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82531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中医处方药的水煎煮法工业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它的用药一般药力较为温和,不会即刻对身体造成损伤,或者出现副作用,由于毒性出现微小,相对来说反应较小,因此能对身体整体起到调理作用,针对一些慢性病功能性疾病中药具有很大的优势。中药治疗的是个体症状,它根据每个人具体的身体状况辩证施治,能增进人体健康水平、防治疾病,因此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但是,患者经中医看病诊断后,开出处方,经中药房,按剂量配药,称药,配好处方方剂,再煎煮,煎煮过程非常繁琐,给需看中医吃中药的患者带来极大不便;按传统煎煮中药方法,每付中药的浓度会逐渐减弱,无法保持每次中药浓度,也就对疗效影响较大;每种不同的药材都有其合理的煎煮时间,传统方法将所有药材一起煎煮,不能将所有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中医中药的煎煮时间较长,对抢救各种危重病人不方便。为了很好地利用我国的中草药,很多研究部门和企业采取了对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即“中药西化”),虽然对部分人群的治疗效果是好的,但是仍它局限于西医的对“点”治疗,针对性强,不能适于大多数人群。市场上也有很多中药的丸剂、片剂等处方药,对一些人其效果也很不错,但是它也同样仅仅适于一些人,并未针对具体的人辩证施治,所以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该方法生产的药可将所有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并且可保持传统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服用方便。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定量的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分别加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根据药性而定,合并煎煮液,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煎煮、浓缩和干燥的温度控制在100 115°C,干燥后真空粉碎,真空包装成品散剂;计算初选中药材与成品散剂的质量转化率;按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配伍处方对应的各成品散剂质量的测算定量,混合,用开水冲泡成处方药汤剂。对于中医要求先下煎煮的中药,煎煮时间为90 12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100 115°C,共煎煮三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降膜连续进料浓缩器进行浓缩,温度仍控制在100 115°C,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要求煎煮后下的芳香挥发性中药,煎煮时间为40 5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98 100°C,共煎煮3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浓缩器,采用负压外加热自然循环式的蒸发方式进行浓缩,浓缩为膏状体,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的热敏性物质中药,第一次煎煮时间为30 35分钟,第2、3次煎煮时间为38 45分钟,温度控制在98 100℃,合并滤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的带糊状物的中药,煎煮时采用逆流法或循环法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为55 65分钟,共煎煮3次,温度控制在98 100°C,合并滤液,进入真空浓缩器,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需专门处方的有毒或剧毒中药,煎煮采用煎煮罐加开水煮,共煎煮2 3次,每次煎煮3 3.5小时,温度控制在100 115°C ;合并滤液,滤液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的需烊化的胶类中药,直接将药材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时温度控制在45 50°C之间,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中医的滋补类贵重中药,植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60°C烤干,动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50°C烤干,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对于上述各种低水溶性中药,首先用白米或红米加水煎煮13 18分钟,过滤得到米汤,经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真空粉碎得到干燥稀释剂;然后中药经对应的方法煎煮后,浓缩,在原中药浓缩液中加入真空粉碎的干燥稀释剂,再经干燥粉碎为80 100目的成品散剂;白米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内服中药液中,红米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外用中药液中。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各种单味药材按照传统中药的煎煮方法进行工业化制备,能够较好准确的控制各种药的最佳煎煮和浓缩条件,使各种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同时保留了传统中药的煎煮方式,对药效不发生影响;各种单味药材煎煮制成粉状,最后再按中医的具体处方将各种药冲泡成药液,可保留我国中医的治疗精髓——辩证施治;粉状的各种中药,使患者服用方便,也有利于抢救各种危重病人。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对于中医要求先下煎煮的中药制备方法。如:石决明、生牡蛎、蛤壳、鹿角、磁石等这类中药材,其质地坚硬,内部密度大、紧,如果煎煮时间短,温度低,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所以其煎煮时间为90 12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100 115°C,共煎煮三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降膜连续进料浓缩器进行浓缩,温度仍控制在100 115°C,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2:对于中医要求煎煮后下的芳香挥发性中药制备方法。如:薄荷、葱白、红豆蘧、砂仁、石菖蒲等药物,当煎煮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时,容易将有效成分挥发破坏掉。所以煎煮时间为40 5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98 100°C,共煎煮3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浓缩器,采用负压外加热自然循环式的蒸发方式进行浓缩,浓缩为膏状体,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3:对于中医的热敏性物质中药制备方法。如:钓藤、大黄等,受热后容易将有效成分物质失去,在煎煮时,应除控制好煎煮时间,还要正确控制好煎煮温度。所以第一次煎煮时间为30 35分钟,第2、3次煎煮时间为38 45分钟,温度控制在98 100°C,合并滤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4:对于中医的带糊状物的中药制备方法。如旋覆花、枇杷叶、车前子、滑石、六一散、蒲黄等均属于此类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容易形成“糊状物”或“粘物”。煎煮时采用逆流法或循环法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为55 65分钟,共煎煮3次,温度控制在98 100°C,合并滤液,进入真空浓缩器,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5:对于中医需专门处方的有毒或剧毒中药制备方法。如附子、曼陀罗、马钱子等含有毒生物碱的药物,需要长时间煎煮才能降低其毒性。所以煎煮采用煎煮罐加开水煮,共煎煮2 3次,每次煎煮3 3.5小时,温度控制在100 115°C;合并滤液,滤液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6:对于中医的需烊化的胶类中药制备方法。如:阿胶、龟板胶,鳖甲胶、二仙胶等,这类中药大部分来至于动物,经提取成为胶类动物中药,用于各种配伍处方中药使用。所以直接将炮制好的药材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时温度控制在45 50°C之间,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7:对于中医的滋补类贵重中药制备方法。如三七、天麻、人参、西洋参、麝香、鹿茸等,这类药物应该全部 服用。所以植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60°C烤干,动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50°C烤干,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实施例8:对于上述实施例1 5中有部分是低水溶性中药,如琥珀、玳瑁、海浮石、代赭石、炉甘石等,这类药用水煎煮很长时间也很难见到溶出物质,但在中药配伍中又很重要,需要用一种对人体无药性作用的载体才能进行配伍使用。所以首先用白米或红米加水煎煮13 18分钟,过滤得到米汤,经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真空粉碎得到干燥稀释剂;然后中药经对应的方法煎煮后,浓缩,在原中药浓缩液中加入真空粉碎的干燥稀释剂,再经干燥粉碎为80 100目的成品散剂;白米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内服中药液中,红米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外用中药液中。注:在上述实施例1 7的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产生含糖及淀粉较高的浸膏,分别于60°C左右分别干燥后,将混合物粉碎,过40 60目筛即可;如果遇到部分中药含树月旨、粘液质较闻,可加少量的95%乙醇,与浸骨共研均勻后干燥即的。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定量的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分别加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根据药性而定,合并煎煮液,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煎煮、浓缩和干燥的温度控制在100 115°C,干燥后真空粉碎,真空包装成品散剂;计算初选中药材与成品散剂的质量转化率;按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配伍处方对应的各成品散剂质量的测算定量,混合,用开水冲泡成处方药汤剂。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要求先下煎煮的中药,煎煮时间为90 12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100 115 °C,共煎煮三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降膜连续进料浓缩器进行浓缩,温度仍控制在100 115°C,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要求煎煮后下的芳香挥发性中药,煎煮时间为40 50分钟一次,温度控制在98 100°C,共煎煮3次,合并滤液,进入三效浓缩器,采用负压外加热自然循环式的蒸发方式进行浓缩,浓缩为膏状体,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的热敏性物质中药,第一次煎煮时间为30 35分钟,第2、3次煎煮时间为38 45分钟,温度控制在98 10(TC,合并滤液,进行真空减压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的带糊状物的中药,煎煮时采用逆流法或循环法煎煮,每次煎煮时间为55 65分钟,共煎煮3次,温度控制在98 10(TC,合并滤液,进入真空浓缩器,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需处方的有毒或剧毒中药,煎煮采用煎煮罐加开水煮,共煎煮2 3次,每次煎煮3 3.5小时,温度控制在100 115°C ;合并滤液,滤液进行浓缩,然后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的需烊化的胶类中药,直接将药材进入带式真空干燥机作连续进料、连续出料形式的接触式真空干燥,干燥时温度控制在45 50°C之间,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中医的滋补类贵重中药,植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60°C烤干,动物贵重中药直接在45 50°C烤干,干燥后进入真空粉碎机,粉碎成80 100目的成品散剂。
9.按权利要求2、3、4、5或6所述的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低水溶性中药,首先用白米或红米加水煎煮13 18分钟,过滤得到米汤,经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真空粉碎得到干燥稀释剂;然后中药经对应的方法煎煮后,浓缩,在原中药浓缩液中加入真空粉碎的干燥稀释剂,再经干燥粉碎为80 100目的成品散剂;白米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内服中药液中,红米 干燥稀释剂用于加到外用中药液中。
全文摘要
一种中医处方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中医处方药的水煎煮法工业化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为,将定量的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分别加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根据药性而定,合并煎煮液,真空浓缩,真空干燥,煎煮、浓缩和干燥的温度控制在100~115℃,干燥后真空粉碎,真空包装成品散剂;计算初选中药材与成品散剂的质量转化率;按各种单味初选中药材配伍处方对应的各成品散剂质量的测算定量,混合,用开水冲泡成处方药汤剂。本发明生产的药可将所有药的药效发挥到最佳,并且可保持传统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服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K36/00GK103110667SQ20131004423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李光永 申请人:李光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