧引导部的終端侧仅与上述下裆部相抵接, 上述侧弓I导部被设置为同时与至少两个下裆部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ー项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折叠部用于使沿铅垂方向输送的上述连续片材的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当从与沿上述第2输送方向输送的上述连续片材的表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上述重叠部将使上述前腰身部与上述后腰身部重叠起来的上述连续片材的输送方向从上述第2输送方向变更到与上述第2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ー项所述的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折叠部具有用于调整上述连续片材的位置的自动位置调整机构, 上述自动位置调整机构设置在上述侧引导部的終端部与上述中央引导部的终端侧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该连续片材的处理装置的折叠部(120)具有中央引导部(121),其沿(MD2)的方向延伸,且与下裆部(13)相抵接;一对侧引导部(122),其与前腰身部(11)以及后腰身部(12)相抵接;以及重叠辊(150),其用于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重叠。一对侧引导部(122)的间隔朝向输送方向下游去而变窄。侧引导部(122)的终端部(122de)位于比中央引导部(121)的终端部(121de)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重叠辊(150)使前腰身部(11)与后腰身部(12)在比侧引导部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重叠。
文档编号A61F13/49GK102821725SQ2011800158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5日
发明者山本广喜, 竹内贤治, 河津文人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